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地区教师素质调查分析

2012-04-02 18:08刘小龙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4期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素质教育

罗 佳,刘小龙

(1.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广东广州510635;2.广东药学院人文社科部,广东广州510006)

珠江三角洲地区教师素质调查分析

罗 佳1,刘小龙2

(1.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广东广州510635;2.广东药学院人文社科部,广东广州510006)

提升教师素质,是贯彻落实《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教师素质的现状、问诊教师素质发展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教师素质的对策,成为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珠江三角洲;教师;素质;调查

《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为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教师的素质状况,我们选择了广州、佛山、深圳、江门、肇庆和中山6个城市为调查地点,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不同类型的教师开展了实证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6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960份,有效率为96.0%。调查对象中男性占51.1%,女性占48.9%。

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教师素质的基本状况

人的素质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包括人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修养素质、文化素质等多方面内容。根据马克思主义从生理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三个层面把握人的本质这一基本观点,我们从身心素质、社会素质、精神素质和专业素质四个方面(把专业素质从社会素质中单列出来)设计问卷,调查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教师素质的基本状况,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1.身心素质方面

从随机抽查的情况来看,珠江三角洲地区教师20岁以下的年龄段占3.2%,21~40岁年龄段占77.6%,40岁以上年龄段的占19.2%,说明教师的年龄结构较为年轻,中青年教师是当前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

在身体素质方面,有51.1%的教师认为身体素质比较好,38.3%的教师认为身体素质一般,4.2%的教师认为身体素质比较差。教师的身体素质状况与其年龄结构没有完全对应,从总体上看教师身体素质处于正常水平,但仍有需要进一步锻炼提高。

心理素质方面比较值得关注。调查显示,心理压力成为影响教师健康最主要的影响。在回答“你觉得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时,高达41.5%的教师选择了心理压力太大这一选项,说明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相互影响,且教师的心理压力已经影响到了其身体素质。进一步调查发现,有41.7%的教师认为其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是“社会竞争压力”,其次是“经济压力”(31.2%)、“工作压力”(19.8%)和“人际交往压力”(6.2%),这说明教师心理压力的来源是多样的,而以竞争压力为主。

激烈的竞争是现代社会的典型特征,面对竞争的态度如何,成为衡量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指标。为此,我们专门设计了“您对竞争的看法是怎样的?”这一问题。调查结果显示,选择“竞争带来活力”的占55.3%,选择“竞争带来矛盾”的占19.1%,而选择“竞争是迫不得已的事”、“说不清”的占7.5%,这一调查数据说明,虽然压力较大,但大多数教师对竞争的态度是积极的,心理素质总体来看比较乐观。

2.社会素质方面

首先,大多数教师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在回答“如果让您有机会参与政治活动,你的目标是什么?”这一问题时,选择“反映所在群体的利益诉求”的占54.3%,选择“为政府科学决策出谋划策”的占25.5%,选择“实现个人利益”的占15.9%,“没什么目标的”占4.3%。在回答“对以下政府提出的奋斗目标,您最希望能够实现的是什么”选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占42.2%,选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占21.1%,选择“解决三农问题,城乡协调发展”的占21.1%,选择“其他”的占15.6%,说明大多数的教师都关注国计民生,具有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其次,大多数教师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在回答“如果您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您通常的选择是什么”时,选择“法律诉讼”的调查对象达45.3%,“找政府部门上告”的占10.5%,“自认倒霉”的占17.9%,“私下解决”的占13.7,“借助集体”的占4.2%,“求助家人解决”的占7.4%。选择“法律诉讼”的比例远远高出于其他各个选项,说明作为知识分子群体的教师具有较强的法律维权意识。

再次,大多数教师具有较高的人际交往素质。在回答“您对与人合作的感受是怎样的?”时,选择“良好”的占67.1%,“特别好”的占 15.9%,“一般”的占 14.9%,“很差”的占2.1%。这说明大部分的教师在与人合作方面比较好,比较擅长处理好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在回答“在实际中您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是什么?”时,选择“先人后己,助人为乐”的占52.1%,“利人但不损人”占30.9%,“先己后人,尽量兼顾”的占7.4%,“只要利己,不顾他人”的占8.5%,“其他”的占1.1%,说明教师良好的人际交往品质是其人际交往素质的重要保证。

最后,大多数教师具有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回答“您是否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时,选择“经常”的占54.3%,“偶尔“的占41.1%,“很少”的占 4.3%。在回答“您觉得造成城市卫生状况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选择“民众素质低”的占45.2%,“政府环卫投入不足”占17.2%,“政府管理方法欠缺”的占32.3%,“企事业单位不自律”的占5.4%。说明教师主要从公民素质和政府管理两个方面关注环境卫生。

3.精神素质方面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对每一位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良好的为人师表形象,才能确立自己在教学中的崇高地位,成为学生的表率。在精神素质方面,我们着重调查了教师的奉献精神、诚信品德、务实精神和宽容精神四个方面的内容。

在奉献精神方面,高达75%的调查对象选择了从事教师这一职业是出于其“满足精神需求”这一选项,说明对教师奉献精神的高度认同,成为教师选择这一职业的最主要动因。在回答“如果有机会,您是否愿意参加义工或者志愿活动”时,选择“愿意”的达到64.9%,而选择“无所谓”和“不愿意”的分别为26.6%和8.5%,说明教师对志愿精神的高度认同。

在诚信素质方面,大多数教师显示了较好的诚信意识。在回答“有人说,做人太诚实了不行,也有人认为,做人贵在诚信,您认为如何”时,选择“诚实些好,讲究信誉这是做人的根本”的高达73.4%,选择“视情况而定,自己不能吃亏”占13.8%,选择“精明些好,老实人吃亏”的占11.7%,选择“其他”的占1.1%。

一般认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较为推崇“求真务实、开放包容”的精神品质。为此,我们设计了相关问题来了解教师对这两种精神品质的认同程度。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回答“您认为广东人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时,选择“求实务真”的占27.7%,“包容开放”的占8.5%,“开拓创新”的占18.1%,“敢为人先”的占 21.3%,“讲求效率”的占22.3%,其他的占2.1%。这说明珠江三角洲地区教师对求真务实、“敢为人先”、“讲求效率”等精神较为认同,但对“包容开放”的认同度较低。在回答“您对现在有些年轻人染上黄色、红色头发的态度是如何”时,选择“厌恶”的占18.7%,选择不太喜欢、无所谓的各占29.6%,选择“理解”的占23.1%,说明教师在文化包容方面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4.专业素质方面

在终身学习、知识化浪潮的冲击下,教师参加在职进修对其专业素质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调查结果来看,调查对象参与进修的愿望强烈与进修学习机会较少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调查数据显示,高达97.8%的教师认为,如果不提高自己的知识技术水平的话就很难在珠江三角洲生存与发展,这充分说明教师的进修愿望强烈。然而,每年能够参加“2~3次”以上进修的教师不到12%。为深入调查影响教师在职进修的阻碍因素,我们设计了“您觉得影响读书或者参加进修的主要障碍是什么”的问题,结果显示,有39.8%的教师选择了“没时间再进修”,有30.1%的教师选择了“进修所要花费的金钱太大”,还有17.2%的教师选择“不知道该去哪里进修”。

参加学习、进修不仅需要教师个体的争取,所在学校的态度和措施如何是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在支持教师进修的态度和渠道方面尚需改善:在资金资助方面,只有47.3%的教师选择了进修费用是由所在单位或政府部门承担的;在学习机会方面,24.5%的教师选择所在单位很少提供培训、进修或者继续学习的机会,甚至有2.1%的教师选择所在单位从来没有提供过学习、进修机会。

在创新素质方面,绝大多数教师对创新是十分推崇的,高达92%的教师赞成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依赖创新能力提升。但这种创新的理念与创新的能力形成了强烈反差:在回答“您所在的单位是否有人因有所发明创造或者提出好的建议而获得奖励”,选择很少的占32.2%,一般的占24.7%,比较少的占21.5%,很多的占10.8%,比较多的占10.8%。此外,创新的制度环境尚不理想:在回答“您所在的单位是否有措施鼓励创新?”时,选择“有措施,且贯彻实施”的占 29.8%,“有措施,但不实施”的占54.3%,“没有措施”的占15.9%。创新意识较强与创新能力不强同时存在。

二 珠江三角洲地区教师素质发展存在的问题

1.压力问题:心理压力大影响教师整体素质提升

当前,珠江三角洲地区教师的压力主要有三大来源:一是社会竞争压力。随着竞争上岗、年终考评、绩效工资、末位淘汰等制度的实施,学校不再是吃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的地方,而是充满着各种激烈的竞争。各种评比、各种竞聘、晋升职称、提高薪酬、升学指标等让广大教师生活在巨大的社会竞争压力之中。应该看到,在教育领域引进竞争机制,对于激发学校发展活力、增强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育领域的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但如果不能有效面对这种激烈的竞争压力,也会带来精神高度紧张、心理压力过大等负面影响,并最终影响教师的生活质量与全面发展。二是经济压力。调查数据显示,当前珠江三角洲地区教师的收入偏低,其中1 000元以下的占2.1%,1 000~2 000元的占41.5%,2 000~4 000 元的占 45.8%,4 000~6 000元的占10.6%。考虑到调查对象有相当一部分是农村教师,其平均水平尤其是城市教师的工资水平应当会高于这一水平。但无论是与公务员的横向比较,还是与GDP增长速度的纵向比较,教师整体工资水平不高是一个基本事实。这在高昂的房价和快速攀升的生活成本面前,会给教师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三是“工作压力”。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琐碎而繁重,社会对学校,学校对教师,家长对教师形成一张微妙的压力之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都得教师操心,这使得教师职业工作压力巨大。

2.发展问题:进修途径不畅影响教师专业素质提升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技术进步的步伐大大加快,足够的学习、进修机会,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主要途径。然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各级在进修、学习机制构建上尚存在比较明显的欠缺。一是在观念上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少对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比较忽视,广大教师参加进修的强烈愿望和需求得不到满足。二是在制度设计上没有为广大教师留出时间来参加进修和学习。当前大多数教师都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当中,进修和学习的时间被繁重的工作所挤占。这势必影响教育教学的长期效果和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三是缺乏相应的保障条件和进修渠道。进修、学习需要相应的财政支持,但在教育经费总投入不充裕的大环境下,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者对教师进修、学习投入的积极性是很低的。此外,教师进修的渠道也不通畅,相当一部分教师不知道去哪里进修。

3.创新问题:创新机制匮乏影响教师创新素质提升

当前,我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一直为社会各界所诟病。本次调查也反映出教师的创新能力尚有较大提升空间,究其根源,既有教师这一教育主体存在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欠缺的问题,也有学校乃至整个教育体制没有形成有效的创新机制的问题。而后者是更为根本的因素。一是缺乏创新的氛围。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期望是老实安分做好本职工作。做好本职工作,服从领导,墨守成规,维持秩序成为教育管理中潜在的价值理念,这种价值理念严重打击了教师的创新热情。二是缺乏创新的激励机制。绝大多数学校没有相应的措施鼓励创新,即使有措施,真正落实的比例也很低。此外,论资排辈、墨守成规的潜规则进一步制约了教师创新素质的提升。三是缺乏创新的保障条件。绝大多数学校在资金、制度和评价机制方面,都没有为教师创新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三 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教师素质的建议

1.改革完善相关制度,为提升教师素质提供条件保障

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是提升教师素质最关键的因素。为此,应当改革完善资金投入制度、教师准入制度、进修培训制度、考核激励制度、晋升评聘制度等相关制度,为提升教师素质提供坚实的条件保障。对珠江三角洲地区而言,主要有如下方面的具体思路:一是改革资金投入体制,突破资金短缺瓶颈。当前,我国对教育的资金投入总量尚未达到占GDP总量4%的标准,“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投资体制导致了教育投入资金分配严重不均。为此,需要建立中央、省级财政对教育投入稳步增长的制度,改革教育投入机制,建立教育投入“以省为主”,上级政府在政策上和经费投入上对基础教育、对贫困地区给予重点倾斜和扶持的机制,由省级人民政府测定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培养成本,依据学生数核算一个县的义务教育经费需求,形成合理的转移支付额度确定机制。唯有破解教育投入资金不足、分配不均的难题,教师素质提升才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树立人本管理理念,改革学校管理制度。教师素质的提升,是学校最为宝贵的资源,也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任务所在。为此,迫切需要破除那种只重基础设施、不重人才素质提升的教育管理理念,把满足教师的需求、提升教师的素质、实现教师的发展作为教育管理的核心课题,在资金使用、环境塑造、制度设计等方面向教师生活的改善、教师素质的提升、教师需要的满足等方面倾斜。三是完善考评激励机制,建立公正合理的分配制度。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补贴标准,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制定教师住房优惠政策。建设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国家对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四是完善教师引入和进修培训制度,建立教师素质提升的长效机制。既需要严格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引入优秀人才,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教师选拔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教师资格制度、教师编制管理和职务评聘制度,更需要建立常规的学历学习、教育培训和教育交流制度,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和进修。可以考虑定期开展教学比赛、教学交流和科研交流等活动,让优秀教师、尤其是优秀青年教师能够脱颖而出。

2.构建学校精神家园,为教师素质提升提供文化熏陶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教育在广义上说,就是精神上的不断丰富、不断更新的过程。无论对受教育者来说,还是对教育者来说,都是这样。”[1]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浓厚的精神文化氛围不仅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素质不断提升的重要基础。为此,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把学校打造成为师生的共同精神家园,不断提升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是提升教师素质的又一重要路径。具体而言,需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不断提升教师的精神满足感。具体而言,要坚持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增强广大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权利和自由,以建立和谐的上下级关系;建立公正合理的评价、考核、晋升和奖惩制度,以形成和谐的同事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教学上的良性互动,以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建立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机制,促进其相互信任以及形成一致的教育理念,以建立良好的家长与教师关系。二是关照教师的精神生活,营造崇尚知识、尊师重教的校园环境。其中最关键的是给予教师充裕的闲暇时间和充分的教学自由,创造条件让广大教师多读书、读好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师若不读书,若没有在书海中的精神生活,那么提高他的教育技能的一切措施就都失去了意义。”[2]三是开展丰富的精神文化活动,满足教师的精神文化需求。开展读书会、教学比武、文娱竞赛等格调高雅、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活动,丰富广大教师的精神文化生活。

3.营造创新创造氛围,为教师素质提升提供强大动力

现代社会,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已经成为人才素质的重要内核。怎样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教师的创新素质,是教师素质提升的中心任务和难点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在改革教育教学制度、实现文化观念转变等宏观层面进行探索,也需要在营造创新创造氛围、健全人才评价制度、完善人才激励制度等方面进行微观层面的探索。本文侧重于从微观层面来探索相应对策,具体思路有:一是创造条件,帮助广大教师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密切结合、良性互动。学校应当鼓励广大教师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并积极开展教学教研改革,有意识地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选树一批教研教改的典型,让他们谈经验,讲做法,让教师从身边的典型学起,使教师学有榜样,赶有先进,带动全校形成人人想教研,人人从事教研的氛围,进而带动全校教师创新和创造能力的提升。二是完善鼓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让富有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教师能够脱颖而出。设立创造创新的奖励制度,形成人才评价的灵活机制,重点培养那些富有创新素质和能力的教师,让其居要位,挑重担,使得创新型教师能够有施展才能的广阔舞台。三是提供条件,鼓励广大教师参加在职培训和进修。建立长效性的教师参加在职业培训和进修的机制,让教师能够经常有机会提升专业水平、开拓知识视野、开展教研活动,从而为提升其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1](乌)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王义高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乌)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赵 玮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G525.1

A

1674-5884(2012)04-0017-04

2012-02-18

广东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育苗工程”)项目“珠江三角洲地区人的素质提升研究”

罗 佳(1982-),女,湖南辰溪人,讲师,中山大学博士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校 王小飞)

猜你喜欢
珠江三角洲素质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外来人口政策迭代研究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土地利用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基于珠江三角洲二氧化氮浓度分析
珠江三角洲口袋公园设计探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广州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分析
素质是一场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