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菊花主要病虫害危害及其防治

2012-04-11 04:41黄江华
环境昆虫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化学防治菊花危害

黄江华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学院,广州510225)

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又名菊华、秋菊、九华、黄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栽培历史悠久 (张玉英,2010),目前,已成为国际市场销售量最大的品种之一。但菊花在栽培过程中病虫害较多,如管理不善会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 (郭宏伟,2002;蒋细旺等,2002;武秀芸和郭秀英,2002)。目前菊花上的病害主要有白粉病、枯萎病、锈病、花叶病、青枯病、斑枯病、叶枯线虫病、灰霉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黄胸蓟马、美洲斑潜蝇等。现将广东省菊花上主要病虫害介绍如下,供生产上参考。

1 病害

1.1 白粉病

1.1.1 危害及其特点

病原为菊科白粉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郭宏伟,2002;杨际双等,2007)。为害叶片和叶柄。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色透明小点,以正面为多,在温湿度适宜时可迅速扩大,最终成白色粉状斑,严重时造成菊花枯叶、落叶、花少而小、植株矮化甚至枯死。

1.1.2 发生规律

多以分生孢子在病枝、病叶及发病植株上越冬,第二年借气流及水滴传播,进行初侵染,8~9月为发病高峰期,可以进行多次再侵染,发病期长。植株栽培过密、通风条件差、偏施氮肥以及相对干旱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1.2 枯萎病

1.2.1 危害及其特点

病原为尖镰孢菊花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hrysanthemi(蒋细旺等,2002;Gleason et al.,2009)。本病为系统性侵染病害。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失绿发黄,随后开始萎蔫下垂、变褐、枯死,最终脱落,植株基部茎秆微肿变褐,表皮粗糙,间有裂缝,湿度大时可见白色霉状物;茎秆横切或纵切,可见维管束变褐;根部变黑腐烂。

1.2.2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以及厚垣孢子在病株、病土中越冬,厚垣孢子可存活多年;由水流、土壤及病苗传播。该菌只为害菊花。夏季高温(24~32℃)、雨后排水不良或盆中积水、氮肥偏施、土壤偏酸、植株长势差、伤口多、种植过密等都利于病害发生。

1.3 锈病

1.3.1 危害及其特点

菊花上锈病分为黑锈和白锈。黑锈病病原为菊柄锈菌Puccinia chrysanthemi,白锈病病原为P.horiana(蒋细旺等,2002;Gleason et al.,2009;黄江华等,2011)。两者都主要为害叶片和茎,初期在叶片上出现浅黄色小斑点,叶背对应处也生出小褪绿斑,后产生稍隆起的疱状物,疱状物破裂后散出大量黄褐色粉状物;菊花染病后生长十分衰弱,不开花或大量落花,严重时自下而上全株叶片变黑干枯。

1.3.2 发生规律

以病菌在寄主植物新芽中越冬,5~6月夏孢子由气孔侵入植物体内,侵入适温为16~26℃。秋末多雨有利于病害的流行。

1.4 花叶病

1.4.1 危害及其特点

本病由菊花花叶B病毒、菊花花叶Q病毒、菊花花叶病毒等引起 (Horst et al.,1977)。顶梢和嫩叶蜷缩内抱,中上部叶片出现明暗不一的淡黄斑块,植株矮小,根系长势衰弱,叶片、花朵畸形,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和观赏价值。

1.4.2 发生规律

病毒通过刺吸式口器昆虫、嫁接、机械损伤等途径传播。种子及土壤不传毒。传毒介体 (如桃蚜等)发生严重的年份发病比较严重。此外,菊花品种间也存在抗病性差异。

1.5 青枯病

1.5.1 危害及其特点

病原为假单胞杆菌属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蒋细旺等,2002)。该病为系统性侵染病害,可造成毁灭性损失。少数枝条的叶片或全株叶片萎蔫下垂,数天之后叶枯焦变褐。茎基部变褐腐烂,但无臭味;剥去表皮可见维管束变褐,病茎切断保湿处理,维管束溢出污白色菌脓。

1.5.2 发生规律

在暴雨之后发病多,几天之内植株枯死,茎上部叶片仍为绿色。病原菌随病株茎、根组织残留土壤中越冬。在带菌土壤上栽植新植株时,病菌便从根、茎伤口处侵入寄主。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发展,尤其夏季高温多雨常使病情加重。土壤过湿,植株伤口多也有利发病。

1.6 斑枯病

1.6.1 危害及其特点

病原为菊壳针孢菌Septoria chrysanthemella或钝头壳针孢S.obesa(林焕章和张能唐,1999)。又称黑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的菊花病害。发病植株叶片焦枯脱落,严重时使植株枯死。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圆形黑色小点,逐渐扩大为近圆形病斑,病斑的发展受到叶脉的限制,呈不规则状;病斑边缘暗褐色,中间灰黑色,并产生小黑点;严重时几个病斑会愈合成大斑,叶面凹凸不平,甚至卷曲或焦枯脱落。

1.6.2 发生规律

病菌在病枝、病叶或病株内越冬;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潜育期为20~30 d。连作或老根留种繁育、病残体多均加重病害发生;高温 (24~28℃)、高湿、秋雨连绵或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良都利于发病。

1.7 叶枯线虫病

1.7.1 危害及其特点

病原为菊花叶枯线虫Aphelenchoides ritzemabosi(郭宏伟,2002;蒋细旺等,2002;徐公天,2003)。本病是菊花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导致叶片变黄早落。受害叶片叶色变淡,出现水渍状黄绿斑点,厚叶品种出现青铜或紫色斑。线虫寄生部位多形成角状或扇状斑,茎基部叶片先被侵染,逐渐向上发展至整株叶被侵染,严重时叶片下垂,最后脱落。顶芽被侵染后,其周围新长出的幼叶常扭曲。花器被侵染后,长出畸形变小的花或不开花。发病后期,植株枯萎死亡。

1.7.2 发生规律

该线虫繁殖力强,一年发生约10代。以成虫在病叶、残体或其它菊科植物上越冬。春季新叶初发时由气孔和伤口侵入。在叶表及叶内产卵,卵孵化后约经14 d发育为成虫。经反复侵染后,植株所有器官几乎都有线虫,以叶片最多。绦虫整个发育周期在被害组织内完成,能长期生活在菊花病株地上部分,甚至在极少的叶片上。在17~24℃下每个世代约10~12 d,只要温、湿度适宜,全年都可繁殖。该线虫为兼性内、外寄生,在菊叶上先是外寄生,继之侵入叶片营内寄生。

1.8 灰霉病

1.8.1 危害及其特点

病原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主要危害菊花的叶、茎、花等部位。叶受害时在叶片边缘形成褐色水渍状病斑;叶柄和花柄先软化,然后外皮腐烂;花受害后影响种子成熟。

1.8.2 发生规律

高温多雨、氮肥使用过量、栽植过密,土壤质地粘重等都易导致病害发生。病菌以菌核于土壤及病残体上越冬。主要发生在高湿和相对温和的气候条件下,10~20℃最适宜病害。

2 虫害

2.1 蚜虫

2.1.1 危害及其特点

主要类群有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杨际双等,2007)、棉蚜Aphis gossypii和桃蚜Myzus persica(徐公天,2003)等。苗期主要为害嫩茎和嫩叶,影响茎叶正常生长,现蕾开花期则集中为害花梗和花蕾,开花后还为害花蕊,并进入管状花瓣,造成花蕾变小,易脱落,花开不够鲜艳,凋谢早。为害严重时,蚜虫不仅散布在叶瓣之间影响美观,还大量分泌蜜露引起煤烟病,使枝叶和花朵变黑。

2.1.2 发生规律

春季发芽时,群栖在嫩茎叶上吸食汁液,蚜虫为害自幼苗开始到开花结束都有发生 (杨际双等,2007)。

2.2 黄胸蓟马

2.2.1 危害及其特点

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成、若虫隐蔽在花朵内为害,用口器吸取花器汁液,卵半埋于花瓣或花蕊的表皮下。

2.2.2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10代以上。食性杂,常在不同植物间互相转移为害,扩大蔓延。高温和干旱条件有利于此虫的繁衍和流行,多雨和强风不利于此虫的发生。

2.3 美洲斑潜蝇

2.3.1 危害及其特点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产卵在菊花叶片上,幼虫在叶片内取食为害,形成大量蛀道,为害严重时叶片失绿变黄、凋萎、脱落,植株长势差,开花少且小。

2.3.2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代数随地域而异,夏季完成一个世代需15~30 d。雌虫以产卵器刺伤叶片产卵于表皮下,卵经3~5 d孵化为幼虫,幼虫在叶内蛀道取食,幼虫经4~7 d后咬破叶表皮在叶外或土表层化蛹,蛹期5~12 d。

3 防治措施

对于上述广东省菊花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应建立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辅助,按照病虫的发生规律以及为害特点,科学采取化学防治,有效控制病虫为害。具体措施如下:

3.1 植物检疫

属于法规防治,目的在于防止菊花上某种危险性病原物如菊花白锈病病原菌等 (黄江华等,2011),从病区向无病区传播,通过对植物的种子、苗木、插条等繁殖材料采用管理、控制、检验和消毒等措施。

3.2 改进栽培技术,预防病虫害发生

3.2.1 田园清洁

保持菊花种植地的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病残落叶并集中烧毁是切断传染源,预防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措施。同时应做好土壤及温室消毒工作。温室消毒多在每年秋季菊花入温室前采用熏蒸法进行。

3.2.2 加强水肥管理,培育健康植株

通常情况下,光照不足,株间通风差,雨季排水不良,灌溉方式或方法不对以及土壤营养缺乏都对菊花生长不利,而对病虫害的发生是有利的。因此,通过合理的轮作、间作、套种及深翻等措施,建立有利于菊花生长的外界环境,可有效提高菊花的品质,减少病虫害防治成本。

3.2.3 注意留种育苗,选用抗病虫优良品种

选用高度抗病虫的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选用无病菊花种子,培育无病菊花种苗,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率,对降低病虫害为害具有显著作用。

3.3 物理防治

3.3.1 灯光诱杀

用20 W、波长3650 nm的黑光灯,在害虫成虫盛发期,每晚开灯,灯下5 cm放1个水盆,加入少许洗衣粉或杀虫剂,可诱杀许多菊花害虫。也可用200 W、波长320~580 nm的高压汞灯。

3.3.2 黄板诱杀

在30 cm×40 cm的纸板上涂橙黄广告色,包以塑料薄膜,膜上涂10号废机油,悬在菊花田中,可诱杀蚜虫、美洲斑潜蝇。

3.4 化学防治

3.4.1 白粉病、锈病的化学防治

在病害发生初期选用粉锈宁、醚菌脂、腈菌唑、硫磺以及三唑酮等。

3.4.2 枯萎病的化学防治

在病害发生初期选用恶霉灵、福美双、苯菌灵、咪酰胺等。药液应渗入到根区土层效果好。拔除病株后,病穴土壤也可用上述药剂浇灌。

3.4.3 斑枯病、灰霉病的化学防治

选用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已唑醇、丙环唑、腈菌唑、三唑酮等药剂在病害发生初期进行防治。

3.4.4 花叶病 (病毒病)的化学防治

及时消灭传毒介体,用敌敌畏、氧化乐果防治蚜虫,用乐斯本或三氯杀螨醇防治螨类;发病初期可喷洒植病灵或病毒A、盐酸吗啉胍、香茹多糖、宁南霉素、菌毒清、喹啉铜等病毒钝化剂。

3.4.5 青枯病的化学防治

选用链霉素、土霉素、四环霉素、喹啉铜、春雷霉素、其它有机铜及氢氧化铜等药剂在青枯病刚开始为害时进行防治。

3.4.6 叶枯线虫病的化学防治

定期用克线灵、噻唑膦、丙线灵、克百威、丁硫克百威、棉隆、威百亩、阿维菌素等杀线剂处理根部附近的土壤。

3.4.7 蚜虫、蓟马、美洲斑潜蝇的防治

虫害发生季节向植株喷洒吡虫啉、爱福丁、溴氰菊酯、乐斯本及氧化乐果等药剂。

References)

Gleason ML,Daughtrey ML,Chase AR,Moorman GW,Mueller DS,2009.Diseases of Herbaceous Perennials.Minnesota:The American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 Press.74 -77.

Guo HW,2002.Species and distribution of diseases for chrysanthemum in Kunming.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17(3):299-300.[郭宏伟,2002.昆明菊花病害的种类与分布调查.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7(3):299-300]

Horst RK,Langhans RW,Smith SH,1977.Effects of chrysanthemum stunt,chlorotic mottle,aspermy and mosaic on floweringand rooting of chrysanthemum.Phytopathology,67:9-11.

Huang JH,Shi ZR,Zhang YX,You CP,Xiang MM,2011.Iden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white rust disease on chrysanthemum.Journal of Guangdong Agriculture Science,11:23-24.[黄江华,施祖荣,张云霞,游春平,向梅梅,2011.菊花白锈病的识别与防控关键技术.广东农业科学,11:23-24]

Jiang XW,Bao MZ,Xue D,Zhou DH,2002.Diseases on chrysanthemum in China.Jounral of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37(2):185-189.[蒋细旺,包满珠,蒒东,周大宏,2002.我国菊花病害种类及危害特征.甘肃农业大学学报,37(2):185-189]

Lin HZ,Zhang NT,1999.Control Manual of Ornamentals Pests and Diseases.Beijing:China Agriculture Press.[林焕章,张能唐,1999.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Wu XY,Guo XY,2002.Occurrence and management of chrysanthemum pests and diseases.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e,12:27 - 28.[武秀芸,郭秀英.2002.菊花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山西农业,12:27-28]

Xu GT,2003.Pests and Diseases of Ornamental Plants.Beijing:China Agriculture Press.[徐公天,200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色图谱.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Yang JS,Guo HW,Niu LY,2007.Diseases and pests of chrysanthemum in Baoding area.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e Science,35(8):2311-2312.[杨际双,郭贺伟,牛丽云,2007.保定地区菊花常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安徽农业科学,35(8):2311-2312]

Zhang YY,2010.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hrysanthemum.Chinese Horticulture Abstracts,3:107,171.[张玉英,2010.菊花的栽培与管理.中国园艺文摘,2010(3):107,171]

猜你喜欢
化学防治菊花危害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菊花赞
药+酒 危害大
我真的很擅长睡觉
雏菊花
赏菊花
酗酒的危害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