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2-04-09 07:09:15刘劲睿张世华张明石刘尧发孟凡石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面肌小脑面神经

刘劲睿,张世华,张明石,刘尧发,孟凡石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又称面肌抽搐、半侧颜面痉挛,是神经科的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半侧面部肌肉无痛性不自主抽搐,长期下去会导致患者面部出现变形,面肌痉挛虽然无疼痛,但是可引起心理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随着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治疗上亦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我院2009— 06~ 2011— 06共对124例 HFS行 MV D术,取得良好效果 ,现讨论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手术患者124例,其中男 58例,女 66例。年龄 32~ 56岁,平均47.5岁;病变发生在左侧为 75例 ,发病在右侧为49例,大部分患者在术前均有口服抗痉挛药物和针灸、肉毒素注射等治疗,且面肌痉挛仍持续者,病程约在26个月~ 15年,平均为6.4年。所有患者均无面神经损伤病史和全身严重疾病。

1.2 影像学检查

观察病例术前均进行了头部 CT或 MRI成像检查,以助辨别压迫血管。

1.3 手术方法

手术均采全麻,健侧侧卧位,使患侧乳突位于最高位置,用耳后(乙状窦后 )锁孔入路 ,以乳突切迹为中心 ,手术切口位于枕下发际内0.5cm,长4~ 6cm。逐层切开,剥离骨膜显露二腹肌沟,乳突牵开器牵开周围肌肉组织,在开口正中颅骨转孔,使用咬骨钳去骨,骨窗直径2~ 2.5cm,外侧暴露到乙状窦边缘。呈“⊥”形切开硬膜,并且悬吊,显微镜下锐性剪开小脑延髓池侧方的蛛网膜轻轻压小脑以便缓慢逐步释放出脑脊液,向脑桥侧探查仔细刨离面神经及血管周围黏连的蛛网膜。然后进一步牵开小脑确保有充足视野后,在面神经出脑干处寻找及准确辨别压迫的责任血管,锐性游离其压迫神经血管周围的蛛网膜。责任血管有时可以是一支压迫也可以是多支血管包绕压迫,这需要术者仔细进行辨别,这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在探查时,要确保无遗漏,要尽可能的对压迫神经的血管进行充分游离。然后根据距离和角度将适宜大小的 Teflon垫棉置入神经与压迫责任血管之间,确保减压游离充分、固定确实可靠以防止血管复位而再次造成压迫症状[1]。充分止血后用温的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冲洗,最后严密逐层关闭缝合各层,关颅,不需放入引流。

1.4 术后处理

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神志、呼吸、血压及其他生命体征,给予止血药和抗生素。观察和记录面肌痉挛的缓解程度,有无脑脊液漏、耳聋、耳鸣、眩晕、面瘫等并发症及其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责任血管的类型

在本组观察病例中可发现有明确责任血管压迫神经,其中 85例小脑前下动脉,23例小脑后下动脉 ,12例椎动脉 ,4例复合型压迫。

2.2 术后疗效判定

83例患者术后面肌痉挛即停止,症状明显改善。43例术后早期发作程度以及发作频率较术前减轻,在口服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后症状缓解,随访均在半年内症状消失;术后随访半年,出现1复发病例,无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本组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面肌痉挛发病率较高,目前对于面肌痉挛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近年来人们对面肌痉挛的发病机制认识上提高了很多 ,最受重视并广为接受的是1875年 Schultze提出的神经血管压迫学说。大多数学者也认可神经血管压迫学说,1970年 Jannetta首次系统阐述了血管压迫学说,受压神经根由于长时间受压发生脱髓鞘改变,使暴露的轴突与邻近的无髓鞘纤维接触会发生“短路”[2]轻微外界刺激即可产生异位冲动,导致了面肌痉挛的发生。目前研究发现面肌痉挛主要是面神经受椎基底动脉发育不良形成的异常血管袢压迫所致[3]。临床治疗显示:常见压迫面神经的血管主要为小脑前下动脉[4]。本组病例中,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85例,占68.5%。另本组病例研究发现,显微血管减压术的关键在于术者正确的鉴别与处理责任血管,充分暴露面神经根部[6],充分减压接触压迫因素。手术探查细致重视多支血管的压迫,手术要从面神经根出脑干处近端向远端开始探查,确保游离后的血管固定,使之复位后不再对神经产生再次压迫。此外 teflon减压垫棉的大小要适宜,选好适当的角度放置于责任血管与面神经之间,使血管与面神经完全分开。在垫开责任血管前要细致剥离包绕的蛛网膜避免因放置垫棉后导致动脉成角。在手术当中要注意一些脑干穿支动脉的保护,以防副损伤的发生[5]。综上所述,显微血管减压术(MV D)是治疗面肌痉挛的一种有效方法,M DV具有创伤小、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特点,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

[1] 袁越,王岩,张思迅,等.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附1200例报告)[J].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杂志,2004,17(4):204-206

[2] 周良辅,主编.现代神经外科学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030-1033

[3] Fukushima T.Neurovascular Surgery[M].New York:Mc Graw-Hill,1995,1133

[4] Marmarou A,Foda M A,Brink W,et al.A new model of diffuse brain injury in rats[J].Neurosurgery,1994,30:529-539

[5] 张黎,于炎冰,冯利东,等.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多根颅神经疾患[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4,20(4):299

[6] 袁玉坤,孙庆斌,葛新.面部 SMAS解剖学及组织学探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3,25(02):51

猜你喜欢
面肌小脑面神经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小脑发育与胎龄的相关性研究
动动小手和小脑
哈哈哈哈,请跟着我大声念出来
哲思2.0(2017年12期)2017-03-13 17:45:04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1例以小脑病变为主要表现的Fahr’s病报道并文献复习
西南军医(2016年2期)2016-01-23 02:14:10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综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3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