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品先
感念师恩六十年
汪品先
上了岁数的人容易怀念旧情,长期执教的人更加珍惜师恩。而作为一名古稀老人,能够撰文感谢六十年前的老师,则是一种难得的幸运。这就是我现在提笔这篇文字的心情。
1949年上海解放时,我正在格致中学上初中二年级。陈尔寿先生前来接管学校担任校长,聘来了一批造诣很深的地理学家担任地理教学,比如后来的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卢村禾、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钱今昔。中学地理课对我们影响至深,有些话我至今犹在耳边,比如卢先生拉着长调讲:“地球是圆的,地球是转的,地球是歪的:一歪就歪出毛病来了”,于是就引出了一年形成四季的原因。精彩的课堂燃起了学生对地球科学的热情,影响着学生终身的业务走向。从1949到1953年,陈校长主持工作的短短几年里,格致中学有众多的毕业生报考地质专业,成为我国地球科学的骨干人才,其中比我们高一届(1952届)的张宏仁,后来是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主席、地矿部副部长。在我们1953年毕业的同学中学地质的更多,好多位成了中国地质大学、同济大学等名校的教授,我自己就是其中之一。廿多年前朱夏院士(1920-1990)在同济大学兼职任教,记得有一次他和我谈到陈校长。他认为在上海成功培养地质人才的先后有两位:一位是丁文江(1887-1936),于1911年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回国获前清“格致科进士”后,曾在上海南洋工学任教, 另一位就是格致中学的陈尔寿校长。
陈校长对我国地理教育事业始终怀着深厚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他认为对地理教育是否给以应有的重视,是牵涉到社会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根本问题。尽管1957年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就是由于他力争地理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而起,但是恢复工作之后的陈校长却以忘我的精神,以更大的勇气为地理学科的地位而奔走呼号。1993年由于高考科目中取消地理课,中学教育中忽视地理的现象加剧,陈校长焦急万状,通过各种渠道向上反映、呼吁更正,其中也包括找自己的学生、当时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我。1994年1月20日,陈校长给我来信,寄来了呼吁书;3月12日,我据此写就“制止中学地理教学的滑坡现象”政协提案正式上交;6月6日国家教委以“教办[1994]257号文件”复函,承认存在的问题,表示有采取措施的必要。我不了解后来中学地理教育处境改善的情况,但是陈校长那种无私无畏, 对自己事业和信念的执著精神,为我们这些作为学生的后辈树立了榜样。
现在,我自己是一名有半个多世纪教龄的老教师,但是回忆起六十年前格致中学的老师来,至今心潮起伏、师恩难忘。1953年前的中国,正是从战争转向建设,也是青年人充满理想与激情的时期。 在参干南下、抗美援朝的巨浪里,年轻人把进课堂学习和上前线参军,同样看成是投身宏伟事业的实际行动。作为老师的陈校长,在我们这些十几岁的中学生眼里就是这番事业的化身。在这种背景下的师生关系,极其值得在今天的学校里弘扬。我至今记得当时和同学们到陈校长家里做客时候的兴奋,更记得1980~90年代在北京,陈校长和我们50年代格致同学聚会叙谈的情景。 这里面充满着一种战友的情结,不似师生、胜似师生。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我从60年前的老师陈校长身上,看到了这种神圣;当我又从自己学生的身上看到进步、看到成绩的时候,更是强烈地感觉到这种神圣。直到现在,每当我站到讲台上的时候,隐隐中总会感到这种神圣圣火传递者的神圣。
(作者为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国际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主席等职,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