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军 汪世虎
(新疆阜康市水利管理总站 阜康市 831500)
张 媛
(新疆阜康市水利局水利工程技术服务中心 阜康市 831500)
阜康市高效节水滴灌工程大规模建设始于2009年,兴起时间短,但已处于工程建设的高峰期,各级政府及受益农牧民都在忙于搞建设,高效节水工程的运行管理未在思想上得到重视,出现了诸多问题,导致高效节水工程的效益未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一是各级政府对高效节水滴灌工程运行管工作重视不够,缺乏领导的支持,大家都在忙于搞建设,疏忽了建成后的运行管理。二是各级财政及农牧民投资资金均投向了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工作的经费得不到保障,管理人员积极性不高。三是现有管理队伍临时组成,管理的系统机制及体制未形成,管理人员数量少、经验少、责任心不强,运行管理不规范、水平低。四是无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如技术服务中心、技术推广站,没有开展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管理、技术指导、工程维护、经验积累、探索创新等工作。
在发现这些问题后,各级政府及农牧民开始摸索并实践,政府也鼓励探索适合本区域运行管理的模式,出现了“农协会管理”、“农业合作组织管理”、“联户管理”、“专业管理机构管理”、“农场主管理”的五种管理模式,实现对高效节水滴灌工程“统一建设管理、统一作物及品种、统一地块及耕作、统一施肥施药、统一灌水”的“五统一”。
(1)农协会管理模式。农协会通过“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统一农户思想,统一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工程归农户所有,土地由农户自己种植。民主决策的事宜一是工程由农协会负责建设管理,农户自筹资金由农协会统一收取,然后交由农经站统一管理;二是推选管理人员,要求管理人员的威信高、责任心强、种植技术好,一般按照500亩定额两人进行分配,并在管理人员中推选组长一名,接受农协会的统一领导;三是明确管理人员责任,管理人员一方面负责工程建设期间的质量及进度监督,熟悉工程情况,另一方面负责建成后工程的运行及维护养护,包括滴水、滴肥、设备和管网维修养护;四是管理费用的收取发放及对管理人员的考核约束,管理费一般按(12~15)元/亩收取,大修及日常维修费用另行摊派。
通过农协会“一事一议”,商定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的一切事宜,在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向农协会反映后召开会议讨论决定。
此种管理模式优点是农协会组织经多年运行已成熟,管理机构本身基本规范,管理制度健全,管理责任明确,达到了“五统一”管理的条件;缺点是管理人员与农户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脱节,调动不起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农户主动配合意识较差。
(2)农业合作组织管理模式。合作社由农户自发组成,通过土地流转实现承包经营,土地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合作社给农户缴纳租金,租金一般为(400~600)元/亩,高效节水工程由合作社统一建设及运行管理,建设资金来源为市财政“以奖代补”和农户自筹,工程产权归农户所有,合作社工程管理及田间管理优先雇佣本村农户有偿劳动,村委会发挥协调服务作用。
此种管理模式优点是土地集约化程度较高,达到了“五统一”的高度统一,包括品种、种植、中耕、灌水、追肥、植保、采收等,农业生产产业化经营初步形成;缺点是对合作社本身的要求较高,不但要有充足的运转资金,合作社成员还需有较高的种植技术。
(3)联户管理模式。此种管理模式一般在种植大户中比较适用,几个种植面积较大的农户联合起来,建设资金由农户按各自种植比例缴纳,统一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推选一人负责统筹协调,按照种植面积为负责人配备协助人员,管理人员工资按亩计征,一般为(12~15)元,由负责人统一收取、使用和发放,建立账目、定期公布。
此种管理模式的优点是土地集约化及经营产业化水平较高,农户的资金及技术实力较强,缺点是适用范围较小,不适宜农户较多的地块推广。
(4)专业管理机构管理模式。高效节水工程由村委会统一建设,工程运行管理从外地聘请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管理,一般要求此类管理人员有固定的组织机构,明确的职责分工,村委会发挥协调服务作用,统一收取管理费用,交给管理机构,工程大修及日常修理,材料费、机械费由农户均摊,由管理机构负责修理。
此种管理模式的优点是管理机构规范,管理水平较高,管理人员责任心较强;缺点是农户自主管理水平较差,自身管理水平无法提高,一旦脱离管理机构,自身无法进行管理,且管理费不能受益于本村农户。
(5)农场主管理模式。农场主一般有固定的土地,高效节水工程有农场主自行投资建设,工程管理由农场主聘请专人管理,人员由农场主统一管理。此种管理模式实现了土地集约化、管理规范化、经营规模化,对高效节水工程管理及农业生产的产业化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
按目前已实施的40万亩滴灌工程计算,取得效益如下:
(1)节约用水。常规灌溉灌溉定额为570 m3/亩,滴灌灌溉定额为350 m3/亩,灌溉定额降低120 m3/亩,按水价0.12元/m3计算,亩节约水费21.6元,每年可实现节水4 800万m3,节约水费864万元。
(2)增产增收。冬小麦常规灌溉灌水间隔时间长,一次灌水量大;在灌水间隔期内,土壤含水量变化很大,作物生长受影响。采用滴灌技术,变幅小,土壤水分可保持在最佳水平,便于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减少作物体内能量消耗。由于土壤水是以毛细管水形式存在的,因而能保持土壤有良好的通气状态,从而使作物产量得到提高,亩均可实现增效600元。
(3)提高肥效。滴灌结合施肥非常方便,因而很容易做到少施、勤施,既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又有利于减少化肥用量。滴灌系统施肥的特点是养分可以根据作物消耗直接施到作物根系附近,使土壤养分保持在最佳平衡状态。这种准确、及时的施肥只有滴灌才能做到。同时,均匀的肥料分布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肥料被淋湿到根系以下。所以,同样的产量,滴灌所需的肥料比其它灌溉方式大大降低,并可提高肥料利用率20%~30%。
(4)提高了田间管理水平,有利于实现自动化控制。采用滴灌技术,通过灌溉系统施用水、肥料、除草剂、杀虫剂以及其它药品可以降低操作管理费用,如:浇水时只需开关阀门即可,无需堵坝打埂,省时省工,亩均可节约劳力费30%~50%,节约机耕费20%~40%。可避免病虫害分散防治后交叉感染的后果,减少病虫害防治成本(15~25)元,为今后实现自动化控制迈出了第一步。
(5)土地利用率高,对地形适应能力强。滴灌无需修毛渠、打埂子,可节约土地3%~5%。并且,在坡度为50%~60%的陡坡地上,也可以采用滴灌系统进行灌溉。在很大压差变化范围内能可靠地进行工作的补偿式滴头,特别适用于山丘坡地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