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敬军 王丹婷 苏倩倩
(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 临安 311300)
严格意义上的文化(甚至信仰文化)都具有一定的科学与社会现实基础,日本的金竹文化也是如此。金竹(ハチク/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f.henonis)具有独特的生物特性,日本的金竹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与深刻的社会现实基础。
金竹在燃尽的灰烬中可以轻易燃起火来;各类竹笋中,金竹笋在灰中烧后可直接食用;金竹秆的切片在石面上摩擦后即成为锐利的切割刀具,公元11—13世纪弓矢时代之前,金竹竹枪一直是主要的战争武器[1];金竹竹材易于纤细分割,特别适用于茶筅、竹帘等日常竹编;金竹秆燃烧时爆音响亮、清脆。金竹的这些特征以及基于其上产生的文化性是其在日本竹文化史上具有独特地位的科学基础与社会前提。
日本的金竹文化历史悠久。在太古代,人们惊奇于金竹笋的旺盛生命力与迅速生长,做为领导者的老年者非常羡慕,认为竹是神的替身,期望拥有笋那样的精力。因为金竹最易于作为竹枪材料而成为当时部落争斗中的最高武器,人们感谢竹而生的思想意识表现在信仰文化上就是将金竹神圣化并做为御神体[2],建祠祭拜,因此日本古代的御神体几乎全是金竹。此即日本神社的创设主旨[3]。
弥生时代,最古老的竹林指的是金竹林,做为武器,在冬季将3~4年生的金竹伐来,将其尖端在石面上打磨成锐利的竹枪,此即原始的竹枪,是大众武器之始。金竹枪杀伤力大,因此金竹林广泛种植,并实行保护措施“竹奉行”制度,实行免税制。为了保障优质的竹枪材料,使金竹具有节低、通直的特征,栽种椿树做篱笆护佑金竹生长,称为“藪椿”[4]。
金竹竹枪是古代日本唯一的最古老武器。太古时代,金竹竹枪是部落间争斗的最高武器[1]。农民的腕力与竹枪的高创伤性结合,战斗效果巨大,因此古代各大名重视竹枪和民兵,设“竹枪奉行”官职,管理竹林,制作竹枪[5]。1582年,明智光秀因“本能寺之变”败走近江,命丧民兵之竹枪。如今仍存在着据说是“明智之藪”的竹丛。明治维新前,在日向米良乡有“菊池千本枪”的身份制度[6]。
火器入日后,竹枪及其训练逐渐失去其主要战斗武器的作用。但是,作为古代争斗象征的竹枪仍时常浮现于日本历史,不断昭示着它的悠久历史传承性与亘久弥新的历史象征性。1834年岩手县竹枪暴动中手持竹枪聚集起来的饥民达8 000余人。1871年福冈县“竹枪骚动”达30万人。1918年发生袭击富豪与米店的竹枪暴动,其中明石竹枪暴动甚至酿成了残酷的流血大暴动。
二战末期,日本军国主义政府负隅顽抗,叫嚣“用竹枪战斗至最后一人”,强迫平民训练竹枪,以至于有了“竹枪精神”一词。此“竹枪精神”是愚民手段,倡导平民百姓为所谓的“忠”、“勇”去无辜送死。本研究认为,所谓“竹枪精神”是悠久日本竹文化“大合唱”中的不和谐“噪音”,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生长出的一种畸形“樱花”,是对日本竹文化的扭曲,其内涵固然也是“悲哀”的,但是与日本竹文化在数千年历史中所凝固成的“悲哀”内涵具有根本性的本质不同。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日本竹文化“悲哀”内涵是宏伟的,是一种悲壮“美”,是广泛意义上的日本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此处“竹枪精神”除了“悲哀”,再无其他可言。
此后,竹枪仍不时出现在日本历史中。1952年吹田全学联以及成田事件中,竹枪作为一种文化象征仍然显示了它的巨大威力。
竹枪在起义、争斗及示威中的运用,将日本竹文化的悲情内涵推至顶峰。金竹竹枪文化给日本竹文化刻上鲜明的血腥标记,逐渐沉淀为日本竹文化中的沉重记忆,并因其历史凝重感而成为日本竹文化“悲哀”内涵的血色象征。
金竹具有燃烧或割裂时爆音响亮、清晰的生物学特性,因而广泛应用于日本各种传统活动中。典型的传统活动主要有“左议长”、“けんか祭り”、“鬼の目はしらかし”等。
“左议长”,皇宫神事活动,1月15日晚,宫中清凉殿立青竹,上系扇、短束等,阴阳师祷告、点燃,此青竹束即为“左议长”。此仪式用竹须是金竹。金竹之爆音被视为击退恶魔的神圣之物,燃烧时的清脆爆音可以让神仙返回天国。而桂竹等竹秆燃烧时火势弱,发出“噗”的低音,称为“竹屁”,是不能使神仙返回天国的,以后必受天责。“けんか祭り”是兵库县姬路市的古老传统活动,吵架吆喝时的道具以前多是金竹。“鬼の目はしらかし”是旧历正月里宫崎县西臼杵郡西臼杵地区的传统活动,在田里搭建3米高竹子城楼,黎明前点燃,火焰下去后,把金竹青竹放入灰烬,爆裂前取出用力抛摔,发出“嘭”的巨响使之爆裂,于是鬼就逃走了。
如今,由于毛竹文化的挤压,金竹文化持续低迷,但是在流行的日本传统活动与竹种的关系统计中,金竹出现量仍然占据第四位[7]。
金竹文化是日本古典名著中特色鲜明的文学意象,在《竹取物语》与《万叶集》中最为典型。超人的辉夜姬受金竹竹纸影响而三月成人,如果没有源于生命再生之竹以及作为男性象征的神秘之竹而产生的永生之意义,《竹取物语》恐难流传至今[8]。
5.1.1 室井绰“金竹论”
日本竹类研究权威室井绰对《竹取物语》做了新解说:从前,一对伐竹翁夫妇以伐竹为生,朝夕与竹相处,因金竹竹膜而青春再返,88岁时生一姑娘,此姑娘是金竹精,3个月成人,后是发生贵族们慕名前来求婚等一系列故事,辉夜姬于5月13日(竹醉日)升天,伐竹翁夫妇后来也化身为竹。如今,静冈县(古骏河国比奈)的辉夜姬化生处,仍然存有 “竹!姬”石碑一方。此处金竹四季繁茂,不同寻常,从未开花枯死,与一般竹子60年生命周期的生物规律迥异。从这个意义上,他们将《竹取物语》称之为“强精物语”[9]。
总之,他们依据竹子生物特征对《竹取物语》做了新的文化附会,并由此得出辉夜姬化生之竹是金竹,即“金竹论”。
5.1.2 渡边政俊“不肯定论”
另一位竹类研究专家渡边政俊则认为,“三寸”(约今10 cm)高的辉夜姬化生之竹的直径应是2~3 cm,小于5 cm,节间长,易竹编,据此推出可能是金竹或桂竹。同时他又指出,《竹取物语》原文中无特定的相关词汇足以证明其化生竹种,因此难以判断[10],即“不肯定论”。
5.1.3 化生竹种综合考
日本学者的单一论证方式顾此失彼,不能客观考证辉夜姬化生之竹。文学作品中的科学考证,应以科学为基础,以文化与文学为辅的考量方式。因此辉夜姬化生之竹应符合以下条件:
(1)直径大于3 cm的竹类:日本代表性竹类中,适合的竹种有金竹、桂竹、毛竹等。
(2)竹型优美、雄壮:绝世的辉夜姬应该化生于美丽、挺拔的竹子,如:金竹、桂竹、毛竹等。
(3)竹编用竹材:毛竹、桂竹、金竹并称“日本三大竹”,三者共占全日本竹林总面积约90%。
(4)传统活动用竹方面:金竹割裂、燃烧时声音响亮、清晰,因此广泛应用于日本各种传统活动。“左议长”仪式时所用竹子须是金竹。
(5)金竹的日文念法是“ハチク”,其日文汉字又写作“破竹”,象征着事业“势如破竹”之义。公元8世纪的《出云风土记》中的相关记载也只有关于金竹编民具使用的情况。此外,毛竹于18世纪由中国引入日本。综上可得出结论:辉夜姬化生之竹当为金竹。
山田卓三认为《万叶集》中的“なよ竹”意象是女竹[11]。冲浦和光从文化学角度得出《竹取物语》女主人公“なよ竹のかぐや!”化生之竹的“女竹论”[10]。任敬军从文化学、竹子生物特性与文学的综合视角得出化生之竹的“金竹论”[12]。
因此综上可知,《万叶集》中的“なよ竹”意象是金竹或女竹。
公元前至平安时代是日本的金竹全盛时代,在此后漫长的历史中金竹仍然是日本竹文化中的佼佼者。18世纪引入毛竹后,金竹因为经济价值低而与现代生活联系淡薄,逐渐淡出人们关注的视野,由“日本第一竹”跌至毛竹与桂竹之下。在日本最易生长竹类的鹿儿岛地区,毛竹因其经济价值高,在引入一二百年后渐渐取代金竹而位居第一,金竹的神话与传说淡薄了。二战后由于年轻人的无知、战后初期以食物为中心的社会实态等,金竹的御神体地位进一步坠落[13]。
然而,绵延数千年的日本金竹文化不可能因之消失,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结晶而成的金竹文化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与意义。以金竹笋为神体,表达了人们祈祷精力永驻、子孙繁荣的文化意义;金竹竹枪的结实、锐利、杀伤力高等生物特性以及历史发展中的残酷性、竞争性造就了其最古老战争武器的历史地位;二战末期所谓“竹枪精神”一如晴空中一抹黧云稍纵即逝;传统活动中的金竹文化彰显了金竹特有的爆音响亮特性与神圣的文化象征意义;在和歌与物语等文学体裁中,金竹形象进一步升华为金竹意象,与日本社会、历史、生活相融合并以各种形式生动地再现出来,显示了金竹文化的历史影响力以及人们对金竹文化在思想意识深处的自然反映。
当今,由于金竹的易割、出笋晚等特性而受到老年人为中心的部分人的喜爱。自竹枪时代开始的金竹神话与传说,以奈良及其他茶人为中心一直传承下来。金竹文化在整个日本竹文化,尤其是传统活动中,仍然具有最悠久、最神圣的文化内涵与意义。
[1]室井綽.ハチクの竹槍[J].富士竹類植物園報告(46),2002:104-105.
[2]室井綽.バンブー·ノート(40)[J].富士竹類植物園報告(45),2001:186-187.
[3]室井绰.バンブー·ノート(44)[J].富士竹類植物園報告(49),2005:159-160.
[4]室井绰.薮医者の本義[J].富士竹類植物園報告(48),2004:81-84.
[5]室井綽.竹槍とツバキ[J].富士竹類植物園報告(45),2001:120-122.
[6]室井綽.バンブー·ノート(37)[J].富士竹類植物園報告(42),1998:196-197.
[7]任敬军.日本传统节日中的竹文化表现[J].世界竹藤通讯,2010,8(2):46-48.
[8]室井綽.松竹のめでたさ[J].富士竹類植物園報告(46),2002:133.
[9]室井綽.竹を知る本[M].地人書館,1987:115-119.
[10]渡辺政俊.竹取物語の世界(二)数字「三」のこだわり[J].竹(78),2001:13-15.
[11]山田卓三.竹笹と人間[J].富士竹類植物園報告,2004(48):29.
[12]任敬军.《竹取物语》与日本竹文化[J].外国文学评论,2010(2):125-127.
[13]室井綽.竹の御神体の転落[J].富士竹類植物園報告(47),2003: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