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2012-04-02 18:08:20何高大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4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应用型

何高大

(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农业院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何高大

(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农业高校的定位和外语人才定位的不同直接影响外语人才培养的模式和质量。从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模式分析及其逻辑关系上,探讨了农业院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农业高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本科教育的学业标准有明确的规定:“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及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今后本科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着眼于国家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4):“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这些精神是我国农业院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纲领性的法规文件。根据《应用性本科教育导论》(高林,2006),应用型本科人才有以下特征:(1)具有素质性知识和专业性知识。即应用型人才应具备基本工作生活的知识和科学系统的专业知识。(2)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关键能力。这里的应用能力指的是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一线实际工作中专业问题的能力,关键能力则指的是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而且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关键能力是应用型人才特征的突出体现。(3)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即应用型人才应具备必要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一 解读农业院校英语本科应用型人才

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的高等教育是人们学历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对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知识的扩展以及民众要求受教育的期望增高,高等教育的功能扩展为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三大功能。高校的本科英语专业也应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规律,从纯粹学术型转到兼顾学术性和应用性两个方面。既注意本学科高深学问的研究,维护其长远的发展,保证并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也要注意培养社会经济急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以满足现实发展的需求。

英语作为一种技能、载体和工具,不仅依附于语言文学,在现当代更多地依附于其他各种应用性专业,构成复合型知识构架,这就是高等院校英语本科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一般说来英语可分为:(1)普通用途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EGP);(2)特殊用途英语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特殊用途英语又可细分为学术用途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EAP)和职业用途英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EOP)。对于农业院校英语本科应用型人才而言,应该是普通用途为主兼顾特殊用途英语。这种总体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知识的构建上,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类型与层次,决定了其应具备综合知识,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过硬的应用性知识,这与理论研究型人才主要需要的是深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不同,也与职业技能型人才主要需要的应用性知识不同。因此,英语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知识构建上既要注意知识的广度,又要注意知识的深度,两者都是围绕一个目标——培养较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既要掌握职业岗位技能和技术业务操作性要求的知识,又要掌握完整、系统和科学性的专业知识体系,甚至包括专业知识之外的基本的管理、法律和人际关系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保证本科应用型人才的职业生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向高层次专门人才发展的潜质。二是在智能、潜能、职能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上,与理论研究型人才所要求的研究能力不同,英语本科应用型人才更强调的是复合能力,既要包括知识、技术、专业的实践应用能力,又包括构建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应用性的创新能力是本科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目标的主要内容,这种能力既不是单纯的研究创新能力,也不是简单的职业技能,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以成熟的技术、专业规范为基础,形成某种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技艺和运用能力,还包括其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能力。三是在素质锻炼上,本科应用型人才应具有应用知识、技术、技能进行创业所需要的专业素质和开拓精神等综合素质,这种素质包括较高的专业素质,又包括一定的非专业素质的综合素质。四是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要依托学科,但不以学科为导向,而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各级各类具有创新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职业发展的要求。五是在教育观念和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转岗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的人才能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六是以适应地方和行业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学科知识与技能应用为主线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具有基础扎实、适用面宽、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高等特点。

二 解读农业院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高等院校的英语专业作为一门生源和就业十分兴盛的专业,兴盛的背后掩盖了危机意识和改革意识,不管其所属学校的类型、层次、性质和条件如何,“外国语言文学”是神圣不可分割的。其“经院式”的单科型培养模式一味追求“高、精、正”,强调专业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培养研究型、学术型人才为荣,忽视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忽视了分类办学、分类培养英语专业人才。近年来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失业人数竟高居本科热门专业“失业榜”第三位。根据麦可思公司从2006届到2009届的历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本科和高职各有10个专业被亮“红牌”。本科专业中的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名列其中。

农业院校英语应用型人才其最大优势是学生可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学术资源,构建学生放飞的梦想,而这正是专业类院校所或缺的和追求的。因此,农业院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围绕普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共性与个性特点,依托学校优势,面向广东,服务社会。具体来说,我们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凸显出英语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特色与定位:

(1)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必须围绕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脱离专业建设的学科建设与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不协调、不一致的。具体来讲,在学科建设上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专业建设上,必须突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首先,优化专业设置。突出应用性强的优势专业,形成特色、品牌。其次,专业的设置必须紧跟市场需要、科技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应用型专业的建设理念;同时又要关注学科综合发展前沿,使专业发展具有多学科复合型,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最后,在突出专业应用性特色的同时,突出应用型人才对综合知识复合能力培养的要求,在强调应用性专业的同时,让学生具有走大专业和专业方向相结合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思维。

(2)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内容是培养英语应用型人才的核心,其内容必须突出“应用性”特色,特别是突出其中应用性实践性教学环节。我院在课程体系模块中进一步完善公共课模块、学科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专业拓展课模块和综合运用课模块的课程模块体系结构。课程模块体系结构充分体现“能力本位”的思想。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从事的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按其实际需要的要求分解为若干核心能力、专项能力,最后按能力要求并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要求,选择设置相应的课程。课程设置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也要与时俱进,使其符合变化了的社会需求。

(3)构建与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需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特别要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各个专业围绕实践教学环节构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这形成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群。1)重整实践教学观念,在摸清实践性教学环节基本数据的基础上,做到从教学计划制订、课程安排、教学环节组织到实践经费的落实等各方面都要全面合理地体现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整个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中的地位与作用。2)充分发挥语言实验室、同声传译、自主学习中心作用,抓好理论性课程教学中的实验教学环节和专门的课程实验,通过建立精品性实验项目来提高基础性实验教学的水平与质量,切实提高学生单项的基础性的实验能力。3)建立翻译模拟和商务模拟实验,有效开展模拟体验式教学,使学生掌握的各种单项的知识与技能得以综合运用和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模拟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逐步把模拟实习由单纯模拟经济环境到逐步模拟经济、社会、英语实践环境的全景式的模拟实习教学,锻炼与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潜能、专业素质、跨专业的综合应用素质能力和职业技能。4)规范与完善毕业论文和专业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创新素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要通过规范毕业论文选题、指导、评阅、答辩等各环节来使学生提高自己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独立思考与创新的能力。

(4)优化通识教育,完善以素质拓展计划为主要内容的三个课堂整合方案,将素质拓展计划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应用型人才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我院开展的以素质拓展计划为主要内容的三个课堂整合方案把素质拓展内容纳入到本科教学计划中的课外学分,使综合素质拓展课外学分与教学计划内的专业素质拓展学分相结合,突出应用型人才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通过素质拓展的项目化管理、学分认证制度、行业证书、素质拓展项目管理系统的科学化等来强化素质拓展计划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实际效果,使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的第一课堂和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与个性的第二、第三课堂有机结合,实现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协调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1998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中国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回归人文学科本位,致力于重点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人文通识型或通用型英语人才。胡文仲、孙有中(2006):“我国英语专业应该回归人文学科本位,致力于重点培养人文通识型或通用型英语人才,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兼顾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所谓通用型英语人才是指英语技能熟练全面、人文素养深厚、知识面宽广、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能够较快适应各种工作的专业人才。”

农业院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严格执行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文件精神,围绕普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共性与个性特点,依托学校优势,面向广东,服务社会,构建以“十个子模式”(知识、智能、技能、职能、潜能、特长、课程、内容、方法、实践)的整合分析模型:(1)英语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模型分析;(2)英语应用型人才的智能结构模型分析;(3)英语应用型人才的潜能结构模型分析;(4)英语应用型人才的技能结构模型分析;(5)英语应用型人才的职能结构模型分析;(6)英语应用型人才的特长结构模型分析;(7)英语应用型人才的课程结构模型分析;(8)英语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内容模型分析;(9)英语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方法模型分析;(10)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实践结构模型分析。

在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对“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实践探索,制订并实施具有本校特点和学院特殊的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方案。在扬长教育理念指导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体验成功,进而实现学业成功、就业成功、职业成功和人生成功的目标。

三 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实践探索

(一)构建分析模型并论证其逻辑关系

复合应用型人才是指具有一定复合型和综合性特征的技术(包括理论技术、经验技术或操作技术等),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专业的社会实践,结合生产与社会实际,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人才。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如商务)的人才类型,注重的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和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和专业人才。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应该遵循以市场定位专业,分析、分解能力要求,以能力要素、技能要求建立课程体系和安排课程设置,强化技能,突出实践,注重英语在实践中的重要性。以适应地方和行业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为目标,以英语听说读写译应用为主线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具有基础扎实、适用面宽、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高等特点。因此,我们依托学校优势,面向广东,服务社会,构建以“十个子模式”(知识、智能、潜能、技能、职能、特长、课程、内容、方法、实践)的整合分析模型及其逻辑关系,对“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实践探索。我们选其五个子模型进行具体描述:

1.英语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模型分析。借鉴系统理论中的“自变量、中间变量和因变量”分析框架,并将其拓展为“社会需求、人才培养方案、知识结构”分析模型,以期从系统理论层面上解释应用型人才知识结构生成的机理。

2.英语应用型人才的智能结构模型分析。进一步分析学习行为主体的行为对应用型人才的影响。包括:分析社会行业智能需要倾向和主体的智能建构、序化和优化的实现过程及其对教与学效果的影响;参与者行为偏好与情感过程及情感结构的关系。

3.英语应用型人才的潜能结构模型分析。分析应用型人才的学习潜能、语言潜能、做事潜能、思维潜能、交际潜能、职业潜能、技能发展潜能和技能变通潜能等的结构模型,以及这些潜能对教与学的关系。

4.英语应用型人才的技能结构模型分析。揭示应用型人才的技能与课程整合对教与学效果的决定作用。包括:师生观念与行为如何决定教与学观念和行为,为此我们引入N个行业技能模型,以说明不同行为主体在不同的教与学的模式所产生的不同效果特征,是怎样决定整合机制的不同行为特性、行为模式及效果的。

5.英语应用型人才的职能结构模型分析。选择50个与英语应用型相关的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并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分别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法并用比较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揭示不同职能整合机制的作用程度、作用范围与作用方式以及教与学效果差异的根源。

人的创造性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不是自然形成的,是受到主客观、内外部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因素大致有观念因素、个体因素、环境因素等。但是,这些因素对人的创造性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双重性,就是既可以成为促进创造性发展的有利条件,亦可以成为抑制甚至阻碍创造性发展的不利条件。英语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构建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知识方面强调实用性,方法方面强调综合性,能力方面强调基本技能及运用,业务素质方面强调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实际,也具有多重性。英语应用型人才的技能发展必需根据人生目标、职业规划,个人的兴趣、发展方向,结合现实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完善的人格、能够通过积极的沟通、支持性态度以及勤奋负责的工作风格,融入团队,赢得团队成员的信任,建立彼此配合的团队默契。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发展,具有生活中必需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崇高的道德和政治修养的“社会人”。

(二)主要的做法及经验

(1)制定科学完善的课题实施方案。(2)综合集成国内外本研究已有的成果。(3)分10个子课题组,从“知识、智能、潜能、技能、职能、特长、课程、内容、方法、实践”十个层面展开研究。课题组成员定期召开研讨会,汇集阶段性研究成果,确定下一步研究重点。(4)以社会发展需求为背景,以学生为中心,以模式、应用、实践为研究核心,依托学校和学院优势,注重国内外团队的合作,不断吸取他人之长。

本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与研究对象的新颖性直接相关,本项目是依托农业院校的优势,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实践,而关于英语专业应用型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建立在普遍意义上的话题。针对农业院校英语专业的特点和办学规律,提出了英语服务型应用人才是至今为止本领域的一个新课题,具体表现在:(1)构建了农业院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模式。传统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即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强调知识的逻辑体系,强调理论教学,忽视社会需求,雇主对人才培养缺乏发言权。以社会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强调“学科—合逻辑性”转向强调“就业——可雇佣性”,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满足社会需求,真正从知识与能力上来提高大学生的可雇佣性。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其实质就是运用英语知识和技能服务社会,属于服务型人才。服务型的人才培养理念以一种积极、主动、务实的态度,面对经济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形成一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用教育为特征、全方位地主动服务经济社会的办学理念。(2)构建了以“十个子模式”(知识、智能、技能、职能、潜能、特长、课程、内容、方法、实践)的整合分析模型,这一模型具有可操作性和复制性,对其他学科和专业具有很强的借鉴性。(3)实践了农业院校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依托学校优势,走产学研结合的互动模式。该项目积极倡导“知识、智能、技能、职能、潜能、特长、课程、内容、方法、实践的整合模型”,其模型的实践及其逻辑关系是建立在学校优势、社会需求和服务社会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该模式积极倡导通过产学研、签约基地、志愿服务、岗位见习、顶岗实习等的互动形式,把“显性与隐性”知识和能力的构建建立在课程学习、社会服务、岗位实习、职能培养、潜能发展互动的基础上。它整合了学科发展、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突出了“能力本位”、“扬长教育”、“个性发展”、“服务社会”的核心体系,为培养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和职业成功的英语服务型人才,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经验。这是农业院校英语专业乃至普通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新思路。

我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几次修订,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进一步拓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很强,曾得到了教育部英语专业评估教学专家的充分肯定。我院英语专业学生参加全国英语专业四、八级统考,年年超过全国平均数的几十个百分点,如2011年我院英语专业学生参加专业四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93.26%(全国平均为53.17%),八级一次性通过率80%(全国平均为42.44%)。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项近五十项,如“外研杯”全国大学英语演讲大赛,我院钟颖娴同学获得一等奖和语音特别奖。学生在核心期刊和EI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译作多部,学院已与近十个单位建立了教学实践和翻译实践基地,学生参加广州市体育大赛的志愿者服务获得了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电视台等媒体的高度评价,学生的就业率稳步提高;用人单位评价优良,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这些已成为我院英语专业学生的亮点。

近几年来,我院教师积极投入教改活动,共获得教育部第三批100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学校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23项,校级教改项目53项,共有310次/人主持和参加了校级以上教改项目。基于Moodle的教学改革颇具特色。何高大主持的“翻译课程群建设与教学改革”获得2010年广东省第六届高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四结论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农业院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但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其研究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方面。如社会对农业高校英语专业有些偏见,农业高校教师发展、跨省生源均受到局限;学科发展、办学层次、英语专业发展受到某些政策的制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受到经济市场的冲击。这些问题的解决既依赖于国家政策,更多的是靠自身的努力。

[1]陈传显.地方经济发展与外语人才培养—以海南省为例[J].新东方,2010(4).

[2]胡文仲,孙有中.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5).

[3]高 林.应用性本科教育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朱 萍.新时期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本科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浅析和谐传受关系的构建[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12).

G451.2

A

1674-5884(2012)04-0036-04

2012-02-21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GPA 105038)

何高大(1957-),男,湖南汝城人,教授,主要从事外语教学与教育技术、翻译理论与实践、跨文化交际研究。

(责任编校 朱正余)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应用型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农业院校遥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农业院校学生的道德教育
山西农经(2016年3期)2016-02-28 14:24:07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