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艳菊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就业难题与解决对策
冷艳菊
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下岗失业人员多、就业难,因失业致贫的贫困人口数量大,失业导致的群体性事件频发等就业难题。就业结构单一,计划经济的影响,城市经济增长乏力,劳动力市场发育不成熟,就业观念落后是导致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难的原因。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应做好城市转型发展规划,坚持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升城市的城市化水平;鼓励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扩大就业容量;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开展针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以此来解决其就业难题。
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再就业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我国就业的特殊困难地区,随着资源的枯竭,该类城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冲击。就业问题不仅关系着资源枯竭型城市劳动者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必须关注就业,对其就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这将有助于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社会稳定,推动城市转型成功。
1.下岗失业人员数量大,再就业能力欠缺。
近年来,随着资源的渐趋枯竭及资源型企业生产成本的加大,大批资源型企业或改制或关闭破产,致使大量职工下岗失业。以辽宁省的阜新为例,在2000年时,阜新全市就有下岗职工12.9万人,占全市职工总数的36.7%,而且还以每年2万人的速度在逐年增加。由于资源开采企业对劳动者文化水平和技能的要求比较低,因此,大批资源开采企业的下岗工人普遍就业技能单一,文化水平不高,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欠缺,再就业能力欠缺。
2.因失业致贫的人口众多。
就业不足将直接导致贫困,这一问题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表现尤为突出。在资源枯竭型城市,享受低保的人数比例明显地高于非资源型城市。调查数据显示,辽宁省北票和阜新的非农业人口的1/4在领取“低保”;抚顺市有16万人在领取“低保”,其中仅矿区集体职工就近7万人,占领取“低保”总数的43%;云南省个旧有5万人在领取“低保”,占非农业人口的17%。昆明市东川区有1.7 万人在领取“低保”,占非农业人口的 24%。[1]
3.失业引发群体性事件频发,社会问题不断涌现。
就业是当代大多数人获得经济收入和生活保障的基本形式,如果就业形势艰难,人们对收入和生活保障缺乏信心,会导致很多社会问题的出现。近年来,在资源枯竭型城市因失业、贫困而导致的大量上访、静坐、封桥堵路等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于立教授在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源枯竭型城市社会稳定问题研究》中指出,资源枯竭引发的资源性贫富差距是导致资源枯竭型城市群体性事件频发,各种社会问题不断涌现的根本原因。资源性贫富差距极易引起人们激烈的社会心理和行为反应,这些心理和行为反应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消解和纠正会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
1.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就业结构单一。
资源枯竭型城市单一的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其就业结构的单一。首先,劳动力集中在资源开采企业;其次,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第三,国企所占比重大,其他经济成分不发展,劳动力集中在国企就业。在我国的资源型城市中,多年来一直以资源性国有企业为主导,地方经济主要依赖于资源性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不足,民营经济部门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政府的重视程度上,都明显处于次要地位。[2]
2.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隐性失业全面显现。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较为深远,表现在就业方面,资源开采企业在计划经济的支配下承载了过多的社会职能,雇佣了大量超出企业实际需要的劳动力,形成隐性失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压力,大批资源开采企业无力再解决过多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大量企业富余人员被剥离出企业,隐藏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的隐性失业问题全面显现,导致社会大量下岗失业人员的存在。
3.城市经济增长乏力,拉动就业能力有限。
近年来,资源枯竭型城市单一产业结构的弊端逐渐暴露,而接续替代产业格局还未建立,城市经济普遍陷入增长乏力的境地。总体而言,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的定律,经济增长与劳动力就业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会下降一个百分点。资源枯竭型城市较低的经济增长速度决定了其拉动就业的能力必然弱,限制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解决就业问题的能力。
4.劳动力市场发育不成熟,难以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通过劳动力市场解决就业是实现劳动力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一个发育良好的劳动力市场可以通过其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最佳配置。但是,在资源枯竭型城市,劳动力市场发育很不成熟,主要表现在管理分散且条块分割,难以形成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市场服务功能欠缺,在信息提供、求职指导、中介服务、劳务服务等方面存在不足。劳动力市场发育的不健全,弱化了资源枯竭型城市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就业再就业的能力,影响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解决就业问题的成效。
5.劳动者就业观念落后,市场就业能力欠缺。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劳动者就业观念较为保守落后,市场就业意识淡薄。首先,就业“铁饭碗”情结深。大部分企业下岗人员还保持着计划经济时期就业“铁饭碗”的思想,就业思路较为狭窄,认为只有到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才算是正规就业,对非公有制经济部门的就业岗位心存抵触。其次,就业“等、靠、要”思想严重。大量企业下岗人员缺乏市场择业,自主就业的观念,把就业的希望寄托于政府,被动地等待政府的安排,这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最佳的就业机会,也加重了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压力。
1.做好城市转型规划,坚持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
就业乃民生之本,关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稳定与发展。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资源枯竭型城市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就业问题,树立就业优先的理念,将就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目标来加以重视,调整传统的城市发展规划,将就业问题纳入城市转型振兴的总体规划,将促进就业与经济转型结合起来考虑,实现经济转型与就业的良性互动。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升城市的城市化水平。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的大小,是一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高低、经济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资源枯竭型城市由于其“先生产,后生活”的发展思路,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城市化水平不高,限制了其解决就业问题的能力。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必须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理顺商贸业管理体制,实施好服务业发展规划,对第三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整合资源,繁荣发展餐饮休闲业,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做活生产性服务业,延伸旅游产业,鼓励发展社区服务业等。
3.鼓励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扩大就业容量。
在世界范围内,有一个统计上的规律,凡是中小企业存在数量较多的地区,往往是经济较为发达,城镇失业率较低的地区。如日本,2000年的统计数据,日本共拥有中小企业508.9万家,每千人口企业数量为41个,吸纳人员就业4168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72.7%。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应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实现劳动力向中小企业转移。政府应降低准入门槛,减少审批的中间环境,提高审批效率,放宽对中小企业经营范围和方式的限制,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给中小企业创造一个公平、良好的投资、创业和经营环境。
4.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为稳定就业和扩大就业,资源枯竭型城市要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明确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的机构,实施针对所有劳动者的公益性的就业服务职能,包括对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援助,对用人单位提供招聘服务,对就业与失业进行社会化管理,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基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代理等。着重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加强就业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发布,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广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
5.开展针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
就业困难群体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这一群体的就业援助工作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在资源枯竭型城市,大批资源型企业下岗的40、50人员,因年龄偏大,知识水平较低,劳动技能单一,市场择业能力较弱,成为就业困难群体。此外,大量长期享受低保的人员及零就业家庭的成员也成为就业困难群体。对此,资源枯竭型城市政府首先应做好就业困难群体的摸底和调研工作;其次要大力开发就业岗位,优先安排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次要鼓励就业困难人员进行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对有创业愿望的人员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和后续服务,对创业资金不足的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并提供税费减免等政策。
[1]“资源枯竭矿业城市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资源枯竭矿业城市就业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5,48:35-47.
[2]高文书.资源型城市就业难的原因[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3).
On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Employment in Resource-exhausted City
Leng Yanju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 are facing a lot of employment problems in their process of development,such as the laid -off workers,the poverty families and frequent group events caused by unemployment.The single employment structure,the influence of planned economy,the low rates of cities’economic growth,the un matured labour market,the backward.employment concept are the reasons to lead to the employment problems.The resource-exhausted city should have its employment plan to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employment first,and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industry.It should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to expand the capacity of employment,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 system to provide the assistance to the employment project.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employment;re-employment
D669.2
A
1672-6758(2012)02-0037-2
冷艳菊,硕士,讲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阜新。邮政编码:123000
Class No.:D669.2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