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产业化生产如何与现代农业机械相结合

2012-04-13 09:35史红梅宋旭东李爱军张桂香曹昌林李作一张海燕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单粒高粱农机化

史红梅,宋旭东,李爱军,张桂香,曹昌林,李作一,张海燕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山西晋中030600)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人类增加粮食供应的途径主要有2个: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和在现有土地上尽可能地产出更多的粮食。人类历史上大多数时期是采取第1种途径:扩大种植土地。近年来,由于新开发土地的可利用率减少和人口的增长,不得不采取第2种途径:在现有土地上尽可能多地产出更多的粮食。这种途径除育种技术外,还有有效的现代农业耕作方式,包括机械化(播种、中耕、收割)、合理施肥、有效灌溉等。据测算(C-D函数),1990—2000年,我国农业使用先进的农机化技术对增加粮食产量的贡献率达到11.17%~20.79%[1]。特别是在抢农时和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农业机械化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2000年,我国有效灌溉面积中,70%是机电排灌面积,使我国旱灾成灾率降低10%,水灾成灾率降低20%;全国有机动植保机械100多万台,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平均每年挽回粮、棉损失分别达总产量的10%和30%左右[2-4]。机械化旱地保护性耕作技术给无灌溉条件地区抵御干旱危害带来了希望[4]。现阶段,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整个世界的驱动力,我们已进入一个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农业生产中小麦、水稻、玉米已逐渐走向全程机械化,高粱产业只有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才能保障高粱的供需平衡。

1 现代农业机械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农业中的地位

1982年,国家允许农民私人购买大中型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并提出发展小型农业机械的构想;1984年,允许农民私人拖拉机从事营业性运输。这2项政策为农村机械化注入了活力[5-6]。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农机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使个体经营户迅猛发展,农民逐步成为农机化事业的投资、经营主体。以农民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初步形成,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以市场为主导的发展阶段[7]。2004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改善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普及应用[8],农业机械化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到2005年底,我国农机工业总产值为1 083亿元,全国农机总动力6.8亿kW,大中型拖拉机8.9万台,联合收获机47.4万台,水稻插秧机8.0万台。全国机耕、播种、收获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6.50%,在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达到80%,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水稻机收水平达到30%,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10%;玉米的机播水平达到了50%[9-11],机械化收割水平还相当低;高粱、棉花、甘蔗、油菜等作物及牧草生产机械化水平更低。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正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种植业向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发展空间不断扩大。虽然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取得了巨大发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加快,但是同世界先进国家、甚至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低。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40~60年代农业生产就实现了机械化,农业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日本和美国的学者研究显示,1880—1960年80 a间,农业机械化对美国农业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率达70%;2000年,美国工程院把农业机械化评为20世纪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20项工程技术之一,说明农业机械化对美国乃至世界的农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目前,美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2.20%,农业劳动者仅占总人口的1%,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负担人口达128人;法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3.20%,农业劳动者仅占总人口的1.40%,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4.24%,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负担耕地面积21 hm2[12]。由于农业机械化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从事农业的人口比例下降,更多的人从事其他工作,推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繁荣。

2 高粱生产发展现状及其在山西省农业中的地位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高粱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解决了我国某些地区当时的粮食危机。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的产业化优势逐渐显现,生产效益大幅增加,高粱由于适口性差,逐渐退出了主要食粮和五大作物的地位,进入了小杂粮行列,用途也由食用变为酿造业的工业原料,种植面积大幅萎缩。但高粱抗旱、耐瘠、耐盐碱、适应性强、种植范围广及其高光效的光合特性,还有其独特的单宁成分,在酿造行业中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其是酿造业的主要原料。山西省素有酒都、醋乡之称,山西杏花村汾酒厂与老陈醋的主要原料均来自高粱。近年来,山西省白酒与老陈醋产量逐年扩大,对高粱的需求量逐年增多,但全省高粱由于种植面积的下滑,其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山西省高粱播种面积为18万hm2,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4%左右;产量占粮食总产的6%~7%;单产水平在4 500 kg/hm2左右[13]。

我省有450万hm2耕地,70%的耕地是旱地,由于高粱抗旱、耐瘠的特性,在旱地种植高粱较种植玉米有着无比的优越性,并且高粱和玉米的产量及价格基本持平。但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以及高粱种植效益的逐年下降(间苗困难、蚜虫防治繁琐、机收程度低),打工效益逐年上涨,吸引和推动了多数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耕种土地的人几乎都是老人和妇女,种植省工省力的玉米适应了当前节约劳动力的现状。因此,迫切需要提高高粱种植的机械化程度,才有利于其产业化发展。实现机械化生产是提高高粱种植面积的先决条件。机械化生产省工省时,可以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只有实现了机械化,才能实现高粱生产现代化[14]。在机械化方面,玉米种植比较领先,50%~60%的播种面积实行单粒播种,高粱由于籽粒较小以及种子质量低下,难以推行单粒点播,仍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种植后必须实行人工间苗,增加了劳动强度,限制了人们种植高粱的积极性,因此,高粱的机械化程度决定高粱的产业化进程,高粱种植与现代农业机械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意义也较深远。

3 高粱产业化生产如何与现代农业机械相结合

3.1 品种的选育要适应机械化的操作

选育耐密高粱品种是高粱机械化种植的首要因素。目前,我国推广的高粱品种种植密度在120 000株/hm2左右[15-16],分蘖和倒伏是2大不利于机械化操作的因素。在出苗定植后,会出现分蘖现象,分蘖的植株有时能自然退化,但水肥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生长会旺盛,在正常年份分蘖果穗能正常成熟,但分蘖植株的株高较主茎高20~30 cm,使收获期穗位出现2个层次,不利于机械化收获。倒伏是由于植株高、穗头大造成的,如晋杂12号、晋中405株高为200~210 cm,穗头较大,种植密度为110 000~120 000株/hm2。而晋杂15号、晋杂16号、赤育8号等株高为170~180 cm,穗头适中,种植密度能提到120 000~150 000株/hm2,分蘖和倒伏不宜出现。国外高粱的种植密度一般为180 000~225 000株/hm2,在这种密度条件下,能充分抑制高粱的分蘖特性,所以,几乎没有分蘖现象,成熟期穗位整齐一致。所以,从密度上考虑,要选育耐密植品种;依靠群体密度来达到现有的产量水平。因此,株型紧凑、叶片上冲、穗型松紧合理、株高低是选育的目标性状。其次,选育中早熟品种更有利于高粱机械化收获。因为中早熟品种成熟早、脱水快,机械化收割时,不宜打烂籽粒;穗周围的叶片老化后干燥,收获时容易吹出,与籽粒分离彻底,收获的籽粒净度高;成熟早,造成个体产量相对低,由于群体密度增大,整体产量却不会降低。

3.2 高粱的配套栽培技术要围绕机械化进行

机械化要求的配套栽培措施要求种子发芽率达90%以上,有利于单粒播种,省去间苗、定苗程序;通过调整种植行距,便于苗期中耕培土及成熟期机械化收割。山西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在研制单粒播种机期间,总结出配套的栽培模式,即单粒宽行密植法。即:先对种子进行精选,保证颗粒大小均匀,无杂质、籽粒着壳率小于2%,发芽率与发芽势均在80%以上。采用单粒精播机以行距50 cm,株距10~13 cm进行播种。同时施控释肥(或普通复合肥)750~1 125 kg/hm2,每公顷喷锈去津除草剂2.7 kg对水375 kg,一次性完成。出苗后植株生长到8~9片展开叶时进行机中耕或畜力中耕1次,待籽粒成熟度为蜡熟末期时,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全生育期注意蚜虫防治,防治方法用40%氧化乐果1 000~2 000倍液喷洒,每15 kg水再配吡虫啉5~8 g即可。

3.3 要有适应高粱机械化栽培的配套农机具

当前,高粱专用单粒精密播种技术基本解决。山西省农科院高粱所与经纬机械(集团)通用机械有限公司联合研制成功的高粱单粒精密播种机,已通过山西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其单粒机播与常规机种方式相比,产量相当,但通过单粒播种节约了用种量,省去了间苗、定苗的工作量。经测算,单粒机播可比常规播种每公顷节约种子11.25~15.00 kg,折合人民币337.5~450.0元;节约间苗用工费用1 200~1 500元;2项合计节约开支1 530~1 950元,提高经济效益10%~20%左右;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劳动强度,易被高粱种植户接受。目前,高粱中耕还以人工、畜力为主,效率低;改变现状要有适合于中耕的拖拉机和配套的中耕机,要求拖拉机的轮胎直径要大,宽度要小,才有利于在行垄间作业。高粱机械化收获是高粱种植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解决高粱种植全程机械化的一个瓶颈。2010年,根据山西省农业机械推广总站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的安排,汾阳市农机研究推广站在汾阳市孝臣村建立了高粱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基地。秋季,汾阳市农机研究推广站对4GL-2.5A型高粱联合收获机、4LZ-2.5型玉米籽粒收获机和北京-2.5型谷物联合收获机(改制型)进行了收获试验、示范考核,3种机型均有效地解决了高粱的收获技术难题,具有省工、省时、高效的特点,是今后高粱收获机主推趋向,如收获后秸秆直接还田,将会更加完善高粱的联合收获工作[17]。

4 加强高粱产业化与机械化的市场应用

城市化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紧缺而形成对农业机械化的强烈需求,使农业机械化的最终实现成为可能[18-19]。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及日趋高龄化、妇女化,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农机化已进入初级阶段后期,准备迈向中级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其实力的不断增强,传统农业将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中国的农业机械化必将得到快速发展。高粱产业化在机械化与其配套技术的推动下,逐步跟上时代步伐,充分发挥高粱的利用率,扩大山西省高粱种植面积,以满足山西省酿造业的原料供应,充分发挥高粱的产业优势。

[1]王智才.建设现代农业,加速推进农业机械化[J].农业工程学报,2004(3):154-158.

[2]王福林.农业机械化在农业产出增长中的贡献的测算方法[J].农业机械学报,1998(2):161-164.

[3]王德成,张领先,李安宁.我国农业机械化宏观研究的态势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5(6):1-6.

[4]吴群.以工促农:建设新农村的现实途径[J].求是学刊,2006(4):67-72.

[5]李慧,易克传.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农业机械化技术进步[J].安徽技术师范学报,2002(3):59-62.

[6]杜江,王雅朋.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2005(3):17-19.

[7]白人朴,杨敏丽,刘清水.中国农业机械化所处发展阶段分析[J].中国农机化,1999(2):33-36.

[8]王永浩,王德成,张领先.WTO框架下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体系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6(1):1-4.

[9]林作辑,吴政卿,王美芳.中国小麦粉制品产业化若干问题探讨[J].河南农业科学,2009(2):18-19.

[10]武素琴,张志强.优质小麦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河南农业科学,2004(7):30-31.

[11]李春迎,许锦英.农业机械化对农业与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状况评析[J].山东农机,2005(1):12-14.

[12]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国外农机社会化服务 [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3]张晓英,段冰,梁笃,等.饲料高粱晋杂24号的特征特性和丰产栽培技术[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11):38-39.

[14]赵菁.高粱机械化栽培技术研讨暨作业现场会在哈尔滨召开[J].农业技术装备,2010(9):79.

[15]张晓娟,周福平,张一中,等.高粱抗旱节水栽培技术[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10):93-94.

[16]刘贵锋,董良利,宋旭东,等.山西省高粱栽培技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8):17-20.

[17]许建森.一年一熟高粱机械化联合收获技术试验与研究[J].当代农机,2011(4):72-73.

[18]杨敏丽,白人朴.我国新型农业机械化道路的内涵与基本特征[J].农机化研究,2006(1):5-8.

[19]周鹏飞.辽宁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建议[J].中国农机化,2006(4):3-7.

猜你喜欢
单粒高粱农机化
高粱名称考释
家蚕种质资源单粒缫丝成绩评价
高粱红了
金秋时节高粱红
玉米单粒播种子质量标准实施我国精量化播种步入规范化新时代
家蚕单粒缫丝质评价体系初报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山东农机化》2015年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