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秋江 叶海丹 廖苑 陈公云 陈璐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广东 广州510080)
胃肠道瘘是肝移植术后早期极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营养物质的丢失,短期内常造成患者的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及术后抗排斥药物的使用均可导致感染,而感染又进一步加剧了营养不良,形成恶性循环。营养不良不仅与预后紧密相关,而且直接影响病程的进展[1]。因此,营养支持是治疗、护理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1年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胃肠道瘘的15例患者的相关资料,总结营养支持及护理体会。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共完成肝移植1 173例,术后早期并发胃肠道瘘15例。其中,胃瘘5例,十二指肠瘘1例,空肠瘘4例,回肠瘘1例,横结肠瘘4例。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38~59岁。原发病为乙肝肝硬化11例,原发性肝癌3例,广泛胆管狭窄1例。其中10例患者肝移植术前曾有1~3次腹部手术史。本组患者的肝移植手术方式为改良背驮式14例,经典背驮式1例。抗排斥方案为术中常规用激素(MP)和白细胞介-2(IL-2)单克隆抗体(赛尼哌或舒莱),术后用二联方案,他克莫司(TAC)或环孢素(CsA)+MP或三联方案,TAC(或CsA)+MP+骁悉(MMF)。术后早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和免疫抑制剂药物浓度,早期维持TAC血药浓度为10~12ng/ml或CsA浓度为200~300μg/ml,并根据药物浓度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
1.2 方法 (1)一般处理:早期明确存在胃肠瘘的患者,用双腔负压引流管加强引流;对已拔出腹腔引流管的患者,在腹部B超定位下穿刺,重新留置引流管引流。初期选用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及厌氧菌为主的足量抗生素抗感染,待引流液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后再调整用药。抗生素使用至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后才停药。本组13例患者行穿孔修补术,1例行憩室部位切除术,1例行空肠部分切除、吻合术;(2)营养支持:采用“三阶梯”营养支持方案。第一阶:早期禁食状态下使用全营养混合液(Totalnutrient admixture,TNA)或全合(all in one,AID)。总热量为:167~209kJ/(kg·d),蛋白质为1.3~1.95g/(kg·d),糖类占总热量的50%~55%,脂肪占总热量的30%~35%,糖、脂热量比约为2∶1,并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给予充足的谷氨酰胺(Glutamine,Gln)制剂,生长抑素。当瘘出量<100ml/d时加用生长激素。并注意维持水、电解平衡。第二阶:患者开始进食流质后,所给肠外营养(PN)的总热量减为125~146kJ/(kg·d),蛋白质为1.0~1.2g/(kg·d);糖、脂肪所占总热量的比例不变。第三阶:患者恢复正常饮食后,每天口服肠内营养素(瑞素)500ml,5~7d。
1.3 结果 本组病例胃肠道瘘的发生率为1.2%(15/1 173),其中,胃瘘为0.42%(5/1 173),十二指肠 瘘 为 0.08% (1/1 173),空 肠 瘘 为0.34%(4/1 173),回肠瘘为0.08%(1/1 173),横结肠瘘为0.34%(4/1 173);胃肠道瘘的发生时间为术后7~24d。腹腔引流管未拔出前发生胃肠道瘘的部分患者,最初因腹部切口或腹腔引流管出现浑浊液渗出确诊,发生时间相对晚的部分病例,则在出现明显的腹痛、发热、腹胀甚至有中毒性休克临床表现时,行腹部B超检查发现腹腔积液,B超定位下穿刺置管引流出浑浊液,并经口服亚甲蓝确诊。本组患者治疗后共有7例患者于确诊3个月内死于严重感染或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为46.6%(7/15)。对痊愈患者随访,最长已存活48个月,平均22.3个月。
2.1 全肠外营养支持护理 患者早期禁食状态下使用较高热量的TNA或AID,一方面提供患者所需的足够热量,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瘘口的愈合。另一方面,可使患者的胃肠道得到休息,减少50%~70%的胃肠液分泌量[2],有利于胃肠瘘的治疗。同时给予Gln,Gln是肠道的主要供能物质及应急状态下维持肠道结构稳定的必需物质,对肠黏膜损伤修复、保护肠黏膜屏障、减少肠黏膜通透性和防止肠道菌群移位引起肠源性感染有重要作用[3-4]。
2.1.1 肠外营养液的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严防导管感染的发生。术后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肠外营养液的配制及输注过程更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污染。中心静脉导管处每周更换敷料两次并消毒周围皮肤,敷料松脱时及时更换。肠外营养液现配现用,16h内静脉输入,保证患者休息,输注速度不宜太快,一般控制在40滴/min左右。输完后用生理盐水20ml脉冲式冲管,使导管内无营养液残留,减少感染机会并达到封管目的。
2.1.2 生长抑素与生长激素的使用护理 有研究显示[4],完全胃肠外营养合并使用生长抑素第一天即可使瘘出量减少50%。Draus等[5]报道,如果应用生长抑素或类似物3d,瘘出量无明显下降,应当停用。本组15例患者给予生长抑素后,瘘出量均有明显下降,未出现对生长抑素反应不明显的现象。此外,适时使用生长激素可促进蛋白质合成,从而加速组织合成。在营养支持的前提下,序贯性给予生长抑素及生长激素可以促进瘘口的早期快速愈合[6]。生长抑素应现配现用,先缓慢静脉注射0.25mg,作为负荷剂量,而后立即以0.25mg/h持续静脉泵入,直到瘘管闭合(2~20d)。在两次输液给药间隔大于3~5min的情况下,应采取重新静脉注射0.25mg生长抑素的措施,以确保给药的连续性。当瘘管闭合后,生长抑素应继续进行1~3d,而后逐渐停药,以防反跳作用。当瘘出量<100ml/d时加用生长激素。持续给予肌肉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商品名:思增)8U/d。
2.2 经口进食护理 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及肠道吸收功能,从低脂流质、半流向普食过渡。少食多餐,指导进食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低渣、低渗饮食。患者恢复正常饮食后,每天口服肠内营养素(瑞素)500ml,5~7d。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腹痛。出现上述情况时予暂时禁食,加强观察,给予对症处理,待症状好转后再由少至多重新进食。
2.3 心理护理 帮助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心理应对能力,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加强医护交流,给予患者及家属一致的解释。告知成功病例,增强患者及家属的信心。
胃肠道瘘的患者由于消化液的大量丢失、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感染等因素导致的高分解代谢状态,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55%~90%[7]。因此,良好的营养支持与护理成为胃肠瘘治疗成功的先决条件。本组15例患者在营养支持的前提下,结合手术治疗,术后8例顺利康复,治愈率为53.4%。
[1] Huang YC.Malnutrition in the critically ill[J].Nutrition,2001,17(3):263-264.
[2] Makhdoom ZA,Komar MJ,Still CD.Nutrition and enterocutaneous fistulas[J].J Clin Gastroenterol,2000,31(3):195-204.
[3] Giuliano T,Fabrizio P,Stefano S,et al.Living related small bowel transplantation procurement in the setting of living related bowel transplantation[J].Ann Surg,2004,240(4):779-784.
[4] Alivizatos V,Felekis D,Zorbalas A.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octreotide in th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enterocutaneous fistulas[J].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2,49(46):1010-1012.
[5] Draus J,Huss JS,Harty N,et al.Enterocutaneous fistula:are treatments improving?Surgey,2006,140(4):570-576;discussion 576-578.
[6] 任建安,王革非,范朝刚,等.生长抑素与生长激素治疗肠外瘘——方法与策略的改进[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5):287-289.
[7] Berry SM,Fischer JE.Classification and pathophysiology of enterocutaneous fistulas[J].Surg Clin North Am,1996,76(5):1009-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