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燕
(常熟理工学院 附属中学,江苏 常熟 215500)
作文难写、写作难教一直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两难境地。面对如今巨大的升学压力,以及作文在语文考试中所占的比重,探讨中学作文教学难题,是一个颇有价值的选题。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对于作文,更多的学生表示“不喜欢”、“讨厌”,这是学生心底对于作文的一种真实感受,也是他们一种含有感情色彩的表述。细究其原因,大多数的学生对作文有为难、畏惧情绪,一次次的失败,让他们对作文产生了一种畏惧的心理,进而使他们对作文失去兴趣,产生“不喜欢”、“讨厌”的想法。由此可见,要想拨动学生的写作心弦,让学生奏出动听的和谐之音,必须帮助学生克服作文的为难、畏惧心理,[1]223转而对作文产生兴趣。那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克服对作文的为难、畏惧心理,触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呢?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以及和同行们的切磋交流,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寻解决之道。
在调查中发现,学生之所以对作文为难、畏惧,关键是他们觉得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如何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米可炊”呢?
平日的教学中,教师常常是按照教学要求布置作文,让学生在自己限定的圈子里转悠,从不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有时看似有的放矢的要求,实则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长此以往,学生只能胡乱应付,甚至养成了不负责任的坏习惯,这与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何不投其所好,把写作的主动权交还学生呢?作为一个课堂引导者,教师完全可以利用每周的小作文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写他们喜欢的作文,例如“科幻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放手让学生大胆创作,让“无话可说”变为“有话可写”;并于每周五的语文课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故事,选出本周的最佳作品,从而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在尝试让学生自我创作的过程中,笔者惊讶地发现,有的学生为了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生动、故事内容更富思想性而不厌其烦地修改自己的作品,写作能力在无形之中得到了提升;而对作文的态度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怎么又写作文”的话语消失了,“你这周准备写什么”开始登上作文的舞台。
如果说“投其所好”让学生愿意动笔创作,那么“投入生活”会让他们可以动笔创作。如今的不少学生,生活中除了电脑游戏、电视节目、漫画人物等,其他的似乎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再加上不注意素材的积累,等到真正写作时才发现两手空空、思维滞涩,不知从何下笔,难当然不言而喻。
针对这样的现实状况,我们首先应引导学生投入生活,关注生活中的人和事;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认真观察,体验生活。其次,我们可以提前布置作文的范围、要求和办法,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如笔者曾利用母亲节这一契机安排了一次《感恩母亲》的写作活动,笔者提前一周布置写作任务,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注意母亲在平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要求他们及时用笔记下“瞬间母爱”、“瞬间感受”。在正式写作时,先请学生交流一周内最让你感动的“瞬间母爱”及当时的“瞬间感受”。由于准备充分,学生们上课热情极高,思维活跃,把每一个瞬间都描绘得真实感人,述说的感受也极其诚挚真切。投入生活的确让他们文思泉涌、妙语连珠,当然也让他们的真情实感得以流露。
从教学实践来看,一个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绝不是靠几节作文课就能完成的。作文贵在语言的运用,而丰富的语言并非一朝一夕就能信手拈来,它需要我们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积累,也需要我们不厌其烦的修改。
古人曾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创作离不开平日的阅读积累,缺乏阅读的创作犹如失去血肉的身躯,没有生命的活力。可是我们在调查中却发现了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结果:有读书习惯的学生寥寥无几,一年内能读两本课外书的学生也是凤毛麟角。升学的压力、快速的生活节奏让他们早已失去了那份阅读的兴致,不读才是他们最真实的写照,如此,他们又怎能下笔如有神呢?
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笔者在每天的语文课上安排了5分钟的“阅读欣赏”环节,要求学生每天必须读一篇优秀的小短文,可以是满分作文,可以是美文精粹,也可以是名家名篇,“不在于你一天读的量,重在于你每天读的质,并将你觉得最美的句子摘抄下来”,并在第二天的“阅读欣赏”环节与同学交流,从而让学生学会发现美,品味美,并触动他们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当然,这样的环节也让学生的阅读量得以增加,让读书慢慢成为一种习惯。笔者一直坚信,持久不衰的读书活动定会为学生的作文能力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础,定能让他们在写作时文思泉涌,下笔如神。
常言道: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也正是有了反复的修改与推敲才有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等千古传颂的佳句。对于学生的作文,我们不能简单地采用学生写、教师批的单一模式,这样的方式即使量再多,也毫无意义。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应反复地引导学生修改作文,并把改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不断反思、不断修改;同时,教师应极力教给他们修改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试着采用以下几种修改方式:(1)自改互改相结合。草稿完毕后先要其认真自改,从字词句到标点符号,无一例外,逐一修改;接着进行同学间的互改,因为这样既能学人之长,又能让自己得到锻炼;然后根据同学的建议再进行修改;最后将最佳作文誊写到作文本上。(2)示例评改。在学生上交的作文中挑选两篇有代表性的文章输入电脑,在作文评讲课上和学生一起比较评改,请大家各抒己见,从而在彼此不断的磨合中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3)增加面批量。请学生过来当面指出优缺点与建议,有利于情感的交流,也可减少无效的劳动。面批可采用轮换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面批的机会,面批后再请学生重新修改作文自行上交。[2]“功夫不负有心人”,每一次的精心修改换来了一篇篇佳作,学生的写作热情也随之增加。
我们始终相信:赞美——教师对学生真诚无私、实事求是的赞美,是激发学生积极上进的一种手段,它是学生前进道路上的加油站,它也是教育成功的桥梁。面对孩子作文中的闪光点,我们应像淘金者一样,用智慧的双眼把它筛选出来,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果说是一次次的失败让他们失去信心,畏惧作文;那么一次次的肯定则会提升他们的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快乐。
于是乎,在批改学生作文时,特别是差生的作文时,笔者总是会给予肯定的评价、热情的鼓励:“你的进步,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继续努力吧!相信你会写出更棒的文章。”“你用你的笔诠释了你的付出,你用你的笔诠释了你的进步,加油加油!”……诸如此类的评语犹如黑暗中的星光,点亮了他们曾一度觉得迷惘的作文世界,也让他们尝到了写作的甜头,树立了写作的信心,从而慢慢走出畏惧作文的沼泽。
[1]杨军.克服中小学学生畏惧作文心理之要略[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4).
[2]刘万章,刘清池.诱发作文兴趣引导积极参与[J].教育评论,2001(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