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出现病理性体温升高,伴有恶寒、面赤、烦躁、脉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外感病证[1]。少阳证,是六经证之一,分为经证和腑证,邪在经脉为经证,邪在脏腑为脏证或者腑证,但常常是经腑同病,是由外邪直接侵犯少阳经而发病,也可以由太阳邪气传入少阳,还可以由厥阴脏邪还腑,阴病出阳而形成。临床以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症状为主[1]。外感发热在内科疾病的发病率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影响工作和生活,严重者可出现神昏谵语,抽搐惊厥,甚至危及生命。我科从2010年3月—2011年3月共收治了19例外感发热病人,六经辨证为少阳证,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和辨证施护,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本组19例外感发热(少阳证)病人,其中男9例,女10例,年龄18岁~95岁,平均年龄65岁,病程最长18d,最短3d。入院后以治本为主,兼以治标,应用六经辨证用方(少阳主证方剂用小柴胡为主方;少阳兼表证方用柴胡桂枝汤为主;少阳兼里实证方剂用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为主方;少阳兼水饮内结证方剂用柴胡桂干姜汤为主方;少阳兼烦惊谵语证方剂用柴胡加龙骨牡垢汤为主方),予参芪扶正针静脉输注扶正祛邪,雷火灸固本培元,配合针灸、刮痧、砭石、穴位贴敷、拔火罐等传统中医疗法,兼以辨证施护,病人经治疗后11例治愈,8例好转出院。
2.1 辨证施护
2.1.1 少阳主证辨证施护 ①主症护理:注意观察病人意识、面色、脉象、汗出、肤温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寒热往来的时间与周期;尤其注意观察病人服中药后通过消化道、皮肤、四肢末端的排病反应,如呕吐、腹泻、出疹、肢体酸麻胀痛等,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遵医嘱予相应处理,以缓解不适。注意避风寒,多保暖,尤其是胸背部保暖,室温宜偏高些,避免风寒之邪入侵。②饮食指导:宜选用一些生津止渴、和胃降逆、扶正祛邪的食物,如陈皮、雪梨、金橘饮、枣姜汤、砂仁粥、参芪粥等。中药汤剂宜分3次温服。③情志护理:多与病人沟通,耐心倾听病人及家属主诉,及时解决其所需,消除其顾虑,嘱不过劳、少思虑,避免过忧情绪刺激。
2.1.2 少阳兼表证辨证施护 ①主症护理:注意观察病人发热、恶寒、汗出及伴随症状,尤其注意病人服药后是否微汗出,以遍体湿润为度,谨防出现大汗淋漓而虚脱。汗后及时用毛巾擦干汗液,注意避风更衣,避免汗出当风,以免外邪侵袭而复感。身体疼痛时可予雷火灸、拔火罐、刮痧、针刺、中药热敷等中医传统疗法以缓解不适。注意防寒保暖,尤其胸背、关节局部保暖,室温宜偏高,避免异味、粉尘吸入刺激,避免寒邪入侵。②饮食指导:指导选用一些辛温解表、调和营卫的食物,如姜苏红糖饮、藿香姜糖水、葱豉粥、粟米粥、黄芪粥等,忌生冷、肥甘厚腻之品。中药汤剂温服100mL,服后少停一二分钟,饮热稀粥1碗,以助药力,服后覆被取微微汗出。③情志护理;指导病人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刺激,多予关心体贴。身体疼痛时指导听轻音乐,如高山流水、月光曲等;伴有咳喘、胸闷时指导深呼吸,做呼吸操、转移其注意力等加强情志护理。
2.1.3 少阳兼里实证辨证施护 ①主症护理:注意观察病人意识、舌脉、血压、体温的变化以及腹痛、呕吐、二便等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对症处理。呕吐时及时清理污染衣物,避免异味等不良刺激,指导按压合谷穴,或予生姜含服止呕。腹胀痛时可予吴茱萸或厚川朴热敷以减轻痛苦。便秘时指导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或予开塞露塞肛或中药灌肠,或予大黄调酒贴敷神阙以通便。注意卧床休息,温湿度适中,避免风寒之邪入侵。②饮食指导:指导选用一些理气止呕、泻热结的食物,如鲫鱼豆蔻汤、萝卜蜜煎、绿豆杷叶饮、菊花茶、佛手姜汤、香蕉蜂蜜粥、苏子粥等。饮食宜少量多餐,忌辛辣、煎炒、油腻及胀气、难消化的食物。呕吐时少食多餐,呕吐严重时暂不进食,予增加补液支持治疗。中药汤剂分两次温服,呕吐时少量频服。③情志护理:注意洞察病人的心理动态,随时调达其情志,嘱不宜过于悲忧,保持乐观的心态去战胜疾病,可予安慰、诱导、暗示等方法加强情志护理。
2.1.4 少阳兼水饮内结证辨证施护 ①主症护理:注意观察病人体温、肤温、汗出、口渴、纳眠、小便等情况。如心烦不得眠者可予开天门、温水泡足或按摩涌泉穴;口干口渴者加强口腔护理;汗出及时擦干汗液以防受凉。注意休息,避风寒,多保暖,温湿度适中。②饮食指导:指导一些温中散寒、生津止渴的食物,如姜汁糖、干姜粥、葱鼓汤、荸荠海蜇汤、姜桂炖猪肚汤等,可多饮温开水或西瓜汁、五汁饮等,忌暴饮。中药汤剂分两次温服。③情志护理:向病人讲述有关的医学知识,解难释疑,避免不良情绪刺激,指导调畅情绪使之胸襟豁达开朗,可予情志传递法、语音疏导法、以情胜情法等加强情志护理[2]。
2.1.5 少阳兼烦惊谵语证辨证施护 ①主症护理: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人意识、胸满、烦惊及伴随症状、二便等,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抢救。准确记录出入量。护理时做到减少刺激,保证休息,控制好输液速度及量,警惕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病人烦躁或躁狂时应加强看护,做好安全防护措施。身体重痛活动困难时应加强皮肤护理,协助翻身,防止压疮发生。如病人意识不清、吞咽困难时,宜鼻饲饮食、给药,做好口腔护理。注意卧床休息,室温宜低些。②饮食指导:指导一些清热安神、利小便的食物,如茅根竹蔗汁、莲藕绿豆汤、茭白白菜汤、青鸭冬瓜汤、茯苓粥、赤豆粥等。中药汤剂分3次温服。③情志护理:采用移情易性、情志相胜、顺情解郁等方法加强情志护理,使病人保持开朗平和的情绪配合治疗。
2.2 临床症状护理 ①高热:遵医嘱予耳尖刺络放血、穴位点刺挤压或拔罐放血降温,或予柴胡针肌肉注射,或进行温水、中药擦浴及冰袋冰敷等物理降温;予中药口服降温,同时嘱病人多饮温开水,如不能饮水者配合补液支持治疗。②咳嗽咳痰:病人多为年老体弱,无力排痰,此时可指导病人有效地咳嗽排痰,定时翻身、叩背,必要时给予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③呼吸困难: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取坐位或半卧位,遵医嘱予氧疗,严重者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氧疗时注意观察病人缺氧改善情况。
2.3 健康指导 ①慎起居,避风寒。应重视气候变化,盖被宜轻暖,衣服宜松软、少,并随气候变化增减衣被。②病室内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湿度适宜,限制陪住。③适当锻炼身体,依自身情况及个人兴趣而选择散步、慢跑、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等。早期以卧床休息为主,在床上或室内活动、做呼吸操等,恢复期多到户外活动,以增强肺卫的邪御能力。④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为主,如新鲜蔬菜、水果、稻米等,忌食生冷、油腻、酒肉、五辛、臭恶等不易消化或带刺激性的食物,戒烟酒[3,4]。
在新世纪里,中医药作为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在治疗外感发热这一研究进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占有很大的优势。我科采用中医药六经辨证治疗外感发热(少阳证)病人,同时予以传统中医疗法辅助治疗,有效地缓解了病人的痛苦,改变了病人的体质,减少了复发,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根据不同证型的特点施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辨证饮食调护,严格按中药的煎服方法执行,密切观察病情,准确辨别病人的排病反应,善于体察病人的疾苦,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加强向病人及家属宣教服中药后可能出现的一些排病反应,以和蔼诚恳的态度和亲切的语言开导、解难释疑。对病势绵绵,日久难愈,又迫于咳喘、胸闷而痛苦者,予情志护理,避免不良情绪刺激,从而使病人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战胜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所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促进病人的康复,同时良好的护患沟通可减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1] 郝万山.郝万山伤寒论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 刘革新.中医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
[3] 郭瑞华.中医饮食调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
[4] 林琳,林兰.中医饮食护理摘要[J].全科护理,2009,7(6B):1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