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一鸣 □杨沙平(中国水利报记者)
水治则天下宁。从过去“小水大灾”、洪水泛滥,到现在“大水小灾”、有序应对。
黄河、淮河……一条条安澜的江河见证了河南水利事业的辉煌成就;南水北调、燕山水库……一个个重点工程筑起了河南省一个又一个治水丰碑。
党的十六大以来,从“十五”期间全省水利基建投资88亿元,到2011年水利基建投资一年达到102.9亿元,河南水利事业在不断加大的资金投资支持和保障下,度过了飞速发展的10年。仅“十一五”时期,河南全省水利基建投资即达234亿元,为“十五”投资88.8亿元的2.6倍,是“十一五”规划投资目标181.66亿元的1.29倍。河南水利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科学治水方略不断完善,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加快转变,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民生水利带给百姓更多实惠,水利越来越成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保障。
长期以来,由于防洪减灾体系不完善,淮河干流稍有规模洪水,河南就损失惨重。10年来,这种情况逐步得到转变,河南省防汛抗洪实现了从“小雨大灾”到“大雨小灾”再到“江河安澜”的华丽转身。
“十一五”期间,19项治淮骨干工程安排河南省工程项目总投资75.3亿元,河南如期全部完成,改变了河南境内淮河流域“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历史。同时,在大量资金投入下,河南一批重要水利设施相继兴建,水利重点工程建设高潮迭起:建成了燕山、马家岩、龙潭河、禹门河、卫家磨等5座大中型水库;完成了沙河、涡河近期治理工程;开工建设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口村水库工程;实施了40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对淮河流域泥河洼、老王坡和海河流域长虹渠、良相坡等8个蓄滞洪区进行了安全建设;对重点地区46条中小河流进行了治理……水利工程设施体系不断加强,大江大河防洪状况极大改善,水利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作用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10年来,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河南进行了大规模的灌区改造和节水灌溉建设,不仅保障了粮食连年稳产增产,而且有力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
“十一五”期间,河南共对48处大中型灌区实施了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共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5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704万亩。项目区骨干渠系水利用系数由改造前的0.41提高到0.52,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1.64亿公斤,年新增节水能力7.89亿立方米。2005年,河南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作。省政府连续7年都将其列为向全省人民承诺要办的十件实事或十大重点民生工程之一。2005—2011年,国家共下达河南省农村安全饮水项目总投资计划101.7亿元,兴建各类供水工程9762处,解决了2122.79万人和122万学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2010年以来,河南开始进行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总投资4.62亿元,其中中央补助2.52亿元,地方投资2.1亿元。截至今年6月,已全面完成国家安排河南省77个县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任务。河南列入《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2009—2012年)的共计101条河流、133个治理项目,总投资28.97亿元,截至目前,46个试点治理项目按要求全部完成了建设任务,87个后续治理项目正按计划顺利实施。通过中小河流治理,重点河段防洪、除涝标准得到了提高,改善了沿岸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生态条件。
据河南水利“十二五”规划显示,“十二五”期间,河南省水利规划投资1497亿元,其中争取中央安排资金961亿元,地方安排资金536亿元。根据项目建设性质划分,续建项目投资304亿元,新开工项目投资1193亿元。
按照项目类型划分,防洪抗旱减灾项目投资366亿元,民生水利项目投资619亿元,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投资269亿元,水资源节约保护项目投资68亿元,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项目投资49亿元,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109亿元,行业能力建设17亿元。目前,河南省水利规划已与淮河、黄河、海河、长江等4个流域机构进行了衔接,除黄河流域调蓄项目和部分中小型水库建设项目外,其余规划项目基本纳入4个流域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项目投资1285亿元,占全省规划投资额的86%。河南省水利事业发展将迎来又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