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国汉
一、案例:
在《新嵊组合城市发展空间协调规划》中提出利用新嵊两个中心城市之间的台地和新昌江两侧用地空间构筑新嵊组合城市的中心,而城北台地是新嵊城市群最重要的中心部分,为提升新嵊两县市的竞争能力,新昌县规划局于2011年4月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新昌县城北台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本次规划范围在上一轮分区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容,规划用地面积从分区规划的17.94 km2扩大到19km2,规划控制范围约27 km2,做到了城北台地控规全覆盖。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通过分析研究后提供了两个规划方案,详见图:
二、案例处理经过: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是解决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之间的衔接,它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细化和深化,同时也是城市地区编制详细规划的依据,并起着协调专项规划的作用。因此为使《新昌县城北台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在规划编制中,我强调社会各阶层多渠道、多层次参与规划的全过程。首先将规划在“县规划局网站”、“县规划公示展示中心”等群众关注度较高的地方进行规划公示,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充分吸纳社会各界人士的观点意见;其次组织局内部的规划专业人员对方案进行充分讨论;第三,邀请本地及国内知名专家对规划方案做进一步探讨;第四,用会议的形式听取县委、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的意见。在经过上述四轮程序后,各层次的意见建议均已广泛收集,现将两个方案的意见建议整理汇总和筛选后评析如下:
方案一:注重城市新区型多业态开发的设计理念。
优点:
1、合理布置台地功能分区。由于规划范围内用地呈现西窄东宽,整体狭长的结构形态,将基地核心片设置在面积较大,地势相对较为平坦的东部片区,有利于增强与中心城区和嵊州的衔接交流。而台地西部地区用地狭窄,适宜安排分散布局的旅游酒店度假功能用地,因此该方案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
2、顺应自然形态布置的路网,可减少对山体的填挖和生态的破坏,降低建设成本,提高道路建设的可操作性,而且通过纵横交错的路网对各功能区块之间做了很好的衔接,有利于促进各区块的交流和发展。
3、本方案在注重地块开发建设的基础上对基地内大大小小的众多水塘和绿地进行了合理利用与保护。如利用螃蟹水库周边优美的自然景观,对该片区进行旅游开发,同时利用台地上各地块之间存在的高差,通过绿化的形式将地势上的缺点转变为优点,打造一个环境优美,开发有度的台地新城。
缺点:
1、通过对本方案的分析,认为缺乏对台地各村庄的统筹安排。整个台地分属七星、羽林两个街道,现有14个行政村,涉及自然村143个左右。由于村庄建设用地主要布局在相对平坦的山谷地带,且呈现分散布局的特点,因此如果对这些村庄不做好相应的政策处理,将对台地发展带来极大影响。
2、缺乏人口规模预测,缺少人口吸引载体。本次规划面积达到19平方公里,按照1万人/平方公里的标准计算也要超过10万人,而根据最新统计资料,整个新昌县域只有43.76万户籍人口,其中常住人口只有38.04万人,因而如此庞大的人口规模,必定需要一个吸引载体才能留住人群,所以需对这方面做进一步调查研究。
3、目前台地上的开发项目较少,尤其是市政配套建设较少,台地东部区域交通联系主要依赖新大线,而新大线的建设已较为完善,通过该线路与中心城区的连接也较为便利,其周边地块的建设条件也相对较为成熟,因此建议对新大线西侧地块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充分挖掘其开发潜力。
本方案侧重于台地的城市开发,以螃蟹水库北侧区块为核心区块,从西至东依次打造生态度假片—休闲娱乐片—基地核心片—旅游服务片,形成东西向的生态发展轴和南北向的都市发展轴。同时本次台地路网在上一轮分区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规划形成四横四纵的主干道,并与新昌主城区和嵊州台地做好道路对接。
方案二:注重生态度假型主题性开发的设计理念。
优点:
1、本方案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北台地作为一片特殊的城市发展用地,丘陵地形特征明显,内部山体较为平缓,且目前台地内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自然生态环境和植被保持较好,因此降低基地内地块的建设规模,保留大片水系绿地,有利于台地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水土流失和山体破坏。
2、方案布局顺应自然,地块开发注重台地本身特点,合理利用了台地的地形地貌和现状建设资源,如利用东部宽阔的地域面积,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一个影视文化主题公园,狭窄的西部片区则利用已建成的五星级雷迪森酒店的辐射带动作用,建设一个高档的休闲度假区。
缺点:
1、路网密度较低,不利于各地块之间的沟通联系。规划范围内用地面积达到19平方公里,其中东西向直线距离超过1万米,南北向直线距离超过5千米,而在方案中只规划了二横四纵六条主干道,两条次干道,不便于各区块内人流的出行游玩,因此建议根据功能布局适当提高路网密度。
2、本方案中侧重于生态保护,景观特色突出,对土地的开发强度较低,尤其在土地集约利用规划方面,主要是影视主题公园、五星级酒店、度假休闲区等公共设施用地和绿地,但缺乏长期居住的用地安排,无法使台地人口进行集聚,不利于台地城市的形成。
本方案侧重于台地的生态保护,从西至东依次打造度假休闲区—未来世界区—生态保护区—影视主题公园—五星酒店配套区,形成四个中央水体景观和三条主要景观轴线,同时规划形成二横四纵的主干道,并与新昌主城区和嵊州台地做好道路对接。
根据以上评析,我认为方案一更适宜城北台地的发展,建议在方案一的基础上对方案进行深化完善,并提出如下修改意见:
1、城北台地作为我县今后重要的城市发展用地,需要明确其规划定位。根据总体规划对台地组团的发展定位和台地发展研究报告,城北台地定位为新昌中心城市的台地城市副中心。
2、本次规划范围较大,规划面积约19平方公里,其中规划控制范围达到了27平方公里,尤其在台地上市政设施缺乏的情况,需要合理安排各区块的建设时序,提出建设启动区,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3、进一步优化核心区空间结构,突出区域特色,完善公共设施,将商业、旅游开发与绿化景观资源结合起来,提升全方位的生活环境质量和个体休闲运动的空间和设施。
4、保护台地风貌,保护和利用台地内现有的水系、绿化,创造风景宜人的台地风貌,通过改变单纯依靠车行交通的出行方式,规划便捷的梯道,引导行人的步行交通,并且大型城市梯道也能成为山地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5、方案中缺少对市政配套设施的表述。作为地块开发建设的先行条件,道路、水电等市政市政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本方案中还缺少对各类市政管线线路走向、接口、利用方式的表述,因此需在方案完善过程中进一步补充相关规划资料。
6、由于城北台地规划用地过于狭长,东西向道路主要依靠环乡公路延伸段进行联系,结合我县道路实际情况及公众意见,为保障台地道路的安全性,在道路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其设计坡度及与周边道路的衔接问题,主要是与嵊州城区和我县中心城区的道路接口问题。同时应通过人口预测做好台地与中心城区、台地与嵊州城区及台地内部的交通流量分析,并根据交通流量和实际地形情况合理布置台地路网,使其更具可操作性。
7、新昌城北台地用地面积达27平方公里,台地要开放建设需要运用什么载体来带动台地建设,我认为利用城北台地在国内少有的台地风貌优势布局和吸引大专院校分校(分部)和老年养生疗养等功能区,究竟用什么载体尚须通过进一步规划论证调研后确定。
三、案例启示
1、当前,居住在城市的每一位市民,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更加关注城市尤其是所居住城市的规划,让规划见“阳光”,并参与到其中来,是体现政府意见和公众意愿的“阳关规划”的内涵。在规划编制中,强调社会各阶层多渠道、多层次参与规划的全过程,实现“公众参与、民主决策、社会监督”的目标。城市规划是为城市长远和整体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推行公共参与、实施阳光规划,打破了以往规划是“封闭循环”、“自产自销”的做法,不仅提高了市民的参与程度,更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规划要重视研究,树立实事求是、审时度势的科学思维,规划作为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延伸,要协调、平衡各方利益以求城市和谐发展之路。所以,规划编制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规划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体现社会公正公平,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在城北台地规划中,我尊重科学,把保护台地风貌作为主线,实行开发与保护并行的策略。
3、作为一名规划工作管理者,要有社会责任感,要勤于思考,要深入实际体察民生,认真调查、研究分析、破难难题,在规划编制中,我强调“多开敞”理念,使规划编制人员与群众“双向”交流,防止规划大同小异,照搬照抄,缺少规划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