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信息技术在现代畜牧行业发展中的作用
于瑞菊 (山东省潍坊市畜牧局 261041)
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发展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几年,我国畜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肉、蛋总产量居世界首位,奶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五位。潍坊市的畜牧业与全国一样,得到了迅猛发展,2011年,全市畜牧业第一产业产值已达到25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6%。畜牧业的发展对畜产品加工、饲料、兽药等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畜牧产业链收入已达到1044亿元。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已超过600元,约占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的30%,一些畜牧业发达地区,畜牧业现金收入已占到农民现金收入的50%以上。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改革开放以来畜牧业得到飞快的发展,已由传统的家庭副业发展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我国畜牧业持续发展,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5%以上,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虽然畜牧业经过了三十多年的长足发展,但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个体养殖户养殖仍然占据着主体地位。散养户规模小,门槛低,群体大、养殖管理知识贫乏、模仿摸索养殖、经济效益低下,养殖技术落后,而且养殖布局不合理,区域卫生防疫基本处于一个空白,呈现出无序发展的状态,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制约着产业的发展。同时信息滞后、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动物疫病等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具体表现在:
1.1 养殖人员知识水平普遍偏低 农村优秀的人才绝大部分进入城市和外出务工,大部分养殖场(户)信息相对封闭,从业人员知识水平低、知识缺乏较为严重。虽然最近几年,随着国家扶持政策加大,养殖业的价格提升,部分养殖场(户)收入可观,吸引了部分房地产企业和其他行业的投资,但是,他们普遍不熟悉畜牧行业,专业知识水平欠缺。
1.2 畜牧业发展时间短,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较弱 我国畜牧行业发展时间较短,缺乏高级养殖技术指导人员和培训机构,大部分属于养殖户自己摸索养殖经验。大部分养场(户)养殖观念比较陈旧,现代化管理水平偏低,养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防御疫情的能力较为薄弱。
1.3 行情的无规则剧烈波动,导致收入不稳定 由于养殖行业的群体基数过大,养殖理念不成熟,一窝蜂的上,一窝蜂的下,造成市场行情急剧的波动,难以抵御市场波动风险。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利益。
1.4 利润分配不均,养殖户利益得不到保护 受传统观念影响,农村年轻劳动力宁可出去打工也不从事畜牧养殖。而饲料经销商、兽药经销商们依靠掌握一定的资源与饲料厂和食品加工企业讨价还价谋求个人利益,成为行业中最大的赢家。流通渠道更是如此,造成真正从事实业工作养殖户、饲料厂、肉品加工企业却得不到应该得到的利益,广大养殖户的利益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1.5 畜牧检疫检测监管手段落后,法律、监管制度难以落实 受利益驱动,部分养殖户会采用不恰当的饲养方法和手段生产不安全和劣质的畜产品。在过去几年间,“瘦肉精”、苏丹红等事件接连不断,对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及消费心理造成了严重影响。畜牧行业受机构、经费等各项工作条件限制,目前监管很难全部落实到位。
畜牧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建设现代畜牧业,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任务。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不仅实现了温饱,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对肉、奶、蛋等各种畜产品的需求则不断上升。“十二五”期间,我国畜牧业占农业产值的比重将会超过50%。所以,在中国大力发展畜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大力推进畜牧业园区化、规模化、标准化经营,加强畜产品品牌建设,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是应对畜牧业生产面临的挑战;维护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未来畜牧业发展将呈现以下几种主要趋势:
2.1 以传统家畜为主将转变为全面利用各种动物资源 近年来,特种养殖和野生动物驯化技术发展很快,人类需求的多样化和遗传工程的新成果,使全面利用各种动物资源成为可能。
2.2 畜牧业生产将由以增产为主转变为以提高质量和增加品种为主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肉类消费已出现下降趋势,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对畜产品的需求正走向“少而精”。
2.3 以分散经营为主将转变为以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为主 目前我国的畜牧业仍然是以分散经营为主,大多数农户技术水平低,竞争能力弱。市场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集约化、规模、园区化经营的扩大。
2.4 从单一畜牧业经营转变为产、加、销一体化产业化经营 我国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正呈现方兴未艾之势,产业化经营将成为今后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方式。
2.5 畜牧业以农区为主将转变为农区和草原并重 我国畜牧业产值一直主要来自农区,草原畜牧业所占比例很低,近几年,草原建设和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将得到切实加强,草原畜牧业的地位和比重将大幅度提高。
2.6 畜牧业生产将从人工劳动为主转变为以现代科技手段为主 草原建设、饲料生产、畜群管理、疫病防治、产品加工将全面实现自动化,遗传工程、信息技术等高技术手段将得到广泛运用。
畜牧业更应该积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利用信息化带动畜牧行业现代化建设,把信息化真正融入到畜牧各项管理工作中,积极运用信息化提高畜牧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突破畜牧业发展瓶颈,整合价值链、产业链,合理分配资源,为社会提供健康、安全、快捷、便利的畜产品,借以发展壮大自己,真正为社会提供最好的服务,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大势所趋。
3.1 要用信息业推动畜牧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现在我国畜牧行业的种苗、饲料、饲料设备、养殖设备、宰杀设备、销售渠道等等基本已经跟上了世界的步伐,也培养了一批在世界上有影响的龙头企业,如正大集团、希望集团、六和集团、双汇集团、温氏集团等等。但是唯独养殖环节仍然局限在低水平的徘徊阶段,有的地方管理技术仍然停留在十年前。畜牧业的唯一出路就是产业链价值链的打造,一条龙的发展模式。要系统规划畜牧业发展战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流通模式。统筹养殖、生产、批发、零售的协同工作关系。
3.2 集成整合行业价值链 以实现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在整个供应链内的有序流动,以促进新型工商关系的建立。一要实施标准化养殖,真正“抓住”食品安全的“根本”,确保食品安全绝对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二要饲料企业整合兼并,形成合理行业集中度,饲料厂摆脱中间渠道的约束真正成为养殖企业的一个附属车间;三要标准化养殖场成为食品加工厂的原料车间,提供的原料不但质量好,而且供应量稳定;平抑行情的无规则波动。要牢固树立“信息兴牧”的思想,信息兴牧要与畜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要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相结合,要与畜禽品种改良相结合,要与检疫、检测、监管相结合,要与畜牧产业化经营相结合。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科研和技术推广队伍,加强对养殖场(户)的养殖技术培训,大力推广养殖生产、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等实用技术,不断提高行业从业者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畜牧业生产的信息含量;进一步提高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水平,加大信息推广力度,加强生产过程中各项技术的综合运用和产前、产中、产后技术的组装配套,提高畜牧业信息经营水平。
3.3 建立畜牧业发展的信息服务平台 畜牧信息服务是提高畜牧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信息服务,把新模式、新技术等送到养殖户家中,让养殖户学到手、见效益是信息服务推动畜牧生产发展的一种最有效形式。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要变管理型为服务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搞好协调,积极支持畜牧信息服务工作。基层畜牧信息服务人员应认清当前现代畜牧业发展形势,将服务对象从畜禽散养户向养殖大户、标准化养殖场、养殖小区方向转变,提高畜禽养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拓展并丰富畜牧信息服务内涵;加强市场调研,准确了解市场行情,科学把握市场走势,为畜禽养殖场(户)提供市场服务信息;指导畜禽养殖场(户)实施精品名牌战略。积极发展信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的畜禽产品,使养殖场(户)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指导养殖场(户)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在质量、规模、效益上与同行竞争,最大限度保护养殖业户的经济利益。指导技术人员包场包户,为畜禽养殖业户提供技术服务,解决其发展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鼓励、支持信息工作者发挥自身优势,创办信息服务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着实解决畜禽养殖场(户)长期对信息服务“雾里看花”的现状;强化服务质量、服务监管。改变路径,提高信息服务效果。将畜牧信息服务下乡变为畜牧信息服务驻村(场),用畜牧科学技术服务养殖户。带动和培养一批畜牧信息服务带头人,将部分标准化养殖场(区)培养成为长期留守农村、具有典型带动能力的“土专家”、“小能人”,使其能够真正服务畜牧业、服务养殖户,从而促进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和畜禽养殖户持续增收。
3.4 深入推进畜牧业电子政务应用建设,强化监管力度 当前,畜牧业自律体系不健全,使用各种违禁原料的现象屡屡发生,已经深深伤害了广大的消费者。政府要强化科技支撑,在加强传统监管手段基础上,注重信息网络、电子追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加强信息监管,进行强制性认证、强制性要求,加快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步伐,有效的防范和处置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2012–07–18)
S81-05
B
1007-1733(2012)11-007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