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加友
摘要:某工程为商务写字楼,地下3层,地上30层,总建筑面积约8万m2,建筑高度为120m;主楼为框架-核心筒结构,裙楼为框架结构;地下室部分为现浇混凝土空心板楼盖结构,地上部分为梁板结构。模壳之间混凝土肋宽度、平整度不均衡、板底孔洞等质量缺陷,以保证现浇混凝土空心板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
Abstract: a project for business buildings, underground 3 layer, the ground of 30, with a total construction area of about 80000 m2, building the height is 120 m; The main building is a framework-core tube structure, the skirt building for frame structure; Basement for cast-in-situ concrete hollow slab floor structure, the ground part is the beam slab structure. Shell mould between concrete ribs, roughness width unbalanced, bottom hole quality defects such as,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cast-in-situ concrete hollow slab construction quality.
Keywords: cast-in-situ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具有减轻混凝土重量、降低建设成本、有利于建筑平面的布置、降低层高等特点。然而在施工中,容易出现内模壳的上浮、位移问题,造成模壳之间混凝土肋的宽度、平直度不均衡,底部孔洞等,影响现浇混凝土空心板的质量,需要通过相应的施工措施消除现浇混凝土空心板常规施工技术带来的质量缺陷,从而满足结构设计的要求。
1混凝土的浇筑
在混凝士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并将检查结果填入隐蔽工程记录表: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I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堵严;对木模板应用清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混凝土浇筑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关键工序,建筑工程在确定混凝土浇筑方法时,应根据各自的结构特点而分别采用不同的浇筑方法。原则上每个浇筑块要连续浇筑施工,梁板采用平层或斜层法浇筑,墙柱可用水平分层法浇筑。具体施工时,对大体积承台、梁体及较厚的地下室底板,宜用斜层法。为保证墙柱的垂直度,减少楼面模板因施工因素引起的侧移,各层的墙柱应单独先浇,且一次连续施工。
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泵送混凝土既要求满足设计规定强度、抗渗等级、耐久性等,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可泵性。即混凝土具有摩擦阻力小、不离析、不阻塞、粘聚性适当,且能顺利通过泵送管道的工作性能。在实际施工中往往会出现由于混凝土可泵性差而耽误工程进度甚至影响混凝土质量等问题。
在混凝土泵送过程中,堵管一般有比较明显征兆。从泵送油压看,如果每个泵送冲程的压力峰值随冲程的交替而迅速上升,并很快达到设定压力值,正常的泵送循环自动停止,主油路溢流阀发出溢流响声,这时可以基本断定发生了堵管故障。处理堵管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而且有可能因延误浇注形成冷缝影响工程质量,因此,必须针对容易诱发堵管的原因,以预防为主,减少堵管发生。
1.1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对混凝土的可泵性影响很大,如果坍落度过大,流动性好但易产生泌水和离析。坍落度过小,混凝土的流动性受到影响,管阻增大,两者都会造成堵管。因此坍落度应根据泵送的高度和距离确定。对于大落差,垂直向下的混凝土泵送施工,坍落度宜控制在120~160mm为好,由于向下泵送混凝土过程中管内混凝土因自重而产生向下自流粗骨料下落速度远大于砂浆的流散速度,而造成混凝土的分层离析,所以若坍落度选择过大极易造成粗细骨料分离,而发生堵管现象。
1.2泵送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一般不得小于300kg/m3,最大水灰比宜控制在0.4-0.6,混凝土的用水量应根据坍落度要求,参照砂石级配来确定。如果为满足坍落度要求而用水量过大,很容易在泵送混凝土过程中,产生泌水离析而堵管。此时应通过改善砂石级配,增加外加剂和掺合料,调整坍落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可泵性。
1.3泵送混凝土要求粗骨料间的空隙要小,适当提高砂率,这样在泵送过程中才不会导致堵管。因此对于粗骨料的粒径、颗粒级配和形状要求较为严格。破碎卵石优于碎石,要求碎石中针片状碎石含量不大于5%。粗骨料的级配直接影响空隙率和砂率,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可泵性。
1.4泵送混凝土使用的外加剂一般为减水剂。高强混凝土若不加减水剂是无法泵送的。在选用减水剂时,要选含游离硫酸盐数量少的减水剂,否则水泥浆会很快变硬而不利于泵送。在夏季施工时,因气温太高,混凝土在短时间内的坍落度损失很大,尤其远距离泵送很容易堵管。此时可适当加入一定量的缓凝剂,在选择时要注意羟基羟酸盐缓凝剂会增大混凝土的泌水,可使大水灰比低水泥用量的混凝土产生离析。
1.5泵送设备应根据泵送能力,正确、合理地选择泵车型号,在制定方案时,要进行换算得出施工条件下的实际排量和输送距离。若排出量较大,输送距离也较远时,沿着管道离泵越远,压力损失越大,泵送阻力增大,容易引起泵管堵塞。尽量使用半径较大和弯折角度小的弯管,弯管半径越小弯折角度越大,混凝土的流动阻力越大,引发堵管的可能性也越大。
2现浇混凝土空心板内模壳上浮控制
2.1模壳上浮产生的原因
浇混凝土空心板内的模壳悬浮于空心板内,模壳周围都是混凝土。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模壳下面的混凝土在振动棒的作用下进一步密实模壳下部空间,当混凝土接触模壳并充满模壳下部空间后,只要再有混凝土进入或者振动棒振捣就会使得混凝土对模壳有向上的作用力。随着混凝土的灌入及振动棒的振捣,向上的作用力进一步加大,最终达到向上的作用力大于模壳的自重,这样模壳在向上的作用力作用下便产生了上浮。
2.2模壳上浮的危害
模壳上浮的结果使得模壳上下的混凝土板厚度发生了变化—下部变厚、上部变薄,致使上部钢筋保护层过小或产生漏筋现象,影响到楼板的质量,破坏了结构设计模式,从而影响结构安全。
2.3模壳上浮的控制措施
在模壳的两个边(或者四个边)设置抗浮钢筋,抗浮钢筋的直径不小于12mm,长度约200mm,每边抗浮钢筋的数量不少于两根,抗浮钢筋用8#或12#铅丝穿过模板紧接在板下的方木或架子管上,如图1所示。用抗浮钢筋加固后的模壳摆放如图2所示。模壳经过抗浮加固措施后,有效地解决了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模壳上浮的问题。
3现浇混凝土空心板内模壳位移、模壳之间混凝土肋的宽度及平整度不均衡控制
3.1模壳位移、模壳之间混凝土肋的宽度及平整度不均衡产生的原因
3.2模壳位移、模壳之间混凝土肋的宽度及平整度不均衡的危害
现浇空心板受压是靠模壳之间的混凝土肋传递的,模壳位移使得模壳之间的混凝土肋宽度发生变化,混凝土肋的平整度无法保证。若模壳间的混凝土肋宽度变得过小就会使得现浇混凝土空心板承受的压力大幅度减小,严重时将达不到结构设计要求值,影响了现浇混凝土空心板的质量。
3.3模壳位移、模壳之间混凝土肋的宽度及平整度不均衡的控制措施
针对模壳位移、模壳之间混凝土肋的宽度及平整度不均衡的状况采用专用垫块,如图3所示,在每块模壳的四边距离相邻垂直边约1/4边长位置分别摆放2个,这样模壳之间就由这种专用垫块均衡地分隔并支撑着。专用垫块的特殊构造使现浇空心板每跨内摆放的模壳具有整体性,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模壳位移、模壳之间混凝土肋的宽度及平整度不均衡的现状,使用专用垫块后模壳的摆放情况如图4所示,从而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施工效果。
4现浇混凝土空心板底部孔洞控制
4.1板底孔洞产生的原因
在现浇混凝土空心板中出现底部孔洞的原因有如下几点:①模壳平面尺寸大,混凝土不能充分充满模壳底部;②模壳下部混凝土板厚度小,并且模壳下面有板底钢筋和线管,影响混凝土在模壳下的流动;③混凝土塌落度比较小,不易流进模壳的底部;④混凝土振捣不充分,致使模壳底部没有混凝土;⑤施工中,模壳及模板没有充分湿润(夏季施工,水分蒸发过快;冬季施工不能洒水,洒水容易结冰)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⑥墙、柱、板整体浇筑混凝土时,先进行施工的墙、柱混凝土不慎洒落在现浇空心板的模板上,待浇筑现浇空心板混凝土时该部分混凝土已经凝结,从而阻挡了现浇空心板的混凝土的流动等。
4.2板底孔洞的危害
现浇混凝土空心板底部出现孔洞,使板底钢筋裸露,易产生锈蚀;减小了现浇混凝土空心板的厚度,使浇混凝土空心板在孔洞处产生“颈缩”现象,从而影响整体结构的质量。
4.3板底孔洞的控制措施
针对板底孔洞的原因采取如下措施:①在混凝土浇注前浇水湿润模壳和模板(冬季施工时不能浇水);②选用大流动性混凝土,由于混凝土搅拌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商品混凝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塌落度能达到240~260 mm,可以改善混凝土在模壳下的流动性;③混凝土浇筑分两步施工,第一步:混凝土浇至肋高的1/2~2/3,在模壳的四周按间距300mm振捣,保证模壳下层板混凝土振捣密实;第二步:间歇30min后,将模壳肋部上部的浇满混凝土,并进行二次振捣。
5结束语
通过采取以上的措施进行现浇混凝土空心板混凝土浇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拆模后,现浇混凝土空心板上表面没有漏筋的现象,板底没有孔洞的现象,从而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实践证明上述的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施工技术是有效可行的。
参考文献
[1]GB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2] CECS 175.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S].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