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贤德,郭晓阳
(1.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2.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武进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0)
第三届中华成语文化论坛于2012年4月21~22日在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武进学院举行。此次会议由常州市成语文化研究会主办,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武进学院承办,春秋淹城有限责任公司赞助。大会共收到成语方面的研究论文五十多篇。与会代表在论坛上畅所欲言,交流自己在成语文化研究方面的心得以及自己所提交论文的主要思想。俞允海、周锦国等8位专家在大会上作了报告,其他诸多代表在小组讨论会上发言。论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论坛上,不少专家学者就成语文化的蕴含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主要有:
冯盈之(浙江)《“衣锦还乡”服饰观念的深层文化意蕴》认为“衣锦还乡”潜藏着深层的文化意蕴,至少包括四个方面含义:反映古代服饰制度的等级化内容;反映“背井离乡”的普遍性现象;反映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乡土情结;反映中国人至关重要的面子心理。衣锦还乡,是中国人的个体奋斗梦想,又是奋斗的原动力。翟明女和李立鹏(淮安)合著的《服饰成语初探》也对服饰成语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观点。
周锦国和施敏(云南)的《〈红楼梦〉成语文化透视》一文对《红楼梦》中成语的雅俗色彩、感情色彩、最早使用的新成语以及与佛教有关的成语文化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帮助读者理解《红楼梦》人物性格特点、当时丰富多彩的口语、书面语成语以及佛教在当时的影响等。这篇论文对了解和研究《红楼梦》有着一定的参考作用。
刘文斌(常州)《论“〈孟子〉成语”的产生背景和思想文化内涵》涉及到了诸多经典成语,作者认为这些成语表达了孟子的关于君王为政、个人修身等见解,体现了孟子铁肩担道义的精神。
李广(邯郸)《邯郸学步与学步桥辨析》认为,邯郸学步与学步桥是一种文化传承关系,学步桥是邯郸学步意境的深化和延伸。
另外,吴格明(无锡)《成语“空中楼阁”的文化阐释》,通过一个成语的学习教育我们怎样读懂一篇文章;刘曈和唐雪凝(山东)的《成语中的植物文化》对成语中的植物文化进行了研究;王益群(常州)《成语谚语中的“法”文化》对成语谚语中涉及到“法”的内容进行了研究;秦舒凌(常州)《从成语看古代的“度”文化》对成语中涉及“度”的文化进行了研究;张明(常州)《刍议成语的文化要义》认为成语是华夏民族深厚文化微缩景观,是华夏民族原始思维逻辑的集中体现,是华夏民族生命情感价值的完美呈现;刘鸿雁(河北)《燕赵典故成语文化探析》具体分析了燕赵大地众多成语的文化意义。
成语文化源远流长,成语文化博大精深,与会代表们对成语文化多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打开了成语研究的思路,拓宽了成语研究的渠道,进一步丰富了成语研究的内涵。
论坛中,很多学者就成语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看法。如:莫彭龄(常州)《中华成语文化主题公园的创意及可行性探析》,作者以“成语文化”为创意主题,以“文化的宝地、旅游的胜地、教育的基地”为宗旨,建成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用各种艺术形式向大家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作者认为,中华成语文化主题公园在主题策划的创新性、主题文化的大众性、主题活动的多样性、旅游产品的参与性、表现形式的艺术性和制作手段的高科技性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作者认为中华成语文化主题公园的策划是可行的,是可以成为中国主题公园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吴荷芳、薛霞萍(常州)《依托成语文化,打造特色园所》、徐云波(常州)《创成语特色教育 促幼儿语言发展——以成语故事为载体提升幼儿语言能力的实践研究》,对成语在幼儿园学习作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讨。
关于成语教学方面的应用。与会代表就成语教学中积累的经验或遇到的困惑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主要有常品(泰州)的《浅论成语教育在小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作者介绍了自己在小学生中进行成语教育从而渗透德育活动的经验;何雪芬(常州)的《〈论语〉中成语的情商教育》、李琳(常州)《论人格成语对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意义》,认为成语教学有利于培育大学生良好的情商以及健全的人格;罗天涛(苏州)《论当代语境下强化成语教学的四重意义》,对当代语境下成语教学的意义作了概括和论述;茅海燕(镇江)《汉语国际推广视域下的成语文化内涵浅析》、唐余俊(盐城)《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方法浅论》就对外汉语教学中成语的教学问题作了积极探讨;苗兰斌(山东)《1999年以来高考语文卷成语题的发展》,对十多年来高考中的成语题进行了分析,有理有据,事实清楚,对指导高三学生复习成语具有一定意义。总之,会议代表们从不同角度多方面阐述了成语教学的重要意义,丰富了成语研究的内涵。
关于成语辞书的应用方面。代表们对成语辞书的研究应用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来自上海辞书出版社的李潇潇提交的论文《外向型学习词典成语条目的比较研究——以〈商务馆学汉语词典〉与〈汉语教与学词典〉为例》,作者通过考察两部具有代表性的外向型学习词典中成语条目在收词数、范围、注音、释义、例证及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的异同,并对外向型学习词典中的成语条目编纂方式提出了一些建议。同样来自上海辞书出版社的李丽静提交的论文《谈多角度类聚成语词典的编纂——“应用成语词典系列(第2版)”简介》,对辞书出版社即将出版的一套《应用成语词典系列(第2版)》,以及同时推出9个不同品种的成语词典,重点介绍其中3个新品种。两篇论文对成语辞书作了深刻的探讨,引导我们全面深刻进行成语辞书的研究与应用。
王强(扬州)提交的论文《〈汉语大词典〉成语条目商兑》,认为《汉语大词典》代表着我国语文辞书编纂的最高水平,但大醇之中也有小疵。作者以佛教成语为例,从词义诠释、书证引用 、词目收录等方面对其失误进行补正。赵贤德(常州)提交的《汉语成语辞书中成语标音及相关问题》对同一条成语在不同辞书中不同的注音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成语辞书标音应该保持一致性,否则使用者对摇摆不定的标准无法选择,增加学习使用成语的负担。这两个作者敢于向权威辞书叫板,在学术研究方面应该是值得肯定的。
成语本身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此次会议上,很多代表在成语本体研究方面有了深刻的研究和认识。如:王建军(苏州)《异体成语琐议》认为异体成语是汉语成语中争议颇多的一类,一直与同源成语和同义成语存在着划界问题。异体成语的“异”具体表现为异素、异序、异构、异义、异音、异用,涉及语音、语义、语法、文字、语用、语体、语源等因素。异体成语的大量存在正反映出成语脱雅求俗的一面。杜文霞(徐州)《汉英饮食成语隐喻认知对比研究》,分别从空间隐喻、情感隐喻、人体隐喻三个方面详细探讨了汉英饮食成语中所蕴含的隐喻认知特征。张晓(内蒙古)《“成语”界定》对成语的界定和分类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细致的考察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冯寿忠(常州)《汉语成语时空二维结构分析》对成语的时间空间进行了研究;丁俞斌(南通)《成语词条中人名和地名的研究》对众多成语中涉及到的人名地名进行了文化分析;马春华(河南)的《由反义构成的成语分析》对由反义关系构成的成语进行了分析;乔秋颖(徐州)的《偏正式成语的韵律初探》从韵律角度对偏正式成语的韵律进行了研究;于广元(扬州)《成语韵律漫议》认为成语之所以以四字格为主,主要因素是成语符合韵律词,能给人稳重厚重庄重之感,能独立运用,并对成语的音步和平仄进行了研究;王玲玲(苏州)《干戈玉帛没穿越——也说化干戈为玉帛》对《光明日报》上“化干戈为玉帛”的用法提出了质疑;徐世海(南京)《基于心理学的成语修辞构造法研究》认为修辞构造法使成语获得了超出一般词语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审美价值;宗守云(上海)《依存式成语的性质与功能》对诸如“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类依存式成语的性质和功能进行了详细研究;冯军(无锡)的《成语的紧缩与扩张》对成语的紧缩和扩张进行了研究;徐建华(连云港)等《汉语熟语中数词反映出的民族文化观念》从成语熟语中的数词角度研究了民族文化的观念等等;蔡焕兴(常州)《成语文化中环境伦理缩影》通过对成语文化中环境伦理的痕迹,总结出“共生、平等、泛爱、节用”的原则,彰显出人生道德的生态伦理情怀。
总之,这些代表的论文从各方面对成语本身的构造、韵律、修辞、文化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反映了这些专家学者对成语本体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人们对成语的研究已经具有悠久的历史,因此关于成语研究成果很多。此次会议提交的论文中,苗贵松和孙钦荣(常州)《中华成语文化与世界受众传播——基于百篇博硕学位论文的社会学分析》对数百篇关于成语的博士硕士学士学位论文进行了社会学分析,从近代中国入手,考察了百年来汉语成语与汉文化研究文献,提出新世纪汉语成语文化研究要实现传播学转向:从国内关注向世界传播转变,从国际借鉴向国外推广转变。解正明(淮安)《对近三十年成语研究综述》认为,近三十年成语研究的成果非常丰富,主要集中在社会语言学、成语教学、成语本体、成语功能、外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成语等五个领域。应用性研究较多,理论性研究较少。定量研究和理论性探索,是成语研究的新趋势。朱净之(常州)《〈幼学琼林〉成语的考释和推介》,认为《幼学琼林》是传统的蒙学课本中内容最丰富、形式最精美的经典教材,别称“成语考”。赵贤德(常州)《成语中异读词读音的调查与研究》对成语中的异读词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并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俞允海(浙江)《矛盾故乡方言成语的魅力》对方言成语进行了探讨,开辟了成语研究的另一条路子。刘萌(苏州)《〈古小说钩沉〉成语研究》认为中古时期是成语形成的关键时期,《古小说钩沉》则收录了此期一定量的成语。本文在对其数量、结构、功能、文化和来源等进行描写分析的基础上,归结了成语的若干特征,以反映中古成语的基本面貌。刘芊(苏州)的论文《〈洛阳伽蓝记〉成语探析》以《洛阳伽蓝记》中的成语为研究对象,从来源、类型、功能和修辞等方面探讨了它们的特点,又从社会背景、时代文风、作品和作者的实际情况这四个角度进一步探究了这些特点的成因。
总之,第三届中华成语文化论坛展示了代表们对成语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新进展,也表明了成语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成语研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关注。第三届中华成语论坛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代表们对成语研究的热情不会结束,对论坛中提出的问题或解答或讨论甚至争论意犹未尽。大家期待着下次论坛继续作更进一步的探讨和交流。