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及发展探讨

2012-04-10 09:20孙敏茹
河北林业科技 2012年4期
关键词:塞罕坝森林公园生态旅游

孙敏茹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河北围场068466)

1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基本概况

河北省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1993年被林业部批准建园,地处围场县北部,东经 116°53′~117°55′,北纬 42°05′~42°37′。总经营面积9.3万hm2。南与河北省御道口牧场接壤,西南以蹶尾巴河、羊肠子河为界;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以吐力根河为界,东北与围场县红松洼牧场接壤;西与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毗邻;东与围场县姜家店乡、宝元栈乡、哈里哈乡和大唤起乡交错接壤。

2 塞罕坝森林公园自然资源及利用现状

2.1 动植物种类

塞罕坝在植物区系上位于蒙古区系、东北区系和华北区系的交汇处。林区植物种类相当丰富,有自生维管植物81科、312属、659种。其中乔木有落叶松、油松、樟子松、云杉、桦树、山杨、柞树、五角枫、水曲柳、山榆、山杏、山丁子等;灌木有山刺玫、杜鹃、沙棘、花楸、忍冬、河柳、毛榛、平榛等。草本植物以禾本科、菊科、伞形科、十字花科和毛茛科为主。

林区动物种类相当丰富,主要动物有:以狍子、野猪为主的兽类5目11科25种,以黑琴鸡、斑翅山鹑等鸟类为主的12目27科88种。还有比较珍贵的细鳞鱼等。

2.2 气候特征

公园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长冬无夏、春去秋来,冬季低温寒冷,最大日较差26.6℃,最大年较差43.7℃,降水偏少,蒸发量大,生长期短。年平均气温-1.2℃,极端最高气温33.4℃,极端最低气温-43.3℃,11月至翌年3月平均气温在-9.1℃~-21.9℃之间;6~8月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3.6、16.2、14.6℃,凉爽宜人,适宜旅游度假。日平均气温≥5℃的年积温1957.1℃,≥10℃的年积温1643.7℃。年平均日照2548.7h,日照率57%。无霜期平均59d,部分年份没有无霜期,近10a无霜期平均69d。年平均降水量452.6mm,变幅大,降水的时间分布不均匀,6~8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1%。年平均蒸发量1339.2mm,5月份最大,平均225.2mm。以西风和西北风为主,时空分布主要在4~6月,秋季次之,最大风速27m/s,年平均风速3.6m/s,月平均风速4.1级,有“坝上一场风,年初到年终”,“春天刮出土豆籽,秋天刮出犁底层”之民谣。

2.3 地理形态特征

公园地形分坝上、坝下两大类型。坝上属于冀北高原,是内蒙古地盾的南缘。据查证,塞罕坝在燕山运动时期隆起,在喜玛拉雅山造山运动中再次抬升,形成了高原形态。受东南暖湿气流等天气系统影响,呈现森林草原景观。坝上东部为曼甸,边缘地带向下割为深谷;西部为固定沙地,有丘陵起伏,坡度多在15°以下,为浑善达克沙地东南边缘的延伸地带。坝下属阴山山系与大兴安岭余脉的交接地带,山高坡陡,群山起伏,形成接坝山区。境内海拔1010~1939.6m,海拔在1500m以上的面积占总经营面积的74%。境内及境界水系如下:

阴河——源于北曼甸林场,东南至南山嘴一带与英金河汇合,辽河发源地之一。

英金河又称小拨川河,源于阴河林场所在地的三道沟,东南流向,过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入老哈河,辽河的发源地之一。亦有称英金河为阴河,即为南支。

伊逊河——源于第三乡林场,流向南。据《围场厅志》记载,亦称古索头河、伊松河、宜孙河、衣素河、仪粟河;又因“是河发源围场,中凡九曲……又谓之羊肠河。

大唤起河——源于大唤起林场,清朝时称大觉河,安巴究河,流向南,出大唤起川入伊逊河。

如意河——源于大唤起林场西北界,流向西,入双岔河,小滦河发源地之一。

蹶尾巴河——源于千层板林场,流向西南,汇入双岔河,小滦河发源地之一。

羊肠河——源于千层板林场,流向西,汇入吐力根河。

吐力根河——原称图尔根伊扎尔河,也称土尔艮依扎儿河。源于北曼甸林场,流向西偏南,汇入闪电河,小滦河发源地之一。

园区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复杂、土壤种类较多。据河北省林业厅原林业调查队1983年土壤调查结果:确认成土母岩以玄武岩为主,其余为花岗岩,石灰岩;灰色森林土占67.5%,棕壤占15.5%,沼泽土占6%,风沙土占4.2%,砾石土占3.5%,草甸土占3.3%。

2.4 自然资源利用现状

森林资源利用正在从单纯利用木材逐步向发挥森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等综合利用方向转变;公园正逐步开发利用稀缺生态景观开展森林旅游,正在加大森林资源的内涵型开发;逐步打破仅仅利用自然资源中木材资源的单一经济经营模式;林地、林木及其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多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逐步兴起;生态旅游定位更加清晰;自然资源向产品的转化率和产品向商品的转化率逐年提高;结合市场动态,引进私有经济,多种经营全面开花;森林公园、林场、林业经济收入节节攀高;生态旅游深度开发的前景相当广阔。

3 塞罕坝森林公园生态旅游业概况

公园门票收入效益显著:事业管理型的1998年收入为30万元。1999年改为行业型,门票收入119万元,增收297%。2000年,调整了门票价格,门票收入197.2万元,占总收入255.6万元的77%。2001年,门票收入257.2万元,比上年增收30.4%,接待人数达12万人次。其它项管理收入亦逐年增加,近3年总收入近9000万元。

1989年,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来场视察,称塞罕坝为“绿宝石”。自此,塞罕坝蛮声再益。

1999年,机械林场的森林旅游业,按照“边组建、边运营、边创效益”的经营原则,内引外联,扩大宣传,强力拓展旅游市场。同年6月24日,承德市旅游局、围场县政府、塞罕坝机械林场共同组织召开河北省塞罕坝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九、九森林草原节”动员大会。6月28日,在公园山门举行庆祝仪式,并邀请各级领导与新闻媒体参加。还先后参加了北京、天津、辽宁、山西等地旅游促销会,与40多家旅行社进行联系和洽谈,发放宣传资料15000份。

通过中央电视台二套《经济栏目》,四套《中国旅游栏目》,承德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绿色时报等各新闻媒体作专题宣传,制做广告及发表专题文章,扩大宣传面及公园知名度。

3月,应邀参加了在秦皇岛北戴河召开的河北省旅游工作会议。

2000年,继续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增加宣传费用,并得到明显效果,仅门票收入一项较1999年度增长65.7%。

2001年至今,通过市场分析,坚持在承德电视台天气预报栏目,121电话气象咨询台、广播电台和旅游导刊上进行常年宣传。“五一”黄金周之际,参加了北京第三届资源展示会。参加了大连北方10省旅游交易会,并在大连会上组织了百家旅行社一次推介活动。在学生暑假来临之前,通过河北电视台“绿色家园”栏目进行为期一周的旅游宣传。并派出一支宣传队深入北京22所大学宣传。参加了成都全国旅游交易会,通过记者在北京晚报、精品购物、中国旅游报、燕赵都市报进行了宣传。“十、一”黄金周来临之际,参加了市政府组织的赴天津旅游促销团及河北、北京首届旅游推广介绍会,累计发放宣传资料40万余份。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增加了客源份额,年入园人次平均增加32%。

4 塞罕坝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塞罕坝森林公园累计营造7.47万hm2人工林,森林覆盖率80%,林木总蓄积量1012万m3,形成现在的百万亩林海景观。由于塞罕坝森林公园干旱少雨、无霜期短等困素,完成如此大面积的造林并成林,实属人工力改造自然的典范,是老一辈务林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在经营好、利用好她的同时,更要发展好,森林生态旅游是个良好的发展方向。由于地理气候的独特性,旅游气候资源也异常丰富,自1993年规划公园景区景点至今,生态旅游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前景光明。

5 塞罕坝生态旅游发展目标、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5.1 实现目标及存在问题

建设生态旅游区,开发系列生态旅游新产品,使塞罕坝森林公园优越自然环境与高品质旅游资源在有效保护前提下得到优化开发与永续利用。推动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职工脱贫进程。培育职工新的环境意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演进,把塞罕坝森林公园建成全国乃至亚洲生态旅游发展的示范区。

塞罕坝森林公园富集种类各异的高品质生态旅游资源,最接近中国旅游消费大市场,开发条件优越但不到位。公园旅游业的发展尚缺乏着眼于生态旅游、富有远见卓识的总体规划。旅游资源未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充分的利用。生态旅游系统破坏严重,急待修复。景区污染状况急待控制和治理。景区硬件设施的建设滞后,旅游线路相对较少,产品比较单一。旅游季节较短。旅游商品未得到充分开发。公园旅游业发展虽有较长历史,但产出水平低。

5.2 解决办法

全面系统评估塞罕坝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总量、类型、品质、结构、功能,确立保护、开发重点与实施步骤。判定生态旅游产品的国家地位,使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与高效利用。促进生态环境优化与生态旅游 管理体系完善,建设有特色的生态旅游景区。不断深度开发旅游新项目,改变旅游季节短,综合效益低状况,推动建立塞罕坝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新模式,进而开发有国家乃至国际吸引力的高品位生态旅游项目。强化旅游人才培训,发挥旅游业的人才关联效应,推动区域经济快速、高效、健康发展,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高度亲合。开展生态旅游资源普查,建立评估体系,制定塞罕坝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和旅游发展大纲。聘请国内外专家进行技术咨询,建立生态旅游智囊系统。通过制作音像节目及在景区公共场所设立宣传牌(或橱窗)等措施,提高游人保护环境的意识,带动游人理解和树立可持续生态旅游发展思想,并自觉参与。利用现有旅行社,参加全国生态旅游先进经验推介活动,特别是立足本地民俗习惯,强化妇女和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参与能力。利用塞罕坝森林公园发展建设用地,建设热电工程,实现集中供热,延长产业链条。治理景区污染并恢复景区植被、保护古树、种植优质树种、实施景区重点绿化工程。建设国际水准并富有民族特色的森林草原度假区及建立华北越野滑雪运动旅游基地。开展森林浴、采黄花、拣蘑菇、徒步、骑马或坐马车旅行、河流垂钓、野外宿营狩猎等绿色旅游活动。发展公众性多功能森林草原生态旅游(休假、度假、科考、健身等)及满、蒙族民俗风情旅游。建立围栏式森林草原狩猎区,野生动物保护区和野生珍稀动物禁猎区。扩建改造现有机场,服务于森林草原防火、灭虫、飞播、乘飞机空中游。修建生态监测站和自然生态博物馆,展示塞罕坝森林公园野生动、植物标本,对游客进行自然保护教育。发展花卉、蔬菜、果园及有地方特色的观光生态农业园区。提高野生动植物的生产能力,开发新产品,形成国内外知名度高的名牌旅游保健食品。利用塞罕坝森林公园优秀文化传统和皇家技艺,发掘并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等。逐渐使生态旅游业成为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支柱产业。

[1]河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第三期森林经营调查方案[内部资料].2002.

[2]李宝华,赵明阳.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气候资源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2010,(6).

[3]李宝华,朱国良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中的应用[J].河北林业科技,2010,(4).

[4]卢山,毛玉明,章晶晶,等.森林公园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研究——以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为[J].浙江林业科技,2010,(3).

[5]孙进华.让森林旅游成为新时尚——琼博乐森林公园开发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林业,2010,(4).

[6]徐高福.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森林公园建设探析——以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中国林业经济,2010,(3).

猜你喜欢
塞罕坝森林公园生态旅游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森林公园游记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塞罕坝之歌
龙架山森林公园
塞罕坝
矿区旧址森林公园化改造规划设计
塞罕坝点兵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