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尚 王 伟
(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 长沙市 410007)(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 长沙市 410014)
“十一五”期间,湖南省的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得到全面贯彻,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治理有效推进,水利改革不断深化,行业能力明显提高,有力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今后一段时期的水利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目前水情仍然是湖南省重要省情,水患仍然是心腹大患,季节性缺水和局部水质差仍然是影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突出问题,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湖南省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
水利建设的现代化是为国家现代化服务的,水利行业现代化首先要满足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对水的各种需求。但是,水资源是有限的,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又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水利行业的现代化还表现为能清楚地认识水的基本规律,引导社会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控制不合理的需求和消费。纵观人类社会对水的开发利用大致经历过5个阶段:
人类社会要求发展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特别是人类开始在水域周边定居之后就必须进行防洪建设。一般是堤防、城墙、城区排水系统等,并且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不断提高防洪建设水平。
人类社会防洪安全得到一定保障之后,经济就会发展,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水的供需矛盾就日益突出,这时各种引水、配水等供水系统的建设成为水利建设的主要内容,经济越发展,要求供水能力和保障率越高。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供水量越高,排污量增加,水域的污染将造成重大社会问题,因而水资源保护、改善水域水质等水环境建设将成为水利建设的主要内容。
在水质问题基本解决之后,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人们会对水域周边的景观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以水域空间管理、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息娱乐空间为主要内容的水利建设将首先在城市周边地区得到发展。
随着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意识的增强,人们重新审视自然水域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要求恢复水系自然生态功能的呼声越来越高。水域不仅要清洁、美观,而且要求水域生机盎然,即回归自然、修复水域的生态系统成为目前发达国家水系管理的主要内容。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水利建设所表现的相应内容也有所不同。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十分迅速,而前一时期由于水利建设投资不足,问题积累较多,在现阶段表现的发展阶段性不十分清楚。在防洪方面城市防洪标准较高,大江大河可防中、小洪水;在供水能力方面北方缺水严重,江河断流,但地下水开采能力较强,造成地下水严重超采;水域污染已十分严重,流经城市的水系普遍呈严重污染,重大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在一些大城市水系已开始景观建设,但水质普遍较差;水系的生态修复问题尚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进入21世纪,人们对水利建设的要求应当是全方位的,可以预计在21世纪的前半段,人们将会要求恢复碧水蓝天、山川秀美,要求水系恢复良好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和生态功能。而我国水利现代化要求我们进行大水利建设,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水利五阶段的跨越。
现代水利,是在经济社会快速稳定发展的时期,采用先进的治水理念,通过先进的管理模式,运用先进的装备技术,发展高效低耗、人水和谐的新型水利,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水利保障。湖南现代水利就是要在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1号文件出台的新形势下,系统构建高标准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供给体系、水环境保护体系、水利发展服务体系,实现江湖安澜、保障有力、水域秀美、生态友好的新格局,更好地服务全省“四化两型”建设,为经济社会快速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湖南现代水利具有新时代赋予的气息与特质,与传统水利相比,应具有先进性、全面性、规范性与可持续性等基本特征。
(1)先进性。现代水利的治水理念的先进性体现在转变传统治水思路,应从“抵御洪水”向“人水和谐共处”转变,由单一的水资源功能开发向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全面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转变,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工程设施与技术装备先进科学既是现代水利技术能力的突出标志,又是防洪、灌溉、水资源调配等工程体系建设的基本保障,要求基本能够代表当时最先进生产力水平和技术水平。高效先进的管理体制和严格有效的法规制度是现代水利发展的制度保障和必要条件。具有复合知识背景、现代观念技术的优秀水利人才是现代水利创新发展的核心保证。
(2)全面性。现代水利应该涵盖水利行业的各个方面和领域,包括从管理制度、工程建设到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各项内容,也涉及其他涉水行业的相关工作。全面完整地管理利用好每一滴水,统筹协调地规划好每一件水务工作,是现代水利稳定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石。
(3)规范性。现代水利需要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管理制度,就需要建立起法制完备、体制健全、机制合理、行为规范的水管理制度,建立适合湖南省省情的水市场、水权制度及水价机制,利用严格完备的法律制度来规范水务工作及水市场行为。
(4)可持续性。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水管理机制的可持续性、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性以及水利创新人才技术的可持续性直接决定了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性的支持与保障。可持续性是现代水利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与基本需求。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已成为一项基本国策,但是这一原则还没有能够反映到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理论中。要把可持续发展原则变成新的水利建设理论还需要一个过程,有许多理论问题需要研究:
(1)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2)流域内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生态协调发展的基本模式。
(3)流域承载力的估算。
(4)流域内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5)流域生态系统的修复理论与技术。
(6)流域内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影响评价。
(7)流域内代际公平原则的体现。
(8)流域内地域公平原则的体现。
在传统的水利理论中,比较多地受到改造自然、人定胜天思想的影响,没有把人类作为流域内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来加以研究和考察,而是片面强调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愿望,以至干扰甚至破坏了流域内生态系统的协调和均衡。目前在发达国家的水系管理中比较注意全流域的管理,明确提出“人与水和谐共处”、“回归自然”、“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等目标,流域生态系统保持较良好的状态,流域内的居民普遍有较主动的环保和生态保护意识。应当说在观念方面与国际先进观念仍有较大差距。
目前湖南省在大量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仍采用较陈旧的设备和施工技术,对一些技术先进但造价昂贵的设备和施工工艺还无法采用。主要表现在:
(1)城市雨水调蓄设施。
(2)先进水利工程机械的使用。
(3)水系生态修复技术。
(4)河道自身净化能力技术。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城乡统筹的饮水供水管理工程体系还不完善,基层水利管理能力薄弱,水利管理体制与涉水事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存在差距;水利综合执法体制尚未建立,执法保障水平不高;水利投入体制机制不完善,水利发展长效机制未形成;信息规范化程度不高,水利信息化水平与现代水利的要求存在差距;水利科研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与现代水利建设需求不相适应,各级技术人才队伍后劲不足,基础技术力量薄弱。
综上所述,我国在水利现代化方面目前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主要表现在:观念陈旧,受传统水利影响较深;受国力限制,行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在管理上明显落后。
湖南省水利发展有利条件很多,但也要充分认识到湖南省的基本水情仍然是水旱灾害频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局部水质较差。水利发展面临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水情是湖南省的重要省情,水患是湖南省的心腹大患。当前,湖南省流域防洪控制性工程严重不足,城镇堤防防洪标准偏低,大部分仅能抗御5~10年一遇洪水,部分城市防洪圈未闭合,中小河流治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繁重,山洪灾害防御预警预报能力薄弱,防汛减灾调度决策支持系统不完善,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和减灾管理体系尚不健全,洞庭湖受长江超额洪水威胁依然严重,堤防设计标准偏低,堤基地质情况复杂、隐患多,蓄滞洪建设严重滞后,撇洪河、内湖防洪问题突出,内涝渍灾风险依然存在。防洪减灾能力与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要求存在差距。
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调配能力不足,局部水域污染比较严重,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质性缺水现象凸显,干旱年缺水程度十分严重,加之用水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不高,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局面,全省用水总量已逼近用水总量控制红线。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城乡统筹的饮水供水管理工程体系还不完善,农田水利建设标准偏低,难以保障农业现代化及新农村建设的水利需求。水资源保障能力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存在差距。
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还未得到有效控制;江湖关系变化,洞庭湖生态进水减少,湿地衰退问题依然严重;水土流失治理速度较慢,江河湖泊泥沙淤积日趋严重,人为水土流失面积日益增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没有全面落实。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与建设生态文明、两型社会的要求存在差距。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中央新时期治水方针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紧紧围绕 “四化两型”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把水利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措施。大力发展安全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从根本上解决“水多、水少、水脏和水浑”四大水问题,展现“三湘四水山清水秀,洞庭水乡碧波荡漾”的湖南水利现代化愿景。
1. 刘树坤.中国水利现代化初探[J].水利发展研究,20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