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句法数量象似性的关联认知分析

2012-04-02 18:08:20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4期
关键词:句法关联话语

杨 晴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英语句法数量象似性的关联认知分析

杨 晴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句法象似性是语符量与其表达概念量的自然关系和相似性。文章从关联认知的角度来探讨句法数量象似性,将数量象似在言语交际中的出现视为一种明示交际。说话人为了获取交际的最佳关联,增加或者减少语符的数量,从而确保了听话人能用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在话语理解过程中,变化的语符数量充当了明示刺激,迫使交际者改变和构建自己的认知语境,理解对方的话语。

数量象似;最佳关联;认知语境;演绎推理

在象似论中,不同语言学家探讨出了不同的象似原则,数量象似性是大家所公认的重要原则之一。Neweyer(1998:158)指出,句子越长,词形越复杂,其中包含的所能传达意思的结构成份就越多,句子中的成份越多,则包含的意义越复杂。Lakoff和Johnson(1980)把语言表达形式与意义的关系比喻成容器与水的关系。容器越大盛水越多,形式越复杂包含的意义越多。总的来说,语言学家们认为句子结构的长短、复杂性与其概念意义的多少、重要性、可预测度、新旧程度是自然相关的。而这些结论都是建立于人类的认知基础之上的。句子中语符越多,人们就必须花费更长时间和更多精力说它们和阅读它们。

在认知的基础上,人们比较具体的概括出了句法数量象似性的种种特征。在此,文章考虑到的问题是,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是如何按具体情况的需要来选择语句中的语符量,或改变语符的数量来吸引听话人的注意。听话人又是如何通过演绎推理来明确说话人改变语符量的目的,以及不同语符量所产生的不同语境效果。显然,这涉及到话语的产生和理解。因此,我们将在语用的范畴里,以关联理论为指导去探讨数量象似在言语交际中的理解机制。

一 语用中的句法象似性

1.象似性的语用学研究

Raffaele Simone曾经在他的论文中提出,有些话语类型所能表达的意义是如此特别以至于其它任何类型话语都无法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如同没有两个词会具有一样的意思,没有两个可以表达一模一样意思的句子,某一类型的话语就最适合执行某种类型的行为。在某个话语场合下,必定有一个且只有一个最适合的表达。这个在特殊情境里被选择出来的特殊的表达形式被长期使用也就成了固定的句型。王寅教授提出(2003:5),象似性论述的是形式(含结构)和意义之间的关系,这里的意义包括所指意义,这就必然要涉及到语境问题,而且意义又是与功能、意向、话语用义(或叫话语的交际意义)紧密相关的,就必然要与语符使用者密切相关,因此,象似性理论不仅属于语义学,而且还当属于语用学。

2.作为明示交际的数量象似

在关联理论的研究中,所有的人类交际都被视为明示交际。明示交际具有关联性,它的内容必定与交际的对象相关。明示行为暗含关联保证,人们总是自动地把注意力转向那些好像对他们是最关联的现象。(1995:176)交际中不管是言语行为还是非言语行为都是行为者为了表明自己的交际意图而发出的,这些行为使得行为者的交际意图变得明显,也刺激接受者去理解交际意图。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增加或减少话语中语符量的行为暗含了关联保证。说话人是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吸引听话人的注意力,保证他从中可以获得某些相关信息。听话人的直觉就是语符量的增加或减少这一现象与自己是相关的。因为,他相信说话人不会给出不相关或不够相关的信息。于是,对此语符量的变化做出一定处理,并且获取最大的认知效应。

二 最佳关联与句法数量象似性

在明示交际中,听话人相信说话人不会给出不相关或不够相关的信息。更确切的说,人类的认知总是为最大关联做好准备。每一个明示交际行为都被假定为是具有最佳关联性的(1995:260)。即处理话语信息时所做出的努力能收获相对应的语境效果。说话人不可违背这样的原则。

在话语交际中,说话人通过减少或增加话语量来改变说话的形式,从而产生明示刺激。

如果语符量的增加在听话人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可以产生更多语境效果的假设,那么这个话语也就具有更多的语境效果更具关联性。如果用较少的语符形成的假设不能在听话人头脑中产生说话人意图他产生的语境效果,那么说话人自然将加入语符以生成能产生预想语境效果的假设。以下面两组句子为例:

(1)a.We went a long way.

b.We went a long,long way.

(2)a.The deer was shot.

b.The deer was shot by the woman.

假设在一个具体对话中,如果说话人说出(1b)来表达她原本说出(1a)就可以表达出来的内容,我们认为说话人疑似违背了相关原则。因为,她让听话人做了额外的努力来处理话语中的第二个“long”,而这样的努力如果没有额外的语境效果来作为补偿就是一种浪费。实际上,从关联交际原则来看,说话人给出的明示刺激总是具有最佳关联性。那么,(1b)两次使用“long”对交际双方来说都是表达相关假设的明示刺激。从听话人的角度来看,他凭自己的关联本能和对说话人的充分信任绝对相信处理第二个“long”的努力是可以换来语境效果的。根据关联原则,他可以做出多种语境效果的推断,但是必有一种是具最佳关联的。即:说话人不是不相信听话人的听话能力而进行重复,而是想表达“the walk is longer than the hearer would have thought.”,换而言之,“the walk is very long.”。再看例(2),两句话中deer之前的the预设着有一只鹿的相关信息存在于交际双方当前的语境背景中(当前谈论的话题)。在语符较少的句子(2a)中,说话人凭自己对听话人的认知能力与倾向的了解,确定在此轮对话中关于“who shot the deer?”的假设与听话人是不相关的。她已经充分回答了前轮对话中自己做为听话人得到的“what happened to the deer?”的问题,这个问题表明问话人在他的语境中已经有了“something has happened to the deer”的假设,并且希望通过有效对话来加强这一假设。若假设被加强,语境效果产生,对话就是关联的。而在对话语(2b)的理解过程中会有如下的相关假设的产生“something has happened to the deer”,“somebody did something to the deer”。所以与(2a)相比,(2b)能产生较多的语境效果,让听话人获得更多的相关信息。

我们知道人们使用更多的语符来传递较难预测或较陌生的信息。关联理论认为正是说话人引导听话人最省力地去获取最佳关联。因此,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认知能力和语境资源的假设必需是相当充分的,在此假设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话语形式传递与听话人相关的假设。以下的话语很可能出现在课堂教学中:

(3)a.Only amateurs can compete in the Olympics.

b.The Olympic Games is an international sporting competition held every four years.Only amateurs- -- that is,people who receive some payment for their sporting activities---are allowed to compete in the Olympic Games.

显然,与(b)相比有更多的假设无法从(a)中推断出来。如果说话人想通过这两个不同话语使相同的假设明显于听话人,则(a)可以视为是(b)的省略句。既然听话人对Olympics已经比较熟悉,在(a)的刺激下,他头脑中将有个与之相关的语境形成,时间、地点、喜欢的项目、明星等的假设会很容易被调用起来。同时说话人也相信听话人对amateur的概念有透彻的理解,不需做更多的解释了。以上两句话之后的内容都可以或可能围绕the reason why only amateurs can compete in the Olympics.来展开。对amateur概念解释,语符的添加则取决于听、说话人二者之间的互明程度,而不是任意的。只有对听话人的认知能力和语境资源有准确的估计,说话人才能有效遵循省力原则而不至于浪费双方的时间与精力处理不相关的语符信息 (杨萍,2001)。

三 认知语境与句法数量象似性

语境在关联理论中也被称为认知语境,是一种心理构建与所有相关假设的总和,是认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995:132)。在话语理解过程中,听话人可将上一轮和上上轮话语的推理结果运用于当前语境中,或将记忆中概念的百科知识加入当前语境,或者将对物理环境观察所得信息加入当前语境(苗兴伟,2001:122)。语境是动态的语境,处于开放状态的,处于被构建的过程。

话语中语符的多少必将影响听话人的初始语境的构建,语境的延伸方向和延伸步骤也会不同;语境发生变化,语境效果随着改变,不同语符量的话语理解相应改变。

(4)a.an Italian dinner

b.an Italian dinner with an osso-bucco as main course and chocolate mousse as dessert.

假设说话人用含(a)和(b)的话语让听话人去准备晚餐。从前一句来看,听话人能获得的假设是晚餐必须是意式的,这个假设形成后成为初始语境的一部分。听话人头脑中意式晚餐的认知被激活,初始语境得以被延伸,意式菜的基本组成、材料、做法等假设可能在不同的延伸时段被加入到初始语境当中。(b)中包含更多的语符,听话人能直接根据语符激活更多的语符指示的概念实体,从而构建初始语境,其中假设有:晚餐必须是意式的,牛脾肉是主菜,巧克力当甜点。当然,听话人头脑中有关牛脾肉和巧克力的百科知识被激活后,相关的假设使得初始语境得以延伸。通过(a),初始语境经过多次延伸后,在关联原则的引导下,听话人最后才能形成通过(b)构建的初始语境。延伸的过程与多个步骤都需听话人花去额外的努力,如果没有额外的语境效果就违背了关联原则。因此,说话人用了不同的语符量影响了初始语境的构建,左右了听话人为理解话语消耗的精力,改变了语境效果。

总的来说,与小语符量相比,大的语符量可为初始语境提供更多的假设,可能获取的语境效果也比较多。在话语中刻意简化话语形式,说话人相信用来理解话语的语境的构成不会消耗听话人过多的精力,省略的部分可预测性强,可以较快被还原。即便省略部分会造成理解难度的增加,额外的努力也决不会没有补偿,相反肯定有更多的语境效果,这一点将在下面内容加以分析。

四 演绎推理与句法数量象似性

Fodor(1983)认为人类的认知机制有两个基本模块,输入系统和中央系统。前者处理看到的和听到的信息。后者组合各种途径所得的信息并进行推理加工。关联理论也提出话语的理解过程是非展示性的演绎推理过程,除了输入脑海中的字符,字符表征的概念意义和记忆中储存的所有的概念信息都可以成为听话人构建假设的基础(1995:72)。话语理解的过程是推理和符号解码相结合的过程。

在言语交际中,大的语符块的输入使得假设的推导变得更加复杂,原因在于,语符的解码过程变得较长,推理变得复杂。例如我们要构建假设:

(5)It will get cold.

句中的指示代词it必须被赋予它的语义表征;will这个意义模糊的词将被特殊化;cold的词义也有待挑选排除。一个可能的假设被构建The weather will become cold in several hours or several days.要建立一个假设,听话人必须要确定语符的意义表征,要通过各种方法对意义进行选择、充实,最后使之完整。语符多,要被确定的语义表征也多。话语多了,要被构建的假设也多。这个例子也证明构建假设不仅仅是靠解码,也依赖于语义选择这个语境化信息的处理过程,如指示代词的意义复原,词义的特殊化和排歧等。输入系统中推导出来的新假设多了,可以与旧的假设相互作用的次数也多了,语境效果也相应增加,听话人认知世界得到更大的改变,他为处理信息付出的多的努力有了充分的回报。

除了以上明显意义的推导,话语理解常常经历暗含意义的推导。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的例子来证明长的话语包含了隐藏的话语信息,听话人通过演绎推理可以得到更多的语境效果。

(6)a.Mary’s grandfather is lying under the daisy.

b.Mary’s grandfather has been dead.

通常来说,a句被视为是委婉语中表达过世的典型例子。“dead”和“die”这两个词是“死”的最直接的表达,它们容易引起人们悲伤低落的心情。因此,人们用比较委婉的方式传递“死”的信息,避免引起不好的联想。但是,试想在(a)句的委婉意义被广泛接受而固定下来之前,最先听到这个表达的听话人又是如何通过推理来得出其中暗含的(b)的假设呢?听话人首先排歧,择意,确定a的语义,然后构建语境,使语境中旧的假设和新的假设相互作用得到新的语境效果。听话人语境中能获得的关于daisy,grandfather,lying的假设是相当多的,但是根据关联理论,我们知道人的大脑在进行演绎推理时以删除法(elimination)为原则,以关联为指导,它会自动激活千千万万假设中最相关的假设进入到中央系统。理解话语(a)的推理步骤如下:

Old assumptions:The daisy is growing around the grave.

If somebody is lying in the grave and under the daisy,he is dead.

New assumption:Mary’s grandfather is lying under the daisy.

Interaction:If Mary’s grandfather is lying under the daisy,Mary’s grandfather is dead.

Deduced assumption:Mary’s grandfather is dead.

只有经过这样的一个推理过程,听话人才有可能推导出由(b)可以直接得到而暗含于(a)中的假设。说话人用另外一种比较复杂的说法来传递出b中的假设,让听话人的理解过程变得复杂。根据最佳关联原则,听话人一定可以从(a)中得到额外的语境效果,即说话人刻意避免直接表达,避免不愉快的联想。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不少的被视为是委婉表达的话语是在加大语符的基础上形成的,如同是拐弯抹角的表达,给听话人造成了一定难度。但是,委婉效果就是听话人额外付出所获得的额外语境效果。

文章从最佳关联,认知语境和演绎推理三个方面对数量象似性的理解过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分析在具体的话语环境中进行,话语的形式的象似性,意义,说话人的意图,听话人的认知假设,在交际中得以诠释。希望帮助人们在具体环境中运用象似性、理解象似性;帮助语言教师能更好地运用句法象似性解释和服务于教学,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1] Fodor,J.The Modularity of Mind.Cambridge:MIT Press,1983:36 -37.

[2]Lakoff,G.& John,M.Metaphor we live by.Chicago/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Newmeyer,F.J.Language Form and Language Function.Cambridge:The MIT Press.1998.

[4]Simone,R.Iconic Aspect of Syntax:A Progmatic Approach.In R.Simone(ed.),Iconicity in Language(pp.6).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4:153 -159.

[5]Sperber,D.and 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Blackwell Publishing Ltd,1995.

[6]苗兴伟.关联理论与认知语境[C]//何自然,冉永平.语用与认知-关联理论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7]王 寅.象似性原则的语用分析[J].现代外语,2003(1):3-12.

[8]杨 萍.关联理论与句式风格[C]//何自然,冉永平.语用与认知-关联理论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H314.3

A

1674-5884(2012)04-0165-03

2012-01-26

杨 晴(1980-),女,湖南武冈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研究。

(责任编校 莫秀珍)

猜你喜欢
句法关联话语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中华诗词(2021年3期)2021-12-31 08:07:22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7:18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2:00
句法二题
中华诗词(2018年3期)2018-08-01 06:40:40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中华诗词(2018年11期)2018-03-26 06:41:32
奇趣搭配
智趣
读者(2017年5期)2017-02-15 18:04:18
话语新闻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34
话语新闻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