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云 张 艳
1河南省纵横建设有限公司(450000) 2郑州市工程质量监督站(450000)
随着我国建筑能耗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加之我国目前能源紧张,在建筑领域中节约能源,是刻不容缓的。根据建设部2006年对建筑节能实施情况的调查初步分析,在2006年底,各地建设项目在设计阶段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比例为95.7%,施工阶段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比例为53.8%,与2005年相比,均提高30多个百分点。但高耗能建筑占城乡新建建筑的95%以上。面对此形势,监理的职责十分艰巨。
毋庸置疑,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居住和公共建筑,对缓解我国能源短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保障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然而从建设部2005年及各级地方政府2006年进行的建筑节能专项检查情况来看,建筑节能工作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施工图设计存在问题最大。比较突出的有以下情况:
1)建筑节能闭合监管有漏洞。集中体现在: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工作虽做了不少,文件规定也出了不少,但有关要求未能落实到具体工程上。施工图设计审查、工程质量监督两大环节仍有漏洞。有的设计单位节能设计深度不够,交代不清,不提供节能计算书。
2)标准执行不严,培训覆盖面不广。大部分工程的屋面、外墙、窗户等主要部位能满足标准要求,但冷桥、飘窗四周、外遮阳等部位的节能措施还不够;有的项目窗墙比、体型系数、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等主要控制参数计算不准确,或套用标准有误;有的地区平屋面采取了保温节能措施,坡屋面基本没有采取保温节能措施。这些问题一方面说明了设计人员对标准掌握的尺度有差异,有的还存在侥幸心理,主观上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设计,监管工作要强化;另一方面也说明设计人员、审查人员普遍对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掌握不熟练,尤其是暖通与电气专业部分。
3)设计人员未能熟练掌握建筑节能设计方法。具体表现在:因计算不熟练导致节能材料(如窗玻璃等)选择错误;外窗气密性等级错误;公共建筑窗墙比小于0.4时未说明选用玻璃光投射比不小于0.4等。
4)较多项目节能报审表节能措施与设计总说明、节能计算书存在不一致和脱节现象,设计单位、审查机构自检中未能发现。
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开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迟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20多年来的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正向纵深发展。自2004年以来,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大量相关的文件、规范、管理办法等,对监理在建筑节能中应做的工作也作出了相应规定,但对监理在这项系统工程中的定位仍局限于施工阶段监理上。对监理单位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审查建筑节能设计图纸是否经过施工图设计审查,并按照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和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实施监理。
2)审查认可建筑节能施工技术方案,编制建筑节能监理实施细则。
3)对易产生热桥和热工缺陷等部位及墙体、屋面保温的施工采取旁站。
4)加强工程竣工验收时节能专项验收。
由此看出,监理在建筑节能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被动性,作用有限。而推行设计阶段监理尤其是建筑节能专项监理的重要性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是空白。
1)监理对施工资质的认定。
承担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企业应具备相应的资质。目前,国家还没有制定专门的节能工程施工资质,施工企业(总包或专业分包单位)暂应具备相应建筑工程承包资质或专项装饰资质,专业分包需与总包签订分包合同。
2)监理对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按照GB50300A.0.1制定现场质量管理制度、质量责任制分包管理制度、工程质量检验制度,进行人员培训、技术交底及施工技术标准配备等一系列工作。
3)监理对节能施工依据的文件的理解。
4)监理对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包括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是节能施工的纲领性文件的理解。
5)法律法规及规章、规范性文件是国家、行业、地方、部门为了统一、推进建筑节能制订的文件,属于施工依据的外围文件,要理清文件中对节能施工的要求。
对施工阶段的监理可看出:①监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大部分监理人员对节能标准、规范的熟悉程度不够;②对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熟悉程度不足;③从政府颁布的各种规章文件的层面上看,监理人员要做的就是“按图监理”,难以发挥出主动性和积极性。
1)是提高建设工程投资效益的需要。
工程项目的节能目标是通过设计使之具体化并作为施工的依据,设计质量的优劣是影响整个建设项目能否达到节能标准的决定性环节。目前我国的设计市场管理还有待规范,资质等级偏低的设计单位数量庞大,执业资格制度尚未健全。与此同时,由于设计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质量事故屡见不鲜,造成的浪费也非常惊人。按照有关规定,达不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工程不准开工、验收备案、销售和使用。但是工程一旦已经完成却通不过验收,不能交付使用,势必造成投资的极大浪费。即便整改,很难达到规定的要求,再次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推行建筑节能设计专项监理,加强设计质量控制,把不合格工程消灭在设计阶段,对提高投资效益、保证节能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2)是我国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我国自1988年开始在建设领域推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以来,全国各地已全面开展了监理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可。施工阶段监理已形成了系统成熟的经验,建设工程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尤其是近年来项目管理技术在建设工程中的推广和应用,使得大力推行设计监理的时机基本成熟。推行设计监理是我国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有利于将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制度化,有利于设计市场深化项目法人责任制和建设监理制度,有利于提高设计单位管理水平和设计人员素质。在目前我国建筑节能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推行建筑节能设计监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是我国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3)可以弥补设计、审查环节技术力量不足,保证工程质量。
我国实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近20年来,已经形成了一支素质较高、规模较大的监理队伍。根据建设部2005年建设工程监理统计公报,2005年年末工程监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395 868人,其中,高级职称76 766人,中级职称186 821人,注册监理工程师81 348人。很多监理人员有设计、施工经验,理应成为弥补设计、审查环节技术不足的人力资源。
推行建筑节能设计专项监理,可以有力地促进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的提高。监理工程师在设计阶段进行设计质量控制,增加了“他控机制”,有利于设计单位内部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强化设计人员的责任心。同时,相当于又增加了一道设计审查环节,保障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目前就施工图建筑节能设计审查环节来说,审查机构在图纸上盖了章就算是合格了,而事实上正如前所述问题很多。究其原因,一方面审查人员数量不足;另一方面部分审查人员技术素质不高,其中部分人员对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规范的掌握程度远远不够。
1)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需要
施工时,先做样板房(间、件),请验收小组评价合格后推广施工;施工单位加强自检与复验,从人、机、料、法、环五方面予以控制,及时质量测控、纠正不合理偏差;由于建筑节能工程工序多、层次复杂、节点构造多样,隐蔽验收非常重要,需及时做好隐蔽验收;材料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不得用于工程,上道工序不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以防止施工后,建设单位组织验收时,验收达不到节能标准的,进行整改。
2)是防止材料和设备浪费的需要。
材料是施工过程中重要的物质基础,对材料的使用,应要有一个积极,慎重的态度。首先,禁限要求: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与淘汰的材料和设备;建筑节能工程使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对材料有害物质限量的规定,不得对室内外环境造成污染。第二,管理:对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材料实施建筑节能材料备案登记;优先选用本市建材类行业协会评出的行业质量诚信优胜企业的产品;禁止或限制生产和使用的建筑节能材料。
度,需要整合社会上相关专业技术的人力资源。主要有以下途径:
1)给所有项目监理部配齐相关规范资料。如(居住建筑节能工程质t验收规范)(DB29-126-2005),《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OB29-1-2004),《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29-125-2005),《住宅建设通用规程》(DB29-120-2005),(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DBJT 29-18-2005),《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等图集规范及时配备到各个现场,方便随时查阅与学习,做到“有法可依”。
2)吸收一些暖通空调和电气等相关专业人员加入节能监理队伍。
3)加强对现有监理人员的专项培训、考核,提高监理人员技术素质。节能系列标准颁布后,立即要求各项目部所有成员组织自学,注册监理工程师参加市监理协会组织的建筑节能培训,然后由公司委派公司内的建筑节能专家以集中授课形式给普通监理人员讲解建筑节能标准及对监理的要求,并组织相关内容的考试。
4)制订相应制度措施,实行节能设计强制监理。这是质量监督的有效保证,而政府的监督职能着重于促使建设各方行为主体质量意识的建立以及从制度上保证其贯彻执行。
5)为建筑业发展而服务是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政府的作用在于建立有效、公平的建筑市场,提高行业服务质量,促进建筑生产活动的安全和健康。
建筑节能是节能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不仅需要新的设计、结构、材料、设备和控制手段,需要国家立法和科学普及,更需要作为建筑市场主体之一的监理全面深入地参与,让监理事业与建筑节能大业同步、协调发展。
[1] 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中国标准出版社,(GB50189-2005,Design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Public Building[S].StandardsPressof China).
[2] 涂逢祥.建筑节能[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 孟进.如何提高监理工程质量[J].山西建筑,2006,32(18):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