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哲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盘锦 124010)
近两年中央提出大力发展老工业基地,建立“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政策,盘锦提出“向海发展,快速转型”的发展战略的促进下。盘锦在原有企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又引进许多有规模的大企业,这样对人才的需求量就更大了。对肩负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重任的本地高职院校,应审时度势,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输送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面向市场、面向技术、面向应用,培养综合素质优良的高级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也是确立高职教育课程理念的依据。
为了使专业发展适应地区市场发展需求,更好地贯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本地IT行业的近二十家企业做了人才需求的问卷调查,同时对近三年毕业生中从事 IT行业的学生也做了问卷调查,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及对我们培养方案的建议,通过调查,各IT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①软件开发类(包括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②系统集成类人员;③软件技术服务类、销售类人员;④办公行政类人员。主要缺乏如下人员:Java软件开发人员;系统架构人员;专业(软、硬件)测试人员。另外,国内对多媒体技术行业高端人才的需求日益高涨,广告策划类及游戏公司类企业对平面设计、动漫制作专业人员的需求是很专业化的。
针对我们高职学生及教学实际情况,主要需求网络安全及维护、系统集成、软件技术服务类、销售类和办公行政类人员,尤其对学生的基本技能,如办公软件操作的熟练程度要求较高,此外就是学生的基本素质,如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这是学生就业的前提条件,是企业对人才再培训的砝码。
高职学生的素质能力与本科学生存在差距,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习能力不强,不可能将所有科目学好;教学中没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高职的教学体系以前总是沿袭本科的教学体系,追求学科的整体性而或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发展没有形成特色,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用人需求往往背道而驰。
通过市场分析及企业的问卷调查,获得 IT人才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后,请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及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与教师共同座谈,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将课程划分不同模块,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不同的模块有侧重地学习和培养,前提是夯实基础,再根据知识体系分模块教学,精专项培养。这样以就业为导向的“夯基础、分模块、精专项”的课程体系构建成为今后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
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切入点是IT行业岗位需求,主线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以“夯基础、分模块、精专项”课程体系列化构建为框架。最终目的是缩短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用人需求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对口就业率。
“夯基础”是针对IT行业的相关职业群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毕业时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能有较宽的择业范围,同时能胜任IT行业最基本、最普及的岗位,以适应IT行业宽领域、多岗位的需要。“夯基础”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以及培养IT行业最基本的岗位能力,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以适应科技进步对职业演变的影响,满足终身教育的要求,增强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分模块”是依据学科体系结构和行业不同岗位的人才需求,将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根据岗位需求划分为网(站)页设计模块、软件开发模块、网络维护及硬件模块、图形图像模块。每个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形成一个课程体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模拟现场教学,以完成若干个任务搭建一个模块的教学内容。
“精专项”是根据IT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特点及教学实际情况,将划分的四个模块选择两个模块-----网站/网页设计、网络维护及硬件进行重点培养,其他两个模块为辅助。
有针对性的强化培养该方向的高技能职业人才,取得该领域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等级证书,使毕业学生符合用人单位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1) 夯基础
“夯基础”主要是夯实职业基本素质和专业基础,注重培养从事社会职业活动必需的基本素质和岗位群所需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培养IT企业最基本、最普及的生产性岗位的能力。为学生拓宽择业面,实现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①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模块的课程主要包括:政治、体育、心理健康、人文通识教育等课程外,还需在课堂教学中育德育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在课余活动、校园文化生活中等各方面强调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使学院的全体员工增强育人意识,为学生服务意识,学生也要增强自我教育意识,学院全体员工、学生共同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
②专业基础模块
主要针对IT企业的相关职业群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毕业后有较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较宽的择业范围,以适应IT行业宽领域、多岗位的需要。
通过职业分析发现办公软件的操作、计算机组装与调试、计算机网络基本操作和安全维护、系统安装与测试等技能是IT行业最基本、最普及的生产性岗位所需要的,这些岗位对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要求并不是太高,因此,专业基础能力模块除了考虑专项模块对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的需要外,还担负产品装配、测试、基层生产管理、品质管理等最最基本的生产性岗位能力的培养。
(2) 分模块
按照职业岗位需求和课程性质将专业课程划分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具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①网页/站设计模块中主要包括:HTML、C#、Flash、JAVA、.NET、ASP系列课程,主要培养在网站开发,网页设计维护为主方向的应用型人才。②网络及硬件模块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单片机、综合布线、网络视频监控等课程,主要培养网络硬件维护、施工、设计方面的人才。③软件开发模块主要包括:.net、PB、JAVA、SQL Server或Orcal数据库应用、软件工程等课程。主要培养软件开发、集成及测试人员。④图形图像模块主要包括:Photoshop、Autocad等课程,主要培养平面设计、多媒体制作方面人才。
(3)精专项
精专项是在分模块的基础上,依据学生具体情况,学生在编程方面能力较低,兴趣不高;在图形图像方面,本地IT行业在此方面需求量不大。因此,将网站/页设计和网络及硬件维护做为主要模块,其他两个模块的课程为辅助模块,有针对性的培养有兴趣、有潜力的学生,在两个主模块方向专项培养,强化这方面的岗位知识和技能。
在第一、二学期主要是夯实基础,完成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基础教育,为后续学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学期分模块教学,以主模块开展教学内容,辅助模块中要求较高的课程作为选修课程。第四学期精专项培养,依据学生兴趣、能力分方向强化知识、技能,主要是主模块课程;辅助模块根据学生和岗位需求情况,限制学生数量和能力选择。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模拟职场环境、以任务驱动教学。鼓励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培养。
为夯实学生专业知识,拓宽就业领域,积极推行“双证书”制。鼓励学生参加国家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和一些学科的认证考试,并实行“以证代考”,将学科的认证考试大纲纳入我们的培养方案,二者融会贯通,取长补短,丰富教学内容。
以就业为导向的“夯基础”、“分模块”、“精专项”的课程体系,适应高职教学实际情况,结合了地区行业发展需求,形成专业特色,有针对性的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对口就业率,是贯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1]俞瑞钊,高振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之实践与探索.中国高教研究,2007(5).
[2]李昌,包新华.电子信息专业“宽基础、活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职业教育研究,2008(5).
[3]郭立艳.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及评估模式.职业时空,200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