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萍,朱春燕,傅 凤,郭小红
(诸暨市人民医院,浙江诸暨 311800)
临床护理实习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是护生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实践阶段。儿科护理具有患儿年龄小、认知能力差、陪护家属多、工作繁重、护理操作琐碎等特点[1],使儿科临床护理带教更具特殊性。为提高儿科临床护理带教质量,笔者对儿科临床护理实习带教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现报告如下。
2007年7月至2011年4月,本院儿科实习护生243人,其中男22人、女221人;年龄18~23岁,平均21.2岁;学历:本科84人,大专107人,中专52人;儿科实习时间4周~3月。儿科带教老师9人,均为女性;年龄30~52岁,平均38.56岁;职称:护师6人,主管护师3人;学历:中专2人,大专2人,本科5人;儿科工作年限8~27年。
2.1 查找问题 通过查阅带教记录表、带教老师对护生实习测评表、护生对带教老师评价表,查找带教问题。科室设有带教记录表,护生进入儿科实习后,带教老师将护生实习期间存在的问题记录在带教记录表上。护生实习结束时,采用自制的儿科带教老师对护生实习测评表、护生对带教老师带教评价表对儿科临床护理带教进行双向测评。带教老师对护生实习测评表涵盖了护生学习态度、服务意识、理论知识水平、操作技能、沟通能力、出勤等内容共25条目,以 A(4分)、B(2分)、C(1分)评分,总分25~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护生基本技能掌握程度越高;护生对带教老师评价表涵盖了带教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方法等内容共20条目,以满意(5分)、一般(3分)、不满意(1分)评分,总分20~100分,分数高说明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教学满意。
2.2 综合问题及分析 主要存在4个问题。
2.2.1 护生问题 护生儿科基础理论知识薄弱,导致对患儿及家属进行疾病、防病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不佳;部分护生工作主动性不够,嫌儿科护理工作艰苦,不愿深入病房做生活护理,对实验标本采集、腹泻和呕吐患儿的护理等视而不见;部分护生沟通技巧欠缺,不能通俗易懂地向大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面对哭吵患儿和家属不知如何沟通交流;护生心理压力过大,尤其对患儿进行静脉穿刺输液、给氧、洗胃等操作时易出现心慌、紧张,甚至双手失控而发抖,影响了临床实践。
2.2.2 带教老师问题 护生对带教老师评价资料显示,对带教老师技术操作带教不满意12%,讲课质量不满意14%,操作指导不满意19%。分析原因,儿科带教老师自身理论和技能不扎实,语言表达、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带教经验不足,影响了带教质量;临床带教老师除承担护生的实习带教外,还要进行分管患儿的护理工作,加之儿科工作量大、人力资源配备不足,导致带教老师因工作忙而影响了带教质量;个别带教老师带教意识不强,担心护生动作慢或操作失误导致家长不满,不能做到因人施教、启发式教育,制约了护生学习兴趣和个性的发展,无法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2]。
2.3 家长及患儿的问题 家长不信任护生的技能,认为护生理论知识不够、实践经验不足,会伤害到自己的孩子,因此,拒绝接受护生的护理操作;患儿面对陌生的住院环境,不配合医务人员检查治疗。以上因素给护生实习带教带来困难。
2.4 学校课程教学问题 本组护生在校儿科教学约60学时,占专科基础理论学时10%。60学时中,理论课学时比例偏高,不利于培养护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传统,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束缚了护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的发挥,降低了护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学评价偏重知识测试,忽略能力考核,以笔试为主,忽略综合能力的评价。因此,护生来儿科实习时,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较差,操作时心情紧张。
3.1 护生进入儿科病房前进行岗前教育
3.1.1 职业态度教育 对护生进行护理价值教育,请模范护士、先进护士作事迹报告,讲解护理工作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激励护生热爱护理专业,端正职业态度,为保护患儿健康作出贡献。
3.1.2 安全意识教育 加强医院规章制度、护理管理条例等教育;根据儿科特点,强化易引起护理失误的重要环节,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培养依法做事的思维和行为习惯[3],提高安全意识。
3.2 做好带教老师的筛选与培养 临床带教老师既是护理专业的实践者,又是教育者。因此,带教老师须进行严格的筛选与培训。要求带教老师必须具有护师以上技术职称、有5年以上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并由护理部聘任;规定带教老师责权、奖金分配、职称晋升等方面均有优惠条件,使带教老师产生自豪感、责任感,调动带教积极性。护理部指定1名副主任负责分管护生教育工作,指导带教老师制订带教计划,定期组织带教老师进行带教方法及经验交流,同时向护生了解带教效果并及时反馈信息。
3.3 严格落实带教计划 将儿科临床护理实习大纲分为技术操作、理论两部分,分别分配给不同的带教老师,严格按教学要求进行操作技术示范、讲解及理论知识辅导。实行一对一跟班带教,实习早期,原则上老师做、护生看;实习中期,护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一些基础操作,如测量生命体征、生活护理;实习后期,老师放手不放眼,让护生独立完成护理操作,培养护生的信心和能力,为进入工作岗位做准备。根据护理实习大纲,病区每月组织1次教学查房,每周至少1次专科知识讲座;带教老师每天根据带教过程护生存在的问题给护生布置“作业”,要求护生下班后认真复习,第2天检查;每天晨会护士长根据儿科护理特点进行提问。
3.4 变革带教方式
3.4.1 人性化的教学理念 针对护生紧张、害怕、恐惧等心理,坚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帮助护生调整心态,克服不良心理;了解护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主动关心并协助解决,使护生尽快适应儿科病房的实习;重视言传身教,指导护生如何去做、怎样去做,尤其是体态语言的应用,如主动接触患儿、亲切拥抱和爱护患儿,让护生体验到护理工作的价值和幸福感。
3.4.2 带教中参入新教学法 改革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基础,将教学查房、情景模拟教学、DV拍摄等方法渗透于带教过程[4]。护理教学查房:由带教老师负责,按照儿科教学要求,选择具有儿科特点的典型病例,从入院的护理体检到制定护理计划,指导护生收集资料、分析评估患儿情况、找出护理问题、制定计划等,使护生系统掌握交流技巧、护理查体、入院介绍、出院指导、功能训练等技能,从而逐步掌握儿科疾病护理程序的运用;情景模拟教学:让护生分别扮演不同职责的护士和家长(代诉),进行护理模拟演练,使护生较快适应环境,掌握儿科临床常规工作操作流程和应急处理措施,规范日常护理行为,增强参与临床护理实践的信心;DV拍摄法[5]:在护生护理操作技能培训中采用DV拍摄,分析每一操作动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导改正,以提高护生护理操作技能培训的效果。
护理毕业实习是护生过渡到护士的转轨阶段。在儿科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由于护生、带教老师、患儿及家长、学校课程教学等多种因素,影响了儿科护理实习带教质量。加强护生进入儿科病房前的岗前教育,做好带教老师的筛选与培养,严格落实带教计划,变革带教方式,以提高护生的实习效果。
[1]伍小庆,吴利平.儿科护理的风险要素分析与应对策略[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8):155.
[2]吴素清,黄春霞,黄荔红,等.个性化临床带教模式创新初探[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24.
[3]邱桂华,李文珍,吴君.新形势下带教实习护生的难点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0):764.
[4]李燕京.浅谈儿科护理教学中学生创造型思维的培养[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8):169.
[5]万玲君,应连琴.DV拍摄用于护生护理操作技能培训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1,10(4):34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