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栏养鱼的水域条件

2012-04-10 21:42王昕阳
黑龙江水产 2012年1期
关键词:养鱼围栏溶解氧

王昕阳

(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8)

一、生态条件

网栏养殖是在湖泊、水库、河道等水域中利用围栏设施,围隔成小型养殖水域,实施鱼类放养与管理的养殖生产方式。围栏饲养的鱼类生活环境是水域,其养鱼水域生态条件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鱼类的生命活动和代谢过程,而且水域的各种因子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了解水域的理化因子,对选择围栏养鱼的水域、规划养殖规模具有重要意义。这里重点介绍几种主要影响因子,如水温、溶解氧、营养盐类、有害物质等。

1.水温

由于水温与养殖鱼类的生长关系密切,每一种鱼类都存在一定的最高、最低极限温度,以及最适生长水温范围。按不同鱼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可分为热带性鱼类、温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我国目前饲养的鱼类多为温水性鱼类,如鲤、草、鲢、鳙、大口鲶、斑点叉尾鮰、鳜等,生活水温范围1~38℃。虹鳟、金鳟属于冷水性鱼类,其生存的水温范围为0~25℃,适宜水温10~20℃,不能耐受较高水温,若水温持续高于25℃,会导致死亡。罗非鱼的生活适宜水温为17~32℃,低于13℃会死亡,称为热带性鱼类。

在适温范围内,养殖鱼类的摄食强度随着水温升高而逐渐增强;当水温下降时,鱼体代谢水平也降低,导致食欲减退,摄食能力减弱,生长速度缓慢。

2.溶解氧

一般情况下,流动的江河、水库和湖泊中溶解氧含量处于较高水平状况。当水中溶解氧含量高于5mg/L时,可以满足养殖鱼类的正常生长需要。水中的溶解氧饱和度与水温、水域的海拔高度呈负相关的关系。在有机物质较多的富营养化水域中,白天日照充足时,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由于光合作用,水中溶解氧含量呈过饱和状态,夜晚或浮游生物突然大量死亡时,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会引发养殖鱼类低溶氧综合症。当局部水域养殖鱼类产量过高,或围栏内、外水交换率低,也可能引起围栏内水体溶解氧过低,导致养殖鱼类发生低溶氧综合症。此外,缺氧会导致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和毒性增加。

3.营养盐类

天然水域中溶解的各种盐类是构成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物质基础,以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形式存在。水体中营养盐类的含量,尤其是氮和磷的含量,是影响水中浮游生物产量的重要限制性营养因素。一般认为,含氮量大于0.2mg/L、磷酸盐大于0.02mg/L的水域为富营养化水体,尤其是磷在淡水中常作为限制性因子,对促进藻类大量繁殖起着重要作用。硝酸盐、磷酸盐和硅酸盐是与水中浮游生物生长关系最密切的三大营养盐类。

4.有害物质

(1)氨氮和总氨

天然水域中氨氮的含量较低,养殖水域的氨氮主要来源于化肥厂、食品厂等的废水,生活污水及农田排水,以及养殖鱼类的排泄物及残饵。水中氨氮以分子氨(NH3)和铵离子(NH4+)的形式存在。分子氨对鱼类有很强的毒性,可损伤养殖鱼类的鳃,引起鱼类呼吸系统障碍。水中溶解氧较高时,分子氨可氧化分解为亚硝酸盐、硝酸盐,当水中缺氧时,含氮有机物被反硝化细菌还原为氨。

分子氨与铵离子之间的平衡关系受水的pH值和温度调节,有毒的氨随着pH值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2)重金属污染

通常天然水域中重金属含量很低。水体中重金属异常升高,主要因为附近的化工厂、冶炼厂等企业排放的污水进入水域。水体中重金属含量过高,通过食物链富集,将在养殖鱼类体内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二、天然饵料生物

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种类、丰度及其生态分布情况,对围栏内的鱼类生长及产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水域透明度高、浮游生物少的贫营养型水域,人工饲料是围栏养鱼的主要营养来源。在浮游生物高的富营养型水域,浮游生物是围栏放养滤食性鱼类的主要食物来源。在低价值小型鱼类产量丰富的水域,通过捕捞这类饵料生物提供给围栏内高价值的肉食性鱼类,可实现低值鱼向高值鱼的转化,提高养殖效益。天然饵料生物与水域环境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1.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的种类与生物量决定着不投饲围栏放养鱼类的密度及水体的鱼产力。

(1)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是养殖鱼类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主要饲料,是鳙、草鱼的仔鱼期饲料来源。浮游植物的种类很多,绝大多数是肉眼无法见到的单细胞藻类。易被鱼类消化的浮游植物主要有甲藻门、金藻门、硅藻门、黄藻门等藻类,夏季占优势的蓝藻门和绿藻门中许多藻类不易被鱼类消化吸收,但它们是水域里的主要生产者。

(2)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有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动物,种类多、数量多,但由于个体小,故生物量小。轮虫是一类带有纤毛环的多细胞动物,当纤毛环上的纤毛不断地摆动时,形似毡轮,故而得名轮虫,是鱼类最好的开口天然饵料。枝角类通称水蚤,俗称红虫,是一类肉眼可见的甲壳类动物。桡足类也是一类较大的甲壳类动物。轮虫和枝角类的个体大,生物量最高,是鳙等以浮游动物为主食鱼类的重要食物组成部分。

(3)生态分布

在浮游生物较丰富的水域,浮游生物的种类决定水域的颜色。若水域呈绿色,多以绿藻类或鞭毛藻类为主;水域呈黄褐色,主要是硅藻类及轮虫类;水域呈褐色或赤褐色,主要是裸藻类及原生动物的管壳虫类。

据研究表明,在网目畅通的情况下,围栏内外浮游植物、原生动物、轮虫的数量基本相同,只是甲壳动物略有差别。由此可见,及时清除网衣上的附着生物,保持网目畅通,是提高网箱养鱼的重要技术措施。

通常浮游生物的种类与数量呈季节变动,并有水平及垂直分布的变化。在山谷型水库或库湾众多的水域中,不同水体的养分、光照、温度,影响浮游生物生产力的高低,出现水平分布差异。通常在下游水体或是外来营养物量较大的库湾,浮游植物的生产力相对高些;浅水区域比深水区域高。同一水域中浮游生物的年产量在不同年份可能变化很大。水体交换量越大,其浮游生物生产力的季节性变化差异越大。

在水深超过20m的水体,夏季和冬季会出现温跃层,浮游生物的多数种类表现出栖息在某一深度水层的特性,呈现较明显的垂直分布,如蓝藻类多分布在水体最上层。当水域富营养化程度越高,透明度越低,各水层浮游植物的生产力出现自上而下逐渐减少的趋势。

2.底栖动物

天然水域中底栖动物以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环节动物和线形动物为主。浅水型水域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随季节而变化,同一水域中不同区域也有较大差异。深水型水域底栖动物的生物量较小,对水体产鱼力的影响很小。

3.漂浮植物

适宜鱼类食用的漂浮植物主要是浮萍科的植物,如芜萍、紫背浮萍,都属多年生水生植物,生长水温20~30℃。芜萍是出芽繁殖;紫背浮萍单生或1~5个簇生。漂浮植物生物量的多少与水域的水温、水质富营养化程度密切相关。漂浮植物是草鱼、团头鲂、鳊、罗非鱼等鱼种阶段的适口优质天然饵料。

三、选择水域的其他条件

除了上述说围栏养鱼的水域生态条件外,选择理想的围栏养鱼的水域还应考虑水文、地质与地形、水深、风浪、风向及交通等条件。

1.水深

围栏养鱼适宜选择的水域水深在2~3m,水位年变化较小(小于1m)。当水深超过10m时,应采用聚乙烯合成纤维制用的浮式围栏,只适合放养生活在中上层水体的滤食性鱼类,不适合放养吃食性鱼类。流速以0.05~0.1m/s为宜,以利于打桩与管理,减少逃逸。

2.风浪和风向

选择围栏养鱼的水域风浪不应过大,围栏设置的地点,尽量选择在风力较小的肚大口小的库湾、湖汊处。两岸间距较小,船只通过较少为好。

3.交通

围栏养鱼属一种集约化养殖方式,一般产鱼力较高,需要的苗种、饲料等用量较大,选择的水域应交通便利,这样既可以节省大量的运输成本,又可以保证水产品及时上市销售。

四、水环境与鱼类资源保护

围栏集约化养鱼程度高,投入的饲料多,残饵的流失及鱼类排泄物进入水体,增加了水体的外来营养物,导致藻类等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如浮游植物增多,造成水域出现大量“水华”,会造成水质急剧恶化,严重时会造成缺氧死鱼,并影响旅游业的发展。通常不适宜在水源地水库开展投饲式围栏养鱼,可以投放滤食性鱼类,起到生物治理的作用。

国内众多湖泊的实践证明,当同一水域设置的围栏面积越大,其单位产量越低,而水域的产鱼量又与围栏面积成正比。为了既能更好地利用水域资源发展围栏养鱼,又能有效地保护水域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最佳化,应当严格控制围栏的面积及产量,因地制宜地调整养殖结构,优化养殖品种,坚持投饲式养鱼与不投饲式养鱼方式相结合。

选择围栏养殖鱼类的种类,要以不影响水域原有鱼类生存条件为宜。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不少水域的养殖鱼类多以吃食性鱼类为主,特别是有些繁殖能力很强的鱼类有可能成为优势种,侵占原有野生鱼类的生态空间。

猜你喜欢
养鱼围栏溶解氧
TBS围栏灭鼠技术
东平湖溶解氧及影响因素分析
为什么自来水不能养鱼?
浅析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养鱼记
动物园
鱼经
洗澡围栏
污水活性污泥处理过程的溶解氧增益调度控制
城市河道洲滩对水流溶解氧分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