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畜牧兽医体系建设 夯实现代畜牧业发展基础
石欣欣 (山东省东营市畜牧局 257091)
畜牧业是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市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全市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全市在抓好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同时,不断强化畜牧兽医体系建设,为畜牧产业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1.1 畜牧业现状 东营市成立于1983年10月,辖三县两区,40个乡镇街道,1774个行政村。总面积8053km2,总人口205.5万。全市畜牧业发展已经呈现出高效、生态、现代三大特点,奶牛、生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鸭六大优势产业全部实现园区化、居落式发展。2011年全市肉蛋奶总产72.2万t,畜牧业总产值58.8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0.21%。
1.2 全市畜牧兽医体系基本情况 全市畜牧系统市县乡村四级网络健全,县乡两级全部实现直管,乡级所均为县级局的派出机构。市县乡三级批复编制总数374人,现有351人。全市畜牧系统四级网络共有工作人员1973人。其中市级畜牧局66人,县级畜牧局144人,乡镇防控所 141人,全部为全额财政拨款;村级防疫员1622人,实行定额补助,每年1200元/人,由市县两级财政各负担一半。市县两级都设有化验室,乡镇防控所配备了执法车,全市冷链系统建设较完备,动物防疫、兽药饲料、种畜禽、畜产品安全执法各成体系。
2.1 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构建新型畜牧兽医管理体制 对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提出了“七统一”(统一机构队伍、统一名称标识、统一设施配备、统一工作任务、统一网络建设、统一业务培训、统一考核奖惩)的要求,对畜产品质量监管、动物防疫检疫制定了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制定了畜牧执法程序,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了全市畜牧兽医队伍行为。严格落实责任制,市局领导包县区、县区领导包乡镇、乡镇所包村户,层层签订了动物防疫、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了责任,落实了任务。逐步建立健全了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执法监督、疫病防控和技术推广等四大工作体系,建立了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2 加强基层设施配备,全面提升产业服务水平 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投入,不断提高畜牧业基础设施水平,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重点加强了市县两级实验室建设、基层防控所建设、畜牧信息化建设,强化了工作手段,提高了管理水平。市畜牧兽医检测检验中心一次性通过省级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验收,广饶县(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成为全省第二家通过省级考核验收的国家级动物疫情测报站。东营区政府投入近400万元建立了1个规范的动物卫生检疫监管信息化中心,完善动物卫生检疫检测基础设备和消毒设施,配套运载车辆GPS、重点场所实时监控设施。这些装备的投入使用将有效的提高基层动物防疫检疫装备水平和综合实力,为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畜产品安全和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局在实验室建设、基层防控所建设、畜牧信息化建设、动物疫病防控、村级防疫员误工补贴等方面的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市县乡共同承担,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加强队伍建设,培育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建设现代畜牧业,需要有能适应新形势、符合新要求、会干新工作、能创新成绩的新型人才队伍。本局积极开展了全市动物检疫员技能大比武活动等科技培训活动和“远教兴牧”活动,扎实开展生猪人工授精、奶牛优质冻精细管、高效生态养殖模式等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促进了广大畜牧从业者科技素质的提升。目前,全市畜牧兽医系统共有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214人,其中硕士以上研究生8人,拥有高级职称的22人,中级职称的100人。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批优秀专业人才在工作中脱颖而出,这些技术人才也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品种改良、标准化养殖等一批新型适用的畜牧技术在基层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并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4 强化人员管理,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按照辖区内畜禽养殖量、防控工作任务量等核定每个镇、街道防控所编制人数,做到定编定岗定责,充分发挥基层防控所人员工作主动性。基层防控所人员实行县区畜牧局和镇(街道)双重管理,以县区畜牧局管理为主,解决了畜牧部门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也调动了基层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县区局制定了基层防控所管理办法,负责人员工作调动、职称评聘、工资晋升、技术培训和人员考核,建立完善了“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 “考勤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为确保工作有成效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总体来讲,本市网络健全,机构理顺,运行良好。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也面临着以下问题:
3.1 机构名称不够规范 鉴于本市机构改革方案出台较早,机构名称与省局不尽一致,尽管承担的职能能够与省局相互对应,但在具体事务的办理上仍有不方便的地方,本市机构名称有待于下一步做出调整。
3.2 县乡人员配备偏少 与日益增加的工作任务相比,县乡两级的人员配备偏少,特别是乡级所的人员配备更显不足。全市现有乡级防控所40个,实有工作人员141人,所均人员不足4人。因于职责越来越多,人员精力有限,工作人员普遍感到压力大。
3.3 工作条件不够配套 一是办公场所不够理想。全市40个乡级防控所,有的租房办公、有的借房办公,普遍存在着办公场所拥挤或偏远的问题。二是执法用车不能及时更新。原配车
从发展现代畜牧业、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需要出发,认真研究新时期畜牧兽医工作的新特点,切实加强畜牧兽医体系建设。
4.1 大力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 切实增加基层站所基建投入,集中财力办大事,建设一处、完善一处,建设自有办公场所,改善基层工作环境;进一步加强执法手段和能力,改善县乡畜牧执法装备,彻底解决基层执法车辆配备问题;配备先进、快速、准确的检疫、检测设备,提高动物检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水平。深入推进畜牧数字化建设,全面建成涵盖畜牧生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主要业务的数字化畜牧管理体系,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4.2 大力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畜牧兽医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市级财政增加畜牧兽医服务经费的预算。增加现代畜牧业发展导向资金投入,畜牧业执法工作经费投入,检验检测耗材投入,保障畜牧兽医执法管理工作良好运行。切实保证一线人员工资到位,根据实际不断提高村级防疫员工资待遇,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4.3 切实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 从畜牧兽医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把畜牧兽医人才培训纳入重要工作计划,落实培训经费,制定培训计划,对现有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特别是基层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畜牧系统人才、技术等资源,实施畜牧科技培训工程、畜牧科技示范工程、畜牧科技推广工程,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组织培训和专家联系小区活动,努力提高科技入户率,同时,支持和鼓励畜牧兽医专业院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畜牧兽医工作,充实基层技术力量,促进畜牧兽医新技术、新成果的全面推广应用,为建设现代畜牧业提供有力支撑。
(2012–06–25)
S8-01
B
1007-1733(2012)11-00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