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的政治维度

2012-04-12 04:09:01李洪伟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管理者政治

李洪伟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401120)

公司治理的政治维度

李洪伟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401120)

政治环境对公司的影响是不以个人的想象和意志为转移的,对比不同社会体制下的公司治理模式的差异,可揭示政治环境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程度。

政治环境;公司治理;影响力

一、公司的政治基础

美国著名法学家巴特勒教授在1921年曾感叹道:“公司是现代社会最伟大的独一无二的发现,即使蒸汽机和电都无法与之媲美。而且,倘若没有有限责任公司,蒸汽机和电的重要性也会大打折扣。”由此可见,公司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公司虽然是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依法承担社会责任的法人,但它毕竟不同于自然人。自然人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表达内心的意志,而公司必须依赖股东会(意思机关)、董事会(执行机关)或监事会(监督机关)等公司机关,形成和执行公司的意思表示。既然公司的意思表示和形成机关要依赖于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那么自然人就构成了公司的中枢神经系统,离开了自然人,公司就无所谓公司了。[1]

所谓公司治理,是指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在公司治理过程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当事人,其中,政府是一个特殊的公司治理当事人,公司主要通过纳税、寻租等手段来购买政府提供的各种公共物品。[2]这就决定了政治可以对公司产生影响:它能决定谁拥有公司;一个公司究竟能发展到多大规模;公司生产什么才能盈利;公司如何筹措资本;谁拥有资本进行投资;管理者和员工如何看待自身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公司内部如何进行权利分配等。

公司总被认为是一个典型的纯经济组织形式,用于解决从金融资本家手里集中资本以及雇用管理者来组织大规模生产等经济问题。实际上,公司存在着两个重要的政治基础。首先,在重要的经济活动之前,必须把社会和经济的冲突降到最低程度,而将现代社会的这些冲突降到最低程度的方式,能够影响并且事实上正在影响着现代公司的结构;其次,在现代一般的政治环境下,所有权不太可能轻易地与控制权实现分离,即使是名副其实的公众公司也不能支配商业。

二、不同社会体制下的公司治理模式

由于各国经济制度、历史传统、市场环境、法律观念及其他条件的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也不尽相同。总体来说,公司治理采用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外部控制主导型模式;内部控制主导型模式;家族控制主导型模式。

(一)英国和美国——外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

英国和美国实行的都是外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这种治理模式以大型流通性资本市场为基本特征,公司大多在股票交易所上市。英美两国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最为成熟的两个国家,历来强调的是经济主体的自由和个人主义,在企业发展中特别强调市场的作用。与此相适应便形成了保护这种自由主义的分散化股权融资体制,该体制势必会产生以下两个问题:其一,股东人数众多和股份过于分散,使股东无法对公司实施日常控制,他们只能把日常的控制权授予董事会,董事会又授予经理人员,即存在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其二,分散的股东很少或没有监督经营者。针对个人股东持股的高度分散和机构投资者的“消极倾向”,公司治理的重心便放在了其发达的市场上,于是便形成了以外部市场为主对经营者的控制,故被称为外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3]

(二)欧洲大陆国家和日本——内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

内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又称网络导向型公司治理,是指股东、银行和内部经理人员的流动在公司治理中起着主要作用,而资本流通性则相对较弱,证券市场并不十分活跃。相对于英、美对个人自由主义的保护,欧、日则更加强调共同主义,具有强烈的群体意识。正是这种群体意识,形成了法人在公司融资中的核心作用,法人持股的目的相对于个人而言更长远,更重视企业的长期发展和长远利益。法人持股换手率抵、流通性差、比例高,更利于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影响和加以控制。相对于英、美等国的股东“用脚投票”的方式,欧、日企业股东更多地采用“用手投票”的方式来使企业与投资者的目标相一致,从而形成了内部控制的公司治理模式。

(三)韩国和东南亚各国——家族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

家族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是指家族占有公司股权的相对多数,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离,家族在公司中起着主导作用的一种治理模式。韩国的家族企业产生于二战后,韩国政府把没收的日本统治时期的公营企业和日本人的私人企业,以分散付款的方式几乎全部以较低的价格出售给了私营企业、军政人员和其他人员,许多家族企业因此而起家。东南亚各国的家族企业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之前,即东南亚各国处于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时期。此时,移居东南亚的华人开始在外国资本的夹缝中创办企业,创业者既是企业的所有者又是企业的经营者。二战后,东南亚各国纷纷独立,华人家族企业通过并购、控股和参股等形式迅速发展,至今家族成员仍然控制着企业的多数股权。因此,形成了家族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

(四)中国大陆——多种公司治理模式的并存

由于历史和国际环境的原因,中国大陆的公司形成了以政府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家族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和法人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并存的现象。政府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主要存在于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家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中,股权结构的特点是高度集中。[4]家族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主要存在于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有限公司等私营企业中。在我国,由于有上市前的改制辅导、上市后监管机构的监督和强制信息披露等要求,在境外的上市公司主要是法人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

三、政治环境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一)强大的社会民主会强化管理者——员工联盟,弱化出资人——管理者之间的联合

英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都拥有着成熟的股票市场,但在政治上却双边受阻。一方面,它是一种社会民主主义(英国工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半个世纪中执政了18个年头)。在此期间,英国的社会民主政治处于一种断断续续的状态,工党先是胜利然后失败,随后又发生了变革,最终作为一种军事上的左倾主义结束了其现代发展的历程。另一方面,它也是20世纪早期以及1979年以来全球在经济上最为保守的国家之一。企业为了适应这种政治上的变化不得已在内部作出改变,以寻求资本和劳动力之间的平衡。

(二)政治体制影响股东可以承受的经营中代理成本的规模

从历史上看,社会民主主义往往会支持在职雇员。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通过坚持公司不能解雇雇员来直接支持在职雇员,而管理者的利益并没有与股东利益强有力地捆绑在一起,这时候的管理者就不会强烈地抵制这种压力。[5]在社会民主主义的环境下,管理者并不会因为得不到高薪而挑战甚至冒犯当局,无论如何他们都会接受这一结果。如果他们对此反抗,就会由于采取了过激行动而遭受惩罚。因此,当政府政策为管理者在雇员和股东之间楔入裂口的时候,这种代理成本就会相应提高。

(三)国家政策导向的劳动力市场对公司所有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的影响

纵观我国公司治理的改革历程,我国在公司治理的模式设计中采取了“拿来主义”做法,从中既可看到日德模式的身影,也可发现英美模式的特征。但是从公司治理的效果来看,这种模式并未取得博采众长的效果,相反,却出现了较为普遍的“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控制”并存的问题。

四、结论

公司治理模式应从根本上适应特定国家的特定制度环境,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治理模式。在同一个国家,特别是像我国这样处于转型时期的国家,不同的公司应根据其所有者的性质、发展阶段、自身的特征和需求来建立现阶段有效的治理机制,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自身的成长及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来改进自身的公司治理机制。

[1][美]马克·罗伊.公司治理的政治维度:政治环境与公司影响[M].陈宇峰,张蕾,陈国营,陈业玮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高闯.公司治理:原理与前沿问题[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3]李维安.公司治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付俊文,赵红.公司治理模式演进趋势国际比较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2005(2).

[5]樊子君.政治视觉下的公司治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D922.29

A

1673―2391(2012)04―0158―02

2011—12—12

李洪伟,男,河南周口人,西南政法大学。

【责任编校:王 欢】

猜你喜欢
管理者政治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30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管理者须承认自己“不够聪明”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44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中国卫生(2016年4期)2016-11-12 13:24:08
管理者应认识微电影的价值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 13:21:02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中国卫生(2014年4期)2014-12-06 05: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