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乘花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00)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培育略论
唐乘花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00)
社会服务是大学三大职能之一。高职教育的职教特点决定着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要以服务区域经济为根本,而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又是高职院校突显办学特点的重要保障,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将在制定适合行业企业人才需要的专业培养方案、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以项目为载体的实践教学课程、引进行业评价标准进行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是高职院校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课程建设的现实需要。
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社会服务能力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其中“以服务为宗旨”既涵盖服务学生,也涵盖服务社会。早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不久的2000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就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研开发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要注意用科技工作的成果丰富或更新教学内容,在科技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到:“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以服务为宗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国家纲要精神为指导,重视和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力,是高职院校被社会、市场、学生和家长、行业企业、地方政府认可的基本。在社会服务体系方面,紧贴地方发展和需要的实际,打造宽基础、精品牌的服务体系。”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的培育始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它既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结合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出版与发行专业课程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探讨高职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培育途径。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是培养“适销对路”人才、突显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品牌、服务社会经济的关键。首先,专业建设是培养“适销对路”人才的主要依据。专业既是职业的航标,也是人才就业的市场竞争力所在。高职教育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今天,学生选择专业的判断依据是今后的就业机会,专业的吸引力既包含着社会对培养人才的需求也包含学生职业选择的意愿。其次,专业建设的特色是学校突显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由专业培养目标来实施,专业培养目标、教育教学体系、质量规格要求及实际效果等综合反映出专业特色。专业特色的程度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命线。没有专业特色就没有学校办学特色,没有办学特色就缺乏市场竞争能力。第三,专业建设是提升学校品牌的保障。普通高校是以学科建设和学术地位来奠定实力,高职院校则是以专业设置和布局所集聚的教育资源来提升品牌。专业建设决定着教师队伍、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实验实训设备等,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的集合体,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第四,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经济的桥梁。专业的学习领域是由行动领域转化而来的,专业建设是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设置的,是联系社会和学校的一个纽带,也是学生和社会之间的一座桥梁。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反映学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和职业岗位群体的了解和适应状况,其培养的人才是否受到社会欢迎,取决于其是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设计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具有高教和职教的“双重”属性。首先,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高教属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学历、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娴熟的教育技艺、个人的人格魅力等,高职教育同其他类型的教师一样,必须熟知自己所教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了解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发展,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承担教书育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其次,高职教育的职教属性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需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的专业技能,过硬的动手操作能力、追踪专业领域和行业发展动态的修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高职教师更是学生步入行业的第一任“师傅”,“名师出高徒”,这就对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开发、提供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必须深度参与行业、参与社会经济服务领域、承接社会服务项目,在真实的社会服务项目中带“徒弟”。
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既不是普通本科的“压缩饼干”也不是普通专科的“替代品”,它务必着眼于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专业培养方案必须围绕有利于学生强技能、促就业做文章。要及时了解和掌握行业企业现状,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对所需人才规格要求的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专业培养方案。比如,我院出版与发行专业教师在深入参与出版社和期刊社的选题策划、图书营销、书稿审读等社会服务项目中,及时掌握中国传统出版企业正面临着数字化的转型与变革,区域内对数字出版人才形成强劲需求。因此,及时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将人才培养定位为立足传统出版、面向数字出版培养具有既懂传统出版又熟悉数字出版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教师只有在参与社会服务项目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对职业技能标准的各项要求分解量化,深入到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去。并要将行业科技发展前沿的新知识、新技能和职业技能的有关培训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计划及内容与相应职业技能鉴定内容紧密结合,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2006]16号文件)第四条明确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开发是我国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1],它绝不是简单地在基础课程上添加职业化元素就能脱离于知识传授的学科化的束缚。出版与发行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是:按照工作结合的要求,遵循工作过程逻辑而非学科逻辑,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提高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主线,以“岗位-典型任务-行动领域”作为专业课程设置的逻辑起点,以“教、学、做一体化”为基本手段,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把企业的工作过程升华为教育过程,将行动领域工作内容转化为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共归纳出44项典型工作任务、11个行动领域、5门专业核心课程。
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体系,要求教师对行业非常熟悉,仅仅是调研行业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参与社会服务,深入融合企业,熟知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项目操作和项目执行能力。
社会服务项目是教师与企业的切合点,也是学生提升职业能力的载体。高职院校教师可以社会服务项目作为中介,切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并获得将社会服务项目转化为项目课程或实践课程的项目内容的第一手资讯。教师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围绕工作体系将课程教学设计成具体的技能训练项目,并根据项目组织原则实施教学与考核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学生通过项目为载体的实践教学课程的学习,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主动构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学生在参与项目中向企业员工转化,熟悉岗位的职责和业务流程,为学生入职节省了学习时间,为毕业生提供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就业机会,也为企业提供了对路的人才资源。比如,根据出版物营销员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要求,开发出《出版物营销实训指导书》,从单项能力到综合能力、从简单项目到复杂项目,共设计出版物市场调查方案设计、出版物市场调查与分析、出版物营销活动方案撰写等25个实训项目。出版与发行专业教师通过承接合作企业的选题策划、书稿审读、出版物发行等社会服务项目,共开发出《出版物营销》等6个综合实训项目课程,编写《书报刊编校一体化实训指导书》等4本学生实训项目指导书。
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体系,是以职业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心,强调情境教学。依据引进的社会服务项目,能够更好地积极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于一体。以图书编辑、期刊编辑、报纸编辑、出版物营销、数字出版物制作等综合出版项目为载体,根据岗位实际工作流程的特征和要求,设计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实践真实或仿真出版项目,体验出版工作内容,使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理解和内化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引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策划创意、文稿编校、出版数据加工、出版物营销能力,并形成可供校企共同评价的实训成果,实现知识和技能与出版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对接。
依据引进的社会服务项目,可以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改班级为项目组、部门,构建“学习共同体”,采用灵活多样的弹性教学组织形式,探索分组教学、复班教学以及分段集中教学等各种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提升的教学方式,并采取出版企业的项目考核、部门考核、绩效方式对学生学习和实践项目的成绩进行评价。
实践证明,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对专业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将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要创新激励机制和搭建平台,来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在实践项目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毋庸置疑,现阶段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具有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扮演着“主力军”角色的特点,并将决定普通学历教育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高职院校的“主业”。因此,提高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但职业教育未来发展又要求高职院校在重视专业建设的同时,应该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有机结合。
一方面,在专业建设中,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开发、教学内容的设计、实验实训条件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均需始终围绕培养目标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基于工作过程来开展;另一方面,专业建设离不开教师的参与。这均需要我们在加强专业建设、全面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在专业建设的教学资源开发、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充分地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有机统一。比如,我们在建立数字出版平台、校园数字出版网时就充分考虑哪些社会服务项目可以在平台上运作;新建校内实训室的条件设置也与企业实际出版项目所需要的条件相对应考虑。这样,以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带动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
高职院校应制定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激励机制,通过将社会服务成果计入教师非教学工作量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纳入年末评优与考核依据、设立“社会服务标兵”等激励措施,引导教师参与社会服务,教师应转变观念,正常理解社会服务能力对专业建设能力提升的积极作用。学校通过校企合作与企业搭建社会服务平台,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脱产或不脱产为当地企业和当地经济发展服务,教师通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我们目前有校外合作企业15家,校个实训基地14家,通过校企合作与企业搭建社会服务平台,教师利用假期脱产或不脱产为合作企业和校个实训基地服务,主要通过挂职锻炼或担任企业的特约编辑、出版顾问、责任校对、专栏编辑等相应职务方式,积极参与出版业的选题策划、书稿审读、出版物营销、网站营销等,并联合出版社提供图书资源,开展送书下乡,送科技下乡,为农村建立农村书屋和网站,用新理念、新技术惠及农民。教师通过参与这些社会服务项目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3.建立“项目+合作”的联动式出版服务模式,在实践中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如果说,在专业建设中紧密联系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制定激励机制搭建社会服务平台,是在宏观和中观上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的话,那么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在微观上保证教师能更好地胜任社会服务工作,有效地促进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
与企业合作或为企业开发项目是教师开展社会服务的载体,也是在实践中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基础平台。我院出版与发行专业是全国骨干校建设重点专业之一,我们主要以项目开发为触点,以出版物发行为突破口,以编辑技术合作为切入点,联合区域内出版企业,形成“项目+合作”的联动服务模式,确保服务效果,帮助中小民营出版公司进行品牌提升,助推湖南数字出版产业的升级。2011年为出版企业策划选题8个,出版物发行码洋160万元以上,编辑加工字数350万字,开展“国家发行员资格证”培训与鉴定300人次,并有偿承担数字时代出版设计有限公司等单位员工的岗前培训及继续教育工作,开展送书下乡、援助网站建设、惠及农民2 000人以上。
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培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需要在不断的社会服务实践活动中探索。总之,在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需要将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建设有机结合,以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带动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以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促进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始终体现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
[1]杨明凯.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强化学校内涵建设[C]∥侯长林.高职高专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G718.5
A
1674-5884(2012)04-0028-03
2012-02-14
湖南省教育科学2011年度规划课题(XJK011BZJ010)
唐乘花(1968-),女,湖南长沙人,副编审,主要从事出版与发行、数字出版研究。
(责任编校 朱正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