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祥 (山东省东平县商老庄乡畜牧服务站 271515)
刘广秋 侯召丁 (山东省东平县东平街道畜牧兽医工作站)
鸡球虫病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流行性原虫病,常引起15~50日龄的雏鸡发病,发病率高达80%左右,致死率为20%~50%。该病分布较广,严重威胁养鸡业。现将鸡球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我国已报道的有柔嫩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堆型艾美耳球虫、巨型艾美耳球虫、布氏艾美耳球虫、和缓艾美耳球虫及早熟艾美耳球虫,其中柔嫩和毒害艾美耳球虫致病力较强。
(1)各个品种的鸡均易感染,该病以15~50日龄雏鸡发病率租致死率最高,成年鸡对球虫有一定的抵抗力。本病在潮湿多雨、气温较高的梅雨季节易暴发流行。(2)病鸡粪便是主要的传染源,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土壤或用具等均可成为传染源。鸡感染球虫的途径主要是吃了感染性卵囊,某些昆虫、人体及衣服、用具等都可成为机械传播者。(3)球虫卵囊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不易被一般的消毒剂所破坏。卵囊在土壤中可保持感染力4~9个月。(4)雏鸡拥挤、环境潮湿、饲料中维生素A、K缺乏以及日粮营养不均衡等,都可诱发本病。
3.1 急性型 发病初期精神沉郁,被毛松乱,食欲废绝,鸡冠及可视黏膜苍白,嗉囔充满液体,便血下痢;病末期有神经症状,昏迷,两脚外翻、僵直或痉挛。
3.2 慢性型 多见于2~4月龄的雏鸡,无明显症状,病程较长,拖至数周或数月。病鸡表现为厌食、消瘦、生长缓慢,产蛋减少,间歇性下痢,但较少死亡。
病变集中在肠管,病变部位和程度与球虫的种类有关。(1)柔嫩艾美耳球虫主要侵害盲肠,盲肠显著肿大,较正常的大3~5倍,肠道黏膜出血、脱落,肠内充满凝固的或新鲜的暗红色血液。(2)巨型和毒害艾美耳球虫侵害小肠中段,使肠壁扩张、增厚,有严重的坏死,在裂殖体繁殖的部位有明显的淡白色斑点,肠腔有凝血,浆膜呈淡红色。(3)堆型艾美耳球虫主要寄生于十二指肠和空肠,被损害的部位出现大量淡灰色斑点。(4)布氏艾美耳球虫侵害小肠后段、盲肠近端和直肠,使上皮细胞脱落,黏膜出血,有针尖状出血及灰白色斑点。
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或粪便涂片检查到球虫卵囊,或取肠黏膜触片或刮取肠黏膜涂片检查到裂殖体、裂殖子或配子体,均可确诊为球虫感染。由于鸡的带虫现象极为普遍,所以判定是不是由球虫引起的发病和死亡,应根据临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病理剖检情况和病原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成鸡与雏鸡应分开养殖,以免带虫成年鸡散播病原导致雏鸡暴发球虫病。鸡舍内要保持清洁,定期清除粪便并堆放发酵以杀灭卵囊,减少感染机会。每周对鸡舍进行1次消毒,用20%石灰水或30%草木灰水或百毒杀消毒液(按说明使用)对笼具、料槽、水槽进行消毒。本病流行季节,投喂维生素A、维生素K以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提高抗体水平。
目前,鸡球虫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药物。市售的抗球虫药较多,养殖户要谨慎选购,合理用药,并交替使用,一种药物连续使用5~7d,间隔数天后再换另一种,以提高药效,避免产生耐药性常用的抗球虫药如下:
7.1 氨丙啉 混饲或饮水给药,预防量为饲料添加100~125mg/kg,连喂7d,以后用药量减半,再喂14d。治疗量为500mg/kg饲料,连用7d,以后用药量减半,连喂10d。应用本药期间,饲料中维生素B的含量应控制在10mg/kg以内,以免降低药效。
7.2 氯苯胍 广谱抗球虫药,当使用其他球虫药无效时,改用本药可以奏效。每100kg饲料中添加3~5g,连用3~7d。预防量为饲料添加30~33mg/kg。
7.3 磺胺二甲嘧啶 预防量为饲料添加125~250mg/kg,连用6d;治疗量为饲料添加1.2g/kg,或饮水中添加500~600mg/kg,连用3d,停药2d,再用3d。
7.4 磺胺喹蟋啉 间断投药治疗效果好。按0.1%的比例混饲给药2~3d,停3d,再按0.05%的比例混饲给药2d。
7.5 10%盐霉素钠 每100kg饲料添加5~7g,连用3~5d。
7.6 泰灭净 按0.1%浓度混饲,连用5d。
7.7 青霉素 按2~3万IU/kg体重配合维生素K3针剂0.2mg混合肌注,1次/d,连用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