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红,赵 琴
(湖北省石首市人民医院外二科,湖北石首,43440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多应用于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或坏死、骨性关节炎等,已成为髋关节疾病终极治疗的首选手术。该手术目的是缓解关节疼痛,矫正关节畸形,重建稳定关节,改善及恢复关节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1]。但该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较多,对手术技术和无菌操作要求高,因此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尤为重要。本院对6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临床效果较好,现结合护理工作实践,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本组62例患者中,男 38例,女 24例,年龄54~84岁,平均68.7岁,其中 60岁以上患者56例,占90.3%。股骨颈骨折29例,股骨头缺血坏死20例,骨性关节炎 13例。合并基础性疾病:高血压52例、糖尿病49例、冠心病27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6例。
患者全麻后,取后外侧切口,手术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坐骨神经,不可用力过猛,防止股骨粗隆部的劈裂骨折,术中合理选择人工股骨头规格,直径易亦小于实际股骨头1~2cm,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仔细检查髋关节的松紧度和稳定度,术后采用庆大霉素冲洗关节腔,切口处置负压引流管。
髋关节手术患者以老年人居多,且多合并有各种基础性疾病,因此在手术前应积极治疗基础性疾病,高血压患者应使用降压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除控制饮食,并使用短效胰岛素控制血糖,慢性阻塞性肺病,给予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检查,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畅通,必要时给予低流量吸氧[2]。术前给于患者必要的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以便很好的配合手术。
协助医生和麻醉医生做好手术消毒及麻醉工作,摆放合理手术体位,采用患侧朝上的侧卧位,用生理盐水或加有抗生素的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区并摆放负压引流管。术中加强输液输血管理,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配合麻醉师处理异常情况,术中注意保暖、预防骨水泥反应综合症。最后接引流袋,包扎切口,保护好引流管和各种导线的无菌性并防止脱落[3]。
术后患肢取外展中立位,不宜盘腿和侧卧,24 h内患肢严格制动,防止伤口出血。密切观察术后患者病情,注意切口敷料有无渗血迹象及引流液的颜色、量,确保引流管不受压、不扭曲,防止脱落。使用床旁监护仪监测患者呼吸、血压、神志、瞳孔、尿量,警惕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发现异常情况立刻报告医生处理。术后采用负压吸引充分引流,引流关节内残留的渗血及渗液,以免局部血液淤滞,引起感染[4]。术后使用抗生素,防止呼吸道、泌尿道等感染的发生,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定期翻身,更换床单,以免发生褥疮。
患者手术时间2~4h,平均2.7 h,住院时间14~22 d,平均16.3 d。术后4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6.5%,其中呼吸道感染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随访6~18个月发现,Harris评分为64~103分,平均90.7分,其中80分以上47例,优良率为75.8%。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解除患者髋关节疾病、纠正畸形、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目前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本组患者中,90.3%的患者为60岁以上老年人,老年患者由于全身脏器功能减退,免疫或代谢功能明显下降,对手术的耐受力下降[5],尤其是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本研究对6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手术治疗优良率为75.8%,并有效控制了并发症的发生率。针对呼吸道感染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下肢深静脉血栓通过健康宣教,加强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循序渐进的进行功能锻炼[6],促使其尽快恢复运动功能。
综上所述,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积极的配合治疗,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的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1]康海穗,肖美霞,刘清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1,1(10):150.
[2]张晓英.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6):79.
[3]刘淑波.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术中护理[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1,28(3):289.
[4]叶丽宏.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2(8):36.
[5]张玉华.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30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3):29.
[6]唐僬灿,张远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3(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