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企业管理思想评析*

2012-04-12 06:06于学伟徐宇翔
关键词:群众思想管理

于学伟,徐宇翔

(沈阳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沈阳110870)

毛泽东企业管理思想评析*

于学伟,徐宇翔

(沈阳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沈阳110870)

毛泽东企业管理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企业管理思想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一般与个别相结合才能抓住管理重心,民主管理与人才培养是企业管理的关键,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理念,深入调查研究才能深化对企业管理的认识。毛泽东企业管理思想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现实困境导致贯彻不力偏离初衷,某些思想本身前后矛盾,“鞍钢宪法”的以党代政倾向,企业缺乏独立性和活力。毛泽东企业管理思想的当代启示主要有解放企业生产力是关键,激发职工活力是核心,反对天才论、提倡实践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毛泽东;企业管理;以人为本;民主管理;柔性管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毛泽东企业管理思想不仅是一种思想的集中体现,更是对中国企业发展历程的清醒认识;不仅在他的年代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当代,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我们仍能在他的思想中深掘出宝贵的思想财富。

一、毛泽东企业管理思想的意义

1.一般与个别相结合才能抓住管理重心

在毛泽东思想中,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思想属于他哲学研究的范畴,在实际运用于生产实践时,毛泽东将这种方法形象地描述为以点带面法、“弹钢琴”法、区别对待法、“抓两头带中间”法四种方法。在具体的企业管理方面,毛泽东提出了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毛泽东认为,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就是“从许多个别指导中形成一般意见(一般号召),又拿这一般意见到许多个别单位中去考验(不但自己这样做,而且告诉别人也这样做),然后集中新的经验(总结经验),做成新的指示去普遍地指导群众。”[1]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其实就是点与面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管理实践而言,就是管理者要善于深入到员工中,走一条管理的群众路线,并结合管理经验去推动整个管理实践,在一次次的管理中积累新的经验。点面结合的管理思想可以有效避免要么单凭管理理论机械地指导管理实践,要么单凭个人经验跟着感觉走的片面的、单极的管理模式。

2.民主管理与人才培养是企业管理的关键

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已经为我们指明了一条企业发展的康庄大道,在企业体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完善的浪潮中,民主管理显然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也是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相适应而逐步深入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在我国,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也是企业员工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人的因素成为关键性力量,这不仅是人的主体性地位的体现,更是我国以人为本思想的总体要求。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人是主导性因素。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企业必须牢固树立人才兴企的观念,将用人标准、用人机制调整到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轨道上来,使企业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等得到优化。在现代企业中,社会化大生产已取代过去作坊式的小规模生产,资本也已进入市场中成为一种社会资源,高新技术的层出不穷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集中于企业对高新技术的运用程度,企业运营已不仅仅是生产与销售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所有环节中都渗透着浓郁的人文气息,生产、资金、技术、管理、物质条件等都需要在人的掌控之中。企业管理的人文性集中体现为以职工为本,建立健全职工民主参与机制。实践证明,凡是发展顺利的企业都有着良好的民主管理机制,有一整套良性的、关注人的制度、机制。完善的制度、良性的运行必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进企业民主管理也是广大员工的期望。应发挥员工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广大职工知情、参政,合理参与企业管理,真正实现企业的民主管理。

在毛泽东企业管理思想中,以人为本、走群众路线是必须坚持的关键因素,这主要体现在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视上。所谓人才培养,就是企业组织领导要根据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基本素质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教育、锻炼人才,以使其尽快成长、发展、成熟。所以,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了如指掌,更要与员工有良好的沟通交流,关心员工的真正需求,在心理上给予更多的关怀,积极营造出适合企业内部发展的先进企业文化,将企业发展目标、企业理念等渗透其中,使员工在企业良好的氛围中认同企业文化并致力于企业整体发展,从而在自己的岗位上调动一切积极性跟随企业进步,达成最终的目标。企业成功与否是要考量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比重的,而人才培养是符合企业长远利益的。只追求眼前利益的企业只能在短期内获得效益,但从长远来看并不能促进企业发展,更是不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和消费者利益的,所以,企业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战略是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的信任与支持的,这才是真正的群众路线。正如海尔集团的成功一样,其企业理念的核心是报国与创新,这一立志高远的企业目标使得所有员工将自己的信念与这一企业文化相联系,使得海尔集团形成了与祖国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的良好企业氛围。

3.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理念

由毛泽东首先提出的群众路线是党的基本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领导方法,它并不仅仅在党的工作和党内民主生活中发挥作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柔性管理对企业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柔性管理,通常的理解就是人性化管理,是在尊重人的人格独立与个人尊严的基础上强调人们心理上的接纳,采用非强制性的管理方式,使人们对于管理的服从来自于最深层的内心认同和最本真的意愿。柔性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协调员工与企业的共处关系,在双方共赢的前提下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员工自身的价值和愿望。日本出版的《管理大百科全书》的第一章第一节第一条就是“两参一改三结合”[1]。

“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899“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便是毛泽东总结出来的一种科学的领导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2]899领导行为实际上也是一种管理行为,由此来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失为一种好的管理方法。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实际上蕴含着柔性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即重视人格的独立性,充分考虑到个性化、自愿式的管理需求,他所强调的群众路线恰恰就是将人的地位放在最高,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时下,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管理趋势。在毛泽东思想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早已落实为一种具体的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今天,众多企业纷纷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日趋重视人的作用、素质,这其实早已蕴含在毛泽东思想中。可以说,以人为本是秉承了毛泽东思想并将其与新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而总结出来的新时期的企业人才观、发展观和管理观,是企业总体发展策略的指导思想,也是在现代企业生产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的先进思想。

4.深入调查研究才能深化对企业管理的认识

毛泽东提出:“实践出真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调查研究的观点其实也是毛泽东实践思想的体现。中国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对时局动态的清楚认识,脱离了实际情况的企业生产是没有市场和前途的,企业的命运更是扑朔迷离。企业奉行实践的观念不仅要在生产中注重技术的实践,还要在生产之前重视调查的实践。或许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步骤,但纵观整个企业发展进程,适时适量的调查研究相当于给企业的发展打造了坚实的基础,更是为企业明确了市场定位、社会需求、行业走向等问题,在企业进一步发展和扩大生产时起到了基础性的关键作用。

在企业管理中,调查研究不是仅凭个人能力就能完成的,它要求在整个企业中营造出重调查、重实践的氛围。在现代企业中,很多人为了快速实现收益、降低成本,常常将他人提供的“二手”材料充当调查结果,殊不知每个企业的调查角度和立场都是不同的,根据他人的材料作出的计划难以避免因信息失真而导致的决策失误,所以,这里强调的调查研究是以亲身实践得出的调查结果为前提的。

二、毛泽东企业管理思想的局限性

没有一种思想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也没有一种思想可以摆脱它所产生的时代的局限性。毛泽东所处时代的经济水平、政治氛围、文化水平等在造就了毛泽东伟大的思想的同时,也约束着他的视域,如今看来,这些思想中仍存在着那个时代的局限性。

1.现实困境导致贯彻不力偏离初衷

在项目区内有三处乱挖乱采的砂石坑,按照湿地恢复治理的要求,不采取简单填埋措施进行处理,因地制宜进行改造,利用河道疏浚及河道重塑,将3处砂坑改造为人工湿地,砂坑总设计面积13 256 m2,其中,1号砂坑面积5 912m2,2号砂坑面积4 078 m2,3号砂坑面积3 266 m2。将村内排洪渠与沙坑连通,砂坑与河道主槽连通,排洪渠水流含沙量较大,通过沙坑沉淀净化后进入河道主槽。三处沙坑的底设计标高以现状底高程为基准,进行适当平整,只采取适量开挖且不回填的措施进行处理。

一定的社会制度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联系的,毛泽东的企业管理思想是在他所处时代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同时具有进步性和局限性,特别是在现实状况下,先进思想或理论并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环境,这就不得不导致思想理论被搁置,甚至背离了最初的目标。由于受到当时政治形势及指导思想的限制,毛泽东所提出一些宝贵的管理思想并没有在实践中完全得到贯彻落实。比如,尽管毛泽东反对过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提倡其他经济成分的适当发展和补充,但直到改革开放之前,全国存在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公有制企业。在上面的论述中,本文多次提及毛泽东管理思想中的“两参一改三结合”,这一企业管理制度是毛泽东在总结我国企业管理经验和改革苏联企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提出的,虽然带有探索的性质,但就其精神实质而言,体现了工人是企业的主人这一思想。现在看来,这种管理制度并不完备,还存在着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和一些形式主义的缺点。更重要的是,这一管理思想并没有被很好地坚持下来,也就没有机会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2.某些思想本身前后矛盾

毛泽东提出全民所有制企业要有一定的独立性,这体现出毛泽东企业管理思想中企业自主管理的重要思想。但毛泽东对这一问题的论述是从哲学的角度,即从统一性与独立性对立统一关系的角度进行的,而没有从管理学、经济学等角度加以论证和落实。提出这一问题似乎有苛求前人之嫌,但本文想指出的是毛泽东固然提出了这一思想,引发了对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思考,但转而又在担心社会主义公有制会在分化之后受到损害,进而动摇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成为日后矛盾的隐患。事实上,我国企业的计划、生产、经营、管理等诸环节皆受制于各级地方政府,自主权少之又少,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活力和健康发展。毛泽东在这一问题上似乎有些摇摆不定、犹豫不决,使其思想有些前后冲突。

3.“鞍钢宪法”的以党代政倾向

1960年3月22日,毛泽东在鞍山钢铁公司《关于工业战线上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报告》上批示,宣称“鞍钢宪法在远东、在中国出现了”[3]89-90。“鞍钢宪法”的主要内容是“两参一改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程技术人员、管理者和工人在生产实践和技术革新中相结合[4]。它公开确立了“两参一改三结合”在社会主义企业管理中的“宪法”地位[5]142。“鞍钢宪法”因为文革的冲击并没有很好地在中国广大企业扎根,反而在异域他乡得到了某种应用和发展,最开始是在日本,随后是在欧洲和美国。在现代许多工业管理学家看来,“鞍钢宪法”的精神实质是“后福特主义”,即对福特式的僵化的、以垂直命令为核心的企业内部分工理论的挑战。“两参一改三结合”通俗的说法就是“团队合作”。然而,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道路往往是曲折而又艰难的,毛泽东的“鞍钢宪法”在实践中就带有“左”的倾向。“对于管理现代企业来说,这个制度是不完备的。”[6]470例如,在强调党对企业的领导作用时,客观上造成了企业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倾向;对“一长制”的批评[7]963被实践证明是欠妥的,“企业管理混乱,就是工人参加管理的结果”[8];在分析企业干部职工的动力机制时,片面强调政治动员和精神鼓励的效应,忽视了物质鼓励的作用;在强调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的重要性时,未能明确指出管理权威、劳动纪律和必要规章制度对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性等。

4.企业缺乏独立性和活力

在毛泽东思想中,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已初见端倪。他主张企业要按价值规律运行,但在当时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我国也实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这就限制了企业的自主性,在客观上阻碍了企业活力和竞争力的提升。受到毛泽东对企业概念理解的限制,在他的思想中企业始终不能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尽管他在很多论述中都肯定过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9]611,但在关键性的指导思想上仍然把社会主义经济看成产品经济。故而,在毛泽东企业管理思想中企业仅仅是完成国家计划的基本生产单位,而不能承担起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的重担。当然,毛泽东多次提到企业应有独立性、自主性、自主权,但是在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上,毛泽东仍然是按照他的思想体系认为,独立性、自主性、自主权是指企业必须成为国家计划生产的一个单位,在这样的身份下,企业在怎样完成国家计划、采取什么方式完成国家计划方面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毛泽东签发的《工业七十条》中明确规定企业的根本任务就是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

三、毛泽东企业管理思想的当代启示

在毛泽东的企业管理思想中,人才和生产是极其重要的两个因素。他的思想中处处体现着对人才的重视和发展生产的要求,这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深刻的启示。

生产是企业发展进步的动力,也是支撑整个社会前进的内驱力。毛泽东企业管理思想中“以生产为重”的理念深深影响了中国企业的发展模式和方式。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这是党内关于生产力标准的最早表述。虽然这一标准是在民主革命时期提出的,但它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政党,这一标准就具有普遍适用性,在社会主义阶段也是如此。企业的活力在于参与竞争,而竞争的实质是生产力的竞争,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这种竞争更趋激烈。企业家们在不断的实践中认识到生产力的关键性甚至决定性作用,认识到管理的所有行为都包含在生产力水平之中并以此为基础。

毛泽东有关生产力学说的内容更多地是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提出的,而贯穿群众路线的生产力学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生产的目的、生产的主体、生产的方式、生产的指导思想和路线,其中处处体现着以群众为根本的观念:第一,生产的目的是为群众服务,毛泽东说要“给人民以东西”,即领导人民发展生产、提高精神文化水平;第二,生产的主体是群众,革命年代物资极度匮乏,毛泽东适时提出这一思想号召广大群众自给生产,克服了艰难的自然环境;第三,生产的方式是组织群众结成合作社;第四,从实际出发,以群众路线为指导思想和路线。可以看出,在毛泽东的生产力学说中群众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群众的力量也是不可替代的。同样,在现代企业中群众也构成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这紧密联系着企业的生产力和生命力。解放企业生产力符合企业员工的根本利益,给予群众生产的自主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才能使群众自愿投入到企业生产实践中。可见,解放企业生产力和贯彻企业的群众路线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2.激发职工活力是核心

在毛泽东的企业管理思想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与职工利益息息相关,那就是企业的民主管理。健全完善的民主氛围有助于自然地激发职工生产的动力,也是实现员工激励策略的重要渠道,有利于提高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的发展。从根源上看,企业的活力来自于企业内部,中共中央文件曾明确地指出:“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当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在企业的各项制度中得到切实的保障,他们的劳动又与自身的物质利益紧密联系起来的时候,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就会充分地发挥出来。”可见,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的有效结合、协调共生是企业活力持久性的保障,企业职工和管理者之间的和谐更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保证正派的工作作风,既要维持自身的领导魅力,又要注重与群众的联系,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经常到群众中间去,广开言路听取群众的意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建立起与群众的良好关系,得到群众的信任。在另一方面,企业的员工也应时刻关注企业的兴衰命运,不能只顾自己眼前的工作和利益,而是要增强主人翁意识,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3.反对天才论、提倡实践论

尽管学校教育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的素质问题,但是企业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对人员有相应的职业要求。所以,员工在企业中实际上要经历一个成长的过程,即从准员工成长为员工。企业看似是在利用人的劳动来创造价值,但其前提是要培养人。“中国应该有大批的知识分子。”[10]522对员工的培养和培训既是提供让员工掌握职业技能的机会,更是为他们创造融入企业的契机,因为在培养和培训过程中员工能够获得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当然,学习和改造也是要讲方式方法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实践的结果。实践能否成功直接取决于参与者的积极性,如果能让参与者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学习和工作,那么他的创造力、成就感和归属感将会很高。营造这样一个良好的环境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一些制度设计,不仅可以为企业建立一个高效的人才生产系统,而且会为管理人员节省大量时间,提高员工自我管理的效率和工作效率。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应用到企业实践之中要解决的就是正确思想的来源问题[11]。毛泽东思想告诉我们,企业发展的真知不是来自于书本,也不是来自于课堂和别人的故事与经历中,而是根源于中国企业自身的发展历程和实践经历。虽然中国改革开放只有几十年,但中国经济以及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国企业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在变革之中,中国企业不断寻求发展机会,敢于实践,对实践之后的反思应给予更多的重视。中国的企业要做大做强,制定一套合理的、长远的企业计划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能够实现良好的企业内部管理,更能结合当下的国际国内环境调整企业管理策略,审时度势,与时俱进。这就要求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大胆引进国际化的经营管理模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将企业的命运与人民联系在一起,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1]戴茂林.鞍钢宪法: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一环[J].教学与研究,1998(9):45-49.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手稿:第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4]冯海燕.论毛泽东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思想[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7(5):80-83.

[5]杨乃坤,丁春福.十年建设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研究[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

[6]蒋建农.毛泽东全书:第6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7]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8]高华.鞍钢宪法的历史真实与“政治正确性”[EB/OL].[2000-04-12].http://www.usc.cuhk.edu. hk/PaperCollection/Details.aspx?id=4.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10]顾龙生.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

[11]徐建飞.论毛泽东思想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指导意义[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5.

Review on MAO Ze-dong’s thought of enterprisemanagement

YU Xue-wei,XU Yu-xiang
(Department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henyang 110870,China)

MAO Ze-dong’s thought of enterprise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MAO Ze-dong thought.The significances of MAO Ze-dong’s thought of enterprisemanagementmainly include that only to combine general and individual can seize the key pointofmanagement,the keys of enterprisemanagement are democraticmanagementand talent training,the flexiblemanagement conceptof people-oriented,and only to investigate and study deeply can deepen the cognition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The limitations of MAO Ze-dong’s thought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mainly embody that the weak implementation and deviation from original intention led by practical dilemma,the inconsistent of some ideas,the tendency of Party substitutes government in“Angang Constitution”,and the lack of independence and vitality of enterprise. The contemporary inspirations of MAO Ze-dong’s thought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are:liberating the enterprise productivity is the key,stimulating workers’vitality is the core,opposing the genius theory and advocating the practice theory,and freeing minds and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is the inexhaustiblemotivity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MAO Ze-dong;enterprise management;people-oriented;democratic management;flexible management;freeing minds;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A 841

A

(责任编辑:郭晓亮)

1674-0823(2012)03-0276-05

2012-03-15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1DGL024)。

于学伟(1954-),男,辽宁辽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法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已于2012-06-02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DOI为CNKI:21-1558/C.20120602.1943.006,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1.1558.C.20120602.1943.006.htm l.

猜你喜欢
群众思想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多让群众咧嘴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