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放民
(娄底市广播电视台人力资源部,湖南娄底417000)
随着县级电视台的普及,主持人这个新生行业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主持人队伍素质特别是电视台主持人队伍素质目前还是良莠不齐,如何提高主持人队伍素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人从多年的电视行业管理经验出发,就此做一点粗浅探讨。
各市州电视台大都成立于1980年代中后期,电视台创建伊始,各类人员短缺,主持人更成了紧缺人才。因此,首先从本系统广播岗位选调人员,后又由社会公开招选,草草地组织起主持人队伍,多年来,这支队伍在市州电视台节目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跨入新世纪,这一代主持人相继离岗,陆续招聘了一些年轻的主持人,队伍构成逐渐年轻化;目前在岗的主持人中绝大多数是35岁以下的人员,虽然大部分来自全日制本科播音主持专业,但一些学校由于不具备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条件,硬件上没有大型演播厅、专业语播室、化妆室,学生没有系统地接触前期摄制采编和后期包装制作,软件方面,大都沿用广播播音教材,教师也大多是从中文或艺术专业抽调,大都没有专业经历,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导致毕业生学历水准大大缩水。具体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近年来,各市州台都加大了公开招聘播音员主持人的力度,很多地方逢进必考。但在选拔、招聘的过程中注重外在形象,忽视主持人内在素质和阅历,特别是南方一些省份的市州电视台,受湖南卫视和一些港澳台娱乐影响,容易以这些台的娱乐主持人为范本选拔人才。同时选拔过程中缺乏专业眼光和较为客观公正的程序,选拔招聘结果往往受到掌管招聘者个人意志的影响,所选出来的主持人大多很难适应工作实践的需要。主持人自身也不重视提高文化素质修养,导致主持人内涵缺失。
在一些市州台,因为缺少系统的业务指导和专业的职业规划,一些主持人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得到过相关的培训和学习,一些主持人将进修读书提高自己的学历视为岗位培训,殊不知这和主持人职业发展及主持人成长关联并不大。绝大多数的主持人在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入不敷出、力不从心”,无法在岗位上“持续发力”,最终选择改行。据笔者了解,能够在工作几年或十几年之后仍能坚守岗位的主持人很少,多数人都选择利用作播音员主持人积累的人脉关系做广告、制片人或从事行政工作。所以许多地方台都陷入这样的怪圈:一方面栏目缺少合适优秀的主持人,到处去寻找选拔主持人,另一方面,台内主持人转行者甚多,造成资源浪费严重。
由于得不到个人的职业提升和缺乏长远的职业规划,加上主持人在大学里养成的注重外表和形式、盲目跟风和模仿的习惯影响,主动学习能力差、自身浮躁膨胀追逐名利等因素,导致许多主持人在遭遇职业的瓶颈期后,逐渐丧失了职业追求,造成职业寿命短暂。
主持人职业的出现,在我国还不过20多年,许多市州台对于节目主持人的管理一般都是沿用过去以行政为主导的方式进行的,所以大多数市州台还处在外行管内行的松散、粗放型阶段。市州台大都没有设立专门的主持人组织,各位主持人分属于所主持的栏目或部门,实行的是人情式、放任式的管理。一些领导和主持人比较熟,对主持人听之任之;一些主持人在没有成名之前对于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还能听得进去,在成名之后往往摆出“大腕”的姿态,栏目组和同事就再也无法提要求了;各栏目主持人之间不进行业务交流和探讨,老中青相结合的传帮带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更没有制定严格的学习制度和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及培训计划,工作成绩与晋级、聘任、奖励脱钩,形成干不干一个样,学不学一个样的状况,缺少压力感和竞争意识。
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深刻体会到加强地方电视台主持人队伍管理与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现在的主持人遴选机制,更大程度上还是希望选择那些形象比较漂亮的,说话比较利索的,也就是说对外在的条件注意得太多,但是对内在的条件注意得比较少,而观众更多关注的不是他的相貌,而是他说话的方式、说话的重点、说话的内容,所以实际上我们在这方面要有更大的开拓空间。所以主持人的选拔要尽可能做到重点选拔那些有社会阅历和生活感悟的主持人,重视主持人的人文涵养、人格素质和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主持人回归到“服务受众、引导认知、净化情趣、提升审美”的本质上来。
这是提高主持人队伍素质的基础和关键,在工作中,既要加强主持人政治理论学习,又要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积累和自我素质的提高完善。
电视作为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而节目主持人是电视的“门面”,大众传媒群体的代言人,可以说是喉舌的“喉舌”,理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广博的相关文化知识和过硬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主持人的政治素养主要表现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自觉遵守党的宣传纪律。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主要加强两方面学习,一是大量阅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等著作;二是收看各级电视台的新闻、专题类节目,认真学习各级政府出版的党报党刊,做到领会精神,开阔视野,牢牢掌握政治宣传的舆论导向。
节目主持人是“以有声语言为主干或主线,驾驭节目 进程的人。”因此,市州电视台主持人管理上应打破固步自封的局面,制定严格的学习制度,进行多层次的人才培训。聘请专家讲课与脱岗进修相结合,经常邀请省级电视台的资深主持人讲授专业基础知识,解疑答惑,指点迷津,并针对每名主持人节目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纠正和指导。同时每年电视台定期将主持人脱岗送到省级台进修学习,建立主持人专业组织,定期召开专业评议会,互相交流经验,指出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逐渐提高主持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增强大家的自尊心,要让大家具有争先创优、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老中青相结合,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由资深主持人对下级主持人进行指导。同时主持人要加强自学,博览群书、注重知识储备和更新。
电视行业是朝阳事业,对刚招聘的主持人必须进行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开展全社会评点主持人活动,从社会上聘请各界人士成立评比委员会,定期对主持人进行考核测评,并根据考核测评结果实行试岗、上岗、转岗等制度。将评比结果作为晋级、晋职、上岗、下岗的重要依据。对于那种不注意自身学习提高,不适应主持岗位,群众不认同的节目主持人,果断地进行淘汰。与此同时,奖励那些素质好、进步快、有突出成绩,知名度较高的主持人。打破干不干一个样的大锅饭局面。对主持人实行层级动态管理,在聘任、考核、奖惩、学习研讨、待岗、转岗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使之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也使主持人目标明确,有章可循,从而充分发挥主持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主持人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动力。
全媒体时代的视频节目正在向主持人核心方向发展,培养集“采、编、播”为一体的“多维化”主持人势在必行。精品节目可以塑造一个名牌主持人,同样名牌主持人也可以成为一档节目的灵魂。因此,市州电视台也要打牌自己的名牌主持人,用明星效应吸引观众,带动节目发展。
主持人要走出演播室,增强新闻敏感度,提高组织策划能力。为主持人创造与记者、编辑一起深入基层进行采访的机会。了解现场采访的人物和事件,掌握背景材料,明确采访目的;熟悉所涉及的政治及经济政策,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在节目中灵活运用这些材料;大胆设计,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意见,直接参与采写、编排、录制、制作节目,挖掘自己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电视台还要敢于给主持人压担子,担责任,鼓励主持人成为一个栏目的策划者和制片人。
总之,主持人素质与电视节目质量好坏息息相关。地方媒体应该下大力气培养主持人,以提高收视率,促进电视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