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后的护理

2012-04-13 01:14:10徐喜燕
实用医药杂志 2012年8期
关键词:患肢置换术髋关节

徐喜燕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后的护理

徐喜燕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较为理想的一种髋关节成形术。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的患者,通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痛苦,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在围术期和术后实施科学的康复护理,可有效的防止并发症,解除疼痛,恢复关节功能。2008-01~2011-06笔者所在科共收治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3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3例。男29例,女34例;年龄53~76岁。其中股骨颈骨折27例,股骨头坏死36例。合并糖尿病3例,高血压4例。术后住院15~23 d,均痊愈出院,无一例出现并发症,髋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多数为老年人,思想顾虑多,对疾病知识缺乏,担心手术能否成功,术后患肢功能是否恢复等,且该手术价格较为昂贵,患者多承受心理和经济的双重压力,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感。因此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针对性地做好患者的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耐心解释手术目的及预期效果,详细讲解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知识,介绍同类手术的成功率,既往患者治疗效果,也可请同种病例康复期的患者来现身说法,以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认识和信心,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尽早康复。

2.1.2 术前准备 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情况,完善各种常规检查,做好基础护理。术前1 d备皮,检查手术野皮肤,如有毛囊炎、皮肤病等及时治疗,痊愈后方能接受手术;术前12 h禁食,6 h禁水;术晨留置导尿管;术前30 min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以减少感染机会。积极控制血糖,血压在正常范围。

2.1.3 术前健康教育 ①向患者讲解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各种检查的目的,使其产生一种参与感,缓解紧张心理;②制定详细的功能锻炼计划,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包括肌力、关节活动、步态的训练及拐杖或助行器的使用方法;③术前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及床上大小便训练,防止坠积性肺炎、尿潴留、便秘等发生。同时训练患者床上翻身并讲解术后的正确体位,有助于避免术后髋关节脱位。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术后患肢穿“丁”字鞋,双腿间放置一三角形体位垫使患肢保持外展15~30°中立位[2],防止髋部内收及外旋,并减轻疼痛;密切观察患肢的感觉、活动和肢端皮温、肤色的情况,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

2.2.2 引流管及切口护理 术后要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在引流过程中要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扭曲、折叠和堵塞,经常挤压引流管并做好记录。一般术后48~72 h,引流量<50 ml/24 h可拔除引流管。注意观察切口敷料的渗血情况,保持敷料的清洁干燥,防止手术切口感染。

2.3 饮食护理 早期进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汤、粥、面条等,中晚期则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为主,另外要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2.4 并发症的预防 ①术后鼓励患者有效咳嗽、深呼吸,预防肺部并发症和肺栓塞的形成;②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髋关节置换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70%[2],术后护士应密切观察肢体有无肿胀情况,肢端皮肤颜色、温度及有无异常感觉、有无被动牵拉足趾痛等,发现以上情况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早期抬高患肢,同时鼓励患者尽早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及踝关节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③脱位的预防:保持患肢于外展中立位,搬运患者及使用便盆时要注意将骨盆整个托起,禁忌内收及屈髋动作;④感染的预防:感染是髋关节置换术的最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5%~1%[2],术后要严密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等局部感染症状,保持切口敷料的清洁干燥,避免被大小便污染;一旦发生感染应选用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支持疗法增强患者体质,增强抗感染能力;⑤预防褥疮:保护骨突部位,用海绵、软枕垫于臀部、下肢,使其卧位舒适,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无渣屑、无皱褶。

2.5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主要以肌力、关节活动度和步态训练为主,分三个阶段进行。①第一阶段:术后1~2 d,功能锻炼主要以床上运动为主,可进行患肢肌肉的静力收缩运动和远端关节的活动;患者麻醉清醒后即开始踝关节的主动背伸、跖屈运动,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以及臀肌的收缩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防止肌肉萎缩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②第二阶段:术后3~5 d,主要以患肢肌肉力量和髋、膝关节活动度训练为主,可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运动:患者仰卧位,患肢伸直向上抬起,足跟离开床面20 cm以上,在空中停留5 min,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宜;髋关节伸直练习:患者取仰卧位,屈曲健侧髋膝关节,做患肢髋关节的主动伸直动作,充分伸展屈髋肌和关节囊前部;屈髋、屈膝运动:患者仰卧位,进行主动的屈髋、屈膝运动,幅度由小到大,但屈髋应<90°;髋部外展练习:患者仰卧位,使患肢滑向床沿,再慢慢复位;以上动作10~20次/组,2组/d[2];③第三阶段:术后6 d至3个月,主要以增加患者身体的平衡性和肢体的协调性训练为主,在髋关节活动度和股四头肌力量训练的同时做好下床和步态的训练;协助患者掌握下床的技巧,指导患者在患肢不负重的情况下借助步行器练习行走,行走时健肢在前,患肢跟上,再移动步行器向前,注意保持两腿分开与肩同宽,转弯时髋关节应随身体一起移动,避免髋关节突然旋转,同时注意防护,避免外伤。护士在指导患者康复训练的过程中,不可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注意好幅度、强度和整体协调性,防止强硬牵拉,避免引起患者的疼痛和骨折,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和术后康复。

2.6 出院指导 出院后要注意休息,术后2~3个月内以平卧和半卧位为主,避免患侧卧位及双下肢交叉动作,不要坐低矮的沙发和凳子,不要弯腰捡地上的东西,不要屈膝坐于床上。同时要继续进行院内所学功能训练内容,锻炼的次数、强度取决于患者的身体情况,不要短时间内超强度训练。嘱患者拐杖助行3个月,患肢逐渐负重,避免外伤和过度疲劳。加强营养的同时要注意控制体重的增加,以减少对关节的负重。定期复查。

总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解决髋关节病痛的良好措施,而手术成功的关键离不开精心的护理和康复训练[3]。通过对63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科学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指导,在随访中未发现关节愈合不良、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采用科学系统的围术期和术后康复护理,能有效的防止了髋关节置换术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疾病的治愈率。

[1]陶洪娣.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J].职业与健康,2010,26(6):720.

[2]任蔚虹,王惠琴.临床骨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8.

[3]金成浩,王铁军,谷贵山,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康复和护理[M].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10):569-571.

[2011-07-11收稿,2011-08-20修回]

[本文编辑:张建东]

book=715,ebook=117

R473.6

B

475003河南开封,155医院外二科(徐喜燕)

猜你喜欢
患肢置换术髋关节
髋关节活动范围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冰雪运动(2020年4期)2021-01-14 00:56:02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39:59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