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建 冯 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广州511495)
体质辨识是中医诊断的重要内容。中医体质理论肇基于《黄帝内经》,现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当代中医学者王琦提出辨病、辨证、辨体质三位一体的中医诊断模式。中医辨识体质的主要方法还是以望、闻、问、切四诊为主,了解脏腑坚脆的主要方法乃是“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囿于古代的科技水平,中医多应用“司外以揣内”的诊断模式。
在应用影像检查辅助中医诊断时,应当积极运用中医的思维方法对影像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影像医学工作者和中医工作者的充分合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努力,适时建立中医影像诊断学,一定能够促进中医诊断的定量化和规范化,提高中医体质诊断的准确性和标准化。[1]
1 气郁体质与抑郁症关系 气郁体质是由于长期情志不畅,以气机郁滞为特征的体质状态,多表现为性格内向不稳定、气郁脆弱、敏感多疑等体质特征,《内经》以来,直至唐宋,多数医家研习经旨,把“郁”看作涉及脏腑等疾病的一类病机总括,而多从气痞、痰湿、积聚、情志失调等气机阻滞的病患中体现出来,为气郁体质与疾病相关性提供了依据,另外,古代文献中关于郁证、脏躁、百合病、梅核气等的认识亦与气郁体质密切相关。王琦在《解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一书中指出:气郁体质与抑郁症只隔着一座桥。气郁体质抑郁症的多发体质,抑郁症是气郁质的头号杀手。
大量的研究证实,抑郁障碍患者存在神经解剖环路[2](边缘系统-皮质-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环路)的功能异常,尤其是额叶皮质、杏仁核、海马和扣带回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功能异常,这与应用三维脑磁共振对抑郁症脑结构异常的研究有很高的相关性。但是,目前这些结构、功能的改变与抑郁症状的相互作用机制还不清楚。同时研究也发现气郁质人群多伴有情感的障碍以及认知功能的改变,能否利用相关技术在这两者之间建立某种影像学联系,不仅有利于探索中医气郁体质与西医精神心理疾病的内在联系,同时也是对中医“治未病”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发展。
2 MR技术在神经精神机制方面的研究
目前,临床神经科学领域,已经将血氧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BOLD—fMRI)作为手术前检测患者语言、运动和记忆功能的一个手段。BOLD—fMRI在各类类语言、运动、记忆相关方面的疾病上应用优势明显[3],如:脑卒中功能恢复、脑肿瘤术前功能定位、癫痈、阿尔茨海默病(AD)、多发性硬化、脑缺血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等脑部多种疾病。在神经肿瘤学方面[4],由于低分化的恶性肿瘤的血管曲张、扭曲、缺乏平滑肌成分,致肿瘤组织对氧的缩血管作用相对不敏感,所以恶性肿瘤的BOLD-fMRI信号明显增强,fMRI的功能定位与术中定位的金标准一致性高达82%以上。
在临床精神心理疾病方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患者等有一些相应的研究报道,总的实际应用并不多。但f-MRI作为一种无创伤、无侵入的技术,在这类疾病的神经解剖学基础、临床鉴别诊断、确定治疗方案等方面均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相信随着这些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不久的将来一定成为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评价中的重要工具。
3 PET-CT技术在临床医学方面的研究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是核医学发展的一项新技术。PET/CT是同机具有多层螺旋CT和PET的图像融合设备,它将能量释放分布图(PET影像)及断面剖析图像(CT影像)两大尖端扫描科技合二为一,能更精确地提供被扫描组织或器官的解剖结构及功能数据,从而得出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PET主要根据示踪剂来选择性地反映组织器官的代谢情况,从分子水平上反映人体组织的生理、病理、生化及代谢等改变,尤其适合人体生理功能方面的研究。利用CT图像对PET图像病变部位进行解剖定位和鉴别诊断。
PET/CT是核医学最先进技术和CT最先进技术的结合,对病灶定性、手术和放射计划治疗定位,以及代谢疾病研究和受体疾病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其在临床的应用领域很广,主要用于肿瘤的早期定性诊断、心肌细胞活性的判断及脑代谢与神经功能的研究。
将BOLD—fMRI、PET-CT脑功能成像技术引入中医气郁体质辨识研究中,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中医“情志理论”脑结构基础与功能基础研究,同时也将大大促进中医气郁体质与西医精神心理疾病的内在联系方面的研究。
[1]孙丰雷,王建国.论影像检查对中医诊断的作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9,7(3):251.
[2]陈卓铭,金 花.临床语言认知检测的新方法—血氧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J].广东医学,2009,30(5):672-673.
[3]梁碧玲,张卫东.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04,2(2):149-153.
[4]孙学军,李丽云,刘买利,等.脑功能核磁共振成像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J].波谱学杂志,2001,18(1):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