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坚持和发扬党的宗旨的思想及实践

2012-04-13 03:32:57刘圣陶吴朝建
关键词:宗旨利益干部

刘圣陶,吴朝建

(1.湘潭大学 监察处,湖南 湘潭 411105;2.湖南工程学院 教务处,湖南 湘潭 411104)

论邓小平坚持和发扬党的宗旨的思想及实践

刘圣陶1,吴朝建2

(1.湘潭大学 监察处,湖南 湘潭 411105;2.湖南工程学院 教务处,湖南 湘潭 411104)

始终坚持和发扬党的宗旨是邓小平心系人民、全力为人民谋利益的具体体现。从重新概括了包括坚持党的宗旨在内的党的优良作风与传统、明确回答了党执政的实质是为人民服务、领导完成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惩治腐败、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五个方面阐述了邓小平坚持和发扬党的宗旨的思想及实践。

邓小平;党的宗旨;思想实践

邓小平在领导全党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一切为了人民;始终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一切依靠人民;使我国在处于改革开放的这个独特的历史阶段,党的宗旨得到了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扬。

一 重新概括了包括坚持党的宗旨在内的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

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明确概括的,是我党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保障。1977年,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结合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任务,对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了符合历史特征的新概括和论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又一次提到了全党干部和党员面前。邓小平指出:

第一,恢复和发扬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真正相信和依靠群众,细心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我们有这样好的人民,这样好的党员和干部,他们是各方面夺取新的伟大胜利的最可靠的保障。

第二,恢复和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要做到言行一致,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反对华而不实和任何的浮夸,少说空话,多做工作。

第三,要恢复和发扬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

邓小平对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所作的新的概括论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从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对全体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为坚持党的宗旨,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好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时期的历史使命,提供了保证。

二 阐明了为人民服务就是党执政的实质

如何认识党执政的本质问题,关乎党对于人民群众的态度,关乎到党执政的生死存亡。邓小平在认识党群关系上,将人民群众比作为党的力量源泉,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1]368

在1962年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在讲话中邓小平就指出:“我们进了城,执了政,是做官呢?还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呢?这个问题是毛泽东同志过去多次讲过的。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做官;一种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如果不是做官,而是当人民的勤务员,那就要以普通劳动者的面貌出现,要平等待人,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2]204邓小平在这里向全党同志尖锐地指出了执政后所面临的两种选择,他把执政党的领导与党的宗旨紧密结合起来,指出了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正确态度——只有也必须当人民的勤务员。

邓小平还创造性地提出了“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党的八大在1956年召开,在会上邓小平指出,党的全部任务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每一个党员必须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同甘共苦。他指出,工人阶级政党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它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是因为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也正因为共产党是为人民群众全心全意的服务,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奋斗的,人民群众才放心地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把领导权交到共产党手中,听从党的号召。确认这个观念后,邓小平指出,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不存在超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只有摆正这一位置,才能更好地密切党群关系,更好地领导全国各族人民。

三 以发展生产力作为实现党的宗旨的根本途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邓小平明确指出:“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我们一定要根据现有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1]128邓小平阐明了只有通过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途径,把经济搞上去,提高我国综合国力,让人民生活更加富裕,使社会主义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这样,才能算得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真正地坚持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邓小平的这一理论,抓住了问题的本质所在,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邓小平认为坚持党的宗旨的核心思想是将人民利益摆在首位。邓小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2]257邓小平把实现人民生活的富裕作为最终目标和理想,并且把“富民利民”提高到社会主义的原则和本质的高度。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著名论断,把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高度统一起来,充分展示了以实现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目的这一深刻的价值内涵。

四 大力惩治腐败现象,赢得民心

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许多腐败现象也伴随出现。有一些党员、干部不能正确地履行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的职责,而是想方设法地去谋取不当利益,从而造成了投机诈骗、贪污盗窃、行贿受贿等丑恶现象,严重影响了损害了党群关系、党执政的形象。对此现象邓小平极为愤慨,他指出:“现在有少数人就是做官当老爷,有些事情实在不像话!脱离群众,脱离干部,上行下效,把社会风气带坏了”。[1]218党执政了,带来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党员、干部手中掌握了很大的权力。如何促使全体党员、干部经受住执政的考验,抵制权力的诱惑,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宗旨,邓小平认为惩治腐败是赢得民心的关键因素。

邓小平多次指出,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当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在我们国家,社会和国家的主人是人民,而党员、干部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只是接受人民的委托,是为人民服务、造福的公仆。那些经不住权力考验的党员、干部,从根本上说模糊了对权力的本质认识,表现在行动上,肯定会损害人民利益。因此,邓小平一再强调要使广大党员、干部树立起正确的人民权力观念,对其进行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剔除各种错误思想和认识,使其为人民的事业服务,为人民谋利益。

邓小平还十分重视加强党内外的监督工作,指出:“党内不论什么人,不论职务工资高低,都要能接受批评和进行自我批评。”[3]38要加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纠正,决不姑息养奸或避重就轻。邓小平指出:“凡是搞特权、特殊化,经过批评教育又不改的,人民就有权依法进行检举、控告、弹劾、撤换、罢免,要求他们在经济上赔偿,并使他们受到法律、纪律处分。”[1]332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一些改革的措施涉及到了部分党员、干部的切身利益。在这个时候,能不能做到“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1]175,就成了十分迫切的现实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在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深入,我们党员、干部如何抵制金钱、名利等关系的诱惑,如何抵制商品交换原则侵入党内政治生活,更成了一个巨大的考验摆在了全体党员和干部面前。分析了党员队伍的现状,邓小平指出,“我们的党员现在有一些不合格”[1]268。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合不合乎党员的资格,合不合乎党员的条件,这个问题不只是提到新党员面前,也提一部分老党员的面前。”[1]269为此,邓小平强调,我们承认党员、干部有合理的个人利益,他们可以和广大人民群众一样享受应得的物质利益和各种奖励,然而,“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奋斗,决不是提供各人都向‘钱’看”,[1]337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要勇于牺牲个人的一切,决不以个人得失来取舍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防止盲目性,特别要防止只顾本位利益、个人利益而损害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破坏性的自发倾向。在这方面,要规定比较详细的法令,以防止对自主权的曲解和滥用”。[1]175

坚持党的宗旨,还必须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邓小平强调指出:“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1]367

党的世界观、党的性质和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在党的十二大制定的新的党章中被统一概括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共产党员要“坚持党的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绝不得假公济私,损公肥私”。这是我党在新历史时期里对党宗旨的坚定坚持,同时也是对全体党员所提的殷切期望。

五 坚持党的宗旨,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邓小平牢记党的宗旨,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明确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并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富民强国方针,使党的宗旨真正落实到实处,惠及了广大人民群众。

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视察时发表的谈话中阐述了检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际上“三个有利于”标准就是人民利益标准,是检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新时期是否落到实处的一把尺子。原因在于“三个有利于”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有利于人民”。邓小平曾多次谈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级分化。创造的财富,第一归国家,第二归人民,不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国家拿的这一部分,也是为了人民,搞点国防,更大部分是发展经济、发展教育和科学,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文化水平。”[3]123邓小平进一步把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些论述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目的。

邓小平时时刻刻关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最大程度为人民谋利益,他要求党和政府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邓小平指出:“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作为衡量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3]23(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页。)正是因为坚持和发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理论和实践中赋予了党的宗旨新的内涵,并开创性地拓展了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给全国人民谋得了巨大利益,邓小平赢得了中国人民的永久尊敬。

[1]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On the Thoughts and Practice of Deng Xiaoping's Upholding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Purpose of the Party

LIU Sheng-tao1,WU Chao-jian2
(1.Department of Supervision Xiangtan University,Xiangtan 411105,China;
2.Office of Teaching Affairs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Xiangtan 411104,China)

Upholding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Party's purpose is the specific embodiment of Deng Xiaoping's serving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The paper dealswith the thoughts and practice of Deng Xiaoping's upholding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purpose of the Party in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the repetition of the Party's purpose and the Party's fine style and tradition;a clear establishment of the substance of the ruling party for sreving people;the shift of the emphasis of the Party and our country,the punishment of corruption;and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socialism.

Deng Xiaoping's;purpose of the Party;thoughts and p ractice

A849

A

1671-1181(2012)02-0082-04

2012-02-18

湖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论党的三代领导‘为民’思想与科学发展观本质研究”(07c783)。

刘圣陶(1966-),男,湖南新宁人,法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猜你喜欢
宗旨利益干部
牢记宗旨 永葆初心 再铸辉煌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研究生法学(2020年6期)2020-04-13 07:59:46
崔适《五经释要》的思想宗旨
近代史学刊(2019年1期)2019-08-24 08:03:42
恪守为民宗旨 忠实履职尽责
人大建设(2017年6期)2017-09-26 11:50:50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能源(2016年3期)2016-12-01 05:11:17
环境保护税如何实现立法宗旨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5:36
利益链与新垄断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22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