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胶囊农药在白蚁预防中的应用前景探讨

2012-04-10 01:51:49金占宝赵兴华
湖北植保 2012年5期
关键词:白蚁剂型微胶囊

金占宝 赵兴华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白蚁防治所 213159)

农药的剂型可以直接影响其应用范围和作用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农药加工工艺日益成熟,白蚁防治药剂的剂型也经历了由污染重、用量大、毒性高向环保、高效、安全等方向的转变过程[1]。面对当前高消耗、重污染的白蚁预防现状,从现有白蚁预防药剂的剂型改良出发,积极探索微胶囊农药在白蚁预防工作中的应用前景,对于提高我国白蚁防治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微胶囊农药

1.1 微胶囊农药简介

一般而言,微胶囊农药是指以高分子材料作为囊壁或囊膜,通过化学、物理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将农药活性物质包裹起来,形成一种半透膜的微型胶囊,并均匀分散在各种添料中的农药剂型,如微胶囊悬浮剂是分散在水中,粉剂是分散在某种固体填料中。微胶囊农药和其它农药制剂相比,最重要的特点是缓释,它可以使农药的持效期延长,利用率提高,减少或避免农药因外界环境造成的分解流失、减轻毒性和药害、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操作人员的毒害[2]。从使用上来说,普通的农药制剂使用后,有效成分直接和作物或靶标生物接触,而微胶囊农药的有效成分和靶标生物之间隔了一层壁材。正是这种差异,使得微胶囊农药具有了其它农药制剂不具备的一些优良特性。

1.2 我国微胶囊农药发展状况

我国微胶囊农药的研究起步较晚,从1978年才开始对微胶囊农药进行研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开发了对硫磷、辛硫磷、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等微胶囊产品[3]。因开发农药新剂型的研制费用远低于开发农药新品种[4],加之科研工作者对微胶囊技术日益重视,农药微胶囊技术在近十多年来发展迅速,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阿维菌素、联苯菊酯等新型微胶囊农药产品先后问世,数量也由2004年的十多个增至现在的几十个,应用范围涵盖田间除草、农业害虫、林业害虫、地下害虫、卫生害虫、水果保鲜等多个领域。同时,微胶囊制备工艺的提高及新制备技术的出现促使了纳米级微胶囊农药诞生,也使得微胶囊农药的性能更为稳定,对人畜毒性更低,持效期更长,应用范围更加宽广[5]。农药微胶囊技术已成为农药新剂型的一个发展趋势。

2 白蚁预防方法及药剂使用状况

2.1 白蚁预防的方法

房屋建筑白蚁预防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屏障、化学屏障、监测控制技术三类。

2.1.1 物理屏障

物理屏障主要是指采用砂粒或砾石颗粒、金属网或护板等作为物理或机械屏障来防止白蚁侵入室内为害的预防方法。其宗旨是将白蚁与食物隔开,而不是将接近建筑物的白蚁驱走或杀死。如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已经实现商品化的新建房屋不锈钢网屏障就是基于此种技术[6]。物理屏障法安全环保、持效期长,但设置过程较为复杂,对施工技术和屏障材料均有较高的要求。

2.1.2 化学屏障

化学屏障是一项长期被实施的传统的白蚁控制策略,是通过将杀虫剂应用于土壤、木材或其它白蚁活动的环境,在白蚁源和保护目标(如建筑物)之间形成一个药剂处理带,来达到防止白蚁入侵危害的目的。新的化学屏障应用技术还可将杀虫剂直接与纤维构成的席状材料或塑料片结合,避免化学品与土壤直接结合。化学屏障法虽然操作简便,但大量施用也增加了潜在的环境和健康风险,且一次性施药形成的化学屏障较难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15年保治期限内屏障持续有效的要求[7]。

2.1.3 监测控制技术

白蚁监测控制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白蚁防治技术,以该技术为原理开发的各种产品可称为白蚁监测控制系统,由具体的监测站、监测诱集材料、饵剂或粉剂等控制白蚁物质、操作规程等构成。较具代表性的产品有国内的晔康 白蚁群体监测控制系统和国外的 Sentricon群体消除系统[8]。监测控制技术较为符合白蚁IPM控制理念,在白蚁防治工作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2.2 白蚁预防药剂的使用和发展状况

从药剂成分看,国内外的白蚁预防药剂经历了从无机杀虫剂到有机杀虫剂的过渡。传统的常用白蚁防治药剂主要是无机杀虫剂和有机氯杀虫机两类。无机杀虫剂的主要种类为三氧化二砷,人工合成有机杀虫剂的发展经历了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昆虫生长调节剂以及微生物杀虫剂的变化过程。有机氯药剂有氯丹、灭蚁灵、艾氏剂、狄氏剂等,现已基本全部停止使用。在国内白蚁防治工作中曾真正长期和大量使用的药剂种类主要为砒霜、亚砷酸钠水剂、氯丹、灭蚁灵、铜铬砷合剂和毒死蜱等[9]。近些年来,在我登记、研究和应用的白蚁预防药剂主要有有机磷类,如毒死蜱;拟除虫菊酯类,如氰戊菊酯、联苯菊酯等;氨基甲酸酯类,如仲丁威;硅烷类,如硅白灵;苯基吡唑类,如氟虫腈;烟碱类,如吡虫啉。它们在我国白蚁预防中的应用为中国白蚁危害的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控制了白蚁的危害。

3 微胶囊农药在国内的登记状况

近些年随着微胶囊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国内登记的微胶囊产品数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在所登记的微胶囊农药产品中,以水基性剂型微胶囊悬浮剂的发展最为迅速。

通过中国农药信息网对目前在国内已取得农药登记证且在有效期内的微胶囊悬浮剂进行查询,截至2011年10月国内外共有28个生产企业登记了 40个在有效期内的微胶囊悬浮剂产品。其中,除草类产品有6个,卫生害虫杀虫剂有10个,白蚁防治药剂1个,地下害虫杀虫剂10个,农业害虫杀虫剂6个,林业害虫杀虫剂7个。所登记的微胶囊悬浮剂产品应用领域均对药剂的持效性有着较高的需求。但白蚁防治药剂目前登记产品仅有1个,为江苏省常州晔康化学制品有限公司登记的5%联苯菊酯微胶囊悬浮剂,登记号为WL20110123。另据查询,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曾于2007年在我国登记过应用于白蚁防治的微胶囊农药15%白捕特微胶囊悬浮剂,登记号为WL200014,现已过期。

目前国内白蚁预防药剂的主流剂型仍主要为悬浮剂、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水分散剂等5种[9],不同白蚁防治药剂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在追求预防效果和环境影响力的同时又要考虑生产成本因素,在各方面因素中较为均衡的药剂最终占据市场主流,白蚁预防微胶囊产品滞后的发展状况也正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4 微胶囊农药应用于白蚁预防的可行性

近些年来虽有一系列环境友好型白蚁预防产品的出现,如物理屏障防白蚁技术和白蚁监测控制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但它们在国内的推广程度仍然较低,在一定时间内化学屏障法仍将是我国白蚁预防的主要措施。鉴于近些年来农药加工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微胶囊技术在众多领域中的成功应用,积极探索微胶囊农药在白蚁预防中的应用将成为解决白蚁预防现有困境的有效途径。同时,国内白蚁防治工作者也已开展微胶囊农药应用白蚁预防的相关的试验,如浙江省余杭白蚁防治所在1997年~2003年开展白捕特微胶囊预防白蚁的实验,发现经1000mg·kg-1药剂质量浓度处理过的土壤在 5年后其防蚁效果达100%,6年后的防蚁效果达80%,其驱避效应和抗白蚁效果均比较理想[10]。

与其它农药剂型相比,微胶囊农药因具备多种优良特性而在白蚁预防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比如:①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大都为一次性施药,微胶囊农药的缓释特性为一次施药、长期有效地预防白蚁危害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手段。②微胶囊农药可使药剂的有效成分和土壤环境隔离,降低了众多环境因素对药剂降解的影响,从而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减少预防施药量,可大大降低环境压力。③微胶囊农药的囊膜结构可把农药活性成分隔离起来,降低农药的挥发,从而降低了人体接触农药带来的危害。从理论上说,微胶囊农药较为符合高效、低毒、持久、环保的白蚁预防理念,其在白蚁预防工作中的应用前景应该得到广大白蚁防治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当然,微胶囊农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目前它的生产工艺较其它农药复杂、成本较高、推广力度不够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在白蚁预防中的推广应用。另外微胶囊农药在多因素的土壤环境中的释放规律是否满足我们的预想效果也有待在实际应用中得到进一步验证。

5 结语

化学屏障作为我国白蚁预防主要措施的状况还将继续,环境压力和健康风险也将继续增加。微胶囊农药代表了当代新药剂的研发方向,也是促进白蚁预防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它在白蚁预防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其发展状况也严重制约了自身的推广和应用。要改变这种现状,不仅需要国内白蚁防治工作者不断转变现自身的白蚁预防理念,并勇于对新药剂进行探索尝试,还需要国内的农药生产企业重视生产技术创新并准确判断市场发展趋势,更需要政府部门对环保、可持续、发展潜力巨大的新药剂提供政策扶持。只有这样,白蚁预防技术创新才会有实质性的发展,我国白蚁预防现状才会有所改善。

[1]王彦华,王鸣华,张久双.农药剂型发展概况.农药,2007,46(5):300-304.

[2]徐冬梅,张可达,王平等.微胶囊的功能及应用.精细石油化工,2003,11(6):55-58.

[3]张一宾.农药制剂技术的开发与最近动向[J].农药译从,1998,20(3):49-55.

[4]郑铁军.我国生物农药制剂生产应用现状与前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5,(6):40-43.

[5]陈浩,钟宏,黄河等.农药微胶囊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化工时刊,2008,22(3):50-51.

[6]莫建初,吴峻,庄佩君等.安全有效的白蚁防治方法-物理屏障法.世界农药,2003,25(2):40-43.

[7]李小鹰.房屋白蚁控制IPM策略运用中的关键技术及现实意义.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5,11(1):7-12.

[8]庞正平.国内外的白蚁监测控制产品及应用.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7,13(6):402-406.

[9]庞正平,刘建庆.我国白蚁防治药剂的农药登记概况.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0,16(1):67-68.

[10]余华星.白捕特微胶囊防治白蚁药效试验.林业科学研究,2005,18(2):173-176.

猜你喜欢
白蚁剂型微胶囊
农药剂型选择及注意事项
今日农业(2019年15期)2019-01-03 12:11:33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残忍的白蚁
寒痹方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中成药(2017年3期)2017-05-17 06:08:45
白蚁监控技术(IPM)在水库大坝白蚁防治中的应用
聚砜包覆双环戊二烯微胶囊的制备
中国塑料(2015年9期)2015-10-14 01:12:21
一种用于橡胶材料自修复的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橡胶工业(2015年4期)2015-07-29 09:17:20
不同剂型药物需要注意用法区别
肝博士(2015年2期)2015-02-27 10:49:49
微胶囊自修复聚合物材料的发展
中国塑料(2014年3期)2014-10-27 08:2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