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柳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2)
21世纪初中国“红色文化”研究兴起。目前,学界对于什么是红色文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对其内涵的界定不尽相同。尽管如此,绝大多数学者在具体研究中认为,作为一种特殊文化形态的中国红色文化,是一种跟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及其建立的红色政权密切联系的积极进步的文化,是由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定的地域文化等诸多文化元素交互作用,共时存在、历时发展,从而融合生成的一种特色文化。中国红色文化主体生成时期应在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之间,而新中国成立以来,属于这种文化形态的延续及其新的价值衍生时期。湘潭红色文化发端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成熟和发展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延续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以毛泽东、彭德怀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与湘潭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追求民族振兴,实现国家富强而英勇奋斗的辉煌历程中共同创造并形成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是湘潭的特色和亮点,这是湘潭人民永远的骄傲,也是湘潭人民永远的财富。
经历过革命斗争风雨洗礼的湘潭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在中国红色文化发展史上闪烁着夺目的光辉,是中国先进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特色鲜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湘潭红色文化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影响大
湘潭红色文化的重大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红色文化的开创者毛泽东、彭德怀等在建党建国建军史册上的丰功伟绩无人能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和人格魅力是湘潭红色文化形成和产生巨大影响力之源。一代伟人毛泽东是在三湘大地上成长起来的一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率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人民百余年来奋斗的梦想,洗雪了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使中国人民真正地站立起来,当家做了主人。这一历史功绩被中国人民铭记。彭德怀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党、国家和军队的杰出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彭德怀同志戎马一生,身担大任,为人民军队的创建与发展,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为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建立了卓著的历史功勋。彭德怀同志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光明磊落的坦荡胸怀,敢于坚持真理的崇高品德,为我们树立起一座垂范千秋的不朽丰碑。二是从中国红色文化形成、发展的角度来看,湘潭红色文化是中国红色文化源头和起点,它形成之时便与毛泽东的建党伟业、与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实践紧紧联系在一起,没有受到形成红色文化特定区域限制,而是跟随着伟人的足迹不断生发,积淀,因而比其他区域的红色文化更完整,更丰厚,湘潭红色文化可视为中国红色文化的缩影。与别的区域红色文化只是中国红色文化特定时期、特定区域的一个片断相比,湘潭红色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形成与发展的不间断性,弥足珍贵。
(二)伟业多
湘潭红色文化发展历程波澜壮阔,有很多重大历史事件影响着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革命运动。第一次是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湘潭一批进步青年齐聚于上海、长沙、广州,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投身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毛泽东、罗学瓒等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在长沙建立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罗亦农进入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成为中国共产党旅俄支部负责人。毛泽东为湖南党组织的建立所作的思想上、组织上的贡献,也是他对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重要贡献,奠定了他作为党的主要缔造者之一的历史地位。第二次是在1923年12月23日,在湘潭县株洲火车南站成立中共株洲转运局支部,又称中共安源第七支部,这是全省最早建立的工人党支部之一。1924年9月,湘潭县东一区八叠乡成立党支部,又称安源路矿第八支部,这是湖南最早成立的两个农村中共党支部之一。到1923年底,湘潭籍共产党员达到23人。他们为发展党的组织,领导工人、农民运动,做出了不朽贡献。第三次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湘潭籍第一任县委书记杨昭植成为第一个英勇牺牲的共产党地方领导人。随后,在姜畲建立总司令部,组建了湖南工农义勇军,开创“十万农军围攻长沙”的伟大壮举,轰轰烈烈的十万农军围攻长沙的计划虽然失败,但它是在大革命开始走向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开始兴起这个革命转变关头,在湖南爆发的最早的一次武装起义,是我们党单独领导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的一次英勇尝试,是“八一”南昌起义和九月秋收起义的前奏。第四次是1927年8月,湘潭籍共产党人毛泽东、罗亦农、彭公达参加著名的八七会议,力主武装反击国民党反动派。9月,湘潭共产党人罗学瓒、杨梅生、向钧、刘先胜等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湖南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湘潭籍共产党人毛泽东、彭德怀、宋乔生、刘荣辉、杨梅生、彭绍辉等参加了井冈山的斗争,湘潭地方党组织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五次是人民解放战争中,地方党组织领导人民开辟第二条战线,争取和平民主,领导工人罢工和农民抗粮抗丁抗税斗争,组织农村革命武装,为湘潭和平解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湘潭红色文化中的历史壮举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人民革命史册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品质高
湘潭红色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伟人名人文化著称于世。湘潭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是党的领袖人物荟萃之地,是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的故乡,据统计,湘潭具有较大影响的伟人名人有30多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治军事名人,以毛泽东为代表,集中了彭德怀、罗亦龙、黄公略、陈庚、谭政等一批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革命家。二是艺术学术名人。有以齐白石为代表的一批在艺术和学术上产生巨大影响的知名人物。如中国著名语言学家黎锦熙,著名音乐家黎锦晖,“左联新秀”张天翼,革命诗人萧三,人民音乐家吕骥。三是历史名人。有旷代逸才杨度,辛亥革命先驱刘揆一、刘道一兄弟等历史名人。如果说湘潭只有纵横疆场的军事家,那么湘潭红色文化就显得气势有余,灵韵不足。以齐白石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为湘潭红色文化增添了奇异光彩,湘潭红色文化是伟人文化与名人文化交相辉映的文化宝库。
(四)资源广
建党以来,在湘潭这块底蕴丰厚的红土地上,在土地革命、五次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一系列重大搏战中献出宝贵生命的湘潭籍先烈数不胜数,可以说,湘潭的红色文化资源是首屈一指的“富矿”。毛泽东近乎神话般的传奇一生自不消说。从井冈山时期“红一角”的黄公略,到延安时期“横刀立马”的彭德怀;从英年早逝的中共早期领导人蔡和森、罗亦农,到长征中走得最远的军团级指挥员李卓然;从黄埔三杰之一、哈军工之父陈赓,到他家的长工之子、牧童将军卢冬生;从政工大将谭政,到独臂上将彭绍辉;从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韶山五杰”毛福轩、钟志申、毛新梅、庞叔侃、李耿侯,到工农领袖先烈杨昭植、李爱莲、沈春农、胡叔尼、周桂生、张同嗣;从毛泽东一家六烈士——毛泽民、毛泽覃、杨开慧、毛岸英、毛泽建、毛楚雄,到“杨门七雄”杨幼麟、杨再麟、杨次麟、杨淑梅、杨淑英等七兄妹……湘潭红色文化中承载着震撼人心的红色事件、可歌可泣的红色人物、生动真实的红色史实、深刻高尚的红色思想,令人难忘,催人奋进。从湘潭红色文化的表现形态来说,湘潭有一大批革命纪念地,革命会议遗址、领袖故居、旧居等纪念馆,革命前辈用过或穿过的遗物等纪念物所组成的物质文化,有韶山景区、乌石景区、东山学校、黄公略故里、陈赓故里、谭政故里等红色旅游景区多处,几代共产党人在湘潭留下的重要革命遗址遗迹多达88处。这些都是湘潭红色文化的强大物质基础。湘潭红色文化资源可谓是丰厚、璀璨。
(五)底蕴深
湘潭红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湖湘文化的滋养分不开。湘潭地处荆楚,悠立湖湘,自宋以来,学风盛开,才俊蔚然,被誉为湖湘文化发祥地。经明清至近代湖湘学子发扬光大,湖湘文化凝聚起崇尚实学,倡导力行;注重民生疾苦,专心经邦治国之道;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心忧天下,百折不挠,敢为人先的核心元素。正是秉承着湖湘文化铸造的这些精髓,在中国进入20世纪后的100多年的政治风云中,湘潭籍一批又一批革命先躯志士、革命领袖、各种政治人物、军事人物与著名的学者独领风骚,自觉承担起拯救国家和民族于危难之中的使命,成为一道灿烂的历史文化奇观。这并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与湖湘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毛泽东无疑是湖湘文化精华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将湖湘文化的优秀特质展现得最为充分的人物。他既是湖湘文化的优秀继承者又是红色文化的缔造者和传播者,在红色文化中最重要的精神成果—毛泽东思想中,我们清晰地看到湖湘文化的精神元素熔铸于毛泽东思想体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理论体系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之中。湖湘文化是湘潭红色文化得以繁荣发展的思想源泉。
湘潭红色文化形成发展过程中,湘潭共产党人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在实践中铸就了一种可贵的精神,这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畏的创新勇气、执著的公仆情怀、忘我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凝聚了历史精华,反映了时代要求,体现了人民愿望,洋溢着浓郁的湖湘特色,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恒久的生命力。它是湘潭儿女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坚定信念,百折不挠
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和奋发进取的强大动力。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发展壮大,之所以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最根本的就在于她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而湘潭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和为之献身的精神显得尤为突出。在中国革命历史上,信念坚定、宁死不屈的湘潭共产党人不计其数。我党早期著名领导人蔡和森,中国共产党全党党员的楷模罗亦农,“飞将军”黄公略,毛泽东的战友和夫人杨开慧,被称为“韶山五杰”的中共韶山特别支部最早的5名党员,湘潭县工委书记兼军事委员胡佑生,中共湘潭县委首任书记杨昭植,“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欧阳梅生,“报仇有策,我定当先”的庞人健……无一不是在生死考验面前为献身理想而写下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人生篇章。
(二)敢为人先,勇于创新
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动力。湘潭共产党人不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他们身上都始终闪烁着这种可贵的创新精神。毛泽东就是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杰出代表。这位从湖南湘潭走出的革命领袖,一生以改造中国与社会为己任,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新生的人民政权在经济制度、政治体制和管理模式上都打上了苏联模式的烙印。毛泽东通过深入研究,敏锐地提出中国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苏联经验。可以说,毛泽东是第一个提出“走自己的路”的中国共产党人。
(三)服务群众,一心为民
在漫长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为数众多的湘潭共产党人心系群众、服务人民,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记挂在心,表现了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人民领袖毛泽东无疑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首倡者和模范实践者。毛泽东不仅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思想,而且自己身体力行,言行一致,是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艰苦卓绝斗争中,一心为人民,一心为革命,一心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无私奉献,鞠躬尽瘁,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人民群众的彻底解放,毛泽东不仅贡献了非凡的聪明才智和全部精力,而且他一家6位亲人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毛主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感人至深。
(四)艰苦奋斗,廉洁自律
湘潭共产党人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英雄群体,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涌现出一大批大公无私、廉洁自律的典范。彭德怀元帅既是一位军事家,也是一位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的人民公仆。他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崇尚节俭的良好品格。革命战争年代,他不管走到哪里都没人敢设宴招待,因为他不但不吃反而要严厉批评。在西北战场,身为野战军司令员的彭德怀,仍与普通战士一起吃大灶。从朝鲜战场回国后,身为国防部长的他,住进中南海一所破旧的房子里,办公室还漏雨,有关部门多次提出翻修和粉刷,均遭彭总拒绝。后来考虑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有关部门建议给他盖两间房,可彭总说什么也不同意。他说:“工作上我们要挑重担,尽量多做;生活上要少为自己打算。这叫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以上四个方面揭示了湘潭红色文化精神的特质,展示了湘潭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这几个方面相互联系,彼此贯通,构成了湘潭红色文化精神的统一整体和主要内涵。
[1]湘潭县史志办,中共湘潭县委.中国共产党湘潭县历史图志[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5.
[2]中国共产党湘潭县历史编纂委员会.中国共产党湘潭县历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
[3]李水弟,傅小清.红色文化之源: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J].求实,2008,(5):15-17.
[4]朱桂莲.近年来我国红色文化研究文献述评[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6):185-188.
[5]刘亮红.湘潭红色文化与湖湘文化[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3):60-63.
[6]沈学玕.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与湖湘文化[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7]杨南南.关于打造伟人名人文化产业的思考与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0,(10):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