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延 ,魏福缘,卫 星,李
(1.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外二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2.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目前,国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假体多为进口假体,这些进口假体大多都是按照西方人体参数进行设计的,包括 TKA术中用到的各种解剖参数也都是借用国外研究的结果作为临床指导依据,而国内相关方面的报道却比较缺乏,为设计改进出适合中国人特别是三江地区人的膝关节假体,并使其与患者的生理解剖结构更加吻合,为临床手术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1]。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三江地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延长假体使用年限,对三江地区正常成人膝关节的数据进行统计则是十分必要的。
1.1.1 资料选择:于2011年3~ 10月期间在我院门诊看病及住院治疗的三江地区患者及志愿者。入选要求:无膝关节疼痛,X线片检查无明显骨骺发育异常,骨质无退变,无内外翻畸形。
1.1.2 分组:将符合条件的受试者根据年龄分成3组,A组:18~ 39岁 ,B组:40~ 59岁 ,C组:≥ 60岁。
所有受试者均采取侧卧位,膝关节的屈曲角度为 30°,使胫骨中轴与水平面保持平行,并且受试者的外侧紧贴着 X线片盒,小腿与 X线管球保持1米间距并垂直照射,留取 X线片。观察胫骨上段与腓骨的关系,选择胫骨无明显旋转,胫骨内侧平台轮廓清晰的 X线片[2]。本课题应用 Danzig等的研究方法,即在膝关节侧位 X线片上画出胫骨内侧平台的切线得到直线 A,做出胫骨中上段的轴线可以得到直线 B,在胫骨平台处做直线 B的垂线可以得到直线 C,直线 A与 C的夹角∠AC即为内侧平台后倾角[3]。
图1 Danzig的测量方法
本课题标本采集时都要使得受试者的小腿内、外旋角度均小于15°并且当内侧窝不清楚时放弃标本。
测量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的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所有资料采用 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各组男性与女性间比较 ,差异无意义 (P> 0.05)。
表1 各年龄组男性与女性间胫骨内侧平台 PSA比较±s)
表1 各年龄组男性与女性间胫骨内侧平台 PSA比较±s)
不同侧别男性与女性间比较 ,差异无意义 (P> 0.05)。
表2 不同侧别男性与女性间胫骨内侧平台 PSA比较±s)
表2 不同侧别男性与女性间胫骨内侧平台 PSA比较±s)
三江地区健康正常成年人胫骨内侧平台 PSA大多在7°~ 14°,平均 11.3°± 4.4°,最大为 21.2°。明显大于西方 学者所报数值。
Kapand ji通过研究发现,正常人的胫骨平台在矢状面上是向后倾斜的,倾斜角度一般为5°~ 6°,他将这种倾斜称之为后倾,同时 Kapand ji认为常人胫骨内侧平台与股骨的接触面积比胫骨外侧平台要大,所以认为胫骨内侧平台是膝关节的主要承重部位[4]。本课题所测得的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范围大多在7°~ 17°,有的甚至相差10°以上,所以可见膝 关节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变化范围较大,术前应该常规测量。
Chui等通过研究认为胫骨平台后倾角与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有紧密相关性,而与外侧平台后倾角相关性不明显[5]。因此我们认为研究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更有意义。
我们在对患者行 TKA时应尽可能恢复其下肢力线的生理解剖及结构,而胫骨内侧平台 PSA对下肢力线的恢复很重要。只有在术前充分的测量评估胫骨内侧平台角度,才有可能在术中对胫骨平台做精确的截骨,才有可能使得假体的安放位置准确无误,进而减少术后假体的松动、下沉甚至断裂等情况的发生,从而达到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延长假体使用年限的目标。由此可见,决定 TKA的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便是术前对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的充分评估测量。本实验通过对三江地区正常成人胫骨内侧平台 PSA进行影像学测量,结果表明:三江地区健康成人胫骨内侧平台 PSA大多在 7°~ 17°,平均 为 11.3°± 4.4°,最 大角度可达21.2°,明显大于西方人所得数值。所以对国内患者行 TKA时要重视起术前的测量评估,特别是胫骨内侧平台 PSA,以便于根据假体特性重建最佳的 PSA。最适合三江地区患者的胫骨假体的 PSA需要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1] 曲铁兵,曾纪洲,林源,等.华北地区成人正常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的测量及临床意义 [J].中华骨科杂志,2003,23:455-458
[2] 吴蔚.中原地区成人正常股骨解剖测量及其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意义 [D].郑州:郑州大学,2006
[3] Danzig LA,Newe11 JD,Guerra J Jr,et al.Osseous landmarks of the normal-knee[J].Clin Orthop,1981,(156):201-206
[4] Kapangji IA.The knee[M].Churchill living stone Edinburgh,1987,74-81
[5] Chui KY,Zhang SD,Zhang GH.Posterior slope of tibial plateau in Chinese[J].J Arthroplasty,2000,15:224-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