李继庆 (山东省滕州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 277500)
浅谈滕州市畜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李继庆 (山东省滕州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 277500)
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发展畜牧业不仅可以优化农业结构、振兴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能够把大量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更好地促进工业、服务业发展。本文通过对滕州市畜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下步发展思路和对策。
1.1 畜牧产业规模大,发展基础好 全市从事畜禽养殖场(户)7000余家,2011年底各类畜禽存栏1525.7万头只,出栏5124.8万头只,肉蛋奶产量16.3万t,畜牧业产值25.5亿元,畜牧业增加值10.9亿元,是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肉鸡、水禽和生猪生产被列为全省畜牧业振兴规划重点产业区。全市畜禽养殖、产品加工及相关经营产业吸纳就业人员11万人,其中从事养殖业近6万余人,产品加工业4.6万人,饲料加工、兽药生产、贩运经营等4000余人。畜牧业从业人员分别占农林牧渔业劳动力和全市农村劳动力人数的30%、14%。2011年农民家庭牧业收入910元,畜牧业已成为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
1.2 畜禽养殖标准高,饲养方式转变快 目前全市规模化饲养比重达到85%,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发展到796处,其中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3处、省级5处、枣庄市级7处。肉鸡产业被评为“全国出口肉鸡标准化示范区”、“全省农业十大产业集群”,春藤生猪养殖场被列为“中央储备肉活体畜储备基地”。全市标准化畜禽养殖基地(场)建设快速升级,形成了公司自备型、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和个体投资型等多种养殖发展模式,如盈泰集团新建设了10余处自备高标准肉鸡养殖基地;春藤公司建成的年出栏1万头的自然养猪法自备猪场;龙振公司建设的年出栏4万头的生态养猪场;姜屯滕城村个体投资建成的年出栏100万只的标准化肉鸡养殖场。
1.3 畜产品加工能力强,发展外向度高 全市畜牧屠宰加工企业发展到63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获得绿色认证畜产品6个,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8个。盈泰集团、德力盈公司年屠宰鸡兔4000万只,雨润东启公司日屠宰生猪3000头,以滨湖、姜屯为主的禽蛋加工基地年生产销售禽蛋超过2亿枚,形成了肉鸡、肉兔、生猪、禽蛋加工为主的四大畜牧产业化格局。全市畜牧加工企业年经营产值50亿元,出口创汇5500万美元,占全市农产品出口总量的90%以上。畜牧经济组织化程度稳步提升,各类畜牧合作组织达到96个,吸收社(会)员4100余人,带动农户就业12000多人,涉及畜禽养殖、产销经营、品种改良等生产经营内容,为农民有序进行市场经营架起了桥梁和纽带。
1.4 动物防疫基础实,养殖保护力度大 市、镇街两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机构健全,建立了1235人的村级动物防疫队伍。投入防疫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00万元,初步建成了1个市级和15个乡镇动物疫病化验室,大大增强了畜禽疫病预防监测能力,禽流感、口蹄疫、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密度连年保持在100%。全面实施了规模饲养场监管巡查制度,屠宰企业驻厂检疫制度;采取集中整治与日常检查结合的方式,强化饲料、兽药等畜牧投入品的监督监管;扎实推进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实施了畜产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力保护了全市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
2.1 畜牧业实现大发展必须依托发达的加工产业体系 完善的畜牧产业化链条需要具备良好的产、加、销和经营组织,畜牧加工企业作为畜牧产业链条的龙头,是拉动产业发展的主动力。滕州市肉鸡、肉兔、生猪、水禽优势产业的发展,有力证明了畜牧加工企业的关键作用。近年来,滕州市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推动盈泰集团、春藤公司、德力盈公司“三大畜牧龙头企业”,分别与浙江祐康集团、南京雨润集团、香港亚洲发展公司强强联合,企业生产和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有力带动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2 畜产品质量是提升畜牧业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把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优质、安全是现代畜牧业的根本特征,也是科学发展观在畜牧业中最本质的体现。滕州市在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以“培育标准化基地,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加大畜产品监测,保障上市产品质量”和“加强监督管理,加大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为抓手,从畜牧业投入品到畜禽出栏检疫和产品加工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管,提升了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3 实施畜牧项目和财政、金融投资是推动畜牧生产的有效动力 2008年以来,落实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性保险、畜禽标准化养殖场改造、良种推广及防疫设施建设等项目,各级财政投入资金近3000余万元。滕州市财政每年列支防疫经费110万元,配套畜牧项目经费300余万元,推进畜牧业发展。农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实施农户小额贷款和农户助业贷款业务,加大对畜牧龙头企业贷款,各金融机构畜禽养殖贷款余额1.9亿元,畜牧龙头企业贷款余额3.3亿元。社会投资畜牧业养殖资金5000多万元,增强了畜牧产业发展后劲。全市逐步形成了政府扶持、金融贷款支持、社会资本运作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2.4 人才培养是保证畜牧业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持 滕州市坚持把组织体系建设和培养新型农民作为强化畜牧业发展技术支撑的关键来抓,取得了良好成效。积极落实新型农民培训计划,加快培养科技型畜牧人才,利用党员远程教育平台,讲授国家扶持发展政策、畜禽科学养殖、合作经营管理等知识;借助现代媒体,启动了农业专家远程视频服务系统,及时将养殖急需的实用技术、市场信息提供给农民;采取“进场入户”方式,积极推广畜禽品种改良、标准化饲养、程序化免疫、秸秆青贮氨化等实用技术,有效提高了农民素质。
2.5 政府重视、部门支持是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是倡导者、推动者,统筹协调各种资源并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党委、政府的重视程度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力度直接影响畜牧业的发展速度。近年来,滕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连续出台促进畜牧业发展政策措施,将各镇(街)任务指标与年终考核挂钩,增强了各级发展畜牧业的责任感。各镇街和有关部门,都出台配套政策,在用地、资金信贷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增强发展导向性。由于领导重视,政策优惠,创造了畜牧业发展的宽松环境,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3.1 畜牧业生产方式需要进一步加快转变 主要表现为畜牧业生产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特别是牛羊等节粮型畜牧业需要进一步扶持发展。广大养殖农民在畜禽饲养管理技术、经营组织方式,还相对薄弱。
3.2 畜牧产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有待增强 畜牧合作组织还处于较为松散发展阶段,畜牧加工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还有待健全完善,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低。
3.3 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措施有待加强 养殖、屠宰、流通、加工等环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缺乏有效地衔接协调,畜产品质量监控手段落后,增加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隐患。
3.4 龙头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需要提高 畜牧加工企业受资金和技术条件限制,生产设备和加工工艺与国内外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3.5 畜牧业污染治理任务较为艰巨 养殖业污染治理需要较大投入,同时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成为畜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当前畜牧业处在“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和省、市各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发展的优惠政策,农民实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意识逐渐提高,形成社会各界支持参与畜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本市将按照全省发展现代畜牧业和建设畜牧强省的工作部署要求,围绕提升畜牧业综合竞争力核心任务,突出畜牧标准化和畜牧龙头企业建设两大重点,进一步强化技术服务、防疫体系、法制建设、政策支持保障措施,推动全市畜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4.1 突出优势产业,加快提升畜牧产业化水平 积极抓住全省畜牧业振兴规划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肉鸡、肉兔、生猪、水禽等产业优势,加快发展盈泰集团、雨润东启公司、德力盈公司和滨湖禽蛋加工产业集群,鼓励企业开发精深加工产品,打造品牌优势,准确定位国内外和区域市场,借势旅游三产推介良机,加大市场开拓,提升生产、销售规模,辐射带动全市特色畜牧产业再上新台阶。
4.2 突出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加快畜牧业数量、质量、效益三提升 建立健全畜牧技术推广体系,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加快推广生猪、奶牛人工受精技术;大力推广自然养猪法、沼气利用、标准化饲养技术,全面提升畜牧业科技含量。
4.3 突出设施畜牧业建设,努力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 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养殖生产应用机械设备,推进设施畜牧业建设,加快规模化、标准化畜牧业进程,促进畜牧业生产水平再提高。
4.4 突出畜牧业发展保障措施,有效降低疫病风险 健全完善防疫体系建设,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着力构建防控重大动物疫病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市级动物疫情测报站和各镇兽医站化验室作用,开展动物免疫抗体和疫情监测,推行科学免疫程序,提高疫病防控水平。
4.5 突出现代科学监控手段,不断提升畜产品质量水平 积极推行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监控手段,充分应用科技信息技术,提高畜产品监控水平。坚持突出畜禽饲养监管、兽医饲料经营监督和动物检疫监督三个重点,全面加强畜产品质量监控和监督执法力度,保证养殖源头和畜产品质量安全。
(2012–07–23)
S8-1
B
1007-1733(2012)12-00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