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岳尚华
目标的实现需要计划的指引,计划分为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一个个短期计划有机地组成了长期计划。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同样需要进行国土资源管理,而国土资源五年事业发展规划则就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短期计划。国土资源五年事业发展规划是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阶段性行动纲领,规定了下一步国土资源工作的侧重点和预期目标。科学制定五年发展规划,对于合理配置资源,保障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十六大以来,国土资源系统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土资源状况,科学制定五年发展规划。“十一五”规划全面推进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在配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抗击汶川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十二五”规划圆满完成,将耕地保有量18.18亿亩、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使用建设用地下降30%等重要指标纳入国家“十二五”战略,体现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资源节约导向,资源战略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十一五”规划成效显著。五年来,国土资源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统筹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积极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十一五”规划目标全面实现。
一是严格耕地保护,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十一五”期间,全国建设占用耕地1717万亩,土地整治新增耕地1967万亩,新增耕地大于建设占用耕地;同期灾毁耕地191万亩,生态退耕585万亩,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81万亩,增减相抵,全国耕地净减少607万亩,年均减少121.4万亩,远低于“十五”期间年均1848万亩的减少量。经过各方面努力,守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15.6亿亩以上,农村土地整治面积达6000多万亩,经整治的农田产出率提高10%~20%。
二是提升资源保障能力,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需求。“十一五”期间,共批准新增建设用地3300多万亩,保障了城乡建设、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对土地的合理需求。全国地质勘查共投入资金4032亿元,其中油气勘查投入2753亿元,年度投入明显增长。新增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56亿吨和3万亿方,新增煤炭资源储量3380亿吨、铁71亿吨、铜1656万吨、铅锌3345万吨、铝土矿5.1亿吨、金2226吨;主要矿产品产量持续增加,石油近10亿吨、天然气3800亿立方、煤炭140亿吨、铁矿40亿吨;形成一批新的国家级战略资源基地。
三是积极参与宏观调控,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积极主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入开展“保经济发展保耕地红线工程”,实施差别化管理,优先保障国家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用地。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出台用地支持政策,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实行稀土、钨和锑年度开采总量指标控制,对高铝粘土矿产和萤石实行限制性开采,促进了优势矿产的保护。加快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煤、铁、磷等重要矿产勘查开发布局进一步优化。截至2010年底,全国整合矿区6574个,减少矿业权2.6万多个。对比2005年,2010年全国矿山数量净减少1万个,增加矿山开采产量超过10亿吨。
四是加快推进土地和矿业权市场建设,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严格落实工业用地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遏制工业用地和经营性用地低成本扩张。2006~2010年,全国土地招拍挂出让面积占年度出让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32.4%上升到88.3%,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合同价款达7万亿元。大力推进矿业权有偿取得,全国矿业权出让111944宗,涉及价款102.1亿元。截至2010年12月,全国矿业权配号系统配号11.6万个,约占有效矿业权数的77%。以市场为主导的资源配置体系基本建立,市场配置资源机制进一步完善。
五是拓展国土资源管理服务领域,积极推进社会民生建设。征地补偿标准提高30%以上,2500多万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稳妥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加快建立城乡统一土地市场,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地质调查更加主动服务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建立了10多万名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组成的群测群防队伍,建成866个群测群防“十有县”,在全国30个省(区、市)1000多个县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成功避让地质灾害3000多起,避免人员伤亡近19万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20多亿元;31个省(区、市)均建立了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促进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改善了矿区生产生活条件。
六是全面加强基础工作,增强了国土资源事业发展后劲。完成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和矿业三项调查(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和矿业权核查);完成了125万平方公里农用地分等定级评估和165万平方公里土壤地质调查测评分析;卫片执法检查实现全国覆盖,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初步建立,土地、矿产违法违规形势逐步好转;形成全国国土资源“一张图”基本框架,国土资源主要审批业务实现网上运行和在线电子申报;初步建立覆盖土地“批、供、用、补、查”以及矿业权、地质灾害等信息的综合监管平台;实施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加大基础测绘工作力度。
此外,还围绕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组织开展国家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战略研究及顶层设计,编制实施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地质勘查规划和地灾防治规划。加快国土资源管理法制建设,推进《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修改,推动出台《土地调查条例》和《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制定或修订了《国土资源听证规定》、《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等17部部门规章,国土资源法制体系更加健全。
“十二五”规划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有序推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保护单独成节,较充分地反映了耕地保护、土地整治、节约集约用地、矿产资源勘查及综合利用、地灾防治等要求,落实到国家规划。同时资源战略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显著提升。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部署,确定了“十二五”时期国土资源工作的主要目标,包括土地、矿产、地质、海洋、测绘5个方面13项指标,分为约束性和预期性两类。具体包括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面积降低30%、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提高5个百分点等。
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对国土资源管理的要求,围绕全面提升国土资源保障能力和保护水平,提出了6项重点任务。包括提升国土资源保障和服务能力、强化国土资源保护、大力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与国土综合整治、深化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国土资源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等。
针对当前制约国土资源事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规划特别强调要围绕统筹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着力突破制约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营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国土资源管理制度和政策环境。具体包括加快转变资源利用和管理方式、完善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加强和改善资源宏观调控、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管理信息化、推进国土资源管理法治化、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等。
“十二五”期间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落实资源节约优先战略,实施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坚持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统筹保障发展、保护资源,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构建科学发展新机制,以加快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提高国土资源保障能力和保护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说,“十二五”期间,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着力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问题。不平衡主要指的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作为基本的生产要素,土地和矿产资源对促进城乡、区域均衡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协调指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国土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民生要素,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承担着重要使命。不可持续指的是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当前无论是土地资源还是矿产资源,面临的供需矛盾都越来越突出。因此,这些要求对推进国土资源事业改革发展而言,既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意味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