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革,马 兴
(1.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格球山农场,黑龙江 五大连池 164154;2.黑龙江农垦机械化学校,黑龙江 黑河 164021)
近几年,国际油价居高不下,使农业生产的成本增加,因此,节约用油就显得尤为重要。农村的农业动力机械多数使用的仍然是国内产品,其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仍然较低。如何在农业动力机械使用中节约用油,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选用动力机械时,应根据当地的农艺要求、地块结构和大小、相应配套农具的经济性综合考虑进行选型。如黑龙江农垦因其地块大且规整,宜选用大马力及配套的农业机械,而农村因地块小且不规整,宜选用小型农业机械。从综合经济性能考虑,应选择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好、技术先进,适应性能好,调整维修方便,市场售后服务良好,配件市场充足的机型,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油耗的目的。随着国外机型的引进和新技术的发展,电控共轨柴油直喷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选用电控发动机,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节省了燃油。
正确操作和使用农业动力机械,是延长机器使用寿命、节油降耗的重要手段。
(1)合理使用油门,发挥发动机的最大有效功率。运输过程中,根据路面情况,尽量使用高挡位、中上油门行驶,以使燃油充分燃烧,达到节油的目的。
(2)遇到陡坡时要正确驾驶。上坡时阻力大,不要把油门一踩到底,应缓慢加油,以避免行驶中的大油门而冒黑烟,一是可以节油,二是减少积碳的形成,进而降低缸筒活塞的磨损,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3)非紧急情况下不要使用制动减速,杜绝低挡高速行驶。
(4)减少怠速停车时间。长时间怠速停车有害无益,尤其在北方的冬季,长时间怠速停车,即消耗燃油,又因机体温度过低而使气缸内的水凝蒸汽沿缸壁流到油底壳而稀释机油,同时也会因怠速的低频振动而使缸套内的冷却水产生气泡而增加对缸套的穴蚀。
(5)进行田间作业时,合理规划行驶路线和地块,正确操作,保证满负荷。耕地或整地过程中,合理编制机组,提高机组的生产效率,尽量保证满负荷作业,以发挥最大效益。选择土壤湿度适宜的时机进行作业,减少作业阻力。合理编制耕地和整地地块的作业路线,减少空跑及转弯的次数,均是节油降耗的重要手段。
(6)保证农具的最佳技术状态。农具调整不当,会增加动力机械的牵引阻力,增加燃油的消耗,因此,农具出现故障要及时调整。
(1)按规定进行保养和磨合。动力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按照保养规程及时进行保养,定期清洗空气滤清器、燃油滤清器和机油滤清器,以提高其通透性。车况良好的动力机械可省油20%左右。空气滤清器进气不畅将使进气量减少,进而导致柴油燃烧不充分,使油耗增加。而燃油滤清器不畅也将会使发动机供油不足,功率下降,油耗增加。新车和修理后的机车,要严格按照磨合规程进行磨合,以提高其使用寿命和降低损耗。
按照保养规程和使用环境,定期更换机油。对于更换下来的旧机油不要扔掉,可采取长时间沉淀的办法进行净化,或用于动力机械润滑要求不高的部位,或用于农具润滑部位的保养,或用于农具工作零件表面防锈或日常其他需要防锈的用具表面防锈。清洗用油使用后,将其密封沉淀,防止挥发,以备下次使用。
(2)保证发动机各部技术状态良好。经常检查和调整供油角度、配气相位和气门间隙。供油过早和过迟都将使燃油得不到充分燃烧而增加油耗,气门间隙过大或过小会影响充气量,有数据表明,气门间隙过大,油耗会增加20%左右,因此应经常检查和调整供油角度和气门间隙,以保证发动机在最佳的技术状态下工作。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发动机会因齿轮和凸轮轴磨损而引起配气相位角度的减少,因此要及时进行检查,可通过适当减少气门间隙来弥补配气相位角的减少。凸轮轴磨损严重要及时更换,否则不仅功率下降,而且增加油耗。经常检查油泵和喷油器的技术状况,保证其技术状态良好和供油线路通畅。油泵因磨损会导致供油压力不足,进而影响喷油器的雾化效果,喷油器也会因磨损而导致雾化效果变差,因而造成发动机功率下降,油耗增加,应及时进行测试和调整。保证各运转零部件的合理配合间隙,使其运转灵活,各部连接坚固,以减少不必要的功率消耗,达到节油降耗的目的。
(3)保证动力机械的良好技术状态。应经常注意观察发动机的技术状态,动力机械在工作中如持续异常冒黑烟、蓝烟、白烟,均属不正常现象,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并及时加以解决,否则不仅使发动机功率下降,而且增加油耗。确保多缸机工作均衡,不能“瘸腿”工作。有数据表明,四缸机有一缸不工作或工作不良,可增加15%以上的油耗。因此,如果出现多缸机有一缸工作不正常,应及时检查原因并加以解决,确保各缸工作均衡,减少油耗。对于装有涡轮增压器的发动机,要保证其技术状态良好,出现故障要及时修理,否则会使油耗大大增加。
(4)严格遵守农机标准化“五净四不漏”的技术要求。定期对发动机进行油耗技术检测。对燃油、机油管路及各个接头出现漏油现象要及时检修,以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好的农机队伍是节能降耗的前提。一是政府要高度重视;二是提高农机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做好管理指导和服务;三是加强农机操作人员的培训。目前,无论是农垦还是农村,农机人员的业务培训非常薄弱,即使农机具技术领先的农垦,也存在培训脱节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的培训相距甚远。四是强化售后服务。可通过与职业学校联合,重点培养一大批维修调整方面的技术人才,由此缓解售后服务人员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