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提高我省高等教育及图书馆工作质量——在河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2012年年会上的讲话

2012-04-12 10:35河北省高校图工委主任委员
河北科技图苑 2012年3期
关键词:工委大学图书馆

河北省高校图工委主任委员

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

翟海魂

听了上届图工委秘书长杨华先生的讲话,我感慨很多。杨华先生作为一个在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工作近三十年的老同志,回顾了这三十年的工作过程,表达了他个人对刊物、对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的寄托和希望,情真意切,令人感动。这里,我再次代表省教育厅、代表这一届图工委,向杨老师为我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做出的贡献和所有的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河北科技图苑》办了二十四年,能不能办到三十年、四十年甚至更长久,这个谁也说不好。人活一百岁不容易,一个刊物,一个机构能存在一百年也了不起。我们这一届图工委的同志,一定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新一届图工委由我来担任主任,我感到非常高兴。能有机会跟高校图书馆的同志们一起研究问题,推动工作,对我也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刚才,图工委常务副主任、河北大学王俊祥副校长代表图工委作了一个很好的讲话,提出了未来五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都非常重要。建议图工委秘书长李振纲教授组织秘书处同志,把一些事情理一理。图工委这两三年干些什么,今年抓些什么,还得把工作安排进一步细化。怎么才能够不辜负上届图工委的期望,不辜负高校图书情报战线的期望,使河北省高校的图书情报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有一个大的发展,我们这一届图工委任重道远。

下面,我想利用点时间,就高等教育改革以及高校图书馆建设谈一些想法。

首先讲讲高等教育改革。这些年,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家是有目共睹,但是高等教育现在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最近中央一再提出,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其实,做教育工作的同志都知道,什么时候不讲提高质量,所有的教育什么时候都讲提高质量,为什么现在把提高质量放到突出的位置,是由于我们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我概括了五个“前所未有”:

第一个前所未有就是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给我们的高等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全面发展,我们用二三十年走完了发达国家两三百年的道路,但是发达国家几百年存在的、发生的问题也在我们这二三十年里集中体现了,特别是近几年经济问题、社会管理问题层出不穷,所以中央提出调结构,转方式,创新社会管理,这不是一个选项,而是一个必须走的道路。如果说我们原来的高等教育适应了资源型、环境型,靠劳动力发展这种态势的话,那么未来的发展,高等教育能不能适应?1972年,当我们正在搞文革的时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一个报告:《学会生存》。九十年代我看《学会生存》时候对一段话很不理解。它说,有些社会正在开始拒绝制度化教育所产生的成果,这在历史上也还是第一次。当这种体系所授予的资格和技术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时,这些社会便拒绝接受这些毕业生。对这段话当时不理解,为什么会拒绝使用高校毕业生呢,现在明白了,二战以后,世界高等教育跨越发展、规模急剧扩大,带来大学生失业、文凭贬值许多社会问题。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出这样的警告。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与产业人才荒并存。原因很多,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高校人才培养跟社会需要有很多不适应、不匹配的地方。这是第一个前所未有的情况。

第二个前所未有的情况是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前所未有。历来我们高等教育都讲控制规模,但是1999年的时候准备扩招,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要争取达到15%,但过了十年以后,我们现在是多少呢?去年达到了26.9%,超过了10多个百分点。世界高等教育发展都有一个规律就是,凡是扩招之后一般会带来质量的问题。1999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的三个核心概念:针对性、质量和国际化。针对性,是指面对高等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质量,是指高等教育所有职责与活动应达到的标准;国际化,是指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使不同国家的文化、价值观相互理解和相互融合。三个概念的核心是质量问题。高校扩招成绩巨大,受教育人数的增加,教育资源的积累都是从来没有过的。但是我们的扩招是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或者说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实现的。如何回应社会的疑问,把质量搞上去,对我们来说是个崭新的课题。

第三个前所未有就是人民的教育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在座的很多同志知道过去的情况是只要有学上就可以了,上了学任何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但是我们现在群众的教育需求是不仅要有学上,还要上好学,而且学的专业要跟未来就业乃至社会地位薪酬密切相关,期望得到更高的教育回报率。目前,高职普遍招生难,高等教育资源局部过剩。退学是世界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普遍现象。美国大学本科生六年毕业率为55%,大学一年级新生转学辍学高达70%以上。第三方调查公司麦可思公司发布的调查,我国每年约50万名大学生退学。教育部对此予以否认,称每年大约只有16万人退学。值得思考的是:什么影响了学生的选择?

第四个前所未有就是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变化前所未有。从2000年开始,18岁到22岁的高等教育学龄人口持续上升,到2008年的顶峰,学龄人口全国有1.2亿。从2008年开始持续下降,2017年达到谷底,大概是7 000万左右,是2008年的一半。我省与全国的情况差不多:2008年高等教育学龄人口达到最高峰是735万人,2009年下降到691万,比上年减少44万,之后将快速下降。2014不足400万,到2017年跌入360万谷底。2018年后逐步回升。在很多预测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因素当中,最为准确的一个因素那就是人口因素,但对此我们常常忽略。有的经济专家说,中国人口红利的时代已经过去,许多行业都要受影响,不单是对教育行业。今后10年,由于人口因素的变化,即使大学招生规模稳定在现在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大概可以增加10%以上,接近40%。这样一来,有的本科和一部分专科学校将面临生源危机。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稀有资源在局部有可能出现过剩。大学招不来学生,为生源发愁,这个情况我们没有遇到过。

最后一个前所未有就是跨国学生流动这种趋势原来没有遇到过。发达国家先于我们遇到了出生人口下降,所以它的学龄人口也少。出于政治目的、文化目的以及经济目的,很多国家把目光投向了中国。许多发达国家希望通过市场化手段来弥补国内高等教育投入的不足。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通过制订国际教育发展战略实施高等教育输出、输入政策,积极拓展教育服务贸易,在获得了经济利益同时也收获政治利益。澳大利亚教育出口收入超过羊毛和小麦,2009年达150亿澳元。昨天《参考消息》刊登英国《金融时报》一篇文章,题目就是《中国学生成为西方大学新财源》。这种态势对我们既是压力,也是挑战。我们的高等教育如果不提高质量,不适应社会的需要,老百姓有可能选择你,也有可能不选择你。

面对这些新情况,我们如何应对呢?下面,我想结合高校图书馆工作,讲一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些思路。《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检验质量的根本标准:一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是适应社会的需要。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达到这两条要求,我们提出要树立几个观念。

第一个是发展观。高等教育要由原来的重视规模的扩大、硬件的积累转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轨道上来,特别是重视内涵建设,这是我们的发展观。思路变了,原来不是不讲质量,但是更多的是关注硬件,征地、盖房子,现在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内涵。图书馆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的缩影。我们讲高等学校三大支柱,教师、设备、图书馆,就是要把图书馆建设放在同学科建设、科研工作同等重要的地位来看待。这是发展观。

第二是育人观。学校的工作要以育人为本,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核心任务。要树立学生中心的观念,要把学校一切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健康发展上来。高校图书馆区别于其他图书馆的特点在哪儿呢?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高校图书馆要实现育人的功能。我曾访问过香港知专设计学院,两亩地的一个类似我们高职的一个院校,但它有全日制在校生七千人,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学校把图书馆更名为学习资源中心,不仅提供图书借阅服务,还创设学生研讨区,全天候为学生服务。我想,这个变化就体现了育人为本、学生中心的理念。

第三个就是类型观。什么是类型观呢?就是高等教育有不同的层次,也有不同的类型。由于我们受美国卡内基教育分类的影响,武书连大学排名,把学校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主要是基于科研比重的分类方法。这个分类对高校的影响很大。它带来一个什么问题呢,凡是科研型大学就是好大学,如果我是一所教学型大学,那么我的目标就是向着教学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进而向研究型大学迈进。河北100多所高校都要按这个目标发展,既无可能,也无必要。人才需要是多类型的,我们既需要学术型,也需要应用型,应用型和学术型只是学术类型的区别而没有高低。2010年欧盟委员会出台了新的大学分类框架(U-MAP)。这个大学地图,通过分类工具呈现了每所大学发展现状和特色,力图引导欧洲高等教育机构多样化发展。这个情况值得我们很好地研究。这是我们说的类型观。

第四个是办学观。每类院校都要有其定位和发展空间。高水平的学校一定不只一种类型,不只一种模式,只要合理定位,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就都有可能在各自的科类和层次中办成高水平的学校。每一个学校都应该在自己不同的层次类型中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争创一流,而不是跟在别人的后面简单地模仿,简单地追赶,升了专科,想着升本科,今天硕士点,明天博士点。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决策机关的制度设计,切实做到分类指导、分类评价、分类支持。这是办学观。

第五个是教学观。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在高等学校日常工作中处于中心的地位。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推进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在教师,教师在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以往讲图书馆是第二课堂,现在看来,图书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堂。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的一段话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他说过,填写履历表时,通常要填进过某中学、某大学。应该填一下自己曾是哪个图书馆的读者。因为对我来说,图书馆对我学业长进的作用似乎不低于学校,所以跑图书馆也应该算做我的学历。这是教学观。

最后一个是开放观。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大学国际化水平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国际化已成为检测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提高质量的重要抓手和新的增长点。高等学校跨越发展基本不可能,但通过国际化有可能实现快速发展。香港科技大学办学仅仅20年就步入了世界名校行列,主要的经验就是国际化。我们要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教育质量提高。图书馆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方面,后面我还会提到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学了国外的一些东西,但真经并未学到。只有把人家的真经学透了,才能本土化。以上是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我想这些情况,可能会对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同志有所启发。

接下来谈谈图书馆工作。对于图书馆工作,我是外行,但我对图书馆是有感情的。回想这些年,特别是近二十年个人的学习和成长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图书馆。对刚才提到的于光远先生“跑图书馆也应该算做学历”的说法我是很有些感触的。我在国图、省图都有图书证。十多年前在英国做访问学者,我申请到了英国国家图书馆(The British library)六年期的图书证。在伦敦的一年里,差不多每周都要在那里呆上一两个半天。这是从个人角度谈感受。从图书馆在大学中的作用和地位看,许多大师都有过精辟论述。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可能是杜威说过。郭沫若说,办好了图书馆就等于办好了大学的一半。我个人的体会是,图书馆是大学灵魂的外在体现。灵魂是看不见的,体现在哪里呢?主要体现在图书馆上。我们讲大学有“四大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引领。我们要完成这四项功能,图书馆是重要的载体。大学的工作是围绕着知识的创造、知识的传递、知识的保存、知识的交流展开的、来做的。我们图书馆在知识的传递、知识的保存和知识的交流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说图书馆是一所大学的门面、窗口。一个大学如果把图书馆办好了,对于提升大学的品味、推动大学的发展意义重大。同时,图书馆也在环境育人、引领学校文化、推动终生学习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一个学校应当重视图书馆工作。有的地方说,大学要建设一流大学,文献信息资源要先行。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

与许多领域一样,高校图书馆也处于一个转型时期。其中一个转变就是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的转变。最近,《参考消息》刊登了美国物理学家在《华尔街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三大技术引领人类未来》。三大技术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大规模数据处理、智能生产和即时通讯。他认为,这三大技术将要引领人类未来的发展,就像100年前电话、汽车、无线电对人类的影响一样巨大。为了适应这种形势,世界很多国家都在研究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学校图书馆如何适应这种新的形势。2007年,美国印第安纳普渡大学的校长作了一个演讲,他认为:在信息时代,未来20年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可能要实现五大变化:一个是完成纸质馆藏向电子馆藏的转化;二是重新配置图书馆的空间资源;三是把图书馆打造成学习中心;四是主动提供嵌入式服务组织;五是长期保存数字资源。具体到河北高校图书馆工作,如何打造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成为我们“十二五”期间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点。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有哪几条呢?

第一条就是资源。说图书馆好与不好,关键看你的资源。可靠的大量的资源是核心竞争力的第一条。1975年国际图联在法国里昂召开的会议上,将图书的职能归纳为: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是首要一条。原来说是有多少册书、书积累了多少年,有什么珍本、有什么善本,别人没有的你有,现在我们扩展到数字资源,还要实现纸质馆藏向电子馆藏的转化。图书馆的藏书是一个渐进的积累过程,图书馆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资源的增加和积累也不能一蹴而就,这是第一条核心竞争力。

第二条就是资源的共享。就是你这个馆的资源能不能实现与其他图书馆资源的共享,我到了河北大学图书馆能不能共享全国的乃至全世界的资源。高校图书馆是科技信息的汇聚中心,是国际科技发展前沿的窗口。国际化图书馆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标志,开展国际化文献资源共享是图书馆实行国际化的重要方面。要逐步建立校际、省际、国内与国外图书情报单位的资料交换关系,有计划地与国际知名大学建立国际化文献资源共享平台,通过校外访问认证系统、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等多渠道的信息资源共享方式,实现图书资料互通共享。我们的资源利用率现在比较低,哪个学校都搞,花了很多钱买了一个库,其实很多学校就是某几个老师看,一年有时看两次,有时也不见得看。这是第二条。

第三条就是开放。最近看报道,首都高校图书馆联盟成立。北大、清华等34所高校的图书馆将向社会免费开放。虽然有许多争论,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向社会成员开放是发展方向。日本有一个战略学家叫大前研一,他说“一个国家的未来取决于该国家人的头脑,而头脑取决于读书的多少。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里遍街按摩店林立,而图书店却寥寥,人均每天阅读时间不足15分钟,人均的阅读水平只是日本的几十分之一。可以说,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社会,这样下去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我看完这个以后很受刺激。到过国外的同志都知道,只要你有合法的身份,每个图书馆你都可以去。有位作家讲,什么是图书馆,如果有天堂,图书馆就是天堂的模样。图书馆为什么叫天堂呢?不分老幼、不分贫富、让你读书、给你享受、让人幸福、让你感到美好,这就是天堂。最近国家在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城市,书香街道,高校图书馆要在推动全民阅读上、终身学习上有所作为,开放是重要一环。

第四条就是队伍建设。任何事业都需要一支敬业的队伍,有了这支队伍,我们的图书馆事业才能够发展。首先是要敬业。有学者写文章说,中国图书馆界目前最匮乏的既不是经费,也不是人才,更不是技术,而是精神。其次是专业。图书馆馆长、馆员,不是一个是什么人都可以胜任的工作,更不是安排人的地方,它是一个专业化的岗位。教育厅、图工委要为队伍建设提供一些机会,打造一些平台。如可以以高校图工委的名义搞一些表彰,以教育厅名义下达河北省高校人文社科课题(图书情报专项)。要多搞活动,活动是载体,每年搞一两次图书馆的研讨会或者是图书馆管理人员培训班。不能是今天我们开了会,热热闹闹的挺隆重,会一散就没有了音信。

第五条就是文化。高校图书馆要把引领学校精神、建设大学文化当作我们的重要工作来做。一所学校,它的灵魂是大学的精神、大学的理念,而形成大学的精神、大学的理念 ,构建大学的文化,图书馆的责任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学校的文化、学校的精神,能在图书馆里看到;学生的精神面貌、学校的管理制度,都能在图书馆里得到体现。图书馆也要打造自己独有的文化,这个文化是什么呢,就是服务,服务至上、读者第一。到过国外大学或是公共图书馆的人都会对图书馆员周到、细致、体贴的服务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图书馆最终的核心竞争力还是靠着你的服务,靠着你对读者的关怀。

时间关系我就讲到这里。讲得不见得准确、也不见得全面,不对之处请各位同志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孙 炜 根据录音整理,标题为编者所加)

猜你喜欢
工委大学图书馆
“留白”是个大学问
中共梧州城工委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成立学校少工委 推进少先队改革实施
图书馆
韩国工委筹备成立申请书
韩国工委筹备成立同意函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