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丽,李云飞,高 飞
(馆陶县水利局,河北 馆陶 057750)
馆陶县位于河北省南部,是典型的平原地区农业县,全县耕地面积约为2.67万hm2。卫西灌区建成于1981年,有效灌溉面积为 6 666.67 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5%。在卫西灌区建设初期,灌溉保证率高,粮食增产显著。近年来,由于提水设施老化失修、经营管理不善,地表水灌溉不能正常发挥效益,灌区群众望渠兴叹,灌溉用水改为成本较高的地下水,而地下水位连年下降,井越打越深,井灌成本逐渐加大,灌溉效益明显减弱。如能采取措施恢复灌区面貌,兴利除弊,不仅能呈现灌区自身价值,也对保护地下水资源起到很大作用。
馆陶县卫西灌区东依卫运河,有泵站1座、机组10套、干渠1条、支渠17条,总长171 km,设计灌溉面积为8 000 hm2,有效灌溉面积为6 666.67 hm2,受益范围涉及6个乡镇、107个行政村、11万人,受益面积达201 km2。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夏玉米、棉花、蔬菜和其他粮食及经济作物。卫西灌区主要存在水资源、工程、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有些问题灌区自身难以解决,这些问题或相互关联或互为因果,其最终影响是灌溉面积缩小,效益衰减。
(1)工程老化失修。路庄水站于1978年建成,机房及土建工程由馆陶县建筑公司修建,由于当时基建程序尚未规范,只要求速度,质量把关不严,致使机房房顶渗漏、护坡坍塌时有发生,配电线路及设备存在质量问题,进出水管道锈蚀严重。
(2)渠道质量标准低。由于西部农田高出东部沿河地面3 m多,群众难以引用。因此,群众对引用卫运河水灌溉认识不足,致使使用过程中投入不足,工程老化失修,仅有的建筑物带病运行,个别地上渠道输水能力与水站提水能力相差较大,发挥不了水站的应有作用。
(3)建筑物不配套。目前地上干渠只有1 km进行了防渗衬砌,渗漏、跑水现象严重,且无分水闸,本可自流却不能自流。下游渠道有的淤积严重,有的无节制闸,水量不好控制,蓄水达不到设计水位。由于年久失修,原来修建的建筑物90%都已毁坏,不能使用。因缺少生产桥涵,严重影响了群众生产与交通。
(4)末端渠道(支渠)水利用率低。由于渠道都是土渠,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5,利用率低,水资源浪费严重。由于渠内蓄水很少甚至没有,一方面地表水得不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超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既影响了卫西灌区经济效益的发挥,也严重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平衡。
(5)末端渠系不配套。卫西灌区渠道不配套,没有支、斗渠。群众用水还要2次提水,造成水源及经济上的浪费;水费征收迟缓,不能到位,致使水站运转困难。
馆陶县水利局是灌区主管部门。灌区管理处共有职工4人,其中管理人员1人、中初级技术工3人,负责提水、设备保管、值班、设施保养、巡视堤防、漂浮物打捞、情况报告等工作。
灌区刚建成的四五年间运行正常,灌溉面积在6 666.67 hm2左右。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一直没有增加新员工,人员不足、疏于管理,导致设备锈蚀失灵和支渠渗水、漏水、跑水严重。
灌区收入主要有2项,主要是补贴,其次是多种经营收入。近年来,平均年收入为5.6万元,其中补贴为4.1万元、多种经营收入为1.5万元。目前,灌区收支不平衡,资金紧张,水利工程折旧费用也未能及时提取。
目前,灌区管理中存在的许多矛盾是造成水资源浪费、灌溉成本高、效益差、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卫西灌区是准公益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灌溉提水不收取报酬,工程投资成本高,而水费低,导致无法获取用于工程维修、养护、扩建、改良等的费用。
灌区工程建设与管理搭接不好和管理者与建设者分属不同机构,导致无法实现互相促进相互支持发展。卫西灌区日常管理由灌区自已开展,而申报维修改造又由行政部门负责。
地表水来水量少,并且有季节性,往往是用时无水,不用时水量丰富。
灌区工程改造一般投资较高,并且经常性的维修养护也很重要,只有形成制订规划—落实实施循环进行才能保证运行健康发展,目前是上级有投资意向,下级单位才申请报批,否则资金链完全断裂,投资与资金管理没有形成自下而上的反馈机制。
灌区良性发展,既能合理保护水资源,缓解水危机和生态环境恶化,又能保障农业生产,旱涝保收。灌区发展应建立适应现代化农业市场经济管理要求即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不断增强水管单位的活力,确保灌区的经费来源和灌区工程的安全运行,最大限度地发挥灌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作出积极贡献。
灌区工程设备要进行更新改造或重建,改变陈旧落后的面貌,充分发挥灌、蓄、排功能,恢复应有的有效灌溉面积。在上级水利财政部门的支持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工程改造,在建设配套、改造投资上予以支持。灌区更新改造费用应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
从灌区实际出发,纵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建立水利部门指导、用水户参与、自主管理、经济上良性运行的管理体制,体现利益、责任、权利一致的原则。
(1)分类定性。地表水灌区主要为农田灌溉服务,兼顾防洪、排涝、抗旱等,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其工作成果与价值不直接表现为可以估量的物质形态或货币形态。因此,应将卫西灌区定性为事业单位。
(2)定岗定编。根据水利部、财政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结合实际情况,按照精简高效,因事设岗的原则定员,补充灌区力量。
(3)积极稳妥地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为保证改革顺利进行、保持人员稳定,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 〈关于在全省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实施意见〉通知》的有关规定,单位负责人由上级聘任或委任;单位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和现有职工情况,制定出具体的上岗条件、任职资格,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权限。严格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择优聘用,全部实行合同化管理,并建立解聘、辞聘制度,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同时,为提高工作效率、激发职工的上进心、增加单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工资仍执行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固定部分按国家标准执行,活的部分和其他津贴与岗位挂钩,实行岗位津贴,合理拉开工资分配档次,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
(4)严格经费测算,落实财政支付。根据国家财政部、水利部联合下发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和河北省政府《河北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邯郸市政府《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邯郸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实施意见〉的通知》,进行基本支出经费、维修养护经费测算,落实财政支付。
根据馆陶县实际情况,目前实行水利工程管养分离一步到位彻底分离的时机还不成熟。准备分两步走,逐步推行管理与养护分离,第一步在单位内部实行管理与养护分离,维修养护人员成立一个股,实行独立核算,主要承担本单位的维修养护任务,对维修养护人员落实项目责任制,实行合同管理;第二步,在经费能够保证、条件成熟时,成立维修养护企业,从单位分离出来,使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走上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的道路。
把综合节水措施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付诸实施。①工程节水措施:有计划实施节水工程,减少渗漏,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普遍安装量水设施,定量灌溉,按水量收费,提高农民科学用水观念。②农业节水措施:包括平整土地、平衡施肥、深耕深松、秸杆还田、良种推广和农田林网建设。馆陶县的实践证明,以上措施可使大气水、土壤水和各种灌溉水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减少腾发,达到真实节水的目的。在改革过程中,逐步使这些措施标准化和规范化,真正实现“四旁”植树、防风固沙,全面推行良种化,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科学施肥,减少浪费,提高效益,实现畦田园田化。③管理节水措施:全面制订灌溉制度和推行灌溉预报制度,根据不同种类的农作物需水量和需水规律实行定量、定时的灌溉,把灌溉和整个土地经营都置于科学管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