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锋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海口570208)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随后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凸显。2010年2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必须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在这一背景下,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研究海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以往我们过于关注经济增长而忽视经济发展。所谓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规模在数量上扩大,过于注重经济规模数量的增加。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规模数量增长,更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内涵。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在经济规模小、总体落后时期,必须注重尽快提升经济规模总量增加值才谈得上经济发展。但是,经济规模总量增加还不是经济发展的全部,还必须注重公民生活质量提高和社会、自然资源节约。只有做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环境优美、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才是经济发展。
2009年,海南生产总值达1646.6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805美元,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稳健迈进①数据来源:海南省统计局网站(http://www.hi.stats.gov.cn/hnstjj/)。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05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8%;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 251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大关②数据来源:海南省统计局网站(http://www.hi.stats.gov.cn/hnstjj/)。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历史性转型,由“三一二”转变为“三二一”,但不论从经济规模还是从经济发展质量来看,海南经济发展总体上处于国内较落后地位。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指导思想上过于注重经济增长速度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有能动反作用,经济发展理念决定经济发展思路和结果。长期以来,指导海南和内地多数地方经济发展的理念偏重于速度的快、经济规模的大,这就必然导致粗放型经济增长决策,即只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和规模,而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就不惜牺牲环境和各种自然资源。换句话说,是以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为代价换取一定的经济增长。
2.生产要素投入有限
海南因为海岛地理环境和整体市场偏小,加上政府吸引内外资软硬件条件相对不优越,因此在吸引资本方面显得不足。劳动力是生产要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影响海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高端劳动力缺乏。曾经出现的“十万人才下海南”的壮观景象,随着海南经济特区发展相对滞后,很多人选择了返回内地,而岛内相对落后的教育则难以补给人才流失后的空缺。
3.自然资源和环境有效利用不足
海南岛以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优美环境著称,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成为岛内居民共识。然而,在如何充分利用海南自然环境和开发资源方面目前没有达成共识。比如,海南阳光、海水、风能资源十分丰富,但是,进行太阳能、风能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却很少。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主动做出调整。海南也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调整过度依赖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拉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尽量改变以前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和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的旧有格局。把眼光放在经济发展质量上,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我国内地消费市场广阔,有巨大内需优势,应该挖掘开发内地庞大消费市场。
海南省经济总体研发技术含量不高,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改变在国际市场中加工组装、产品附加值低的不利局面。以海南航空公司为例,通过不断学习先进航空公司管理模式,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不断调整公司管理模式,海南航空公司在国内外航空市场中具有了一定竞争优势。
长期以来,海南经济发展走的是低成本、低价格路线,把资源、环境、劳动力成本控制在最低范围,致使资源、环境面临巨大压力而不堪重负。而海南岛是中国环境资源最优美的地方之一,保护好海南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本身是发展经济的必然要求。
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企业创新,创新是企业生产的生命线。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低成本模式不利于创新。劳动力长期低工资,会大大抑制居民消费能力提升,不利于拉动内需。低成本思路必然导致入业门槛低,汇聚越来越多企业进入该领域,甚至会出现恶性竞争。牺牲环境、浪费资源的所谓低成本模式是妨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根据海南省统计局统计数据,海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日益拉大趋势。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51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6%;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4744元,增长 9.2%”①数据来源:2010年1月26日海南日报海南省统计局公报。“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581元,增长13.3%;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75元,比上年增长11.2%”。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69元,增长17.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446元②据来源:海南省统计局网站(http://www.hi.stats.gov.cn/hnstjj/)。
数据显示,2010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比率比2009年增长率扩大。加之社会不同行业、不同工种收入水平差距明显,国民收入分配呈现出不尽合理状况。只要这样的收入分配不改变,不趋向合理化,就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实现。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力求合理化收入分配,保护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利用资源,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成为必然。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这个中国最大经济特区正式步入国际旅游岛建设轨道。
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也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配置状况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341页,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版。在产业结构划分方面,我国采用各国通行的三次产业划分法。海南省三大产业结构尽管在不断优化升级,但是不合理状况依然存在,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比重过轻。
1.稳步发展农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只有科技兴农、政策惠农,提高农业产值,才能够降低农业就业人口比重,从而调整产业结构。
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培训十分重要,海南的热带农作物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在国内领先,如何留住和用好农业人才成为政府当务之急。加大科技服务农业力度,农业科技服务“110”项目覆盖全省农业生产基地就是很好的举措。
做好农业监管和整顿流通渠道。海南农产品在国内外农资市场中最大特点是对外依存度高,同时,物流业也极大限制了优质农产品的出岛销售。因此,农业主管部门务必加大农产品监管力度,争取出岛销售百分之百成功,以免发生几年前“毒”豇豆事件。另外,还必须做好农产品市场公关,特别是进行农产品科普传播,使消费者具有起码的农产品、果蔬科学知识,以避免市场上的“流言蜚语”伤害海南农产品销售。
加大农业生产投入。从固定资产投资看,2010年,农林牧渔业投资仅15.9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5%;2011年一季度,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8.6%,投资增长趋势虽略升,但仅实现投资1.65亿元,尚未扭转去年同期负增长33.5%的局面②资料来源:海南省人民政府网站2011年5月31日(http://www.hainan.gov.cn/data/news/2011/05/129774/)。农业投资不足直接影响农业科技化、现代化和抗自然灾害能力。
2.增强工业生产研发创新能力
全面培育和壮大研发创新及产业工人队伍。政府和企业必须认识到人力资源重要性,一要大力发展海南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增强研发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二是创造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和知名研发机构入岛创业;三是加大人才服务力度,要留得住人,比如在住房、户口、工作条件、个人收入等方面给予优厚待遇,把海南打造为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基地;四要解决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和待遇问题,加强岛内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和提高物质待遇是发展工业的根本保证。
充分挖掘海南热带海岛资源,优先发展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不破坏资源、不污染环境、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三不”原则,加大支持创新力度。近年来,海南高新技术项目数量增加,如文昌航天发射基地、中航特玻、英利多晶硅太阳能、汉能集团1000兆瓦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项目等,为海南在市场竞争中发挥生态资源优势,走低碳经济道路开了好头。
3.提升服务业的数、量以满足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
海南省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围绕旅游业这一主题进行。《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到2015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7%以上,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达到45%以上”,“到2020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达到60%”。
近年来,海南围绕旅游业提升第三产业加大了建设力度,启动和实施了一批旅游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开展了旅游环境综合整治,推动了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建设与调整,海南“经济结构取得进展,三次产业结构初步实现了“三一二”转变为“三二一”。
长期以来,各地十分注重拉动经济发展三大要素投资、出口、消费,海南在吸引内外资和增加进出口方面也采取了相应措施。投资方面,据统计,海南省2010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15.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1.5%”③数据来源:海南省统计局网站(http://www.hi.stats.gov.cn/hnstjj/);出口方面,全省“出口总值23.91亿美元,增长25.8%”④数据来源:海南省统计局网站(http://www.hi.stats.gov.cn/hnstjj/)。可见投资增长率很高。然而,过度依靠投资难以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消费需求才是刺激投资、生产和产业结构的源动力。
1.提高居民购买力
通过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建立社会保障机制、调整收入分配等措施,多渠道增加劳动者和居民收入,只有做到“有钱消费、有胆消费、无后顾之忧消费”的时候,居民实际购买力才能得到根本提高。
建设国际旅游岛一年来,随着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需求呈现出良好增长势头。2010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3.82亿元,比2009年增长19.5%。消费需求集中在热点商品上,“全年限额以上企业的汽车零售额比上年增长50.8%,汽车销售快速增长带旺了石油及制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9.4%,实施家电下乡优惠政策及商家开展多种促销活动推动家用电器销售额增长42.6%,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带动建筑装潢材料销售额增长82.7%,金银珠宝、通讯器材销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50.1%和40.8%”①数据来源:海南省统计局网站(http://www.hi.stats.gov.cn/hnstjj/)。
2.加强针对性投资
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应加强旅游、基础设施与民生、节能环保、创新技术等方面投入与支持。2010年,海南东环快速铁路、海南生态软件园以及一些基础交通设施工程开建。这也反映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主动调整投资项目,有针对性加快投资结构优化。特别是海棠湾、神州半岛、石梅湾、铜鼓岭等一大批旅游、房地产项目以及保障性住房大规模开工,集中体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思路。
3.实施“走出去”战略,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海南对外经济在“引进来”和“走出去”方面明显一大一小。据统计,2010年海南全省进出口总值108.02亿美元中,“出口总值23.91亿美元,增长25.8%;进口总值84.11亿美元,增长20.0%”②数据来源:海南省统计局网站(http://www.hi.stats.gov.cn/hnstjj/)。从出口增长率高于进口增长率可看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有较明显成效。以海南橡胶为例,早年在柬埔寨、马来西亚分别投资100万亩、90万亩种植橡胶。2011年5月,海南跨国收购泰国泰华树胶25%股权,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探索与深化。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不能仅把眼光和精力放在诸如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水平提高、资源消耗减少、生态环境保护等“物”的方面,更应该把注意力聚焦在劳动者所在地文化环境、教育水平与性格特征、心理健康等“人”的因素上。
文化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精神源泉,是劳动者思想意识和人格特征形成的软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下,会有相应价值观念、行为与思维模式。传承文化、启蒙明理教育起着影响和感染劳动者作用,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大力发展文教科技,使劳动者思想意识、性格特征、思维模式更有利于社会发展。这就给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出了崭新课题:不仅要重视硬件建设,更要注重夯实文教科技基础。
总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科学发展观题中应有之义,科学发展,必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克服“重物轻人”不良倾向,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劳动者提供更好条件,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李宏.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3).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观[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