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健
PET/CT是将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和计算机体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两个设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用同一个检查床和同一个图像处理工作站[1]。PET可以显示病灶病理生理特征,更容易发现病灶;CT可以精确定位病灶,显示病灶结构变化。PET/CT除了具备PET和CT各自的功能外,其独有的融合图像,将 PET图像与CT图像融合,可以同时反映病灶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形态结构变化,明显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此外,PET/CT不但可对恶性肿瘤进行准确的分期,还可以有效地鉴别放射治疗后,肿瘤的坏死、残留、复发及疤痕情况,对放疗效果的有效评估提供依据[2]。我院于2007年3月至2010年6月在肿瘤放疗中采用PET/CT检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3月至2010年6月182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102例,女80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49±4)岁;所有患者均已经临床综合检查及病理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所有患者行PET-CT局部或全身扫描,其中有36例延迟显像。
1.2 仪器与检查方法
1.2.1 仪器:采用西门子 Bio-graph Sensation 16PET/CT成像仪。
1.2.2 检查方法:①检测患者空腹时的血糖,需在患者进食后6 h检测,空腹血糖应不大于7.0 mmol/L;如若患者血糖偏高,则需用胰岛素调节至7.0 mmol/L以下。②患者取静卧位,肘静脉注射18F-FDG 2.0 mic/kg,45~60 min行 PET-CT局部或全身显像,3 h后根据患者兴趣区和病变区延时显像,分别测量其两区域的标准化最大摄取值(SUVmax)。③全身扫描6~7个床位,保持一致的扫描条件,经衰减校正后,采用迭代法进行计算机重建,厚度取5.0 mm,分别得到冠状面、失状面及横断面的PET、CT及PET-CT的融合图像。
1.3 评定方法[3]所有患者均采用ROI半定量分析法进行PET显像,勾画ROI时,选择放射性显示最清楚的层面,以早期及延迟显像的SUVmax作为判定标准:(1)阳性:早期显像SUVmax不小于2.5;(2)典型阳性:延迟显像SUVmax大于2.5,并且与早期显像相比,其升高率不低于10%。
182例恶性肿瘤患者在肿瘤放疗过程中采用PET/CT检查,扩大放射治疗靶区37例;缩小放射治疗靶区18例;调整放射剂量42例;由根治性放疗转为姑息放疗的患者17例;肿瘤放射治疗后评价疗效49例,其中SUVmax明显下降32例,SUVmax轻度下降6例,SUVmax无明显变化5例,SUVmax明显上升6例;19例患者在放射治疗后PET/CT复查有肿瘤复发或者残留。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不良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导致了恶性肿瘤的发生率逐年增高,目前恶性肿瘤已成为死亡人群的重要死因之一,因而恶性肿瘤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基础方法[4]。PET/CT除了具备 PET和CT各自的功能外,其独有的融合图像,将 PET图像与CT图像融合,可以同时反映病灶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形态结构变化,明显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PET/CT在恶性肿瘤规范化放射治疗过程中,其对肿瘤准确的临床分期,靶区的精确勾画,对放疗计划的优化及对放疗疗效的评估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3.1 肿瘤的准确分期 是否能为肿瘤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及方案,其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对肿瘤进行准确的分期。以往用MRI或CT进行肿瘤的临床分析具有局限性和误差,PET/CT将PET图像与CT图像融合,可以同时反映病灶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形态结构变化,明显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PET/CT显示的延迟扫描变化和病灶的浓聚度可排除可疑诊断或进行修正。
本研究经PET-CT显像后,共有68例患者改变原来的放疗方案,占37.4%,其中由根治性放疗转为姑息放疗的患者17例,采用其他治疗的患者51例。
3.2 生物靶区的精确勾画 PET-CT进行肿瘤显像的精确度更高,对体内三维预测肿瘤的放射治疗也更为敏感,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指出:18FFDG PET可提供代谢活性肿瘤范围,从而可确定肿瘤的大小及边界,其主要意义表现在可使肿瘤的生物靶区(BTV)得到准确勾画,减少治疗误差,局部病灶的控制得到大幅度的提高:(1)治疗计划的增大:通过18F-FDG可看到更多肿瘤的远处转移及外部侵犯;(2)有效提高肿瘤的控制率及降低正常组织的损伤:18F-FDG PET可鉴别患者的肿瘤周围是否出现组织坏死或肺不张等一些良性病变,从而缩小了经CT确定的GTV。
有报道指出,将采用PET-CT与CT确定生物靶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其改变率约为 39% ~72%[5]。Erdi等[6]将 11 例患者分别行PET和CT确定计划靶区(PTV),结果显示:由PET确定患者PTV中,其中有7例扩大了由CT确定的PTV,扩大率为49%,有4例缩小了PTV,缩小率为18%;Schmidt等[7]将39例非小细胞肺癌病患经18F-FDG PET指导与最初由CT确定的照射野比较,其中有15例被改变;Schmucking等[8]将27例肿瘤放疗患者采用18F-FDG PET确定PTV,其中有25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缩小范围为3% ~21%,另两侧PTV则扩大。本研究中有72例患者采用PET-CT勾画BTV,其中缩小PTV的患者占26例,约36.1%,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综上,应用PET-CT勾画BTV较临床制定的GTV及传统的影响方法都更为合理与科学,使具有生物活性的瘤组织得到有效的控制,减轻瘤组织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因此,采用PET-CT勾画BTV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可减少甚至比秒多种并发症。
3.3 肿瘤内标准化摄取值(SUV)的测定及肿瘤放疗剂量的有效控制 放射生物学指出:由于细胞本身的异质性与血供的差异,不同的癌细胞核团队放疗的敏感性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肿瘤内的癌细胞分布不均匀,因此在放疗过程中不应给予靶区均匀的剂量进行照射,否则会出现如下情况:(1)过低的剂量会导致部分肿瘤内癌细胞因剂量不足而继续存活,使其成为肿瘤转移或复发的来源;(2)过高的剂量会导致周围敏感组织损伤严重。本研究中,通过PET-CT对肿瘤各区域SUV的测量,得到各区域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因而,在放疗过程中给予靶区不均匀的照射剂量,是放疗效果达到最佳效果。本组患者经PET-CT检查后,调整放射剂量的患者共42例。
3.4 疗效的评价、残留、复发或瘢痕坏死组织的判断 肿瘤在放射治疗过程中较易出现组织纤维化、坏死及瘢痕显像,传统依靠CT、MRI等扫描手段很难依靠其密度及形态做到对肿瘤残留及复发进行鉴别。然而PET/CT技术可以利用18F-FDG代谢显影进行准确的鉴别以及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本组研究中,有19例患者出现残留或复发现象。
综上所述,肿瘤在放疗过程中应用PET-CT,可达到肿瘤的精确定位与分期,生物靶区的精确勾画,优化治疗方案,提高疗效等目的,是目前临床肿瘤诊断与规范化治疗不可缺少的手段。
1 杨洪.肺部肿瘤放射治疗计划中18F-FDG PET-CT的影响.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75-77.
2 陈治明,吴平,周克,等.PET-CT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价值.西南军医,2010,12:4-6.
3 曹慧芳,张敏,胡姣,等.MRI与18F-FDG PET/CT在鉴别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局部复发与纤维化的应用研究.中国CT和MRI杂志,2011,09:34-36.
4 张淼.18F-FDG-PET/CT在肺癌放射治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实用肿瘤学杂志,2011,25:194-197.
5 戴春暖,赵新明,王建方,等.护理工作在肿瘤行PET/CT检查中的作用.河北医药,2010,32:1620-1621.
6 Erdi YE,Rosenzweig K,Erdi AK,et al.Radiotheraoy treatment planning for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using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Radiother Oncol,2002,62:51-60.
7 Schmidt S,Nestle U,Walter K,et al.Optimization of radioth-erapy planning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using 18PDG-PET.Nuklearmedizin,2002,41:217-220.
8 Schmucking M,Baum RP,Griesinger F,et al.Molecular wholebody cancer staging using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nsequences for therapeutic management and metabolic radiation treatment planning.Recent Results Cancer Res,2003,162:19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