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春蓉
(通联:成都市郫县农村发展局611700)
农民是一种职业而非身份已被社会认可,但由于农业产业公认的弱质性和缺乏规模产出,农民综合素质相对低下,导致了新型职业农民数量的严重不足。如何尽快建立完善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新机制,造就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以适应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的需求,我们认为应紧紧围绕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完善选拔、培养、服务、激励和管理机制,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加农村实用人才总量,改善农村实用人才结构,提高农村实用人才能力,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发挥其带动农民做优产业,进入市场,实现增收的目标。
所谓新型职业农民泛指从事现代农业的农民,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独立群体。它隐含3个前提条件:一是必须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二是必须以获取经济利润为目的;三是必须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
1.我县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实用人才构成 种植行业1869人、花卉苗木380人、养殖行业486人、专合经济组织行业95人、营销行业310人、农产品加工行业287人,共3 427人,仅占全县农业人口的0.37%。
2.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从行业分布上看,生产能手较多,特别是从事传统种植、养殖业的数量所占比重较大,占46%;而农村产品营销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较少,只占8%。他们靠自学成才,属于实践型、经验型,对当地情况比较了解,但由于缺乏系统、全面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基础薄弱,难以适应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需要。二是县、镇两级政府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缺乏整体规划,培训工作不够系统,培训资源没有整合,各类培训相互交叉,造成培训资源浪费。受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农村实用人才的思想观念滞后于经济发展,埋头致富,不愿带富,其发挥作用的范围受到局限。三是农村实用人才在创业中普遍遇到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困难,但目前我县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不够,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的营销方式。县、镇、村未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实用人才开发的资金投入机制不健全,尚未形成以政府主投、社会和个人辅投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通过认真调查了解,结合我县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我们认为,要将培养、造就一批新型职业农民要提到“三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从以下方面开展好工作:
1.明确工作方向和目标 我县只有把农民培养成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使农业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只有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建设新农村的力量源泉,才能让农民共享和使用农业科技成果,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才能提高农民务农和转移就业的能力,形成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最终实现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同步转变。
以2011年为基数,每年农村实用人才数量按5%的速度增加,到2020年,全县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7 500人,覆盖农业和农村经济各个行业、领域。年龄结构:35岁及以下占50%,36岁至 40岁占 30%,41岁至 45岁占15%,46岁以上占5%;文化结构:大专以上学历占60%,高中(含中专)占30%,初中以下学历占10%;技术职称结构:初级占30%、中级50%、高级20%。
2.要采取针对性措施
(1)加大政府的扶助和支持力度政府、企业和农民都应树立“培训是投资”的理念,保证农民培训有稳定的经费支撑。各级政府应把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采取有效措施,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要树立大规模投入、大规模培养的理念,加快农村人力资本积累,要加大投入支持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做好示范引导。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与农民利益的关系,唤醒农民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觉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
(2)逐步实行规范运作 一是县、镇都相应地成立农村人才开发工作的组织机构,确定专门的人员从事该项工作,逐步组建完善的农村人才开发体系。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在村一级设立人才服务点或联系点,建立乡土人才需求信息联系网络。二是在健全政府人才开发机构的同时,积极鼓励农村各类乡土人才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技术协会等民间组织,从而在农村形成政府人才开发机构和农村乡土人才民间组织纵横交错的乡土人才开发网络,为深入广泛地开展乡土人才开发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3)将传统培训方式与现代培训方式有机衔接 注意长短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阶段性教育与终身教育结合,普及性培训与系统性培训结合,理论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建立集教育培训、推广服务、科学普及和信息传播多功能一体化的新型职业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组织平台;建立具有教学能力又具有实践指导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成长平台,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基础支撑。
(4)加强对农村乡土人才的开发与管理 一是各镇要积极建设好本乡镇人才库,按照乡土人才的不同类型,分门别类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各镇乡土人才库,真正把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种养能手等乡土人才纳入组织视线,便于对乡土人才的开发和利用。二是县人社局、县农发局、县科技局等相关部门要做好对农民职称的评定工作,继续在农村乡土人才中做好农民技师、技术员的评选工作,加大培养农民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和科技兴农带头人的力度。三是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培育出一批高端农业种植、农村经营、水电等方面的人才,确保发展的需求。
(5)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不断改进教育培训方法,提高质量始终是农民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性任务。要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注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要建立专兼职教师聘任制度,广泛吸纳农业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调动教师的内在积极性。
(6)充分发挥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辐射作用 把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资格评审纳入统一规范的专业技术职称系列。进一步完善农村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的评价办法,放宽职称申报条件,高中以上学历的农民技术人才可申报中、高级职称。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技术能手称号的人员,可破格晋升技师或高级技师。积极引导农村实用人才领办创办各种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农村实用人才组织起来,引导他们搞好联合经营,改变农村实用人才分散状态,发挥群体优势,实现农村科技共享,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