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压力对职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及缓解对策

2012-04-08 21:59:51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院校心理

张 帆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学生自残的新闻频频出现在网络和各大报纸版面,严重的高校问题开始引发人们的深思。高职院校学生自残现象不仅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也深层次的反应出很多高校问题,其中直接突显的便是高职学生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且有些是靠其自身能力无法化解和转移的,也深刻揭示了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面对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十分脆弱。虽然压力具有多样性,但我试图从主要方面就业压力作为突破口分析,通过探讨就业压力如何影响现经职校学生导致其心理状况出现问题,寻找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一 高职学生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相互作用

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通常指大学生在面临就业困境时感受且不能立即消除的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体验,大学生就业压力主要来源于五个方面:就业支持、职业模糊、求职挫折、个人能力、就业期望。也就是说预期要找一份满意的工作,结果却没有实现,而造成的心理变化,且满意是个主观的概念,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界定。就业关乎生存和生活确为大事,由造成的压力,可以理解但更要重视。

心理健康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看:一方面,从广义来看如果长时期处于心理正常满足状态则可认定为健康;另一方面,从狭义来看如果长期处于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有很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日常行为正常协调且人格健全,并能掌控自我情绪很好挖掘自身潜能,总的来说就是知、情、意、行统一。高职学生的心理状态虽然在外部呈现上没有很明显的区别,除非情况很严重出现心理疾病的,但心态的变化却对高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伴随性的影响,即心态情况好的时候产生正效应,反之产生负效应。心理学上通常把产生负效应的心理状态归类为心理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高职学生在初初入校时都面临相似的境况,即陌生的不同于以前的更为复杂的职校环境,更高层次的课业学习尤其是主攻专业的学习,周围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未来就业环境及择业的担心,这都会促使心理状态发展还不够稳定的高职学生产生焦虑、不安、怀疑自我等负面情绪。高职学生群体也具备其特殊性,家长的希望、学校的期望、社会的需要都由其背负,压力大,就业压力更大,当压力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便会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高职学生尤其是毕业生的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可理解为人们对付内外环境的要求和有关情绪困扰采取的手段或方法。不同的应对方式产生的后果是不一样的,可能减少或增加应激的反应水平,而影响应激和情绪障碍间的关系。且压力与应对方式和心理适应及健康有着紧密的关系,个体长期在高压状态下容易造成身心方面的损害,对的方法能够减缓或调节环境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二 就业压力与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专业学习与就业压力的关系

在就业环境恶劣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由于其自身特殊性面临的困难基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首先,学校就读的时间短,和普通大学生比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三年级时面临校外实习,学生基本上提前直接走入社会,真正在校学习的完成理论学习的时间不过两年。在课业量巨大,基础薄弱,课程专业性强的困难下,学生易注重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略其他能力的培养,出现理论强于实践,社会适应能力弱的情况,这也是大多招聘单位的集中反馈信息。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但相反动手能力很差,只能应试不能实际工作,难以负荷现代社会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形成压力导致不良情绪产生。其次,影响高职学生心理状态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学业压力是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由于现在的家庭和社会对高职学生的期望值较高,因此学生的负担会变重,往往除了在校的学习还要兼顾校外的活动或有经济收入的兼职,以此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有目的的培养综合能力,虽然这样的机会和效果很有限。此处的综合能力并非单纯指专业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大部分学生因为面临毕业都会对未来有基本的打算和憧憬,同时考虑许多不确定的外界因素,心里又会伴随担忧和惶恐,这样也使得其不停高要求自己,提高专业理论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要进入社会不断修炼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便会陷入社会实践与理论学习在时间安排上的困境,面临两难的情况产生不能很好兼顾两方面的矛盾心理。最后,荒废专业学习,还有部分学生觉得在校的理论学习没用,过早的把重心放于赚钱进入社会,急于展示自己和演练自己的能力,这样就会因为过多的投入社会实践而忽视基础理论学习,最终弱化理论知识基础,导致未来就业竞争力的下降。

(二)交际能力对就业压力的作用

高职学生接受的教育和普通本科学生的形式有一定的区别,其接受的专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的,所以他们对未来的就业预期更大,择业方向更清晰,压力也更直接。放眼现在大大小小的就业竞聘市场,我们可以发现大多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言语沟通能力是十分重视的,甚至列为先决条件,这也使得学生不得不加强对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视,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社交能力也是十分关切的,通常列为在校期间综合能力素质评选的基本指标。在校高职学生如果不想默默无闻,提升自己在学校的辨识度,就需做一些能产生积极影响的事情如积极参与大型活动、学校或社会组织的竞赛评选活动、担任学生干部服务学生等方面。而大部分学生会存在现行意识和原有的习惯性意识之间的矛盾,通俗点说就是刚刚进入新环境的高职学生一时之间无法进行角色转变,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在中学阶段基本都是生活在父母身边,过多的受到家庭环境的庇护,而来到高职院校脱离家庭并且还要面临各种困境尤其是就业竞争难以避免的不公平,学生在心态上难以很快调整,其在社会交往上缺乏热情兴致不高,甚至出现冷淡无法融入的现象,长期持续则严重影响其就业偏好。这样便会形成一种矛盾,即学生过度希望提高自己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又不自觉的极其捍卫和保护自己的怠惰心理,纠结于这两方面之间,甚至有些情况严重的高职学生还会在交往的过程中呈现出极端不自然不协调的状态,对想办的事力不从心,不相信自身的能力感到畏惧、羞怯和自卑。

(三)职业偏好和就业压力的关系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科技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已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相对的就业岗位对于就业者的科学技术水平也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中国的社会环境和国外不同,职业教育在中国社会环境下一只没有得到很高的重视,人们往往对普通大学生和高职学生进行评价时会带有一定的不公平性,对高职学生的看法会存在一定的偏见。这样的大环境,也造成了高职学生承受着不同于其他大学生的更大的压力,导致其产生多种负面情绪给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多无益的影响。现今的高职院校一般把对学生的教育重点放在了专业理论的学习上,而忽视对未来职业规划的引导方面,学校往往不会有长期固定且具有相关方面丰富知识、有关职业教育专业毕业的职业规划课指导老师,极个别学校甚至根本没有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课程的学校大部分也只是虚有其形,没有发挥课程真正的作用即予高职学生正确的职业规划方向,具体如何构建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框架,现阶段应该做哪些方面的努力来力求一步步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历程,在学生出现职业规划困境和疑惑时给予适当的解答和有效的指引帮助其渡过难关。负责高职学生专业理论的授课老师,虽然对专业理论方面的教育十分得心应手,但其在社会实践及专业的实际业务操作方面涉及很少或几乎没有对学生进行该方面的教育,这也会使得学生在了解理论的同时不知道如何进行实践,无法很好地运用到工作中,变成简单的学习机器。学生们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却无法全面的了解自己的专业范围,同时巨大的就业择业压力让其产生不好情绪,开始重新定位自己、怀疑选择及焦虑未来,此时若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处理及用良好的心态面对,将会导致消极情绪的高涨,造成兴趣缺失盲目方向。

(四)感情依托与就业压力的关系

现在的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孩子在爸妈的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可谓是家里的重心所在,父母由于考虑很多因素大都不希望孩子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就业成家,因此,学生在进行择业时,不但要考虑用人单位的可接受度,还要符合家长的心理预期,特别是在溺爱环境长大的孩子,这都会削减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造成他们的就业压力相比其他人更大。同时,父母的过度溺爱,使其缺乏独立自主性,没有应对逆境的良好的心态,过度自信主观意识很强无法和其他人协调合作,这些特性都是与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宗旨相违背的,导致学生频频遇到挫折,引起心理失衡,影响心理健康发展。

三 缓解高职院校学生因就业造成的心理问题的建议

心理健康会对高职学生的各方面造成程度不一的影响,就业带来的压力容易引起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产生不好情绪,这样不仅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学生把这种不好的情绪带到平时的生活中,还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协调好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就业压力的关系变得十分必要,现就此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规范教师职责,做到各尽其职,保证引导效果

在高职院校的特殊环境下应该要建立一个教师体系,以专业课程老师为核心,职业规划老师为辅助,思政老师为基础,三师共进,齐抓共管来引导高职学生的方方面面。首先,专业课程老师作为核心,是高职院校的专业传导根本,他们就是载体承担着把专业知识传导给学生的任务,但这个传导并非简单的灌输,而是带动学生的兴趣,让其养成独立思考热衷钻研的习惯。专业课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不能忽视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不能有所偏颇,自身也需要增加有关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便于关注学生专业学习的心理状态,适度的调整教学形式,吸引那些对专业知识欠缺兴趣的学生,帮助他们改变对专业学习枯燥的观念,使其深入了解专业学习的内容增加深度,可以利用参与和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前的就业实习,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效的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强化专业技能。其次,职业生涯规划老师也起着重要作用,其责任也是很重大的,可以说是洞悉社会就业的先导者,由于每个学生都存在其自身的个性,都有与其他人不相同的地方,所以教师要将自己所学的所了解的职业规划理论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灵活指导,利用有区别的模式进行。最后,思政老师作为基础,一般是给学生打好思想基础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负责日常的品德教育及思政协调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是该项工作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职责是帮助有困扰的高职学生缓解心理负担,增加正面积极力量,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本心理情况,用专业的知识和实践积累的经验来引领学生走出困境,并与其他部门的老师长期保持紧密联系,关注学生动态,减缓就业压力。

(二)动用社会资源,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健全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政府及相关部门机构也应该注重对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调控,把握宏观方向,提供相应的帮助和创造好的条件,如形成相应的法律法规,在政策上大力扶持高职学生就业,进一步加强就业市场的管理,制定科学有效的就业市场竞争规范,用制度化的形式做基础来监管就业市场,给高职学生创造一个干净纯洁的就业环境,保证其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参与竞争,为心理健康建立法制保障。同时,还应该为高职学生大力拓展就业范围,形成更多的就业机会,完善用人机制,缓解就业压力。再者,还要不断建立体制科学设备完备的心理咨询机构,帮助压力过大无法承受导致心理不健康的高职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辅导和治疗服务。

(三)促进学生身心共同发展,有效结合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锻炼看似平常但是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在一系列的锻炼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其与社会生活存在许多相似的地方,可以利用其培养学生的社会心理素质,如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独立自主,发奋顽强、刻苦勤奋、合作团结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在当今社会这些宝贵的精神和品质都是高职学生迫切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故要很好的利用体育锻炼这个工具,在体育锻炼的教学中糅合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这种新颖的形式很好的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体育锻炼的集体活动中,提高学生积极性。虽然这是一种有效的崭新的形式,但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是较高的,需要其同时具备体育教学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且还要拥有能协调两方面的能力不能在教学中形成矛盾,在体育教学中根据高职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和呈现的外在状态,调整教学形态有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时,还要掌握高职学生的偏好开展合适的运动项目,锻炼团队合作和集体主义精神;通过进行比赛,磨练学生逆境求存的能力,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失败和挫折。针对不同的学生,有意识的加以影响和引导使其心理状态达到最佳,从而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加强文化建设,端正就业观念

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学生生活在校园中,时时受到校园文化的感染和引导,因此,高职院校需要重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学术氛围的营造,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风学风,多多组织集体活动如知识竞赛、文艺晚会及讲座报告等,提高高职学生的文化素养、锻炼社会交往能力、挖掘自身潜能及调节自身不良情绪等。高职学生在人生的关键时期即毕业实习期间,要把握社会就业的大趋势,认真准确的定位自我,端正就业择业的态度,对自己的未来做理性的估计,建立乐观积极合符现实情况的就业观念,巩固自身的心理防线,坚强乐观的面对可能遇到的就业困境。积极面对就业带来的心理压力,逐渐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1]车文博.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基本特点的调查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3,(3).

[2]刘宇晔.不同项目中小强度的专项选修课对女大学生心境及心理健康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3.

[3]大学生就业压力主要来自社会[EB/OL].http://edu.sina.com.cn,2010-05-28.

[4]赵波,陆晓花.大学生压力应对与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7).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院校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