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宗仪的家世与陶氏宗族

2012-04-07 14:48晏选军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南村陶氏四库全书

晏选军

(中南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陶宗仪(1312—1403),字九成,号南村(南邨),台州黄岩(今属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人,是元明之际重要的学者、文学家。一生不慕仕进,先后多次辞却元、明两朝的征聘,在战乱兵燹交迭的环境中潜心学术,以授徒著述为事,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他的诗歌格力遒健,被清代四库馆臣称为“非元末靡靡之音,其在明初,固屹然一巨手”[1]1474;他编撰的《说郛》、《书史会要》、《南村辍耕录》等,对后世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陶氏一族,历代名人甚多。声名卓著者如晋代陶侃(259—334),以功封长沙郡公,拜大将军,都督八州军事,在军中四十馀年,以果毅善断称,为一代名臣。其母湛氏,教子有方。范逵在大雪天拜访陶侃,湛氏锉所卧荐席以喂马,又偷偷剪发换取招待客人的酒肴,范逵知道后,非常感慨地说:“非此母不生此子。”湛氏也因为其淑德贤行,成为后世文学作品中反复吟诵的典型贤母形象。侃曾孙陶渊明(365—427),世称靖节先生,博学能文,尝为彭泽令,在官八十馀日,督邮至县,吏告之应束带相见,渊明慨然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绶去,赋《归去来辞》,足见其操履高逸。尤以诗名著称后世。南朝陶弘景(456—536),自号华阳真逸,辅佐梁武帝萧衍代齐称帝,参赞机密,每有大事,无不咨讲,时谓山中宰相,谥贞白先生。又有唐代陶沔,与李白、孔巢父等居徂徕山,日沈饮,后世并称“竹溪六逸”。北宋陶令,靖康年间知盱眙,宋徽宗闻其地山水幽胜,欲往,诏所在清道驻跸,陶令以事出仓促短期内无法办理为由力谏,徽宗嘉赏其直而事遂止……等等。陶氏一族,可谓衣冠蝉联,代不乏人,佳士辈出,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于陶氏先人在历史上的功勋和名望,陶宗仪是深为珍惜也颇感自豪的。宗仪晚年避战乱,定居松江泗泾镇,有《借韵答牧庵上人谦暨无心野人》诗云:“南村差似浣花村,惭愧山中宰相孙。独抱遗经耕垄亩,病辞束币老丘园。此生空忝诸公后,举世何如见佛尊。翠竹黄花真妙理,清风明月不须论。”[2]这是以陶弘景子孙自居。在宗仪所著的《南村辍耕录》卷一四中,又花费大量的篇幅,广征博引,详细考证镇江焦山所刻陶弘景的《瘗鹤铭》,并希望“拏舟过扬子,手自模印,以稽其得失之一二”[3],期盼有机会能摩挲先辈遗迹,亲睹先人荣光。至于陶渊明,在宗仪笔下更是多次提及,如“休官彭泽惟陶令,行义安丰有董生,”“田园已遂陶彭泽,乡里争称马少游。”[2]渊明嗜酒,尝脱葛巾漉酒,宗仪亦自豪宣称:“腊醅缸面浮香蚁,不负吾家漉酒巾。”[2]渊明好菊,宗仪在《五月菊》诗中干脆视菊花为陶家之物:“画舫沅湘怀屈子,薰风庭馆属陶家。”[2]渊明晚年躬耕南亩,作《归园田居》五首,其一云:“开荒南亩际,守拙归园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一:“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宗仪晚年定居松江,构草堂就名之曰“南村”。入明之后,又仿渊明旧居“栗里”而自称所居为“小栗里”①。尝作自述诗,尾联云:“亦欲躬耕南亩上,饭牛闲暇织农蓑。”[2]从宗仪的这些言行,可以清楚看出他意欲追步渊明遗风的意思。

不仅如此,宗仪的个性冲澹,厌恶趋竞且不耐烦剧,这也和陶渊明颇多相通之处,所以他的友人经常以渊明后裔来赞美他。如沈铉(生卒年不详)为宗仪的“南村草堂”撰记云:“窃惟尔祖陶处士为晋一代伟人,方其居南村也,必曰闻多素心人,乃住居其宅。当时交际者,岂无名公钜卿,而堂高数仞,丹槛藻梲者,何欲而不得,而独圜堵萧然,介然而不与世狎。其欢悰畅洽,乃见于田舍数人,由其素心暴白,以此而感彼,不以一毫有累于其中。千载之下,闻风而企慕,况在其子孙心同气应者乎!”[4]贝琼(1314—1379)赠诗有“赋诗淡不枯,喜君如靖节”[5]之句,夸奖他的诗歌有渊明之风。袁凯(生卒年不详)赠宗仪诗,径称他是“柴桑(按指陶渊明)老孙子,清望独超群。”[6]张壁(生卒年不详)也将宗仪视为渊明和陶弘景的后人,赋长诗说:“羲皇之人岂求仕,八十馀日缚尘市。一朝解印赋归来,来落南村避征使。南村五老居赤城,赤城绕屋烟霞明。壮年东游不归去,袖挟宝剑双龙精。厥祖移家金积上,山中避人呼宰相。雪班老鹿驾轻车,路入桃花隔封壤。子孙蔓延多隐居,眼方独授丹台书。草堂昨夜烧丹灶,丹光一道飞虹蜺。”[4]这些话,既是对陶氏绵绵不替宗风的敬仰,也是对宗仪的推许。

宗仪祖籍福建长溪,他是否真是陶弘景或者是陶渊明的后裔,今天已经很难确考。因为“陶自受姓以来,蔓延天下,世非一世也,族非一族也。”[7]可谓源远流长,世系庞大。况且,古代文人在追述远祖时,往往有誉之过甚或者曲为隐讳的做法,甚至还有不少不惜冒认宗亲以博清誉的现象存在,因而所言未必能够尽信。对此,宗仪自己也是清楚的,所以他感慨陶侃、陶宗仪一脉谱系不存,难以征信于后世:“后世累经乱离,谱籍散亡,然又士大夫因循灭裂,不如古人,所以家谱不传于世,惜哉!”[3]但宗仪对爱护发扬陶氏一族的名望和勋绩应该是真诚的,这在他所著的《南村辍耕录》中有更集中的反映。该书卷一六仅列出三个条目,即“陶氏二谱”、“药谱”、“世系”,在全书各卷的条目中是最少的(其他各卷如卷三、卷二一、卷二五等最少也有四个条目),而其中的“陶氏二谱”一条,又是全书各条目中文字最长的。“陶氏二谱”所录为宋代王质所撰陶渊明、陶弘景二年谱;“药谱”收录的内容见诸《清异录》中,而《清异录》又是由宋代的翰林陶谷所撰;“世系”条则通过考辨渊明《命子》诗反映的陶氏世系,发出“渊明乃长沙公(按指陶侃)之曾孙,然侃传亡不载,世家独于此见之”的深沉叹息。可以说,三个条目均与陶氏宗族密切相关,这种体例上的安排,应该不是宗仪不经意为之。尤其是“陶氏二谱”条,首云:“宋泰山王质所著《云韬堂绍陶录》,录中首载栗里、华阳二谱。惟先生之大节高风,流播千古,而质者,乃能次第其出处,作为年谱,且以名吾书,绍陶之志,是可尚矣。”[3]189推崇如此,与其说是赞赏王质,毋宁说是为了发扬光大陶氏宗风,所以明末毛晋在刻印《南村辍耕录》时,特意作跋称:“其谱靖节、贞白世系,尤简韵可喜,意自负为陶氏两公后一人耶?”[3]385事实上,陶氏宗族在中国历史上的令闻令望,也一直影响着宗仪的学术思想和文学创作。

宗仪祖籍福建长溪,先世徙居浙江永嘉陶山。先祖陶榎官台州司户参军,乐台州山水,徙家台州黄岩,遂为黄岩人。其后黄岩陶氏族系日益繁滋,分而为两房:赤山、陶夏。其中陶夏一支有名泰和者,北宋皇祐年间(1049—1054)再迁居湫水,其地即后世所谓陶阳,故此一支又被称为陶阳陶氏②。泰和为陶阳陶氏始祖,也是宗仪的十一世祖。宗仪的父亲陶煜(1286—1358),字明元,自号逍奥山人、白云漫士。邃于《周易》,旁及百家九流之学,无不洞究。喜吟咏,善乐章。试吏兰溪州(今浙江金华兰溪市),后调绍兴上虞县典史。至正十八年(1358)卒于任上,年七十三③。陶煜虽然为吏多年,勤勉政务,表现出良好的行政素质和行政能力,却始终沉抑下僚,最后抱憾而卒。临终叹息道:“吾怀抱利器不后于今之人,而浮沈下僚不得与今之揽权者比。年已暮,死期将至矣,尚何言哉?”[8]元代社会重吏轻儒,官员的选拔也多由吏出,但吏员出职的年限又非常漫长,许多由儒入吏者经过多年的迁调也不一定能熬得一官半职。陶煜的遭际就是元代这类不得志文人的一个典型缩影,所以当时的东南文坛领袖杨维祯(1296—1370)不无惋惜地说:“其貌魁如,其论魁如,考功千吏,秩乎不可诬,用不能大,卒老死簿书。噫嘻乎,自古才而仕,仕而漫者,岂唯是夫?”[8]宗仪数次辞却征聘,很难说其中没有父亲影响的因素。

宗仪的母亲赵德真(?—1346)系宋太祖子燕王德昭十世孙孟本之女,故宋宗室之后。宗仪对母亲的感情很深,在《南村辍耕录》中,更是将自己的母亲与陶侃母相比,称其“拳拳于教子,真有陶母之志”[3]111-112,感念母亲抚育子女的劬劳。

陶煜总共有六位子女,三子:长子即宗仪,次子宗傅,三子宗儒;三女:长女宗媛,次女宗媏,幼女宗婉。陶宗傅(?—1385),字梦臣,元末曾任江浙行省掾,洪武六年出任山西代县令,后不详官履所终,于洪武十八年卒于官任上[4]。卒后,宗仪辗转从友人处得到消息,而不知宗傅辞世具体的时间和地点,悲痛之中连续写下两首挽诗。其二云:“弟兄惟我在,骨肉永睽离。王事勤劳日,关河梦断时。水深风浪恶,夜静鼓笳悲。号恸嗟何及,伤心老益衰。”[2]辛酸满腹,直欲透纸背而出。宗仪二弟陶宗儒(生卒年不详),一名谊,字汉生,元末任江浙行省行枢密院都事。入明,洪武初年任为翰林典籍官,后升吏部员外郎。不详所终⑤。和宗仪一样,宗儒也有意发扬陶氏一族的宗风,先后作有《陶氏家乘》、《陶阳图谱》二书,“以昭先德,迪后胤,援远以明近,举疏以见亲,”[7]对本宗族的谱系传承非常重视。

宗仪的大妹宗媛(1328—1367),嫁同郡杜思絅。二妹宗媏(生卒年不详),适宁国杨垣。三妹宗婉(1346—1367),适同里周本。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遣朱亮祖攻方国珍,台州地区遍地狼烟,生灵困顿窘迫。宗媛、宗婉以及宗儒妻王淑(1340—1367)时居乡里。九、十月间,朱元璋军克台州,乱兵四起。三人为乱兵所挟迫,不甘受辱,先后死难[6]。陶氏一门在易代之际有三名女性抗节不屈,这成为一时瞩目的焦点。明初,宋濂负责总纂《元史》时,亲加删定,将此事写入《列女传》中,其后,又作《题天台三节妇传后》以补阙遗。杨维祯也特意作《陶氏三节传》一文,以昭彰其事,在文章末尾更是大发感慨道:“台陷日,忿兵肆戮,大姓女妇,辱而驱之若狗豕。三节乃独聚于陶氏一门,贞白一志,从容白刃之下,丈夫士有不能焉。吾闻明元氏尝官有元闽检校,衣冠奕世,以忠孝廉直为家行。配之贤又出宋宗女赵氏也,宜其教渐于窈窕诸淑者若此。”[8]宗儒的僚友、著名的江西派诗人刘崧(1321—1381)闻知此事,也挥笔写下了长篇歌行《陶氏三节妇诗》,其中有“妇人英爽乃如此,丈夫腼颜胡不尔”,“一门贞节世所稀,信是名家足贤夸”这样的句子,以表旌扬之意[9]。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杨维祯、宋濂还是刘嵩,提到纵暴为乱的兵卒,大多是含糊其辞地称“台州被兵”,“兵入台”,或干脆曰“游兵”,这是处在由元入明特定历史阶段所用的曲笔隐诲之法,当然有他们的理由或者不得已的苦衷。但作为死难者亲人的宗仪不会这么看,家人遭遇的惨剧,是朱元璋军队攻打方国珍集团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它给宗仪带来了长久不能弥合的深悲巨痛,再加上兄弟在明朝入仕为官却不得善终,无形中拉大了他和明王朝在情感上的距离。宗仪入明之后多次却聘,采取与明廷不合作的态度,应该有这方面的因素在起着作用。

另外,宗仪的叔父陶复初(生卒年不详),工书,善绘事。宗仪堂弟陶宗暹(生卒年不详),亦以书画并擅知名一时⑦。宗仪妻子费氏的外公,是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且宗仪母赵德真,又系燕王德昭十世孙孟本之女,为赵孟頫侄女辈。亲上加亲的关系,使宗仪一直与赵孟頫家族保持着良好的交往。友人孙作为宗仪作小传,称他“尤刻志字学,工舅氏赵集贤雍篆笔。”[10]这位赵雍(1289—约1360),即赵孟頫次子,字仲穆。承家学,工真行草、篆书,尤善绘兰木竹石。赵孟頫的外孙王蒙(1308—1385),是宗仪的妻表兄,更与宗仪关系密切,两人相交直至王蒙洪武十八年遇害。王蒙字叔明,工山水画,兼善人物,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并称为“元画四大家”。王蒙多次赠画宗仪,宗仪也数次题诗以赠王蒙。看来宗仪善书法,除了家学渊源,外家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再加上宗仪父亲陶煜亦工书法,家族中人在文艺方面的爱好和造诣,形成了一种浓郁的氛围,深切影响着宗仪的艺术思想。《石仓历代诗选》收录有明人吕慸《题陶九成湖石芙蓉图》诗[11]。今故宫博物院、台湾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等地,均收藏有宗仪的书法作品,可见宗仪也是兼善书画的。他撰写《书史会要》,征引文献百馀种,介绍历代知名书家更达千馀人,成为我国古代堪称完备的书法史著作,又在《南村辍耕录》等著述中详尽考述《兰亭集序》刻本、淳化阁帖和法帖谱系,表现出对艺术史的娴熟掌握和浓厚兴趣。其中,我们均可以找寻到家学渊源的痕迹。

注释:

①参看朱彝尊《明诗综》卷12,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厉鹗《樊榭山房集》续集卷4《过张聚五斋,观王叔明为陶九成作南村图,次卷中全思诚韵》,四部丛刊续编本。洪武九年(1376)春,宗仪自序《书史会要》,署款即称“天台后学九成书于松江之小栗里。”

②陶阳为宗仪的实际出生地。以往的文献著录宗仪里籍,多作“天台人”或“黄岩人”。1994年,国务院撤销台州地区和县级市黄岩市、椒江市,设立地级市台州市,台州市新设椒江、黄岩、路桥三个县级区。陶阳现属台州市路桥区峰江街道上陶村和下陶村,因此,从现在的行政区划看,宗仪为台州路桥人。

③关于陶煜生平介绍,参考郑元祐《侨吴集》卷12《白云漫士陶君墓碣》,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杨维祯《东维子文集》卷24《白云漫士陶君墓碣铭》,四部丛刊初编本;

《书史会要》卷7,徐永明、杨光辉整理点校本《陶宗仪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597页。

④陶宗傅生平,参考宋濂《宋学士文集》卷18《陶府君墓志铭跋尾》、《送陶九成辞官归华亭序》,四部丛刊初编本。

⑤陶宗儒生平,参考宋濂《宋学士文集》卷18《陶府君墓志铭跋尾》、卷6《陶氏家乘序赞》、卷13《题天台三节妇传后》,四部丛刊初编本;徐一夔《始丰稿》卷5《陶阳图谱序》,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陶宗媛、宗媏、宗婉、王淑生平事迹,参考吉林省博物馆藏杨基书郑元祐《元故白云漫士陶君行状》;杨维祯《东维子文集》卷28《陶氏三节传》,四部丛刊初编本;宋濂

《宋学士文集》卷13《题天台三节妇传后》,四部丛刊初编本;《元史》卷 201《列女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76年。

⑦陶复初、陶宗暹介绍,参考陶宗仪《书史会要》卷7,徐永明、杨光辉整理点校本《陶宗仪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597页;夏文彦《图绘宝鉴》卷5,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今日本长崎美术馆收藏有陶复初《水仙图》卷轴。

[1]永瑢,纪昀.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1474.

[2]陶宗仪.南村诗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陶宗仪.南村辍耕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7.

[4]沈铉,张璧.王叔明南村草堂图[M].汪砢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贝琼.清江贝先生集[M].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

[6]袁凯.海叟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徐一夔.始丰稿[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杨维祯.东维子文集[M].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

[9]刘崧.槎翁诗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孙作.沧螺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曹学佺.石仓历代诗选[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南村陶氏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考证》新近出版
绿水青山间捧出“金饭碗”——探访芦南村的乡村振兴故事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证五则
用树叶辑成的书
于敏中与《四库全书荟要》纂修
陶氏公司创新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与商业伙伴密切合作
陶氏公司已经完成从陶氏杜邦的拆分
陶氏宣布将在中国推出适用于汽车涡轮增压管的新型SILASTICTM氟硅橡胶
陶氏化学在上海车展展示了智能解决方案
文斓阁《四库全书》两种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