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高莲莲 王 栋(山东省新泰市畜牧兽医局 271200)
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迅猛发展,肉、蛋、奶等畜产品极大的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然而“三聚氰胺”、“瘦肉精”、“毒奶粉”等事件的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的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成为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
1.1 饲养加工环节条件差 目前,我国畜牧业多以农户分散养殖为主,实行小规模饲养经营,养殖场建筑简易,设施不配套,养殖密度大并且没有无害化处理设施和粪便污物处理设施,极易危害畜产品质量安全。
1.2 畜产品安全意识淡薄 大多数养殖户的养殖条件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基本要求,极易造成周围环境、空气和水源的污染。另外部分养殖户为了经济利益不严格遵守休药期规定造成药物在动物体内残留,或者滥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导致病毒和细菌产生抗药性,给公共卫生和人民健康带来危害。
1.3 畜产品质量监管存在问题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畜牧、工商、质检、公安、药检等多部门,畜禽及产品在养殖、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多部门缺乏协调统一性,监管执法主体不明确,职责不清楚,不利于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2.1 发展标准化畜禽养殖,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有利于从源头对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控制;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畜禽强制免疫率达100%,最大限度减少畜禽疾病的发生流行。
2.2 完善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 要建立完善的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就应该抓好畜产品供给链的全面管理,保证每个环节都监管到位。对规模化养殖场实行追溯管理制度,牲畜都佩戴耳标,建立牲畜信息档案,做到可追溯管理。
2.3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抓好市场监管 政府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在基础设施、设备上应加大投入,完善疫病监测和药物残留监测实验室建设。建立食品安全保障机构,组织协调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齐抓共管。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相信在政府的组织协调和监管下,能够有效遏制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事件发生,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2012–08–06)
S859.84
B
1007-1733(2012)11-00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