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香萍
(常州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本科院校,我们更要强调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人文社科学院的外国文学课程不仅承担着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任务,还致力于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文化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艺术趣味。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令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并能学以致用。
在全球化冲击、多元文化影响的当下,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外国文学教学,这一跨越历史超越时空的全球文化视野下的文学课程,它涵盖欧美文学、亚洲文学、非洲文学,涉及广博的文学史、文学流派、作家作品。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这一内容浩繁的教学,想要得到学生的认可,教师除了依据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外,必须要进行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有效地在地方本科院校外国文学教学中做到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最终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外国文学的一些创新教学比如多媒体课件和影视资料等现代化教辅手段的运用,确实丰富了课堂教学,扩大了文学知识的介绍途径,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但是,纵观这几年的外国文学教学,有限的课堂教学,大量的信息灌输,学生真正学会的记住的却很少。经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以及个人的思考,笔者认为外国文学教学的结果不应只是让学生记住了几个著名的外国作家几部作品,而是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自主学习”一直以来是教育专家推荐的方法,在文学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一重点落在了我们的文学教学上。鉴于此,文学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应建立“教师导学—学生自主学习—师生评价反馈”的教学新模式。
这一教学环节,要求教师做好充分的前期工作。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学生各自特点进行分工合作。教师导学,要求教师在对教学大纲、教学重点充分把握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分成几个章节,对每一章节进行精讲,以开阔的世界文学的视角来讲授外国文学文化,以比较的眼光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对外国文学的求知欲,以角色换位的方式让学生审视东西方的文化,以悬念或挑战的方式鼓励学生完成学习和阅读任务,最终以世界性的胸怀来包容整个世界文学。
教师导学,教师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教师可将教学大纲中的主要内容拟成一条主线,在对主线进行有效的讲授之下,在教师精讲的基础上,由主线衍生出多条副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作家作品阅读与分析,这一具体的任务交由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由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制作成相应的PPT进行展示,完成学习的交流分享而最终完成各自的课题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随时联系沟通,教师要清楚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的鼓励、支持和同学的认可是学生自主学习得以顺利开展的动力。
教师导学的特点:第一,教学目标的人本化。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信息全球化时代,文学教学只有进行教学的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在学生自主学习环节,教师不是不管学生的学习,而是切实有效地对其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将中外作家作品与现代社会、当代人生联系起来,感知作家的心灵世界,与大师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引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共鸣,培养阅读的兴趣与爱好。唯有如此,文学教学才具有时代气息,在任何一个时代,阅读的习惯都不可缺少。在努力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今天,文学课堂的教学既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第二,教学内容的开放化。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以世界性的眼光介绍文学基础知识,以比较的视角将历史的纵向、时代的横向经纬交织的构架来建构起学生对外国文学的总体认知,尽可能将最新的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接收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在这基础之上,留给学生选择的空间和拓展的余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第三,教学目标的个性化。在保持总体教学目标一致的情况下,允许个体学习目标差异性的存在,强调学生在基础知识上的个体发展。本门课程的个体学习目标由学生、学习搭档或小组与教师协商确立。这一目标是学生自我学习的预期,既可以顺应个体差异,又可以形成竞争机制,最后的学习成果展示是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
这是整个创新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学生的探索性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教师以作品的细读赏析、多角度的比较分析来示范性地研究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尽可能开拓学生的视野,由作家作品衍生至国别历史、文学背景、文化特质等一系列跨文化的研究,鼓励并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比如在讲解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的时候,可以从悲剧英雄这一视角来分析,拿俄狄浦斯王与《天龙八部》的乔峰作比较,或者从命运悲剧角度入手,拿《俄狄浦斯王》与曹禺的《雷雨》作比较分析;分析女性形象的时候拿《美狄亚》中的美狄亚和《雷雨》中的繁漪、《天龙八部》中的康敏等进行比较分析,尽可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自觉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的习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成员内部分工明确,要求学生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讨论交流,搜集思想碰撞的火花,以实现团队学习的互助性。
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教学组织与管理至关重要,与以往的课堂教学相比教师需要承担更多的任务,负责学生学习任务的安排、答疑、课题讨论与研究,以及每个小组的指导工作,相应地要求教师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安排。同时也要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自主选定学习内容,自我搜集、筛选、整理资料,进行批判性的阅读和思辨性的学习,鼓励学生在团队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逐步完善所学习的内容,不断开拓自己的思路,形成有独特见解的认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作为学校的教学课程,有一个基本的评价体制。而对于开展自主学习模式的外国文学教学,将不再以传统的考核方式为主体,而是以开放式的考核方式给学生以学习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简单地以试卷进行评判,在这一学习模式中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表现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互助学习的效果、创新合作精神、参与程度都将作为评判的一部分。
学生可以以小组最终交流课件、学期小论文、学习心得等方式提交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认真组织讨论、评价,及时将反馈信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自主学习,学会学习,最终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为保障学生自主学习的顺利开展,从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到每门课程的衔接都有相应的要求。而学校教育管理机构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校园网络等方面都应给以配合。同时,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是自主学习的保障。这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完善课程设置。外国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有中国文学做基础,以比较文学作为更高学习目标,将视阈投向更广阔的领域进行学习研究,在有限课时数内顺利完成教学有一定的困难,建议相关配套的选修课程可以同步跟进,比如现有的美国作家作品赏析、外国文学名著导读、外国优秀影视作品鉴赏、世界历史等课程,这些不仅能丰富现有的外国文学教学内容,更可从多个角度多层次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外国的历史、文化、风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文化现象,学好本门课程。
其次,必要的配套设施。设置校园网外国文学网页,提供完善的外国文学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课件、必读书目和书籍的电子文档、习题与讨论、交流与答疑等内容。建立互动窗口让师生自由交流,或者由主讲教师建立自己的博客、QQ群、Facebook等方便学生群体交流。当然,用目前比较流行的微博方式来阐述自己的阅读学习心得也是一件与时俱进的事。学院的多功能音乐厅、礼堂或多媒体教室,应尽可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帮助。给学生提供欣赏影视作品、情境模拟和剧作排练的基地。
最后,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传统的教学过程都是教师主讲,学生接受信息,我们也注意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文学课程的讲授强调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的提高,但最后往往演变成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有时课堂就成了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舞台,学生面对这种情境学习积极性难免不高。而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展,部分减弱了教师的领导力度,让教师角色逐渐变成学生的“顾问”、“参谋”、“拍档”。这一改变需要教师及时调整心理和更新观念,这样的模式有利于师生合作,学生对老师由敬畏变成平等、民主、合作,能营造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交流的氛围。这样的交流对话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更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保持严格的教学态度,不可因为师生关系的亲近融洽让学生有依赖或者敷衍的思想,必须定期检查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对于学生来说,一开始让他们自主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意识会无所适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规划学习时间,帮助学生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料室。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也需要教师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以及运用相关的教学组织模式,比如讨论式、传授式、情境模拟、小组合作、师生换位等模式。
由于外国文学的内容浩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制定学习内容之后,各小组成员要分配学习任务和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共同执行并完成本小组的学习任务,最后与全班同学分享学习成果。其他小组成员既是学生也是老师,可以提问发言,发表自己见解,由该小组成员负责解答交流。最终由全体同学和老师一起作评价反馈。不同小组选择不同国别的作家作品进行阅读分析讲解,有助于帮助同学更多更好地学习了解相应的知识背景和文化内容,完成学习成果的资源共享。为了各自小组的分享展示,小组成员之间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充分发挥,这样的互助自主学习,既让学生觉得新颖有趣,又能增进学习动力,更能收到长期的记忆效果。
在全球文化日益融合、多元文化并行的今天,进行外国文学这一课程的教学,不仅需要从教者对教学内容、教学思路进行创新,更需要广大教师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思辨与创新,使学生外国文学课程学习的结果不再局限于几个著名作家、文学作品,而是能够在自己心里构建外国文学基本框架,有一个外国文学发展的清晰脉络,对具体作品有侧重点地进行阅读学习,并能接受认可多元化文化发展的态势,对世界文学文化有自己的认识与体验,对当代社会人生都有自己的理解,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最终做到学会学习、终身学习,从而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汪介之.“世界文学”的命运与比较文学的前景[J].外国文学研究,2004(6):123-129.
[2]李敬巍,梁海.全球化背景下的外国文学教学模式探析[J].文学教育:上,2011(4):24-25.
[3]张云.外国文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5):122-123.
[4]熊进萍,邹晓春.构建高校文学教学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71-176.
[5]吴俊忠.素质教育与外国文学教学的功能定位[J].高教探索,2000(2):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