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盛宴的哲学解读

2012-04-08 17:34李广栋杨方
关键词:消费主义消费文化

李广栋 杨方

消费主义盛宴的哲学解读

李广栋 杨方

消费正日益成为现代社会和人民生活须臾不可离开的重要环节。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消费的盲目崇拜,必然导致消费主义的登场。消费主义本质上是一种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对此我们应采取辩证批判的态度,树立科学消费理念,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思想的宝贵财富,培育中国特色的消费文化,最大限度地提高现阶段国人的幸福指数,真正实现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共处。

消费主义本质;消费文化;科学消费理念

一 消费主义的登场

当今世界,消费和商品流通成为人类生产生活须臾不能离开的一部分,成为人们表达自身价值的重要手段。二战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工业化机器大生产兴起,物质财富极大增长,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消费主义开始走上历史舞台,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消费在西方社会代替政治、宗教而成为逃脱不幸(特别是由失去自我感、认同感感受的不幸)的手段,消费发展成为主要的社会活动。”①

消费主义是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产物,是人们对待物质消费的一种态度、观念和生活方式。当资本家生产出来的商品从最初的满足人们的基本生理需求状态脱离出来,发展成为社会中的一种象征性符号,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的消费主义。这时“消费欲望的形成不再单纯地由生物因素或经济因素决定,而是涉及社会、文化等辅助因素(如身份认同、地位、炫耀等);欲望具有不断增长与膨胀的特点;消费涉及对快乐体验和享乐价值的追求,这种快乐具有短暂性和易变性,并因此而表现为对新奇产品和时尚体验的无尽追求。”②

现实社会中消费主义表现为三个维度:物质主义(占有意识)、享乐主义(享乐伦理)和表现主义(表现意愿),即炫耀性、时尚性、挥霍性。作为一种炫耀性消费,消费主义把消费行为看作是人的社会心理的一个过程,把满足个人的物质需求作为社会成员之间进行攀比、炫耀的资本,从而让商品本身脱离了其使用价值的根本属性。作为时尚性消费,消费主义看重的是物品的时尚价值,即能够为社会认可的、满足社会心理需求的价值。炫耀性与时尚性互为作用,炫耀性的消费导致时尚性的价值选择,时尚性的消费实现了炫耀性目的。因此,消费主义给人们造成时尚象征成功、地位、身份和人生价值实现的假象。传统消费本质上是一种节俭型消费,而炫耀性消费追求的是物品的时尚价值,势必导致“功能无用性”的挥霍性消费。消费主义社会中,由于时尚的短暂性、流变性特点,时尚的无休止变换,导致大量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因不具有时尚性而被淘汰,社会财富的浪费不可避免。

二 消费主义的本质

消费文化是指伴随着消费活动而来的,表达某种意义或传承某种价值系统的符号系统。在西方,哲学家、社会学家对消费文化理论的关注由来已久,并把消费文化作为解读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把钥匙,用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消费背后潜藏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消费文化奠基者布迪厄和布西亚用“惯习、品味、生活风格和文化资本”等范式对消费进行解读。布西亚指出,消费是社会控制的一个强有力的因素,消费是一个巨大的政治领域。弗洛姆说,现代资本主义把人变成消费机器,变成彻底的消费者,成为机器的一个附件,而不再是人。鲍德里亚认为,消费是在具有某种程度连贯性的话语中所呈现的所有物品和信息的真实总体性。因此,有意义的消费乃是一种系统化的符号操作行为。马尔库塞指出,消费主义是社会化大生产制造的一种“虚假的需要”,为了实现社会生产循环,社会的需要和政治的需要必须变成个人的本能的需要,“虚假的需要”必须转变成一种意识到的“真实的需要”。而消费主义掩盖了这一倾向,从而让消费者感觉到“自由”和“幸福”。③

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提出了“异化劳动”概念和“商品拜物教”概念,成为我们今天分析消费文化的一个有效工具。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与物,主体与客体、生产与消费的链条发生断裂,工人不直接生产他需要的物品,他必须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工资,然后到市场上购买消费品。人与物质世界的创造关系变成了某种在市场上供出售的东西,“异化”产生了。从消费角度看,资本主义造成的最严重的异化是人的需要的异化。从社会的角度看,这种对金钱的需要自身并不是目的,而仅仅是资本家实现交换价值的手段,这种需要构成了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动力。当代资本主义正是通过价格,通过广告和市场营销,各种技术策略,不断地制造出“异化”的产物——需要。因此,“这种需要,事实上是生产的产物”。

从理论上来看,消费文化可划分为:快乐主义、生活风格、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快乐主义把消费看作是一种创造性的、需求新奇的、想象性的快乐活动和浪漫伦理。生活风格强调消费生活是一种生活风格的体现,是一种结构性条件内化为主体的“惯习”的结果,是不同阶层的品味在消费领域的实践。后现代主义认为在后现代社会,消费不再是工具性活动,而是符号性活动,消费越来越涉及失去了固定“所指”的、“自由的”和被解放了的“能指”,成为“对符号进行操纵的系统性的行动。女性主义视角揭示了在消费文化隐藏在男权的社会中男女不平等关系以及消费购物作为女性“反叛”的符号意义。④

三 我国消费文化兴起

在我国,现代意义上消费行为始于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标志着大众消费为特征的消费文化兴起。1978年后,我国汲取了“文革”引发的精神危机和长期的物质生活贫困的经验教训,采取物质激励和制度激励的方式来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并借助私人消费水平的改善,重建国家的合法性资源,引发了国人的劳动动机和消费观念发生变化:“一方面,人们不再秉持奉献精神,劳动成了个人谋生或事业发展的手段,不再具有以往的那种神圣的光环。另一方面,人们也不再坚持过去那种苦行观念,尽管人们认为节俭是美德,但节俭不再是目的,而是购买力欠缺条件下积累购买力的手段,只有享受人生才是人生的目的。当然,大众消费文化在中国社会兴起,并不意味着节俭观念就彻底消失了。”⑤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是消费文化兴起的内因。在这一过程中,以广告为代表的大众传媒对市场经济的意识形态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国内学者对《羊城晚报》20年(1981-2000年)广告内容分析:该报广告中体现功能性的消费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而体现符号性的消费价值呈上升趋势。这表明国民意识形态的变化为消费文化的升温提供了思想的支持。

改革30年间民生改善、居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可支配收入不断改变,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城市人均住宅面积也逐步扩大,成为我国消费文化盛行的物质原因。数据显示:1980年至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412元上升至7943元,恩格尔系数由56.9下降至36.7。城镇居民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2005年达到11759元,城镇人均住宅面积2003年达到23.7平方米,物质条件的丰富带来了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信心的不断增强。⑥

消费文化的盛行也与一个国家中消费社会的制度安排密不可分。人的消费欲望正是受这种制度环境的诱导、刺激和调动而形成的,而社会互动和参照系群体的示范效应,进一步加剧了消费欲望。布迪厄说,产品消费成为人们进行阶层“区分”的符号。当今社会,拥有个人住房和汽车成为中产阶级的不可缺少的符号元素。

四 树立科学消费理念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已经超越了国家界限在全球范围扩展。我们在发挥消费文化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防止过度消费的不良后果。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马克思指出“消费直接是生产”,“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消费和生产(投资)具有同一性,消费能够引导生产(投资),适当的消费对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维持社会化大生产的体系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后发的市场经济国家,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意识形态,实践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既要发挥消费对发展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要对消费主义作辩证分析,在承认消费积极作用的同时,对拜金主义、挥霍攀比、奢侈浪费之风要有清醒的认识。首先这种行为的思想根源受封建社会的影响,有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的计划经济烙印,还有西方消费主义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日益渗透到我们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因素。在欧美,工业革命用150年时间才形成了这种消费文化,而我们中国用了30年就走过了这个过程,从一个非常崇尚节俭的文化理念过度到补偿式的疯狂消费只用了几年时间,这种消费转变需要进行探讨。据媒体报道,以《垃圾围城》系列图片获得国际金奖的摄影师王久良通过纪实作品直指消费主义对当前社会造成的危害,他认为,城市垃圾围城的根源是资本控制的消费文化。

结合中国社会转型特点,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倡导健康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在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同时,从人的内心世界,精神层面去满足居民的需要,真正提高国人的幸福指数,借鉴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注重节俭,和谐共生的理念,通过教育、学习方式不断丰富人的内心世界,提高人的精神追求。基于此,在实践中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消费的作用:第一,深刻领会和把握马克思对消费理论的分析,把消费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一个环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步骤。普遍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人类发展的最终目标。第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消费的均衡发展。第三,实现代际公正和代内公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满足当代人发展的同时,还要考虑今后人类的生存发展所需的资源。

注释

①郑祥福.大众文化时代的消费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2.

②王宁.从苦行者社会到消费者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312.

③埃尔潘.消费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09.

④埃尔潘.消费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6.

⑤王宁.从苦行者社会到消费者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79.

⑥王宁.从苦行者社会到消费者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314.

Philosophical Interpretation of Consumerism

Li Guangdong Yang Fang

Consumption is becom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hing for people living in modern society.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rket economy,idolatry of consumption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debut of consumerism.Since the consumerism is regarded as the capitalist ideology,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take a critical attitude to treat it.What we should do is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concept of consumption and to excavate the valu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We should cultivate consumption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o maximize the happiness index of Chinese people.

Nature of consumerism;Consumerist culture;Scientific concept of consumption

B027

A

1672-6758(2012)02-0023-2

李广栋,在读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200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北京。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邮政编码:101500

杨方,硕士,讲师,德州学院社科部,山东·德州。邮政编码:253023

Class No.:B027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猜你喜欢
消费主义消费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Film review:WALL·E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谁远谁近?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
新消费ABC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